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种业科研创新工作的思考

2022-12-13贺淼尧唐玲玲彭娅玲张剑波张祝明

农业科技通讯 2022年10期
关键词:邵阳市农科院种业

罗 华 贺淼尧 唐玲玲 彭娅玲 张剑波 张祝明

(1.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湖南 邵阳 422000;2.邵阳市种子管理处 湖南 邵阳 422000)

202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再次强调了种业问题,明确指出要打好种业翻身仗,要求全国各省、市要将种业问题列入重要议事议程,以振兴种业、保障粮食安全为目标积极探索、精准施策,由此可见加强种业科研创新意义重大。本文作者就此对相关内容做了以下分析和探讨。

1 种业科研创新的重要意义

1.1 有助于建立新型的种业体系

种业体系作为农业农村部《七大体系建设规划》的重点内容,是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基础保障。大力推进种业科研创新,不断培育更多的优质良种,一方面可以丰富我国的种子品类,提高农业种植生产的品种可选性,改善以往品种单一的结构,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另一方面完整且新型的种业体系,支撑着我国农业现代化、高品质化、生产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有助于从根源上解决我国传统农业弊端。

1.2 有助于保护和提高粮食安全

“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不只是饭碗问题,还关系到社会安稳、国家及民族的延续和繁荣、昌盛。自十六届三中全会上国务院提出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要求以来,保证粮食安全成为全国各地政府的重要工作,通过大量的实践探索和结合国内外农业发展历史经验得出一致结论:优良品种决定作物产量和品质,而农业科研技术决定了品种质量。因此要想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就必须充分依靠种业科研及创新,利用良种来提高单产、增加总产、扩大粮食作物种植范围,从而保证我国粮食安全[1]。

1.3 有助于深入推进“三农”工作

粮食生产是“三农”中农业问题的主要内容,粮食高产、优产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经济效益,影响农业生产积极性,而高产和优产离不开良种支持。基于不同地域的自然条件差异,同一粮食品种产量和品质也存在差异,因此各地区在发展农业生产时必须优选适合本地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的种子。通过种业科研创新,培育出适合各地的优质品种,助力其发展特色农业经济,可以有效改善农业结构,大幅度提升农民收入,为发展现代农业创造条件。

2 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种业科研创新工作情况

近年来,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按照中央文件指示和省委要求,确立了种业科研创新主攻方向,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一些显著成效,但同时也存在有待完善和提升的空间。

2.1 种业科研创新的基础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2016年正式合署办公,合署办公前种业科研创新基础条件较差,仅有西甜瓜产业技术、柑橘产业技术、花生产业技术3个国家级试验站。近年来,邵阳市进一步加大种业科研项目基地建设,现在新增1个国家级及3个省级试验站,还拥有1个国家级示范展示基地——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组建了湖南省西甜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这些基础平台,每年开展新品种选育、新品种引进、新技术集成等种业科研课题30多个,积累了大量科研数据。种业科研创新基础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创新驱动作用越来越强。

2.2 种业科研创新的人才优势越来越突出

近几年来,邵阳农业科学研究院不断加强对种业科研人才的引进力度,相继引进硕士、博士共18名,柔性引进种业专家5名。同时加强对原科研人员的职业培养,当前院内取得正高职称的有7人、高级农艺师23人、中级职称35人,入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家的有4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邵阳市农业行业学术带头人3人。不仅优化、完善了人才队伍结构,还增强了农业科研创新的实力及活力。

2.3 种业科研创新技术攻关成效显著

近些年来,邵阳市农科院切实加强科研攻关,先后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农业农村部948项目、国家外专局智力引进项目和省科技厅农业科研项目、省农业委农业推广项目等重大项目20项,主持和完成农业新品种引进筛选、农业新技术研究、农业新模式集成等项目100个以上。引进水稻、西甜瓜在内的160余个种植品种,示范推广农业新品种70个、农业新技术30项、农业新产品10个、农业新模式6种,推广面积达1 000万亩、带动农户100余万户,使农民增收近100亿元。

3 种业科研创新工作存在的问题

3.1 种业科研创新手段还需加强

就我国农业科研工作而言,各地农业科学研究机构长期存在重品种选育而轻技术创新的问题。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在种业科研工作中常采用自然突变选育、人工杂交等传统技术方法,某些老材料重复利用,使得育种周期较长、效率不高,而对于基因工程、分子标记等生物技术的研究和利用方面还不全面、深入。使得农科院研究培育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总量不多、时效性不强,与地区种业及农业产业高速、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

