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农业生态效率评价研究

2022-12-13汪星辰

广东蚕业 2022年11期
关键词:农膜使用量安徽省

汪星辰

(贵州财经大学 贵州贵阳 550025)

近年来,安徽省的农业总体上取得了较快的发展,2005年安徽省农业总产值818亿元,到了2020年安徽省农业总产值已经达到了2525亿元,增长了2倍多。粮食产量由2005年的2605万t增长到2020年的4019万t,增幅超54%,并且上升势头不减。然而在此背景下,农业发展所产生的污染问题也日益凸显,其主要原因是对化肥和农药的大量使用,并且产生了一定的依赖性。农业生态效率能够很好地衡量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农业生态效率高,表明农业发展水平较高并且对环境的破坏较小。因此,本文对安徽省各地级市2011年—2020年的农业生态效率进行测算,旨在找出不同地区农业生态效率存在差距的原因,进而探讨策略以扩大发展优势,弥补发展不足。

1 现状分析

1.1 安徽省农业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安徽省农业平稳发展,农业规模有序扩大,各地区的农业总产值和粮食总产量一直保持着稳定的增长态势。从整体上来看,2011年—2020年,安徽省农业总产值从1715亿元增长到2525亿元,增长率约47%,整体呈现出连年增长的趋势。从市级层面来看,16个地级市中农业总产值增长率最大的是铜陵市,2020年相较于2011年增长了341%,增长率最小的是安庆市,只有34%。从区域层面来看,2020年皖北的农业总产值是1346亿元,大于皖中的872亿元,也大于皖南的511亿元,三个区域整体上农业总产值也呈现出连年增长的趋势。

1.2 安徽省粮食产量发展现状

随着技术手段不断融入农业生产中,粮食产量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整体上来看,2011年—2020年期间安徽省粮食总产量由3135万t增长到4019万t,增长了800多万t。这主要得益于小麦、玉米和稻谷种植规模的扩大,使得粮食总产量呈现出向上增长的趋势。从市级层面来看,16个地级市中,铜陵市的粮食总产量增长率最大,2020年相较于2011年增长了249.5%,其次是淮南市,相较于2011年增长了117%,安庆市的降幅最大,与2011年相比降低了28.9%。从区域层面来看,安徽省各区域的粮食产量情况与前述农业总产值现状相似,仍然是皖北的粮食总产量大于皖中的粮食总产量,也大于皖南的粮食总产量。这主要是由安徽省的地质特点所决定的,因为皖北处于平原地带,适合农作物的种植,皖中和皖南山区较多,对农作物的种植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3 安徽省农药、化肥以及农膜使用现状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对环境产生较大影响的主要有农药、农膜以及化肥,通过对安徽省16个地级市污染元素的测算,就可以清晰地看出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各地级市的落实情况。通过对安徽省2011年—2020年农药、化肥以及农膜的使用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安徽省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明显下降了,其中化肥使用量由2011年的329万t下降到2020年的289万t,农药使用量由2011年的11.7万t下降到2020年的8.3万t,而农膜的使用量却上升了,由2011年的8.6万t上升到2020年的10.3万t。从市级层面来看,在化肥使用量上,六安市的降幅最大,为56.2%,铜陵市的增幅最大,为126%;农药使用量上,芜湖市的降幅最大,为74%,铜陵市的增幅最大,为104%;农膜使用量上,淮北市的降幅最大,为67.7%,滁州市增幅最大,为210%。

2 研究方法与指标体系构建

2.1 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

传统的数据包络模型(DEA)是由Charnes等于1978年提出来的,主要是用来测算生产效率的[1]。本文使用的主要方法是由Tone于2001年提出的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2]。这种方法是在传统DEA模型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对于农业生态效率的测算会更加准确与客观。其公式如下:

其中,ρ是农业绿色生产效率值,ρ的取值范围是[0,2]。ρ值越大,农业绿色生产效率越高,当ρ>1时,表示农业绿色生产效率有效,属于高效率区间;ρ<1时,表示农业绿色生产效率没有达到理想状态。m、c1、c2依次表示投入变量、期望产出变量与非期望产出变量,x、sr、sk代表投入、期望产出与非期望产出矩阵内的元素,λ是权重向量。

2.2 安徽省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想要科学地测算出安徽省各地级市的农业生态效率,那么构建合理的指标体系是关键和基础。本文在梳理前人研究经验的基础上[3-4],借鉴相关的研究成果[5-7],构建出如表1所示的指标体系来测算安徽省16个地级市的农业生态效率。从投入要素、期望产出和非期望产出3个方面构建农业生态效率指标,其中,投入要素包括用水量、农膜、机械、农药、土地和化肥等;期望产出包括经济产出和粮食产量;非期望产出是农业面源污染,由农药和农膜残留综合指数来衡量[8]。

