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传于后世”论刍议※
2022-12-13薛进旭毛慧芳李东顶葛开发梁永林
薛进旭 毛慧芳 李东顶 葛开发 梁永林,2▲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也是迄今为止地位最高的中医理论经典巨著,是中医学对世界医学所做出的伟大贡献[1]。2019 年10 月25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中医药大会上提出“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重要思想[2]。“传承精华,守正创新”这一重要思想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贯彻,离不开对《黄帝内经》的继承与创新,更离不开对《黄帝内经》“传于后世”论的研究。《黄帝内经》中明确言及“传于后世”的篇章有《素问·八正神明论》《素问·针解》《灵枢·九针十二原》《灵枢·师传》,共4篇。但《黄帝内经》全书表达“传于后世”思想的篇章则不止于此,限于篇幅,本文仅选取此4篇展开论述。
1 《黄帝内经》“传于后世”论的理论简析
《素问·八正神明论》篇名中的“八正”,指一年中的八个时令,即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神明”之意,据吴崑所注,“谓日之寒温,月之盈虚,时之浮沉,皆神明之所宰”[3]。以“八正神明”为篇名旨在说明宇宙自然变化规律对人体经脉血气影响的独特性和重要性,在针刺治疗中应依据宇宙自然变化规律以调理人体血气。篇中也多次阐述了这一重要思想,如“验于来今者,先知日之寒温,月之虚盛,以候气之浮沉,而调之于身,观其立有验也。观于冥冥者,言形气荣卫不形于外,而工独知之,以日之寒温,月之虚盛,四时气之浮沉,参伍相合而调之,工常先见之,然而不形于外,故曰观于冥冥焉。通于无穷者,可以传于后世也,是故工之所异也”。其中,“日之寒温”“月之盛虚”“四时气之浮沉”无一不是对宇宙自然变化规律的描述和表达;“工独知之”“调之于身,观其立有验也”“参伍相合而调之,工常先见之”等,又强调了把握宇宙自然变化规律对针刺治疗的益处;“通于无穷者,可以传于后世也,是故工之所异也”,一语中的,道明唯有在针刺治疗中依据宇宙自然变化规律以调理人体经脉血气,才可以说是真正地将针刺之学传于后世,这也是医师水平不同的原因所在。所以,本篇明确表达了“传于后世”之学的根源是宇宙自然规律,方法为调理人体血气。
《素问·针解》曰:“余闻九针,愿闻其方,令可传于后世以为常也。岐伯曰:夫一天、二地、三人、四时、五音、六律、七星、八风、九野,身形亦应之,针各有所宜,故曰九针。”从中可明显得知,这是对《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言“九针”来源的阐释。不难看出,九针的创制效法于天、地、四星、九野等整个宇宙天地自然,并与之相应。天人相参是《黄帝内经》时代人们的共识,因此制造针灸工具也要符合天地自然[4]。所以,“愿闻其方,令可传于后世”是说传于后世的要旨为宇宙自然规律或天地自然,其可长久地成为人们日常生活规范的指导。
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黄龙祥[5]认为《灵枢·九针十二原》囊括所有古典针灸学的理论要素,并且明确以“血气”为理论原点构建名曰“针经”的针灸学理论体系。亦有学者明确表示《灵枢·九针十二原》应该是《黄帝内经》中一篇成书年代较早且具有总领性质的文章[6]。其开篇所言“余欲勿使被毒药,无用砭石,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营其逆顺出入之会,令可传于后世”,就是明确表达以调理人体血气为要而传于后世。同时,本篇明确有言“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所以,“传于后世”之学必为调理血气之学,且必为其要。
《灵枢·师传》篇名中的“师传”顾名思义便是指老师传于弟子学问,正如雨路教授所说“中医这个东西要想真正学好,只有两个字,就是应当‘师传’”[7]。中医学者要广访名师,力拜名师,勤学名师。只有得其要,才能不失为“师传”。《灵枢·师传》开篇即言“余闻先师,有所心藏,弗著于方。余愿闻而藏之,则而行之,上以治民,下以治身,使百姓无病,上下和亲,德泽下流,子孙无忧,传于后世,无有终时,可得闻乎?”首先说明对于“师传”所受“传于后世”之学的尊敬态度——闻而藏之;其次说明学习态度——则而行之;再次说明“传于后世”的不仅是治病之学,更是治民之学——上以治民,下以治身;最后说明“传于后世”的目的是更好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的生生不息——上下和亲,德泽下流,子孙无忧。
2 《黄帝内经》“传于后世”论的要义探讨
中医经典之作——《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源泉,是用阴阳五行学说解释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则,以及用“天人相应”整体观念说明人体内外环境统一性的典范,已成为学习中医的必读之书[8]。要实现中医药事业“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伟大目标,必须要对《黄帝内经》进行继承与创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仔细认真地研究《黄帝内经》“传于后世”论。通过对上文“传于后世”论分析的凝练、总结,可知《黄帝内经》强调:①“传于后世”内容的根本依据是宇宙自然变化规律;②“传于后世”内容是以依据宇宙自然规律调理人体经脉血气为要;③“传于后世”的内容可以长久地指导人们的日常生活;④“传于后世”必须得其要,不可弃本逐末;⑤“传于后世”要有尊敬并从自身做起的治学态度;⑥“传于后世”有两个标准,第一是最低可以实现治病救人,第二是可以实现治民、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从中也可看出《黄帝内经》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经得起考验的人类生命科学之书,对《黄帝内经》的继承与创新,可为贯彻实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提供坚实保障。
3 小结
中医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宝库,而《黄帝内经》是中医药学的一颗璀璨明珠。只有在秉承“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理念的前提下,才能全面准确地将《黄帝内经》传于后世。笔者通过对《黄帝内经》“传于后世”论进行研究,希望能为广大中医学者全面学习《黄帝内经》提供严谨求真的学习思路,同时也希望能为更好地传承和发展《黄帝内经》提供些许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