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戴丽三交通阴阳法运用探析

2022-12-13許智甯李春苹王天沛孙艳红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2年13期
关键词:表里少阴干姜

許智甯 王 寅 李春苹 王天沛 孙艳红

云南中医药大学,云南 昆明 650500

戴丽三先生是云南省著名中医学家,在长期医疗实践过程中,其对于经典理论的阐释、经方的运用及临证发挥等各方面均有独到之处。其临证经验总结于《戴丽三医疗经验选》[1]一书内。笔者在学习此书的过程中,发现戴丽三先生对阴阳二气的关系尤为重视,且对于交通上下、表里阴阳的治法运用亦十分灵活,其中不乏许多危急重症的验案,大有借鉴之处。因此,笔者从交通阴阳的思想理论、戴丽三的独特认识及临证应用等几个方面进行总结,以飨读者。

1 交通阴阳的思想理论

1.1 阴阳调和为健康标志之一 阴阳二气的交合有序是事物正常运行发展的基础,如《周易·系辞》中就指出:“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2]《素问·生气通天论第三》也提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3]6认为人体也以阴阳为养生保生之根本,阴阳二气不和则内乱即生,阴阳调和则灾病无起,是人体健康平和的标志之一。

在人体内,阴阳的关系存在于多种方面,如《素问·金匮真言论第四》提出:“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言人身之藏腑中阴阳,则藏者为阴,腑者为阳。”[3]7《黄帝内经太素·卷五》也提到:“夫表为阳,里为阴;身半以上为阳,身半以下为阴。”[4]即在人体内有上下阴阳、内外阴阳、前后阴阳、表里阴阳、脏腑阴阳等多种关系,故调和阴阳也包括了各方面阴阳关系的调和。

1.2 交通阴阳是调和阴阳之法 人体阴阳之间的调和,包含了两个要求:一是“静”,即阴阳二气的偏盛保持相对的平衡稳定;二是“动”,即阴阳二气交合畅通,可以交感转化。因此,阴阳欲调和,必也以其阴阳之间的正常交通为关键要素之一,如《灵枢·终始第九》中指出:“和气之方,必通阴阳。”[5]认为通畅阴阳是调和阴阳之气的必然路径。王焘也在《外台秘要·卷三十八》中提到:“阴阳通平,则五气不乏。五气不乏,则人无病。”[6]目前对于“五气”的解释不一,一种认为是“臊气、焦气、香气、腥气、腐气”五种气味,也有认为是五脏之气等,但重要之处是《外台秘要》指出了阴阳之气通畅平和是疾病无以产生的重要条件。祝世讷[7]认为,“和”是“阴阳交”的自组织效应,“和”也是阴阳相交的自然效应。因此,阴阳若得以正常交通,则阴阳自可调和,阴阳调和,则无疾可生。故交通阴阳是调和阴阳,进而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重要方法之一。

2 戴氏对交通阴阳的认识与运用

2.1 气机理论为阴阳交通核心 戴丽三认为,阴阳不调是许多外感与内伤病症产生的共同根源,交通阴阳则是调和阴阳的途径之一。阴阳调和,是人体上、中、下、内、外均处于协调统一的状态,其在《医疗经验选·姜桂苓半汤的组成原理及临床应用》中提到:“中医治病,全在掌握气化升降原理。”[1]认为人体阴阳二气运动与气机紧密相关,因为气的运动包含了阴阳之气的运动,故阴阳之气正常交通,也体现了气机的通畅,气机通畅则人自能安和,正如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8]中说:“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元真之气、阴阳之气通畅,是人体健康平和的重要标志之一。

戴丽三认为,气的运行包含升、降、出、入四种基本形式,表里交通则出入正常,上下交通则升降正常。因此对阴阳的调理,侧重在上下阴阳、表里阴阳两个方面。“表里”包含了①肌表与脏腑之表里关系;②营卫表里关系;③六经表里关系:即太阳少阴互为表里,太阴阳明互为表里,少阳厥阴互为表里。“上下”包含了①人体上部与下部之上下关系;②脏腑之相对上下关系:如心与肾阴阳相济、肝与肾阴阳互资等。因而,表里阴阳、上下阴阳与脏腑之间的联系密不可分,临床当中应结合起来进行辩证。治疗时应着重从表里、上下两方面入手,把握气机的运动规律即把握了交通阴阳之关键。

2.2 阴阳二气失交的病因病机 戴丽三在《医疗经验选·伤寒太阳少阴两感证》[1]中提到,表里阴阳关系失调通常由寒邪困阻肌表,迁延日久入里,阻滞经络,致表里俱寒而成表里气机不通、阴阳不交。表寒凝滞、里阳不足为其主要病机。上下阴阳关系失调则通常表现为心肾之上下阴阳不交,但与平时所论心肾不交略有不同,一般认为心肾不交是由于久病、思虑、房劳等致心火亢盛、肾阴不足而上下阴阳不交。而戴丽三在《医疗经验选·心肾阳虚不耐燥烈》[1]中认为心肾阳气耗损,阴寒内盛,加之寒湿中阻,影响气机上下之通畅,亦能导致心肾阴阳不交,心肾阳虚、气机不畅为其主要病机。其在《医疗经验选·姜桂苓半汤的组成原理及临床应用》[1]中还指出,心肺阳气不足,阴寒凝滞,不能推动气机、温煦脾阳,也是造成上下不交的重要原因之一,心肺阳虚、气机不畅为主要病机。因此戴丽三总结上下阴阳不交,包含三种病机和治法。