表1 安徽省各地级市农业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

3 实证结果分析

本文通过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对2011年—2020年安徽省16个地级市农业生态效率进行分析,测算结果如表2所示,通过表格数据可以发现,在2011年—2020年内安徽省16个地级市的农业生态效率均整体上呈现上升的趋势,且各地级市农业生态效率差距在逐渐缩小。基于此,可以将2011年—2020年这10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11年—2017年,安徽省16个地级市的农业生态效率都在稳步地增长,但是增长速度和增长幅度都不大;第二阶段是2018年—2020年,安徽省各地级市的农业生态效率都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这主要得益于安徽省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大力整治农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污染问题,倡导绿色发展,生态环境得到修复,农业生态效率快速提高。

表2 2011年—2020年安徽省各地级市农业生态效率

通过表2可以发现,安徽省整体的农业生态效率提高了,10年间平均农业生态效率呈现出连年递增的发展趋势。其中,合肥市10年间的平均农业生态效率最高,达到了1.018,属于高效率区间。但是通过比较各地级市的数据发现,安徽省农业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协调发展的现象,16个地级市中,合肥、阜阳、六安、马鞍山、芜湖、宣城、池州、安庆和黄山的农业生态效率较高,但只有合肥达到了理想的效率值,其余地级市仍有进步的空间。而宿州、蚌埠、滁州、铜陵、淮北、亳州、淮南的农业生态效率值较低,这说明安徽省农业发展过程出现的不均衡现象十分明显,同时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总产值和粮食总产量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在取得巨大进步的背后,又隐藏着对农药、化肥等对环境有害物质的过度依赖,造成生态环境受到污染。因此,协调好生态环境和农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测算安徽省16个地级市2011年—2020年的农业生态效率来评价其生态环境和农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得出了以下结论。

首先通过表格数据可以看出,安徽省农业生态效率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整体农业生态效率的均值从2011年的0.547增长到2020年的0.893。这说明安徽省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始终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在保障农业能够得到稳定向好发展的同时,加大农业污染治理,注重保护生态环境,使农业生态效率呈现出连年上升的趋势,同时也能够说明国家有关政策的出台对农业绿色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其次从市级层面来分析,对安徽省各地级市农业生态效率进行分类,可以发现,2011年—2020年,合肥、阜阳、六安、马鞍山、芜湖、宣城、池州、安庆和黄山的农业生态效率处于高效率区间,宿州、蚌埠、滁州和铜陵处于中等效率区间,而淮北和亳州则处于低效率区间。这主要是因为技术手段在农业绿色发展中产生了巨大的作用,通过先进技术的引用,大大降低了农药、化肥以及农膜的使用量,同时技术手段对提高粮食总产量和农业总产值有着积极的作用。

最后从区域方面来看,皖南的农业生态效率要大于皖中的农业生态效率,也大于皖北的农业生态效率,这与农业总产值与粮食总产量的状况相反,说明皖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地质条件相对较好,但是采取的仍然是粗放型的生产方式,没有引进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管理经验,因而发展比较缓慢。

4.2 建议

4.2.1 提高农业技术水平,推动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近年来,虽然我国的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很多地区的农业现代化水平还不是很高,导致农业在发展过程中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这也是农业生态效率低下的原因。因此,对于那些农业现代化程度较低的地区,应该引进先进技术,学习农业生态效率较高地区的先进管理经验,充分发挥技术创新在农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用技术手段来降低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以及农膜的使用量。同时,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农业生产的关注,提高对农业生产的技术支持和财政支持,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

4.2.2 促进区域间交流合作,弥补农业发展不足

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安徽省各地级市农业生态效率有着显著的差异,如淮南和六安农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基本相同,但是农业生态效率相差很大,因此,需要推动这些地区进行农业生产的交流合作,取长补短,实现双赢发展。

一方面,不同地区在交流合作中应该明确自己的优势,对比农业生态效率较高的地区发现自己的不足,吸取发展经验,取长补短,因地制宜地制定提高农业生态效率的具体措施,不能生搬硬套,浪费自己在发展过程中的优势。

另一方面,可以采取农业生态效率高的地区带动农业生态效率低的地区发展的方式,实现整体发展。不同地区所展现出来的农业生态效率之间的差异,可以通过整体发展来消除差异化,平衡区域间的农业生态效率水平,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4.2.3 加大对农业劳动力的重视,提高劳动力素质

劳动力在农业发展中至关重要。近年来,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失,因此需要加大对劳动力资源的重视,出台相应的政策吸引劳动力回归到农业生产中。随着现代农业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不断应用,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需要加强对农业劳动力资源的素质教育,政府部门可以深入基层开展相应的素质教育,使农业劳动力能够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满足农业发展需要。同时,需要向农业劳动力宣传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使其深入理解生态环境保护对于生活和生产的重要性,减少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以及农膜的使用,提高农业劳动力的生态环保意识。

5 结语

本文通过对安徽省各地级市2011年—2020年的农业生态效率进行测算,发现各地区农业生态化发展差距较大,因此安徽省需要加快推进农业的现代化发展,促进区域间交流合作,弥补农业发展不足,并加大对农业劳动力的重视,从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农膜使用量安徽省
成长相册
减少#1炉再热器减温水使用量
“以虫吃虫”这家大棚农药使用量减少30%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全国农膜回收率年底前达到80%以上
选购农膜时的注意事项
В Китае снизился объем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я пластиковых пакетов 中国塑料袋使用量减少
未来汽车的塑料使用量将呈倍数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