APP下载

《现代汉语词典》方位词的标注失误及其解决办法

2022-12-13胡丽珍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11期
关键词:现代汉语词典方位词词类

蒋 铖, 胡丽珍

(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 重庆 401331)

关于“以前”这类词的归类问题一直存在争议。陆俭明[1]、郭锐[2]206-210都将“以前”“以后”“以降”“以来”归入方位词,认为这些词是表示时间的方位词,或使用时间方位词这个名称来指代它们。《现代汉语词典》[3](以下简称《现汉》)则继承了上述学者的观点,将“以”字下“以后”“以降”“以来”“以前”等表示时间概念的词条都标注为方位词。但朱德熙[4]、储泽祥[5]、张金平[6]则认为“以前”这类词是时间词。对“以前”类词,学界认识不一,那么,“以前”类词到底该如何分类,《现汉》又如何来标注这类词?本文将从语言事实出发,来确定方位词标注应该遵循的原则①及修改办法。

一 、辞书标注:名不副实的矛盾

《现汉》[3]367对方位词进行了如下界定:

该释义与《现汉》第5版、第6版相比,没有变化。通过以上定义可知,《现汉》认为方位词是用来表示方向或位置,并未提及方位词可以表示时间。因此,“以前”“以后”这些常用来表示时间的词被标注为方位词并不合适。同时,“以”字词条下还收录了同样用来表示时间的“以来”“以降”,它们均被标为了方位词。根据《现汉》所述的方位词的四种构成方式,这两个词似乎可以按照方式a)由单纯的方位词前边加“以”构成,但“来”“降”并不属于《现汉》中所列的单纯的方位词,也就是说“以来”“以降”无法归入方位词的四种构成方式,可是又被标注为方位词,这实在让人困惑。

(一)方位词界定和释义之间的矛盾

按照《现汉》对方位词进行界定时所提及的四种合成方位词的构成方式对相关方位词进行统计,得到以下结果③:

方式a:以后、以前、以内、以外④、以上、以下、之前、之后。

方式b:上边、上面、上头、下边、下面、下头、前边、前面、前头、后边、后面、后头、左边、左面、右边、右面、东边、东面、西边、西面、南边、南面、北边、北面、里边、里面、里头、外边、外面、外头、旁边。

方式c:上下、前后、左右、东北、东南、东西、西北、西南、南北、里外、中间。

方式d:底下、头里、当中。

《现汉》将上述所有词都标注为方位词,很明显,大部分词都是用来表示方向或者位置的,但其中有几个词似乎格格不入,比如“以前、以后”好像并没有表示方向和位置的用法,而“之前、之后、前后、左右”等词似乎也可以用来表示时间概念。

首先,从这些词的释义出发,来分析它们是否属于《现汉》所界定的方位词的概念范畴。

在现代汉语中,“以前、以后”表示时间的概念似乎已经成了一种共识。《现汉》中对这两个词的解释也说明了这一点:

根据上文《现汉》对“方位词”的界定,方位词是“表示方向或位置的词”,可是《现汉》对“以前、以后”两个方位词的释义却都是表示某个时刻之前或之后的时期。显然,这样的释义和其对方位词的界定是不一致的,界定中指空间而释义中说的却是时间,存在明显的矛盾之处。

《现汉》对其他几个词作了如下定义:

根据《现汉》的释义可以发现,在现代汉语中,“之前”“之后”二词既可表示时间,也可表示处所,且多用于表示时间。“前后”也同时具有表示空间和时间概念的用法,且三个义项中,有两个是表示时间的用法,只有一个义项是表示空间的方位词用法。而“左右”的五个义项中,《现汉》有两个义项标注了“方位词”,义项①确实是表示空间方位词的用法,义项④词性虽然标为方位词,但是所举之例“年纪在三十岁左右”却说的是时间,应该说“距离在三十米左右”“大小在三十平方米左右”“重量在三十斤左右”等,所以,义项④的用法中,也有少部分是表示时间的。那么,根据上文的分析,“之前”“之后”“前后”“左右”四词均存在“方位词”的界定与释义之间的矛盾。总之,《现汉》将部分词语标注为方位词,然而在释义或例句中所体现出的却是表示时间的用法,存在“名不副实”的情况。