2.3 戴丽三对交通阴阳的运用

2.3.1 太少失调,表里不交 在交通表里阴阳法中,戴丽三常用《伤寒论》麻黄附子细辛汤为主方。方中麻黄、细辛辛温散太阳之寒,附子温固元阳,因太阳少阴互为表里,邪祛正充则表里阴阳自和。临床中如阳气虚甚则重用附子,加强扶阳之功;若寒邪入阴致浊阴上逆或见呕吐、或眩晕等,则加半夏、南星、生姜等化痰降浊。

2.3.2 心肾阳虚,上下不交 在交通上下阴阳法中,对于心肾阳虚所致上下不交证,戴丽三常用《伤寒论》白通汤为交上下阴阳之主方。方中附子温下焦先天之火,并引肾水上济于心,干姜温中焦之土,令枢机上下运转,葱白交通力强,亦可引心火入肾,水火既济则阴阳自调。临床中在伴有心肾阳虚证时重用附子、干姜,增强温阳交通之效;若阴寒较盛,则合用四逆汤、附子汤等,峻补元阳兼行交通;如出现阴盛格阳等危重症时,则用白通汤加猪胆汁反佐,从阴引阳,令药无格拒之患;在恢复期或阳虚程度较轻时,则去葱白,即以干姜附子汤扶助阳气;恢复期兼脾胃不足则改干姜为甘草,即以甘草附子汤温阳和中。

2.3.3 心肺阳虚,上下不交 对于心肺阳虚所致上下不交证,戴丽三自拟姜桂苓半汤为主方,由生姜、桂枝、法半夏和茯苓组成,即郑钦安“姜桂汤”合《大平惠民和剂局方》之“二陈汤”化裁。方中生姜、桂枝为君,生姜辛温,散肺胃之寒,又可行经降浊;桂枝通阳化气,二者配伍能扶助心阳、通肺气,令气血得运;半夏、茯苓燥湿健脾,令中焦得运。戴丽三在《医疗经验选·姜桂苓半汤的组成原理及临床应用》中指出,四味合用,可“扶阳强心温肺,宣统表里,交通上下。”[1]临床中,若心阳不足,可加酸枣仁、龙眼肉、砂仁等温阳益气、养心安神;若兼肾阳不足,则改生姜为干姜,重用茯苓,加附子、肉桂强心温肾;心肺阳虚兼气虚,可加党参、太子参、黄芪等补中益气;兼肺气郁滞而咳喘,可重用生姜,加桑白皮、苏子、白蜜等温肺降逆。

2.3.4 阴虚火旺,上下不交 对于心火旺盛而肾阴不足之上下不交证,戴丽三以交泰丸为主方。方中黄连、肉桂降心火、引火归元,肾水温则可上济于心,水火既济则自安。临床中如心气不足加附子、酸枣仁、桂枝等强心益气;心烦不寐较重可加龙骨、牡蛎、茯神等宁心安神;兼肾阴不足可加蛤粉等滋养肾阴,中阳虚弱不运加炙甘草、干姜等温阳健运。

此戴丽三交通阴阳法各主方及加减法略述。戴丽三在《医疗经验选·调和营卫与桂枝汤》[1]中就强调审证遣方应“体现理、法、方、药的统一性,取其法,而不拘泥其方。”方药的选择与加减应切合病机,才可用之不殆。

3 验案举隅

例举医案选自《戴丽三医疗经验选》[1],由于年代较远,故对于就诊者部分信息无详细记录。

3.1 验案1 患者某某,女,18岁。因发热40余日来就诊。40余日前感寒后持续发热,经中西医治疗,中医曾给予四逆汤、白通汤、甘露饮及青蒿、地骨皮、鳖甲等温阳或滋阴类方,西医治疗过程不详,发热不退,故来求诊。刻下症见:胸满、食少,日晡发热,恶寒踡卧,不思水饮,二便自利。面色晦黯而黑,舌润滑,脉沉细如丝。四诊合参,结合病史,辨证为太阳少阴两感证,治以温经解表,交表里阴阳,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处方:黑附片60 g,麻黄绒6 g,细辛3 g。1剂,水煎服。翌日复诊:服药1剂,发热已退,余症皆减。此时太阳之寒邪已解,治宜扶阳抑阴、交心肾阴阳,予四逆汤,处方:黑附片60 g,干姜12 g,甘草6 g。白通汤,处方:黑附片60 g,干姜15 g,葱白3个,二方交替各服3剂后,精神转佳,饮食增进而愈。

