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肺炎血乳酸、PCT 水平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对预后的影响
2022-12-13邓健王少华
邓健 王少华
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期常见病,其中感染性肺炎是新生儿肺炎的常见类型,临床常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热、皮肤黏膜青紫等,严重影响患儿生存质量。目前,临床上针对新生儿肺炎多采取吸氧、抗感染等常规治疗,但部分患儿在常规治疗后仍存在预后不良情况[1],致使患儿病死风险增加。血乳酸主要由红细胞、横纹肌和脑组织产生,当机体组织存在缺氧情况时,其水平可呈高表达[2]。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可反映全身炎症反应的活跃程度[3]。而新生儿肺炎的发生发展与患儿感染致病菌诱发的炎症反应存在密切关系,且新生儿肺炎患儿因炎症浸润,肺部呈现病理性改变,致使肺部通气功能低下,患儿出现缺氧情况。由此推测,血乳酸、PCT 水平异常表达可能参与新生儿肺炎的发生、发展过程,并与患儿预后存在一定关联性。鉴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新生儿肺炎血乳酸、PCT 水平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对预后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 月~2020 年12 月本院收治的70 例新生儿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7 例,女33 例;日龄4~26 d,平均日龄(15.14±3.63)d;病程1~8 d,平均病程(4.52±1.36)d。纳入标准:①符合《儿科学(第9 版)》[4]中新生儿肺炎的诊断标准,且经血常规、血生化、胸部X 线等检查证实为细菌感染性肺炎;②均为足月分娩;③肝肾功能正常。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类型的新生儿肺部疾病,如新生儿湿肺、心源性肺水肿等;②合并先天性疾病;③合并其他感染性或传染性疾病。
1.2 方法 ①血乳酸、PCT 水平测定:所有患儿均在治疗前采集外周静脉血3 ml,以3000 r/min,15 cm 半径离心10 min 后取血清,采用雅培i-STAT 微量血气分析仪及CG4+测试卡片(干式电化学法)动态监测血乳酸。采用micropoint Te-308 免疫检测仪及Thermo PCT检测试剂盒(免疫色谱检测法)检测动脉血PCT 变化。②所有患儿均在入院30 min 内进行常规治疗,常规治疗内容包括:吸氧、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退热、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对所有患儿进行病原菌培养,并依据培养结果及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感染药物治疗等。共治疗7 d。
1.3 观察指标 分析新生儿肺炎患儿预后情况;比较不同预后情况患儿的性别、日龄、病程及血清乳酸、PCT 水平,并对新生儿肺炎患儿预后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 回归分析。
1.4 判定标准 预后不良判定标准:治疗7 d 后,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5]进行判定:治愈:临床症状消失、并发症痊愈,且血象恢复正常,胸片显示肺野病灶基本吸收;好转:临床症状好转、两肺啰音减少或消失,胸片显示肺部炎症尚未完全吸收;无效:未达上述标准视为无效。预后良好=(治愈+好转)/总例数×100%。预后不良为治疗无效。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新生儿肺炎患儿预后情况分析 治疗7 d 后,70 例患儿中,预后良好53 例,占比75.71%,预后不良17 例,占比24.29%。
2.2 不同预后患儿基线资料比较 两组患儿的性别、日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患儿血乳酸(8.68±1.22)mmol/L、PCT(3.35±0.72)μg/L均高于预后良好患儿的(6.15±1.24)mmol/L、(2.74±0.75)μg/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预后患儿基线资料比较[n(%),]
注:与预后良好比较,aP<0.05
2.3 新生儿肺炎患儿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将新生儿肺炎患儿预后情况作为因变量(1=预后不良,0=预后良好),将血乳酸、PCT 水平作为自变量,经过Logistic 回归分析,血乳酸、PCT 水平是新生儿肺炎患儿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OR>1,P<0.05)。见表2。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治疗新生儿肺炎多以常规治疗为主,其虽能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但部分患儿在常规治疗后症状并无明显改善,且出现病情加重、恶化等预后不良情况,严重影响患儿生长发育[6]。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7 d 后,70 例患儿中,预后良好53 例,占比75.71%,预后不良17 例,占比24.29%,提示新生儿肺炎患儿存在一定预后不良风险。因此,积极探寻影响新生儿肺炎患儿预后情况的相关因素并加以控制至关重要。
本研究结果显示,预后不良患儿血乳酸、PCT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患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提示预后不良患儿中的血乳酸、PCT 水平呈高表达情况,可能与新生儿肺炎患儿预后相关。进一步经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乳酸、PCT 水平高是新生儿肺炎患儿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分析其原因:①血乳酸是体内糖代谢的中间产物,血乳酸水平与肝脏、肾脏合成速度、代谢率、缺氧、低灌注等情况有关[7]。新生儿肺炎患儿因致病菌侵袭,致使肺部出现炎症病理性改变,这在一定程度上损伤肺部正常组织,降低肺部通气功能,且随着新生儿肺炎患儿炎症程度的加重,患儿血管内皮细胞出现损伤,影响机体组织灌注,致使细胞易发生缺氧、缺血性坏死,导致三羧酸循环中丙酮酸需氧化的障碍,增强丙酮酸还原乳酸的酵解作用,进而增加血乳酸水平[8,9]。因此,血乳酸水平可间接反映新生儿肺炎患儿的缺氧状况及病情严重程度。血乳酸水平升高,表明患儿机体存在肺部组织灌注不良,可间接说明患儿肺部细胞存在缺氧、缺血情况,而血乳酸水平持续高表达,可提示患儿肺部细胞存在严重缺氧情况,肺部组织损伤程度较重,进而加重新生儿肺炎病情严重程度,影响患儿预后[10];②PCT 是一种蛋白质,其可反映机体全身炎症活跃程度[11]。正常情况下,血PCT 水平较低,当机体存在炎症反应时,其水平会呈异常高表达情况,且血清PCT 水平越高,表明患儿的炎症反应越重[12]。而新生儿肺炎的发病机制与患儿出生前后感染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引发的肺部炎症病理改变具有密切的关联性[13]。新生儿被致病菌侵袭后,呼吸道及肺部功能被致病菌损伤,致使细菌内毒素水平升高,而细菌内毒素可激活中性粒细胞、降低白细胞水平,进而诱导炎症反应的发生,提高血清PCT 水平,且PCT 水平持续升高,表明机体存在反复感染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患儿炎症反应,致使其肺部组织反复被炎症反应浸润,加重肺部血管内皮损伤程度,促进新生儿肺炎病情进展,影响新生儿肺炎预后。
综上所述,血乳酸、PCT 水平升高可能会增加新生儿肺炎患儿预后不良风险,临床上可通过动态监测患儿血乳酸、PCT 水平评估患儿病情及预后,以为临床治疗方案制定提供依据,改善患儿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