(二)方位词构成方式的界定和实际词语之间的矛盾

不仅方位词的界定和释义之间存在“名不副实”的情况,《现汉》中合成方位词的构成方式和个别所谓的“方位词”之间也存在“名不副实”的情况。

《现汉》在对方位词的概念进行界定时提到合成方位词的四种构成方式并进行了相关说明(前文已引),可是“以”字条下还收录了“以来”和“以降”,它们也被标注为方位词:

根据《现汉》解释可以看出,这两个词虽然标为方位词,但都是表示时间的用法,这是前面谈到的方位词界定和释义之间存在矛盾。此外,从合成方式来看,“以降”“以来”也似乎逸出了《现汉》关于合成方位词构成方式的界定。根据上面提到的合成方位词的界定,“以降”“以来”应该是属于a)类构成方式,即“在单纯的方位词前边加‘以’构成”。可是,“降、来”明显不属于单纯的方位词。《现汉》中“降(jiànɡ)”的三个义项均无方位词的用法,《现汉》在“来”的义项⑩中标注了“方位词”,但“来”表示的都是时间,如别~无恙|两千年~。因此,“来”也犯了前文说的界定和释义之间存在矛盾的错误,既然“来”不是方位词,当然“以来”的构成方式也就存在问题了。

不难看出,被《现汉》标注为方位词的“以降、以来”无法由其自身所述四种构成方式所涵盖,即《现汉》对方位词构成方式的界定和实际词语之间也存在“名不副实”的矛盾。

二、语言事实:空间与时间的演变与纠缠

根据《现汉》对“以前”“以后”“以降”“以来”等词的解释,可以看出这些词只用于时间概念的表达。而实际上,人们在进行日常交流时,这些词也确实都是用来表示时间概念的。其实除了“以前”“以后”“以降”“以来”这四个词之外,《现汉》中还有一些“方位词”也涉及时间概念的表达,如上文提到的“之前、之后”等兼表方位和时间的词。那么《现汉》中所谓的方位词的实际使用情况究竟如何呢?笔者利用CCL和BCC两个语料库对“以来”“以降”以及上述四种方式构成的合成方位词进行分类考察,以了解这些词在现代汉语⑤中的实际使用情况,从而做出更为全面的判断。

根据《现汉》的解释,这些词可分为三类:

(一)只表空间方向和位置的词⑥

在按照《现汉》中合成方位词的四种方式构成的词中,绝大多数都是用来表示方向或者位置:以内、以外、以上、以下、上边、上面、上头、下边、下面、下头、前边、前面、前头、后边、后面、后头、左边、左面、右边、右面、东边、东面、西边、西面、南边、南面、北边、北面、里边、里面、里头、外边、外面、外头、旁边、上下、左右、东北、东南、东西、西北、西南、南北、里外、中间、底下、当中,这些词都是用来表示方向和位置的,是典型的方位词。

由于数量上占绝大多数,因此略去了《现汉》对这些词的具体解释,并且简单列举一些词在汉语中的实际用例。

(1)春夏之交多风沙日,冥坐室内,想四壁以外都是荒漠。(何其芳《画梦录·梦后》)

(2)父亲受命于危难之时,怀着“福建要走在改革开放前头”的使命,回到离开了几十年的红土地。(《福建日报》2008年11月9日 )

(3)达达尼昂被带到里边。(大仲马《三剑客》)

(4)平海燕就是那回在大树底下。(老舍《合家欢乐》)

(5)位于周期表当中的碳元素,一般是通过与别的元素的原子共用外层电子而达到稳定的电子构型的。(吴昌华编《自然科学发展史话》)

