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视角下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几点探讨

2022-12-13陈柏林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东莞523808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2年23期
关键词:常态思政大学生

陈柏林(东莞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东莞 523808)

书 名:走近当代大学生:有温度的思政教育

作 者:万明

出版单位: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09月

定 价:60.00元

ISBN:9787010235806

网络时代,信息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革。高校大学生主流价值体系尚未完全形成,容易受到各种社会思潮影响。遵循辩证的观点,客观看待这些思潮,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全面指导思政教育,是社会多元化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新常态视角下开拓思政教育新思路的必然要求。大学生是国家建设的主力军,其思想意识观念和职业道德素养形成至关重要,关乎社会发展与人民生活的方向性和引导力。高校思政教育要体现新常态思想,结合多元化经济发展模式和观念价值诉求,升级教育内容,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创新教育形式,讲解与互动共配合;改革考核方式,笔试与实践齐发力。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走近当代大学生:有温度的思政教育》,开篇以讲话内容为切入点,提炼为教案,作为第一篇章;第二篇章以“三礼”为中心展开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具体实践;第三篇章以个人事例和发言讲述榜样的事迹与力量。该书形式设计新颖,内容源于真实人物事迹,易于在广大师生心中产生共鸣。

当前社会各行各业都在经历由常态到新常态的演变过程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这必然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识观念产生影响,特别需要高校思政教育发挥思想引导和价值引领作用。然而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对学生思想意识变化缺乏敏锐嗅觉和足够的重视,欠缺提高思政教育成效的能力。

首先,传统的思政教育内容过于注重理论,缺乏联系实际的新常态思维,不论是思政课堂教学还是实践教育环节,热衷于理论宣贯,过于注重体现思政教育的严肃性,但成效并不理想,根本原因在于其理论深邃难懂,没有起到真正的指导作用。将思政教育理论与大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相结合,与社会热门观点事件相联系,与多元价值体系共同作用,特别依赖于思政教育工作者的业务素质,而部分思政教育工作者过于依赖大纲教学,知识结构未及时更新,进而形成教育内容的空洞抽象与学生在信息时代迫切思想诉求之间的矛盾冲突。部分思政教师缺乏拓展业务知识能力的平台,一方面与高校过于重视专业化教育的常态相关,其自身职业晋升空间不足;另一方面高校欠缺先进教育方法与教育理论的引导,尤其是自身网络信息化技术水平不高,无法实现互联网优秀教育资源的共享与利用。能够紧密联系实际,体现时代气息的思政教育内容,是提升大学生学习积极性,改善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首要因素。该书第一篇,在《我们的长征》一文中指出,革命战争时期的长征已经结束,国家建设发展的新长征才刚刚开始。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解读革命战争时期长征的重要意义和伟大精神,应用于当前第二个百年目标新征程开局的关键阶段,给学生讲懂讲透长征精神在新时代的指导意义。

其次,传统的思政教育形式过于依赖讲授,缺乏互动交流的新常态意识。信息化时代,移动互联网技术方便人们信息交流与互通有无。大学生是新技术的弄潮儿,在学习生活中十分依赖移动互联网工具。信息共享的交互性,极大方便了学生表达诉求和获取,也在其思维方式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因此,传统的思政教育宣贯形式,不仅与信息时代交互性显著特征不相符合,还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习惯不合拍。枯燥的讲授与生动的交互,学生更喜欢选择后者。因此,交互式教学是传统思政教育形式的努力方向,也充分依赖于思政教育工作者的组织能力与业务素质。巧妙的课程构思,恰当的多媒体应用,娴熟的在线课堂掌控以及对学生思想动态的敏锐捕捉,均为思政教育工作者当前较为欠缺的。选取恰当的思政教育形式,并精准解答学生诉求,是在升级思政教育内容之后,提升教育绩效的关键因素。该书第二篇,在课堂《班会:与青春的对话》中,阐述了大学生作为青年代表的时代价值,指出当代青年楷模的示范意义与引领精神,可以通过在班会中播放楷模事迹的方式,让大学生表达自身感想,向先进学习。

