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20 世纪无性别时尚发展历程

2022-12-13汪晓月

西部皮革 2022年4期
关键词:女装男装服装

汪晓月

(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1 定义

无性别时尚(Unisex)是无性别主义在时尚领域的一种风格流派体现。无性别时尚可以理解为男女皆宜的风尚,在服装等其他单品上,以打破对性别界定的刻板印象为理念。广义的无性别主义,超越了男女性别的传统划分,在设计风格上,并未按照传统将男女性别意识区分开,是一种性别的模糊化或者趋同化的设计理念。同时,无性别主义文化内涵是建立在多元和复杂的性别文化上的,他其实就是想打破性别偏见,任何性别都会得到尊重,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的权力。

无性别时尚在各个年龄段的女装有不同的服装风格的定义。从17 岁到23 岁,无性别时尚通常会以男孩气(Boyish)的风格体现。从24 岁到34 岁,无性别时尚体现为以北欧极简主义(Normcore)风格。35 岁及以上,则体现为“绅士女性”(Gentle Women)的风格。

2 历史中的无性别时尚

2.1 无性别时尚的起源:19 世纪末至20 世纪初

2.1.1 社会背景分析

在欧洲20 世纪以前传统的社会结构中,男性是经济的支柱和生产力的代表。男性的政治中心地位决定了男性也是审美的主导。女人是男人的附属品,女性都不得不依附男性,也是男性财富和社会身份的象征之一。然而随着女权主义运动的发展,女性意识觉醒,同时一战的到来也推动了将女性从传统的家庭笼子中解放出来的进程,颠覆了传统女性围绕以男性为的中心社会以及家庭地位,也从根本上改变了以服装来划分性别的基础观念也促使女性从繁琐的古典裙撑和胸衣中解放出来,女装也朝着实用主义和功能主义以及无性别主义方向迈进。

早在1920 年代的欧洲,无性别主义便早已在时尚界有所表达。可可·香奈儿(Coco Chanel)曾将女性气质同长裤这个极具男性化色彩符号相融,推出挑战传统观念的海军制服女士长裤在社会上引起了一时轰动,这也是首位将裤子这个单品引入女性着装单品的时装设计师。在今天看来,这个事件不仅体现了女权运动的情绪高涨的背景,也恰好揭示了无性别时尚所反映的社会动荡氛围。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名字。他结束了女性的“紧身胸衣时代”,为时尚界引入了中性的新趋势——女性穿男装、女性着裤装。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女性的生活和她们的服装风格。几乎所有健康的男人都被征召入伍,女性不得不承担起沉重的生活责任。许多女性第一次穿上裤子或连体服工装工作,紧身胸衣逐渐离开了历史的舞台。女装打破了原有的风格,开始向男装风格靠拢。女装的造型也从原来的丰乳细腰肥臀的S 形发展到简单、直线的H 形。另一方面,即使曾经女士穿着裤装或穿着男装这一前卫的举动并不被接受,但是在战争期间社会动荡的环境中,人们没有时间反思和讨论或指责穿裤子的女人。这一历史性女装变革是不可避免的。这也是无性别时尚的起源和萌芽。

2.1.2 流行趋势分析

随着女权运动的不断发展,紧身胸衣作为古典风格的中心的地位也开始动摇。1910 年,可可·香奈儿设计了第一条女性休闲运动裤,她抛弃了紧身胸衣,并设计了以男装为灵感的宽上衣,这成为当时女性主义启蒙运动的重要起源。在1920 年代,可可·香奈儿推出了搭配海军蓝色制服衬衫的裤子。1920 年代,维克多·玛格丽特(Victor Margueritte)的小说La Garçonne 出版。这一时期的女装出现了突出男性特质“假小子(boyish)”风格。这也在20 世纪20 年代成为最受欢迎的风格。女主人公短发,打扮成男性,像男人一样抽烟。这些人物在挑战维多利亚时代传统女性形象的同时,也将被称为“Boyish”的着装风格推向了主流。

2.2 无性别时尚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

2.2.1 社会背景分析

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男性劳动力的短缺为妇女提供了就业机会,超过600 万妇女找到了工作,她们有机会从事由曾经男性占据的传统职业,例如机械业、工业。事实证明,妇女也可以从事“男人的工作”。随着工业时代的到来,各种大型机器、齿轮和皮条传送带组成的装置暴露在外对于穿着长裙工作的女性,不仅工作效率低,而且存在安全隐患。为了方便工作,他们开始穿西装和不分性别的工作服。女人穿无性别风格的工装是必然的结果。其根源在于妇女所扮演的社会角色的变化。自从上班了之后,裤子也从上班时容易穿的普通裤子变成了结实耐用牛仔裤、工装连体服。除了美观之外,开发务实的功能始终是第一选择。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工人罗茜(Rosie)的形象广受欢迎,在海报上,罗茜穿着深蓝色的工装连体服,裹着头巾,露出她结实有力的臂膀,展现出女性力量。她的女性温柔气质被大大削弱,取而代之的是积极有活力的女性力量着也成为了新一代职业女性的所追求的典型形象,“健康而充满活力的女性在工作中更加美丽”也成为了新的女性自我审美标准。战争结束后,女装已经得到明显解放和进步,女装的军装化、工装制服化风格逐渐成为主流。