上面例句中的“以外、前头、里边、底下、当中”这类词都是用来表示方位处所的。无论是《现汉》的词条解释,还是它们的实际使用情况,这些词都是用来指示方向和位置的词,不存在表示时间概念的用法,是名副其实的方位词。《现汉》对这类词的标注都没有问题。

(二)兼表方位和时间的词

在查阅《现汉》中相关词条的解释后可以发现,“之前”“之后”“前后”“左右”这四个词既存在表方向和位置的用法,又存在表时间概念的用法。

根据上文所引用的《现汉》中相关词语的释义可知,“之前”和“之后”这两个词“多指时间,少指处所”,从后文的统计表也可见二词极少表处所。而“前后”的意义既涉及时间段又涉及事物的方位处所。“左右”既可表示空间方位,也可以表示时间。但是比较而言,表达空间方位的用法要更多一些。

检索结果显示,“之前”和“之后”在历时发展过程中没有太大变化,多表时间,少表方位。在古代汉语中,就已存在相关用法,即使在发展过程中存在没有完全词汇化的情况,但它们也早已作为一个整体结构被使用了。而在现代汉语中,它们已经成词,且继承了古汉语的用法,兼表方位和时间。如:

1.之前

(6)张瑜在比赛中和美国著名七项全能选手杰基·乔伊纳-克西的成绩同为8秒06,但张瑜的名次在乔伊纳之前。(《人民日报》1994年第一季度)

(7)19世纪末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这段时期,世界教育现代化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吴永军《课程社会学》)

(8)达尔文主义的核心在现代生物学飞速发展之前就已经形成。 (张尚宏《生物进化的新探索》)

(9)语言产生于抽象思维之前,从形象思维、手的思维发展到抽象思维,语言起到了中介的作用。(黄希庭,郑涌《心理学导论》)

例(6)中“之前”是用作名次间的比较表示次序上的位置,是用来表示方位的,这种方位还不是具体的空间位置。而例(7)(8)(9)都是指一件事发生在另一件事前,表示的是时间概念。从上述例句不难看出,“之前”表时间的用法比表方位的用法更常见。

2.之后

(10)中国女子田径总分去年已跃居世界第四位,与古巴并列,排在独联体、美国、德国之后,这是历史上最高的名次。(《人民日报》1993年8月)

(11)学成之后,经选拔或通过科举考试,优秀者授予官职。(邵宗杰,裴文敏《教育学(修订版)》

(12)继续教育是面向学校教育之后所有社会成员特别是成人的教育活动,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董志超《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发展》)

(13)话说那白胡老头走了之后,努尔哈赤就急忙回家作准备。(高阳《努尔哈赤·上》)

“之后”与“之前”类似,既可表示时间也可以表示方位,但时间用法要远多于空间用法。例(10)同上文的(6)一样,标示排名次序,是表示抽象空间方位的词。(11)中的“学成之后”表示“学有所成”这件事发生以后的时间段,“之后”表示时间。(12)和(13)中,“之后”也都是表示在某件事发生之后的时间里,都是用来表示时间的。该词的表时间用法远比表方位的用法更为常见。

3.前后

(14) 车内一个黑影站起身来,另三个黑影便轻手轻脚地在大巴车前后分布开。(1994年《报刊精选》)

(15)房屋前后辟有石坦,周围栽植当地传统花卉、树木加以点缀。(1994年《报刊精选》)

(16)五一劳动节前后,各地新茶陆续上市。(《福建日报》2008年5月8日 )

(17)事实上,欧米茄表开始设厂生产是在1800年间,而劳力士表始设厂生产,是在1910年前后。(李航《管理圣经》)

例(14)和(15)中的“大巴车前后”和“房屋前后”是指空间方位。而例(16)(17)中的“五一节前后”和“1910年前后”则标示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在现代汉语中,“前后”一直都存在表示时间和方位的用法,从后文的统计表来看,两种用法频率相当。

4.左右

(18)一个身高一米六五左右——也许稍高一点也许稍矮一点小姑姑坐在窗台上。(莫言《红高粱家族》)