3.2 种业科研创新机制有待优化

种业科研创新是现代种植产业发展的现实要求,需要一个完善且科学的创新机制支持。首先,在我国种业科技创新长期以农科院为主角,创新工作受到固有的行政体制束缚,容易出现新品种研究和培育方向与市场需求不一致的现象。其次,种业科研创新主体间缺乏有效协作。邵阳农科院在种业科研方面与省内或国内其他科研院所、种业公司科研部门之间的合作层次尚浅,没有形成技术交流和稳定的合作机制,不仅研发的品种适种范围狭窄,而且相关科技成果无法得到有效推广、利用。另外,种业科研人才创新创业不充分。由于农科院与企业之间的合作较少,联系不紧密,加之企业科研经费有限,使得种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不高,无法促进科企技术交流、资源合理配置,无法形成一个种业科研、成果转化利用的优良环境。与此同时,虽然国家鼓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鼓励科研院所选派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到企业兼职或挂职,但邵阳市目前还没有出台相应的落实文件,使得不少种业科研人员存在后顾之忧。

3.3 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进展相对缓慢

种质资源是种业科研工作创新发展的重要依托,充足的种质资源可以为种业科研提供有效的数据信息参考,指导科研工作持续深化推进。但是就邵阳市现状而言,在种质资源的搜集和基础研究等方面较国外和先进省份都存在较大差距,农科院对市域范围内的种质资源家底还没有摸清,没有建立种质资源名录及种质资源分区保护等。导致很多有用的种质资源未得到有效保护和充分利用,造成资源浪费。同时,种业科研工作也因为缺乏历史信息和实际数据参考,使得良品新种的研发周期延长,创新度也不够高。

4 对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种业科研创新工作的思考

4.1 进一步加强种业科研技术创新

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应继续加强科研基础条件建设,需要利用国家级和省级研发平台,着重对本地主要农作物种子进行创新研发,应联合本地种业企业建立先进的工厂化、商业化研发体系,并按商业化育种模式建立涵盖材料创制、组合测配、生态测试和品种试验、亲本提纯繁育、栽培技术、制种技术研究、分子辅助育种、质量控制等环节的专业育种团队。大力推广应用分子辅助育种等新技术,如针对水稻育种进行香味基因、彩色基因和光温敏核不育基因的分子标记;针对西甜瓜进行抗病、耐裂、高糖基因的分子标记,对这些分子标记建立规模化检测技术体系并得到实际应用;掌握并应用玉米单倍体诱导系和DH系育种技术等[2]。由此实现种业科研的深度创新和发展进步。

4.2 进一步优化种业科研体制

一是应加快重视种业科研体制改革。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需要找准种业科研重点,做好各项工作分工。农科院既要重视对基础性、公益性的种子研发,同时也要面向市场积极加强与专业院校、种子企业等科研团队的联系和合作,加强对主要特色农作物的公益性育种,研发优良品种,不断丰富和优化品种结构[3]。二是政府应加快出台落实种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相关优惠政策,为专业技术人员到种业企业兼职或挂职,或在职创办企业提供政策支持;还要鼓励事业单位设置种业创新类岗位,支持专业技术人员加强育种创新研究。进入企业的种业科研人员可以按创制的新种质、育成品种推广面积、推广效益等评定专业技术职称和参加人才评选。由此激发种业科研人员的创新创业热情。

4.3 加强种质资源的保护利用

邵阳市应大力实施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工程,开展种质资源普查行动及种质资源保护与整理行动,由农业农村局牵头,农科院联合科技局、林业局、生态环保局等共同参加,组织专家重点对市域内的野生动植物种质资源、地方特有品种进行普查、摸清家底,建立种质资源名录,以便掌握邵阳市种质资源家底和变动情况。并在普查的基础上,建立邵阳市种质资源保护库,在原生地设立种质资源保护区,保护种质资源生长环境,为种业科研创新提供充足的资料支持。

5 结语

农业的出路在于科技,种业科研通过研究培育优质种子,改善农作物生长发育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提高其抗病害性能,实现丰产、高质,既可以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饭碗安全,又可以改善传统农业低质、低效现状,不断壮大农业经济实力,促进国家的长治久安。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应充分发挥自身专业技术优势,结合本地种业实情,引入新技术,加强科研创新体制改革,促进科企深度合作,强化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等,从而为地区种业科研持续创新发展增强内驱动力。

猜你喜欢

邵阳市农科院种业
登海种业
登海种业
科技创新结硕果
——云南省农科院发布110个杧果新品种
安徽农科院研发新型野外阳光型人工气候室
春天
广西农科院甘蔗所新品种
五个方面着手 打好种业翻身仗
打好水产种业翻身仗
贵州省农科院辣椒研究所
邵阳市举行少儿人工智能编程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