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专业“金课”思政建设路径探究

2022-12-13何欣蔓

关键词:金课英语专业思政

付 臻,何欣蔓

(长沙理工大学 翻译系,湖南 长沙 410114)

一、引言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1],各高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将课程思政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抓住关键环节,创新途径方法,完善体制机制,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2017年,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通知[3],首次在中央文件中正式提出“课程思政”概念。2018年印发的《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4],以及2019年印发的《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5],都对高校“课程思政”的内涵进行了深入阐发并强调其重要性。2020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通知[6],为高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纲要》根据不同课程的学科专业特点和育人要求,明确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实践类课程三种课程类型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其中,文史哲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是:一要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二要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弘扬本国文化的能力。由此,高校教师要将正确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法合理融入课程教学,以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从而将课程思政建设落到实处,不断创新“大思政”育人理念与格局。

我国高校“金课”建设与课程思政建设的总目标息息相关。2018年6月,在教育部召开的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金课”概念被首次提出。同年8月,“淘汰‘水课’、打造‘金课’”被写入教育部印发的《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同年11月,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提出了“两性一度”的“金课”标准。“两性一度”,即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所谓“高阶性”,即要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创新性”,即课程内容要反映前沿性和时代性,教学形式要体现先进性和互动性,学习结果具有探究性和个性化;“挑战度”则是指课程要有一定难度[7]。“金课”建设是为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旨在创新教学内容与方式方法,拓展课程的难度和深度,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可见,高校的“金课”建设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共同致力于构建全课程育人格局。本文以英语专业核心课程“综合英语(一)”教学设计为例,分析英语专业“金课”思政建设的现实境遇,试图探索一条“金课”思政建设的可行路径。

二、英语专业“金课”思政建设的现实境遇

新时代,高校英语专业“金课”思政建设必须把握其核心所在。课程思政建设对课程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各门课程,并贯穿课程教学始终,从而潜移默化地正面引导学生,达到铸魂育人的目的。高校英语专业“金课”建设必须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促成不同类型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这是达成“金课”建设目标的重要途径。

英语专业的教学和研究对象是英语语言、文学以及英语国家的文化等。这一学科定位以及学科逻辑决定了英语专业“金课”思政建设的特点。一方面,英语专业学生不可避免地要将主要精力放在了解英语国家社会现状与文化习俗上,其思维模式容易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因此,英语专业教学更应该对课程思政建设予以充分重视,引导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跨文化交流中坚持中国立场,发出中国声音。另一方面,在英语专业课程教学中,语言与文化共生共存。英语专业课程彰显人文性,在伦理道德、社会规范、精神追求以及价值取向等方面具有广阔的探索空间,有利于英语专业教师在“金课”思政建设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然而,目前的英语专业“金课”思政建设主要存在以下现实困境。

第一,对“金课”思政建设标准和要求的解读过于片面。“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的课程观给各学科的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视角,这意味着英语专业“金课”教师需要重新认识课程教学的价值取向,遵循“两性一度”的“金课”建设标准,注重从知识传授转向能力与价值的培养[7]。然而,在英语专业“金课”思政建设初期,仍然存在过于注重知识目标而忽视德育目标的问题,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不能把信仰讲深刻、把真理说清楚、把德行谈明白,无法以透彻的学理回应学生,以丰富的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力量引导学生。

第二,对“金课”思政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开发力度不够。高校英语专业“金课”思政建设,需要推进系列课程教学改革,但目前主要是针对专业教学内容的调整,思想政治元素的开发意识不够强、途径不够多、成效不够高,教学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缺乏有机融合,甚至会有生搬硬套之嫌。如此一来,高校英语专业“金课”思政建设,不能更好地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人才培养的思想政治引领,因而不能有效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这样的课程教学难免沦为“水课”。

第三,对“金课”建设与课程思政的内在关联认识不清。就英语专业课程而言,只专注于知识体系的讲授以及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忽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学生容易陷入意识形态与价值取向被侵蚀的危机。同样,如果只是一味地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脱离英语专业课程教学规律与特点,课程思政则会成为使用英语讲述的思政课程,这就偏离了英语专业“金课”思政建设的初衷。如此一来,“金课”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彼此分离,无法发挥其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的功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无法激励广大学生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