(19)然后女刺客就发现,那个木伽看似一体,实际上分成左右两个部分,而且这两部分之间可以滑动,互相可以错开达四分之三左右……总而言之,戴着它可以走,只是跑不掉。(王小波《青铜时代》)

(20)几乎是每晚九点左右——也就是县里的有线广播即将结束的时候——机场的探照灯便突然打开了。(莫言《蛙》)

(21)后三年,他在扬州城里看城隍会,看见一个少妇,同一年约三十左右、状似富商的男人在街上缓步。(郁达夫《采石矶》)

例(18)(19)中的“左右”都是表示空间方位的概数估测,前者是对身高的概数估测,后者是对两个木伽左右可互相错开的距离的概数估测。例(20)(21)则都是对时间的概数估测,前者表示一天时间早晚的概数估测,后者则表示对年龄的概数估测的句子。可见,“左右”也是既可以用于表示空间,又可以用于表示时间的,从后文实际语料调查看,表示空间的用法要多于表示时间的用法。

从实际的语用事实调查可以看到,在现代汉语中,“之前”“之后”“前后”“左右”都具有兼表空间方位和时间的用法,而《现汉》将它们都只标注为方位词,这样一来就不能将它们表示时间的意义概括进去,所以,这一点仍值得商榷。

(三)只表时间的词

除了上述的两类词外,还有一类词,只存在表示时间概念的用法。这类词包括“以前”“以后”“以降”“以来”这几个词。

CCL语料库和BCC语料库搜索结果显示,除“以降”外,其他几个词最早作为一个结构整体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之初就已经用来表示时间概念了,之后用例才开始逐渐增加。

(22)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主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之乎?《战国策·赵策四》

(23)自今日以后,内政无出,外政无入。《国语·卷十九·吴语》

(24)自后稷以来宁乱,及文、武、成、康而仅克安导。(《国语·卷三·周语下》)

(25)从太古以降,中古以来,人君好纵酒者,皆不能太平,其治反乱,其官职多战斗,而致盗贱,是明效也。(东汉《平平经》卷六十九)

这几例中的“以前”“以后”“以来”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而“以降”出现在东汉时期⑦,但都是表示时间概念。此后,这四个词表时间的且例比比皆是,而在现代汉语中,它们也没有发生太大变化,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依然表示时间概念:

(26)结构主义流行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以前。(余敦康《哲学导论》)

(27)以前,这礼拜寺封的时侯全自己家里宰,现在就好象那儿,现在都上那儿宰去,开斋节宰鸡宰羊全上那儿宰。(1982年北京话调查资料)

(28)洪秀全得了南京以后,我们更能看出他的真实心志不在建设新国家或新社会,而在建设新朝代。(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29)以后,随着欧洲的扩张,又由传教士和移民传布到世界各地。(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30)自柏拉图以降,即便不提哲人王,起码也有不少西方知识分子想当莱库格斯。(王小波《理想国与哲人王》)

(31)光是这样还好,可自母亲点燃野心之火以来, 17岁的我有时竟以批判的目光来看待老师。(三岛由纪夫《金阁寺》)

前四句中的“以前”和“以后”表示事情发生在某个时间点之前或之后,标示事情发生的时间。而后两句中的“以来”“以降”则表示从某一时间起,往后的时间。由此可见,在现代汉语中,“以前”“以后”“以降”“以来”继承了古汉语中表示时间的用法,且通过语料库的调查发现,也只存在这一种表时间的用法。另外,“以前”和“以后”还进一步发展出了单独用于句首表时间的用法,如例(27)(29)。虽然“以前”“以后”表时间的用法是由空间域投射到时间域的,但非语言专业的人无法理解这一认知域投射的过程,更何况现代汉语中几乎不见表空间的相关语言事实。因此,着眼于源域而非目标域来划分词类并不合适,很容易给人造成困惑。