2.2.2 流行趋势分析

除了对时装业的影响外,第二次世界大战还改变了每个普通人的生活方式。每个人都变得简单。废物的再利用也是一种时尚,在材料短缺和配给制度的时代,对用有限的材料生产出质量好、价格便宜的服装、对功能性和实用性的需求,使得具有设计和工艺简约的、面料舒适的中性女装进入更多人的衣橱。许多女性穿着从男士军装和工装改良过来的新式服装,女性服装风格也变得更加统一和实用。具有强烈男性气质的风格开始出现在女装上,这是女性服饰意识的重大突破。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女士服装的肩膀较宽,这使女士看上去更高,更强壮。在电影《卡萨布兰卡》中,英格丽·伯格曼的形象既简单又坚强。在这个时代,大多数女人只能买一件衣服,于是出现了实用而百搭的裙子和西装裙。除此之外,德国人的入侵和占领对法国造成了巨大破坏,他们的衣着也受到了很大影响。随着战争的蔓延,军服逐渐影响了女装的发展。当时,由军装夹克和相配的短裙组成的套装成为必不可少的时尚物品。开始出现在服装肩部的硬朗造型元素也为女性带来了无限的勇气。此外,在战争期间,许多妇女积极参加战地后勤并从事各种任务。为了方便工作,职业女性开始需要舒适宽松的裤子和工作服。这些直筒裤可以搭配各种衬衫或夹克,营造出英雄般的女性形象也给女性塑造了阳刚的气质。

2.3 无性别时尚鼎盛时期:1960-1980 年代

2.3.1 社会背景分析

衣服在身体之外是独立的,本身没有性别属性,但裤子或裙子仍然容易被性别所定义,服装也成为社会驯化的工具。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盼望已久的和平终于恢复了,但战争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和灾难,使得所有物资依然紧缺,女装风格仍然处于战争状态——以中性风格和军装风格为主。1947 年克里斯汀·迪奥(Christian Dior)推出了著名的“新风貌(NEW LOOK)”系列,带有古典女装回潮意味的“新风貌”服饰引起了女权主义者的不满。她们无法接受刚刚获得身体解放的妇女再次被服装乃至被男人、家庭、社会观念所束缚,使得妇女失去来之不易的社会地位。因此,她们组织了示威游行,抗议这种穿衣方式。1949 年,西蒙娜·德·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出版了她的书《第二性》(The Second),这部作品被称为“女权主义圣经”,它吹响了第二波女权主义浪潮的号角。如果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女性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那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女权主义变得更加坚定和专注。除了致力于争取投票权、就业权和教育权之外,第二波女权主义浪潮已经蔓延到文化习俗领域,即摆脱男女之间根深蒂固的不平等和文化习俗。在经历了20世纪50 年代古典风格女装的回潮之后,女装风格开始了新一轮发展。

2.3.2 流行趋势分析

到了1968 年,“unisex”一词提出,彻底改变了人们以往对于性别的定义。设计师开始用“无性别时尚”来代替设计上的“性别的无差异化”“男装女穿”,结合男装与女装的元素,使性别的界定开始模糊,在两性中找到更加中性的风格,伊夫·圣·罗兰(Yves Saint laurent)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在20 世纪60 年代,女性着男装或裤装是不被允许进入高级餐厅的。然而1966 年伊夫·圣·罗兰反其道而行,设计推出了一套大胆颠覆传统的女式吸烟装。经典的吸烟装不仅在当时是非常大的突破,更是无性别主义的标志性时装设计作品,它完成女性在正式场合也可以穿着裤装的着装革命,这也成为了无性别时尚在近代女装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形象,无性别时尚发展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鼎盛状态。

在伊夫·圣·罗兰之前,设计师们虽然也有一些较为中性的设计,但却只能局限于让女性穿上传统男装,最终使得女装向男性化的风格妥协。而YSL 则是真正将男性的元素融合到女装设计中,设计出了符合女性线条和气质的男性化女装,这也为后来的无性别主义的着装风格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80 年代女权运动全盛期,吸烟装随之变为宽肩线垫肩和窄裤脚,呈现上宽下窄倒三角形,塑造了女性兼具男性的绅士风格和女性的风格外加强势有力量的形象。吸烟装带给女性的不仅仅是一个和男性相仿的造型,而是赋予女性有别于传统规范的自由态度,让女性敢于自由支配自我,并且更加的独立与时尚。