再次,思政教育考核单纯凭借考试,缺乏全面综合的新常态理念。当前企业招聘已经不仅仅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更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多样的经济发展方式和多元的社会价值理念,渗透出类似的概念信息。传统的高校思政教育考核只通过考试形式反映,学生只需要按时出勤,背诵理解相关知识点,便可以取得理想成绩,无需在课堂表现,教育实践中过多的投入精力,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思政教育的真实意义。对于高校思政教育的高度重视,是在充分考察当下高校思政教育现状基础上,做出的重要决定,关乎于社会经济发展和谐社会建设。因此,只有建立全面完善的思政教育考核方式,减低理论考试所占权重,提高实践教育比例,将学生思政学习重点放在理论应用与实践表现上,才能真正体现思政教育指导思想引领和行动实践的关键意义,提高学生思政教育学习积极性。鞭策与激励是把双刃剑,科学制定考核各项因素所占权重,将学生理论知识掌握与实践能力提升科学调配,实现思政教育成效的大幅度提升。该书第三篇,介绍榜样的事迹与力量,指出身边优秀人物事迹对于学生思想进步和行动激励的促进作用,强调思政实践教育的重要意义,摆脱理论应试教育的思想束缚,实践考核鞭策学生全身心投入,进而充分检验思想意识和职业素养培养状况。

新常态对于高校思政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完成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习领会思政教育理论的重要意义,更重要的是在多元价值观念与经济发展方式影响下,拓宽学生思想意识和价值引领渠道,丰富成长道路上主流意识形态影响方式,在各行各业树立正确目标方向,实现人生价值。

首先,甄选思政教育内容,搭建理论联系实际教育平台。信息化教学条件下,思政课堂仍然是主要教育方式。思政教师要不断丰富自身知识储备,尤其是利用互联网网罗时代热点与师生身边事的能力,借鉴优秀思政课内容资源与教学经验,精心准备课堂教学内容。高校思政教育意义在于指导学生学会应用思政教育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在于教师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业务水平。高校要充分发挥教学资源共享的技术优势,邀请专家学者对思政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和学科教研。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思政教师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仍有不足。多媒体资源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对于提升内容兴趣点和关注度,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应将思政教育与计算机教学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互相提升。该书第一篇,在教案《在读懂红色家书中传承井冈山精神》中,指出网络中丰富的视频教育资源,可以辅助教师高效完成课堂教学,庄严肃穆的影像画面,准确深刻的理论讲解和贴近生活的互动话题,为学生深刻领会井冈山精神搭建了平台。

其次,丰富思政教育形式,发扬交互式教育模式优势。思政交互式教育,不仅体现在课堂结构设计上,还要出现在师生日常交流中。课堂交互式教学,关注预习在课堂教学的关键作用,教师要牢牢把握思政理论准确性这根主线,及时纠正学生自主讲解过程中出现的原则性错误,避免造成既定印象。尤其是对于社会热点和周边事的分析,教师要全程关注,为学生答疑解惑,提出指导性建议。与学生日常交流中,要充分利用网络交互式工具,了解学生思想变化和情感诉求。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增加与学生共同参与活动的频次,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时刻关注,缩短教师与学生沟通交流的心灵距离。通过提升个人魅力,来塑造教师良师益友的形象。对于学生情感诉求的敏感嗅觉与精准把控,能够有效减少大学教育模式下突发情况的产生,进而促进校园安全与办学质量的提升。该书第二篇,《指尖上的微课堂》一文中,谈到了网络交互工具在思政教育中发挥的作用,指出某些学生性格内向,对于面对面沟通交流产生胆怯,网络沟通则是改变此种状况的最有效方式,有利于双方推心置腹沟通交流,拉近彼此距离。

再次,拓宽思政考核方式,强化实践教育重要地位。摆脱传统应试教育对于思政教育成效的影响,只有增加实践教育环节所占比重,逐渐降低考试比重,才能从根本上引起学生重视,彻底改变思政课堂教学“人浮于事”的局面。将学生课堂教学与实践教育环节表现进行综合考量,尤其要充分听取思政教育实践基地工作人员的考评意见。可以尝试在实践环节中,增加自媒体平台直播环节,让师生与网民共同参与并监督实践教育环节全程,通过网络打分与投票方式,获得学生表现最直接的参考评价。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考核不是目的,而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该书第三篇,《欧阳自立——带母上学谱写爱的供养》一文,阐述了感恩教育对于当下大学生的重要意义,要让其明白今天舒适的学习生活条件,是父母通过辛勤劳动给予的,是在国家持续加大投入中实现的,要树立为国、为家和为己努力学习的思想意识。

从常态到新常态,一字之差,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要充分认识到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短板,将教育内容、教育形式以及考核方式的升级创新作为关键环节,实现思政教育成效的切实提升。

猜你喜欢

常态思政大学生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适应新常态,创新促发展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
以德树人 推进学雷锋常态化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努力推进青少年普法教育常态化长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