通过对语料库中大量语言事实的考察可以确定,“以前”“以后”“以降”“以来”这几个词在现代汉语中并未用来表示方向和位置,也就是说,它们并不具有《现汉》所说的方位词的用法,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无论是在口语还是书面语里,“以前”“以后”“以降”“以来”作为一个词来使用时,都是用来表示时间概念的,这是语言使用所呈现的结果。既然这些词只有表达时间的用法,而《现汉》现在却将它们标注为“方位词”,这恐怕会给《现汉》使用者造成困惑。因为这与《现汉》自身对“方位词”的界定是矛盾的。

三、“以前”类词标注应遵循的原则及标注建议

既然“以前”“以后”“以降”“以来”只用于表示时间,而“之前”“之后”“前后”“左右”则兼表方位和时间,那么,在对这些词进行标注时,就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保持一致性原则

辞书在进行词类标注时,应遵循一致性原则,在各方面保持一致,否则出现自相矛盾的情况,不仅会大大降低辞书严谨性,还会给读者带来不便。一致性原则至少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词类标注应与词典标注原则保持一致性

《现汉》在凡例中对词类标注进行说明时曾提到“附类目前只标注典型的、常用的”。换句话说,《现汉》在进行词的附类标注时,以典型、常用为标准。上文提到“之前、之后”兼有表方位和时间概念的用法,大部分学者与《现汉》一样,都将“之前”和“之后”这类词看作方位词。储泽祥(2006)[5]认为“之前”是方位词。张金平(2015)[6]也认为“之+X”是典型的方位词。“之+X”确实存在表示方向和位置的用法,但其中“之前、之后”这类词,基本上都是表示时间的用法,因为从实际使用调查来看,表时间用法的频率远远超过表方位用法的频率。所以说,将“之前、之后”和其他“之+X”一并归入方位词,似乎不是很合适。因此,在对一些兼表时间和方位概念的词进行归类时,可以根据它们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的高低来分类。《现汉》进行词类标注时所制定的“只标注典型的、常用的”这一标准比较合理。笔者对CCL语料库现代库中文学类语料进行了调查,对兼表方位和时间的“之前”“之后”“前后”“左右”四个词进行了频率统计,去除无效用例后得到以下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之前、之后、前后、左右”的使用频率统计

如果以典型常用的义项为标准来确定词类,根据该统计表很容易就可以得出“之前”“之后”为时间词而非方位词。“前后”一词表示方位和时间用法的比例相差不是很大,而“左右”标方位词也不太准确。针对这种情况,按照典型、常用标注原则是很难进行操作的,像“前后”这样的词语应当按照下文所谈到的分义项标注来进行处理。

2.词类标注应与词条释义保持一致性

词类划分依据一直存在争议,究竟是按照语义还是语法来划分一直没有定论,这里暂不讨论。就《现汉》中同属名词附类的方位词和时间词的概念来看,它们是按照语义划分出的词类。因此,在对“以前”“以后”“以降”和“以来”的词类进行标注时,还没有比时间词这一概念更合适的。所以,词典在进行词类标注时,也应当与该词的语义,即词条释义保持一致。

根据该词条的解释可知,“以前”是用于时间概念的表达,而《现汉》在将它解释为表示时间概念的词的同时,又将它标注为方位词,这是矛盾的。所以,词典这样解释和标注完全没有注意词性的界定和释义之间的一致性问题。除了“以前”,根据《现汉》本身对于词条的解释,“以后”“以来”“以降”也都是表示时间概念的词语,应当同“以前”一样标注为“时间词”。

这对于完全不表示方位的词来说,处理起来比较方便。对于兼表空间和时间的名词处理会复杂一些。在上文第1点中,笔者提出根据词语用法的典型性和常用性来进行词类标注,这一方法操作起来比较麻烦,需对词语的使用频率进行统计。相比之下,分义项进行词类标注则更为可行,这一方法可以解决兼具表空间和时间词语的词性标注问题。如“前后”一词:

3.同类词的词类标注应保持一致性

同一部词典在进行词类标注时,应当使相关同类词的词类标注保持一致性。因为词典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在一个系统内部,必须执行一个标准。这体现词典系统性和完整性。