2.4 无性别时尚的回归:20 世纪90 年代

2.4.1 社会背景分析

20 世纪80 年代世界经济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地丰富,女士们在工作机会不断增加的基础上,在经济上获得了独立,“男女平等”取得了实质性进步,女装的现代化在这一时期开始真正意义上的民主。有能力的女性们希望在生活各个领域都获得成功,职业女性们面对社会激烈的竞争,希望展示出智慧、优雅、有个性却又不失含蓄的新面貌。

20 世纪80 末和90 年代初正处于第三次女权主义的浪潮中,它更具包容性、主张多元化,与此相对应的女性着装的变革正是受到这种新型女权主义的影响。女性改变自己的形象,融入了许多男性的特质和精神,培养挑战性和竞争力,甚至是攻击力。在女性着装上通过加有垫肩的服装来强调肩宽,来塑造女性力量感并展示与男性平等抗衡的自信。现代职业对于性别的要求逐渐减少,女性开始与男性一样在职场上打拼,男女两性的社会角色发生了很大变化。女性主义者认为男性无权干涉女性对美的选择和看法,女性有选择任意服装的权利,女权主义运动也是不断更新着的女性的思想以及着装观念,使女性的着装更为大胆、开放、多元。

2.4.2 流行趋势分析

20 世纪80 年代末到90 年代初,这一时期的女装带有明显的男装特点:注重轮廓结构,忽略装饰细节,突出职业化的风格。以男装起家的乔治·阿玛尼(Giorgio Armani)将男装的精髓应用于女装设计,肩部夸张、线条精练,将服装的各个部位根据女性特征加以合理、谨慎地处理和改良,使女装富有男性特点,却又不失女性的优美,一经推出,即风靡了整个90 年代。女装向男装不断靠拢,在造型上改变了以往女装上小下大A 型特征,借鉴男性服装的工艺结构,在服装内加垫肩使女性在视觉上具有男性的力量感。这种设计减少了女性柔美的一面,但是更加凸显了女性的大方与英气。

法国设计师让·保罗·高缇耶(Jean Paul Gaultier)堪称前卫男装设计的代表人物,其作品总是以挑战时装传统的面貌而得名,女性化的男装设计、无性别时尚主题也多次在其作品中出现。他认为服装本身是无性别的,无论是男是女,并不会因其所着服装而改变性别。高缇耶在男装设计上表现出他的反叛性体现在传统男装进行改造,他设计的时装由于带有强烈的女性化特点和对男性观念的挑战而引起过非常大的争议。例如,他在20 世纪80 年代早期设计的男士裙子就在90 年代受到改造并再度搬上秀场,并被宣传为“能够代替裤子的舒适实用的服装”而再度引人注意。此外,将无袖套领罩衫、女裙、女士紧身胸衣、女性芭蕾舞短裙等带有女性色彩的单品融入男装设计中,这些种种设计尝试都是在试图弱化性别的边界。

3 小结

真正走进大众视线的性别模糊出现在20世纪,但多以“女性着裤装”、“女穿男装”的形式出现。从可可·香奈儿和伊夫·圣·罗兰在上世纪让女人们穿上帅气的吸烟装,让·保罗·高缇耶将裙装与紧身胸衣引入男装单品……无性别主义的设计终究会贯穿于我们生活的每个方面。性别模糊和性别中立,作为现阶段的时尚美学,它正在兴起。在框架之外表达自我个性和个体主张是这个时代最重要的诉求,曾经的不可逾越的围栏,都等待着人们去打破,在不远的将来建立一个更加自由、更加舒适的时尚世界。

性别意识的更迭在时装上留下了痕迹。多元解构主义的文化背景下,时尚界也越来越坚定地走上反抗服装陈规的道路。越来越多的迹象预示着我们可能会迎来一个没有性别的未来,或者说,具有流动性别的时尚趋势。这并不完全倡导抹平性别的差异,但服装却不应该成为我们束缚自我和他人自由认知的枷锁,性别意识的选择应该具备足够的流动性,而含义丰富多元的服装也可以成为我们打破性别的刻板印象的有力工具。

猜你喜欢

女装男装服装
陈海露服装设计(作品)
近现代中外女装中性化发展的研究
为女装带来革命性改变的法国偶像
女装设计指导
男装面料解析
男装风格与细节
道具服装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2017年春夏男装周的女装风景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