三、英语专业“金课”思政建设基本原则

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铸就教育之魂的理念创新和实践创新[8]。英语专业“金课”思政建设要加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9],其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实事求是,因校制宜,群策群力,不断改进。其中,强化英语专业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识,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显得尤为重要。英语专业“金课”思政建设,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原则一:全员参与,师生共建。英语专业“金课”建设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在“大思政”视域下,高校师生要提升对课程思政内涵与地位的认识,充分调动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摒弃“课程思政”是“思政课程”的升级版、“课程思政”可以终结和替代“思政课程”等错误认识,进一步理解课程思政对英语专业“金课”建设的方法论意义。英语专业教师必须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落实大学“十全育人体系”,切实提高 “三全育人”工作实效性。

高校要明确所有课程的育人要素和责任,推动每一位专业课教师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做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10]。英语专业“金课”思政建设,不能一蹴而就,唯有广大英语专业教师凝心聚力、集思广益,潜心投入科研与教学实践,才能不断优化“金课”思政建设的路径。

原则二:显隐结合,言思合一。高校教师要不断开发英语专业“金课”显性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元素。高校英语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虽分属不同领域,但都有“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的共同使命。英语专业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和育人功能,在进行教学目标的设定以及教学内容的组织时,应当统筹规划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紧扣语言知识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主线;所有教师都应自觉肩负教书育人职责,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观教育同频共振;必须致力于英语教材思政元素的开发与融入,以彰显良好的课程思政风貌。只有这样,英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才能真正与“金课”建设同向而行。在整体化的教学方案设计中,一是不要削足适履,二是不要呆板匠气,必须基于教学单元思政元素的全面考量,让英语专业“金课”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不着痕迹地浸润语言教学,同时充分发挥隐性教育“润物无声”的效果。

原则三:因材施教,度身而衣。在高校英语专业“金课”思政建设的探索中,“因材施教”绝非老生常谈。“大思政”视域下英语专业“金课”思政建设的目标,包括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培养学生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等。然而,每个学生的思维模式都具有独特性,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也不同,这就意味着教师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并给予学生个性化引导。其中,尤其要注重新时代学生的特点,并以此为基础合理设置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内容难度。作为千禧一代的“网络原住民”,他们网络工具运用娴熟,信息获取来源广泛,思维方式灵活多变。因此,英语专业“金课”思政建设必须根据新时代学生特点进行因材施教。

四、英语专业“金课”思政建设的可行路径

高校综合英语系列课程是英语专业最重要的基础核心课程之一,教学时长为两年,其目的主要在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加强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辩证思维能力等。其中“综合英语(一)”开设时间在本科一年级第一学期,授课对象为英语专业本科一年级学生。千禧一代的英语专业新生具有独有的优势,但也面临新问题,需要寻求新的教学设计方案。具体而言,需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的学情:一是千禧一代的学生思维灵活,信息来源广泛,知识积累丰富;二是大一新生正处于从高中到大学的学习生活过渡期、适应期、转型期,同时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三是新生对本专业性质认识不足。因此,英语专业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确新时代语言学习者作为“文化摆渡者”的使命与担当,坚定文化“出海自信”。

“综合英语(一)”这门课程选用的教材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现代大学英语精读1(第2版)》[11]。本案例选自教材第六单元《青香蕉》(TheGreenBanana),课文为一篇记叙文,内容主要讲述作者在巴西山区车辆抛锚后,当地人使用青香蕉临时帮助排除车辆故障的故事。当地村民在文中告知作者,该地区为世界中心,作者感悟:每个地区都有资格将当地看作世界中心,每个文明都可以有与世界分享的“青香蕉”这样的文化宝藏。结合英语专业“金课”思政建设的标准和原则,根据课文主题及内容,笔者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师发展与教学评价等进行了有效探索。

(一)重构教学目标,显隐教育并举

在充分了解并分析学情的基础上,通过细读文本,本教学案例从三个方面设定了教学目标(如图1所示)。

英语专业“金课”思政建设下的教学目标,必须精准定位,避免过于局限语言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而忽视思想政治教育,造成英语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脱节。“金课”思政建设的目标在于全方位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充分发挥培根铸魂的作用,使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英语专业“金课”建设目标,必须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抓手,不仅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英语专业学科教学内容,还要将“金课”思政建设与学情、教材相关联,切不可脱离实际泛泛而谈。因此,在英语专业课程教学中,既不能简单叠加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也不可对课程教学内容“去知识化”。以“综合英语(一)”的教学目标为例,显性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与隐性目标(价值目标)都必须兼顾,缺一不可。

图1 The Green Banana文本教学目标

如图1所示,本单元教学目标主要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及价值目标。通过文本学习与合作探究,学生需要在听读练习等输入环节掌握课文文本中的构词法、语法等知识,文化差异与文化相对主义等文本主题,以及说明文与议论文写作的布局谋篇、写作技巧等。同时,在说写等输出环节,提升学生的课文文本复述能力、使用英语介绍中国文化的能力,以及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