以“前年”和“去年”这两个词为例:

从“前年”“后年”的释义可以看出,它们表示的是时间。前者表示从说话现在算起的去年的前一年,后者表示说话时间下一年的后一年。二者表示的是一个过去或者将来的一年的时间段。从图1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前年是“以前”这个时间中的一段,是其中的一部分。同理,“后年”也是如此。

图1 时间示意图

根据图1及“以前”(现在或所说某时之前的时期)“以后”(现在或所说某时之后的时期)的释义可知,凡是说话时间点(即“现在”)左边的部分,在汉语的表达中都属于“以前”,右边的部分在汉语表达中都是“以后”,“前年”属于“以前”中的一个时间小段,而“后年”则属于“以后”中的一个时间小段,两组词从概念来说都是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也可以说是上下位概念的关系。既然是这样,那么《现汉》为何将“前年”“后年”标注为时间词而将“以前”“以后”标注为方位词呢?这显然是矛盾的,它没有注意同类性质的词在标注上也应该保持一致,如果忽略这一点就会造成逻辑上的混乱。按照现有的标注,就会出现错误的逻辑推导:因为“前年”包含于“以前”,“后年”包含于“以后”,而“前年”“后年”是时间词,“以前”“以后”是方位词,由此便认为时间词包含于方位词。这样的推导显然是有问题的。所以,“以前”和“以后”应当与它们的同类词“前年”和“后年”一样,都该标注为时间词。

(二)尊重语言事实原则

词典在进行词类标注时,应当考虑语言事实,结合该词在语言实际使用过程中的情况来分类,以便于读者理解。例如本文所讨论的“以前”“以后”“以来”“以降”都不存在表示方向和位置的用法。那么在进行词类标注时,将它们标注为方位词,不但违背了语言事实,还会给词典使用者带来不便。

储泽祥[5]认为“以前、以后”是时间词。张金平[6]也认为“以+X”是所谓方位词的观点应该受到质疑。说它是方位词不过是一种长期存在的误解、一种先入为主的偏见。邢苗苗[7]认为“以前”“以后”归为“方位性时间词”更妥当,并将它们定性为后缀性时间词,这也是将它们归入了时间词。笔者同意他们几位的观点。

“以前”“以后”“以降”“以来”不应该标为方位词,标注为时间词更合适。方位词的主要功能当然是表示方向和位置,“以前”“以后”“以降”“以来”几个词从第二部分的实际用语调查来看,它们都是表示时间概念的词,理应标注为时间词而非方位词。

当然,也有学者提出了一些其他看法,亦可作为参考。北大中文系《现代汉语虚词例释》[8]487、袁毓林等著《汉语词类划分手册》[9]679认为“以来”是助词。张金平[6]认为“以+X”这类词是后置词,是从“自/由/从……以X”这样一个较为松散的结构中产生的,在词汇化的过程中逐渐凝固成词,也许可以直接叫它们后置词或者助词比较好。无论词典是否要采纳这些学者的意见,首先需要做到的便是词典的整体性和一致性,一个词的词类标注进行了改动,就要注意词典中其他同类词的认定问题。另外,还要应当尊重语言事实,避免主观臆断。在对某个词进行词类标注时,只有实际用语中的情况确实如此,其词类才能加以确认。

(三)批判继承原则

在进行词类标注时,当然可以承袭前人的有益经验与成果,但不能将眼光只局限在某一点上,从而把词类标注限制在某个框架中,有时应该跳出条条框框,放眼全局,全面考察。比如,大家普遍认为“以+X”是由“以”和单纯的方位词“X”组成的,而张金平[6]认为,从来源上看,“以+X”不是由“以”+方位词“X”构成,而是由连词“以”和动词性“X”组合发展演变而来,在发展演变过程中,“以”失去了连词作用,逐渐成为词缀。例如,“以前”中的“前”最初就具有动词性的用法。张文观点新颖,且能够抽象出一种规律,而且也容易将“以来”“以降”等词纳入这一解释框架内,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处理办法。虽然学界普遍认同“以前”表时间的意义是从空间义隐喻而来的这一观点,但张文的看法也不失为一种可能。所以,词典在进行词类标注时,需要积极地吸收学界研究的最新成果,拓展思路,考虑多种可能性,再进行全面深入地考察,那么,相关问题也许会处理得更好。

