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鲁中地区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2022-12-13齐思泉邢茂德

农业科技通讯 2022年10期
关键词:荠菜麦田杂草

齐思泉 邢茂德

(1.山东省桓台县田庄镇种子站 山东 桓台 256402;2.淄博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山东 淄博 255033)

鲁中地区位于山东省中部,包括济南、淄博、潍坊、泰安、滨州、邹平等市,属暖温带季风气候,适合种植冬小麦、玉米、棉花等,是山东省冬小麦主产区之一。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主要是指生物防治。我国植保专家最初提出“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随后提出“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理念。2011年原农业部提出绿色防控的概念,是指采取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科学使用农药等环境友好型措施控制农作物病虫危害的植物保护措施。目前,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已成为我国农作物病虫害防控的主流措施。在此基础上,我国进一步提出“防灾减损、提质增效、保障安全”的策略。本文作者根据小麦病虫害防治实践经验,结合国内冬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的先进技术,总结了鲁中地区冬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以期对山东省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有所帮助。

1 小麦病虫害主要种类

1.1 主要病害

鲁中地区冬小麦主要病害有小麦纹枯病、小麦锈病、小麦白粉病、小麦根腐病、小麦茎基腐病、小麦赤霉病、小麦病毒病、小麦全蚀病、小麦散黑穗病和小麦腥黑穗病等。近几年发生较重的有小麦纹枯病,局部发生较重的有小麦根腐病、小麦茎基腐病、小麦白粉病、小麦赤霉病和小麦锈病,其中小麦赤霉病和小麦锈病是农业农村部重点监测对象。

1.2 主要虫害

鲁中地区冬小麦主要虫害有蚜虫、红蜘蛛、地下害虫、麦叶峰、黏虫等,以蚜虫危害最重。

1.3 主要杂草

鲁中地区冬麦田主要杂草有播娘蒿、荠菜、麦瓶草、小花糖芥、麦家公和猪殃殃等,以播娘蒿危害最重,局部发生较重的有节节麦、野燕麦、雀麦。近几年,节节麦有逐年加重的趋势。主要杂草群落有播娘蒿—荠菜—麦家公、荠菜—播娘蒿—看麦娘、荠菜—播娘蒿—蚤缀、播娘蒿—荠菜—小花糖芥、荠菜—播娘蒿—猪殃殃、荠菜—播娘蒿—牛繁缕、猪殃殃—荠菜—播娘蒿、荠菜—猪殃殃—野燕麦—播娘蒿等。

2 小麦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

2.1 小麦蚜虫

小麦蚜虫主要有麦长管蚜、麦二叉蚜、禾谷缢管蚜等3种,麦长管蚜为优势种,麦田蚜虫种群以3种蚜虫混合种群存在。小麦出苗后,3种麦蚜迁入麦田,逐渐形成多个有虫株核心,由于温度的下降,小麦返青前,田间种群数量增长缓慢,主要为害小麦叶片和茎秆。此期间,3种蚜虫均衡存在。小麦返青—抽穗期,麦蚜种群数量缓慢上升,混合种群以禾谷缢管蚜为主,其次为麦长管蚜和麦二叉蚜,麦蚜的为害逐步由小麦下部向顶部转移。小麦抽穗—乳熟期,麦蚜种群数量急剧上升,混合种群以麦长管蚜为主,主要为害小麦中上部。小麦乳熟期以后,麦蚜由无翅蚜发育为有翅蚜,转移至其他寄主或迁飞至东北春麦区。小麦抽穗扬花期为麦蚜防治适期。

2.2 小麦纹枯病

小麦纹枯病初侵染源主要来自土壤或病残体上的菌核和菌丝。小麦出苗后开始侵染麦苗,历经冬前发生期、越冬稳定期、返青上升期、拔节盛发期和枯白穗显症期。小麦成熟之前,在病部菌丝层上产生菌核越夏。

2.3 小麦根腐病

小麦根腐病初侵染源为土壤、病残体和带菌种子,小麦播种后侵染小麦幼芽和幼苗,造成芽腐和苗腐。以后在发病部位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发生多次再侵染,小麦抽穗后分生孢子侵入穗部和种子。

2.4 麦田杂草

小麦出苗后,大多数麦田杂草在冬前陆续出苗,形成冬前出苗高峰(第1次出苗高峰期),个别种类在次年小麦返青后出苗,形成春季出苗高峰(第2次出苗高峰期)。10月下旬以后播种的小麦,由于气温低,麦田杂草在小麦返青后集中出苗,仅形成一次出苗高峰期。大多数麦田杂草在小麦播种后15 d开始出土,播种后25~30 d形成出土高峰期,麦田杂草种子成熟后有90%左右自然落入土壤中,形成4~5个月的越夏休眠期,直到小麦播种。

3 绿色防控措施

3.1 生态防控

3.1.1 选用抗病、抗逆、高产、优质小麦品种 鲁中地区,抗病品种一般为抗小麦锈病、白粉病、小麦散黑穗病和小麦腥黑穗病等病害,这是控制小麦部分病害流行的关键措施。抗逆一般指耐低温、山旱田耐干旱、盐碱地耐盐碱等。

3.1.2 精选种子 在小麦制种田杂草结籽前清除田间杂草;小麦收获或播种前,彻底清洗小麦收获机或播种机,杜绝其他麦田杂草种子混入;小麦种子晾晒、运输、存储过程中,杜绝与其他小麦种子混合;禁止有节节麦、野燕麦和雀麦等顽固性杂草生长的麦田作为制种田。