(二)优化课程内容,融合思政元素

在“大思政”视域下,英语专业“金课”思政建设必须深入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寻找最佳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以推动英语专业核心课程多维育人目标的实现。在“综合英语(一)”的“金课”思政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主要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培养学生的优秀品格;二是帮助学生辩证认识和把握国内外发展形势;三是提高学生对外交流能力与“文化摆渡”能力。

基于以上三重教学目标,本教学设计要细读文本,深入发掘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及其与语言等知识点的融合方法,尊重大学生学习认知规律,基于布鲁姆知识分层体系理论、产出导向法及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对课前(线上慕课学习、阅读任务)、课内(多任务、多环节结合)及课后(阅读、写作)学习任务进行优化设计,打通线上线下教学方式,促进在线自主学习、课堂深度学习及课后拓展学习的有机结合(如图2所示)。

英语专业“金课”思政建设的成败取决于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与语言文化知识是否有机融合。结合《青香蕉》课文内容进行分析,本教学设计将“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文化相对主义理念及文化自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展开课文讲解、选择内容、明确任务,确保课前预习、课内讲授、活动开展、课后作业等环节均以此为核心,实现语言学习对接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与英语专业语言教学的有效融合。

例如,学生通过课前泛读课文以及口头复述,加深对多元文化及文化差异的认识;通过课中听说练习、文本精读及课文赏析,掌握文章主题并联系中国实际讨论中国与世界分享的“青香蕉”,提升家国情怀与文化自信;通过课后时文阅读以及相关写作进一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以及讲述中国故事的能力。

课外拓展材料的选取要避免材料的机械叠加,应当注重以课文内容为核心,适当融入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语言材料,从而对主题进行合理拓展和深化。在本单元的教学设计中,围绕“多元文化及文化自信”的主题,播放英语视频《个人主义文化与集体主义文化》,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视频信息,并以口语形式表达对多元文化及文化差异的理解。为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文化相对主义的实践范本,引入国家领导人在高级别会议上的中英双语主旨发言,使学生在提升时文阅读水平、掌握相关词汇的同时,提升政治认同,增强文化自信。为了使学生理解课文中“每个文明都有值得与世界分享的财富”的观点,引入“可可英语”网站双语材料《中国传统文化:四大发明》及《中国新四大发明“出炉”》等,通过阅读与仿写,在掌握相关表述与说明文写作要求的同时,拓宽人文视野,增强文化自觉。为了深化学生对文化相对主义的认识,引入《论语》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学生在学习中华经典外译的同时,加强文化认同,提升文化底蕴。为了使课文内容更“接地气”,可以引入“多元文化下中国节日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主题,学生则在小组讨论及议论文写作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身为“文化摆渡者”的使命感。

图2 The Green Banana文本全阶段教学过程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紧扣课文文本,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以任务和成果为导向,任务内容以及产出成果遵循“输入→输出”的顺序:第一阶段产出成果为以“文化多样性及其影响”为主题的口语输出;第二阶段结合第一阶段所学课文“文化宝藏”之隐喻及文化相对主义理念,进行以中国“青香蕉”为主题的写作产出;第三阶段结合第一、第二阶段所学内容,从中国视野出发,进行以“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为主题的写作产出。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实现内容深度的递进及活动难度的递增。

(三)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实效

英语专业“金课”思政建设需要创新多元教学方法,这关乎课程教学能否高质量实现教学目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深入思考、主动探究,从而获取英语语言知识、文化常识,提升思辨能力、表达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提升文化自信,促成健全人格养成。此外,对于教学过程、语言学习、应用环节的设计,教师要遵照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提升学生的主体性,使师生切实成为英语专业“金课”思政建设的“共建者”。

英语专业“金课”思政的教学设计,可以采用“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结合翻转课堂、任务型教学法以及工作坊教学法进行,从而延展课堂教学,提升课程难度,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英语专业“综合英语(一)”的课程教学设计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前自学,为课堂教学与讨论进行铺垫。通过“课文引入——词汇学习——背景知识”等一系列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课内设计,组织学生联系当前国内外形势展开讨论,学习课文及与课文相关的社会、历史、文化语境等知识,唤醒学生作为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使命感。课后则通过指导学生进行线上阅读及摘抄,为之后的课文讲解及写作输出做准备。