四、结语

研究显示,《现汉》中的一些“方位词”的标注确实还值得商榷。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以前”“以后”“以降”“以来”四个在实际语用中只表示时间概念的词不应该标注为方位词,而应该标注为时间词;二是“之前”“之后”“前后”“左右”四个兼表达空间概念和时间概念的词不应该笼统地标注为方位词,而应根据不同义项分类标注,将表示空间概念的义项标为方位词,表示时间概念的义项标为时间词。同时,词典在进行词类标准时应当十分谨慎。词类标注在继承前人优秀研究成果的同时,也要跳出条条框框,从多个角度进行综合考量,充分考虑语言事实和最新的研究成果。

辞书编纂工作十分艰巨,凝聚了许多优秀学者毕生的心血,这项工作难度高、工作量大,难免会存在不足与疏漏。针对《现汉》目前方位词词类标注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词类标注时需遵循“保持一致性原则”“尊重语言事实原则”“批判继承原则”三大原则。杜翔[10]曾强调,辞书的首要功能是给读者查疑解惑。那么,词典自身存在的一些疏漏就需要修订,否则会给使用者造成新的困惑。《现汉》作为面向大众现代语言生活的工具书,普及性非常强,使用面非常广。那么,词类标注也应该以现代汉语中的语言事实为依据,从读者的使用角度出发,对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加以修订。此外,祝清[11]指出,全面考察各个词语的句法功能,把汉语词语的词类标注得更加准确,对推动汉语国际化发展也有重要作用。

注释:

① 本文中的“词类标注”是指某一大类下附类的标注。例如本文主要涉及的是名词的附类方位词和时间词的标注问题。

② 根据《现汉·凡例》中“词类标注”的说明,方位词和时间词同属名词的附类。但《现汉》在对二者进行概念界定时没有保持一致性,解释“方位词”时指出了是“名词的附类”,而在解释“时间词”(《现汉》2016:1184)这一词条时则没有“名词的附类”这样的释语,应补上。

③ 可能存在遗漏。仅以《现汉》收录的词为主,“以南”“以北”“以西”“以东”“之内”“之中”等合成结构还未成词,故排除在外。

④ “以内”和“以外”也存在与时间相关的用法,如“三天以内,十天以外”,但不是时间词。它们强调的不是时间概念本身,而是时间的界限和范围,且只有这一种用法。因此,本文不讨论其与时间相关的用法,笔者认为这两个词属于方位词。

⑤ 《现汉》作为一部针对现代汉语而编纂的词典,所收录的词条是就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而言的,因此本文所考察的语料以现代汉语为主,古代汉语仅作为参考和旁证,不作主要论证语料列入文中。

⑥ 这里的“只表空间方位和位置”是针对某些还可以表示时间概念的词而言,这一类词不存在表示时间概念的用法,并不是说这类词不存在其他的用法而只能表示方位。

⑦ 据吴德新(2009)考察,大约在东汉时期出现了“以降”连用表示时间的用法,而此例中的“以降”已经是一个固定的词语了,这也是“以降”表时间用法的最早用例。

猜你喜欢

现代汉语词典方位词词类
有讲究的方位词
用词类活用法扩充词汇量
动物们的聚会
基于语料库“隐秘”的词类标注初步探究
从成语中学习词类活用
现代汉语中艺术类行业语泛化现象研究
《现代汉语词典》字母词收录与修订情况分析
基于“字本位”理论再谈汉语词类问题
汉语方位词研究
基于汉语方位词特点的二语教学策略——以“左”“右”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