按语:结合患者病史,感寒后月余发热不退、恶寒,是太阳表证仍在,而迁延日久,寒入少阴,故兼见脉细、小便自利,戴丽三在《医疗经验选·伤寒太阳少阴两感证》中指出:“此《内经》所谓两感证,太阳少阴两经同病,亦表里同病之意。”[1]前医予四逆汤、白通汤等方,是见里证而不见表证,治少阴而不治太阳,寒邪阻滞经络,密闭腠理,邪气无路可出故无效;或见发热、脉细误诊为阴虚,而以滋阴法投之,更难得效。《伤寒论》301条指出:“少阴病,始得之,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戴丽三在本案按语中认为:“发热为太阳经受寒邪,脉沉为少阴阳气不足。”[1]正合病机,故以麻黄附子细辛汤交表里阴阳,温经散寒。亦如郑钦安在《医理真传·阳虚症问答门》中解释:“按麻黄附子细辛汤一方,乃交阴阳之方,亦温经散寒之方也。夫附子辛热,能助太阳之阳,而内交于少阴。麻黄苦温,细辛辛温,能启少阴之精而外交于太阳……阴阳相交,邪自立解。”[9]故患者表里受邪虽久,可一剂而解。而久伤于寒,阳气不足,故再以四逆汤扶阳抑阴,白通汤交通心肾,助阳气运行,和上下阴阳。表里上下阴阳皆得相交,故得效显著。

3.2 验案2 患者某某,女,17岁。因持续发热就诊。经中西医治疗,中医曾用葛根芩连汤、银翘散、白虎汤等解表清热类方,西医治疗过程不详,发热不退反增,故来求诊。刻下证见:高热,全身冷汗不止,声低息短,四肢逆冷,面赤如硃,身重,难以转侧,不思饮,二便如常,右脉沉细,左脉浮大无根,舌青滑。四诊合参,结合病史,辨证为戴阳证,治以交通阴阳,收纳元气,方用《伤寒论》白通汤。处方:黑附片(先煎)60 g,干姜12 g,葱白3个。1剂,水煎服。翌日复诊:服药1剂,病如故。系阴寒过盛,药物过热而格拒,不达病所,宜从阴引阳,原方加猪胆汁数滴(冲服),童便一杯(冲服)。1剂。服后高热全退,冷汗止,面赤大减,惟四肢尚冷。此阴阳已交,元阳已纳,继以《伤寒论》干姜附子汤温阳扶正,交通上下。处方:附片(先煎)60 g,干姜15 g,1剂,水煎服。服后诸症悉愈。

按语:戴阳证又称格阳,是由于阴寒太盛,逼迫阳气外越,阴阳不交所致,如《难经·第三十七难》曰:“阴气太盛,则阳气不得相营也。”[10]此证若不加详参,极易与实热一证相混淆。患者声低息短,冷汗不止,小便通利,证属少阴。身重,难以转侧,为肾中元阳不足。高热不退,面赤,为元阳上越格拒不下,又不达四肢故四肢逆冷。前医投以白虎、银翘等方而热反甚,更知证非里热。《伤寒论》315条指出:“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白通加猪胆汁汤主之。”此上下阴阳不交,故急投白通汤以回阳纳气,交通阴阳。亦如《医理真传·阳虚症问答门》指出:“按白通汤一方,乃回阳之方,亦交水火之方也。”[9]然白通汤诸药辛热,为阴寒所格拒故初不显效,本《内经》“甚者从之”“热因寒用”的治则,乃加猪胆汁、童便二味反佐,引白通入里无所格拒,故可得效。童便一味现用之较少,临床亦可审证以它药替换,遵循治则治法为要。

4 小结

阴阳的交合平衡是中国哲学与医学中“和”的思想理论体现之一[11],阴阳的平衡也是中医学论治疾病的思维核心[12]。因此在中医临床中,既要从整体和局部的角度调节人体各方面阴阳二气之间的平衡,同时也要重视维护阴阳二气的正常沟通交合。戴丽三从气机的角度认识人体内阴阳二气的交合途径,并用之于临床,验案一侧重于交通表里阴阳,验案二侧重于交通上下阴阳,体现了气机理论在阴阳关系中具有实际运用价值,具有借鉴意义。此外,李姝娟等[13]总结高建忠教授对于失眠症的论治中,阴阳之间的不合,气机失调是其重要原因之一,又如徐尚文等[14]认为,肿瘤病理性产物产生的关键,也是人体阴阳、气机的失调。这也反映了在临床中,阴阳与气机在疾病发展变化中存在一定的联系,两种理论之间的关系及实践意义如何,则仍需同道的进一步探究和验证。

猜你喜欢

表里少阴干姜
梁宏正教授从“开阖枢”论治肾病的经验
“太阳-阳明-少阴”传变分期下痛风性关节炎的病理机要探析
从少阴论治类风湿关节炎探析
山河“表里”——潼关,岂止是一个地理的“关”
宇宙间的四种基础物质
制度框架:培育学生历史解释素养的新维度
曹永华
干姜:温中暖胃的主帅
干姜粉能散寒止咳
干姜粉能散寒止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