第二阶段:教师对课文语言知识点进行讲解,组织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对课文主题进行赏析,发掘课程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课后组织学生进行线上阅读,并结合前一阶段所学知识,完成短文仿写任务,构成从线上到线下、从输入到输出的教学过程闭环。

第三阶段:教师采用拓展教学内容和引导学生讨论的方式,结合中国经典英译实践,阐述多元文化背景下中国智慧的积极意义,组织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基于中国立场解决实际问题。在此基础上,以工作坊的形式,撰写主题报告,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课文主题的理解,同时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明确自身的使命担当。

(四)强化师德培育,促进教师发展

基于“综合英语(一)”课程教学实践案例可知,要加强英语专业“金课”思政建设,实现语言文化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必须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首先,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教师应当深刻树立“金课”思政建设理念,坚持“金课”思政建设标准,认识“金课”建设的重要性,激发自身创新课程教学的内驱力,并增强自身批判性思维能力。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12]的重要性,高校英语专业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共同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优秀人才。

其次,要提升教师创新意识。高校英语教师不仅要创新教学理念,注重课本知识与社会现实的关联性,还要创新教学设计,提升学生课前、课中、课后各个学习环节的参与度和完成度。例如,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的数据,分析学生课前文献阅读以及慕课学习的成效;通过课内各个环节的层层推进并加强及时反馈以推动学生的学习进程;通过课后任务的布置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教学主题的认识,进而检阅课程思政建设的成效。

再次,必须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坚持目标和任务导向,促成学生理解课文重点概念,完成听、说、读、写、译等各环节的任务。每一个环节教学材料的选择与取舍、教学内容的设置与调整,不仅要有利于培养学生语言能力,还要能够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提高。

最后,应强化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教学手段的优势,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课程实施过程,达成人才培养的高阶性、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性以及教学内容的挑战度,从而达到英语专业“金课”思政建设标准。

(五)改革教学评价,赋能教学提质

教学评价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可以引导和促进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由“综合英语(一)”的教学实践与反馈可知,要打造高质量英语专业核心课程,促进英语专业“金课”思政建设,必须加强教学评价改革。

教师作为英语专业“金课”思政课建设的执行者,要依照教学目标,尊重教学原则,对包括口语展示、短文写作及书面报告等环节和任务进行评价与反馈,最终呈现的书面作品评价标准包括内容、结构、语言及逻辑思维等维度,每个维度都有细化标准。其中,内容维度主要衡量学生所提交作品体裁、信息量、表达力等;结构维度考查学生作品层次、布局、衔接等;语言维度考查学生是否使用课堂所学重点词句及短语表达等;逻辑思维维度考查学生作品思想深度以及与给定主题的关联度等。

要创新英语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评价机制,就不能局限于将教师评价作为唯一评价标准的传统方式,而应当利用包括“雨课堂”“批改网”等在内的新型网络工具,丰富评价方式,提升评价效率,实现机器评价、生生互评及教师评价的有机结合,从而助推英语专业“金课”思政建设提质增效。

五、结语

各门课程的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这是新时代的要求,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举措[13]。课程思政的要求与“金课”建设的内涵协同一致:英语专业“金课”课程的打造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建设,不仅因其学科内容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在场,而且其学科的人文性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目前,英语专业“金课”思政体系建设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也存在诸如对“金课”思政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关系认识不明,课程内容与思想政治元素融合不自然,未能从英语学科特性出发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英语专业“金课”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建构应当遵循全员参与的原则,加强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提升学生的参与感、成就感;在教学目标的设置和教学过程的设计上,强调显隐结合,协调统一的原则;同时要联系学生学情以及教学生态环境实际,坚持因材施教原则。

以英语专业核心课程“综合英语(一)“课文《青香蕉》为案例进行探讨,明确教学目标应充分涵盖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以及价值目标,实现语言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显隐结合;教学方法与手段应在发扬传统课堂教学优点的基础上,充分整合线上、线下资源,促进“线上+线下”教学有机融合;教学评价应力求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并重点考查语言习得成果中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养的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在强调办好思政课的深远意义时指出,“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14]这为高校英语专业“金课”思政建设提出了高要求、高标准、高难度,同时也为其带来了新思路、新方法、新活力。

猜你喜欢

金课英语专业思政
交互式教学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改中的应用研究
课程思政改革背景下“金课”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以本为本“金课”打造之精讲精练与发散思维在微积分中的应用举例
基于“金课”标准的《管理会计》课程改革思考
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三种思辨能力的培养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探讨如何打造“金课”在中西医结合眼科教学上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