3.1.3 麦田深翻 杂草多的麦田,建议深翻麦田,深翻深度≥30 cm。

3.1.4 清除麦田及其周边杂草 在麦田杂草结籽前,及时清除麦田及其周边杂草(含小麦自生苗),尤其是恶性杂草。

3.1.5 平衡施肥 根据麦田营养元素情况和小麦需肥规律进行配方施肥,严禁偏施化肥出现麦苗旺长或出现缺素现象发生。

3.1.6 保障小麦健康生长 采取小麦播种深度适宜、及时浇水、早春适时镇压、病虫害防治,及时叶面喷施小麦植物生长调节素,预防小麦倒春寒或干热风等措施,保障小麦健康生长,增强小麦自身抗病能力,减少小麦病害危害。

3.1.7 轮作 对根部病害较重的麦田,可与大蒜、豌豆等作物进行轮作。

3.2 物理防控

集约化种植的麦田,每公顷设置频振式杀虫灯1台,诱杀麦叶峰、黏虫等夜蛾科害虫,减少麦田害虫数量。

3.3 生物防控

3.3.1 使用生物菌肥或生物菌剂 多年重茬麦田,可使用哈茨木霉、枯草芽孢杆菌等生物菌肥与普通复合肥混配作基肥,可减少小麦根部病害的发生。

3.3.2 保护和释放天敌 有条件的地区,在棉蚜达到防治指标后,选用对天敌影响较小的药剂及时进行化学防治,以便保护瓢虫、食蚜蝇等天敌。在害虫发生初期,可释放蚜茧蜂等天敌,以控制麦田害虫发生。

3.4 科学使用农药

3.4.1 种子处理 小麦播种前,根据当年小麦病虫害发生情况,选用合适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使用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吡虫·咯·苯甲悬浮种衣剂等药剂种子包衣,可防治麦蚜和纹枯病;使用戊唑·吡虫啉悬浮种衣剂种子包衣可防治麦蚜和小麦散黑穗病;使用苯甲·吡虫啉悬浮种衣剂种子包衣可防治小麦全蚀病、小麦散黑穗病、小麦纹枯病和蚜虫。对地下害虫较重的麦田,小麦播种前,可使用辛硫磷颗粒剂沟施。

3.4.2 麦田杂草防除 麦田杂草防除一般在冬前小麦3~5叶期、杂草2~4叶期或笠年春季小麦返青后、拔节前2个时期进行防治。小麦3~5叶期、杂草2~4叶期(冬前),使用苯磺隆、砜吡草唑、吡氟酰草胺、氟噻草胺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进行土壤封闭处理。笠年在小麦返青后、拔节前(鲁中地区一般在3月15日以前),播娘蒿、荠菜等阔叶杂草较多的麦田,使用双氟磺草胺、2甲4氯钠、氯氟吡氧乙酸、唑草酮、双唑草酮、双氟磺草胺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进行茎叶喷雾;野燕麦、雀麦多的麦田,使用唑啉草酯、炔草酯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进行行茎叶喷雾;节节麦较多的麦田,冬前使用甲基二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茎叶喷雾,一般不提倡笠年春季进行防治,以防小麦产生药害。

3.4.3 虫害防治 地下害虫近几年发生较轻,一般采用种子包衣方法进行兼治。麦田红蜘蛛发生较重的麦田,使用阿维菌素、联苯菊酯和联苯·三唑磷等药剂进行叶面喷雾。麦蚜防治,冬前使用种衣剂种子包衣;小麦扬花结束后,使用吡虫啉、吡蚜酮、噻虫嗪、高效氯氟氰菊酯、呋虫胺和联苯菊酯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进行叶面喷雾。

3.4.4 病害防治 除使用种衣剂种子包衣防治外,小麦病害发病初期,小麦纹枯病、根腐病、茎基腐病发生较重的地块,使用丙环唑、苯醚甲环唑、戊唑醇、嘧菌酯、三唑醇、噻呋酰胺及其复配制剂叶面喷雾;白粉病、锈病发生较重的地块,使用氟环唑、丙环唑、吡唑醚菌酯、枯草芽孢杆菌和三唑酮等药剂叶面喷雾。

5 注意事项

5.1 防治原则

麦田病虫害绿色防控原则:以生态防控为基础,辅助物理诱控和生物防治,以科学使用农药进行化学防治作为保障措施。

5.2 科学使用植保机械进行统防统治

小麦拔节前,采用喷雾机进行叶面喷雾;小麦拔节后,采用喷雾机和植保飞机进行田间作业。麦田使用植保飞机进行田间作业应在小麦浇地后或上午10:00以前进行,田间作业时最好使用飞防专用助剂。

5.3 提倡交替用药、配方施药

为了提高作业效率,降低喷药成本,根据小麦病虫害发生情况及小麦长势、极端天气情况进行配方施药,达到减少喷药次数的目的。多次喷药防治单一害虫时,提倡使用复配药剂;使用单一药剂时尽量交替用药,以延缓害虫对单一药剂的抗性。

5.4 药剂使用量

药剂使用量必须与其产品推荐量相符,防治一种病虫害的混配药剂使用量=混配药剂比例×混配药剂使用量,不得随意加大药剂使用量,以防药害发生。

猜你喜欢

荠菜麦田杂草
明目养胃食荠菜
拔杂草
荠菜入饺春味鲜
洪洞:立即防除麦田杂草
荠 菜
拔掉心中的杂草
挖荠菜
不关我的事
别人做不到
只有更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