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翻转课堂“设计基础”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改革

2022-12-13李广松

西部皮革 2022年4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作业教学模式

李广松

(湖南文理学院美术学院,湖南 常德 415000)

翻转课堂模式在“设计基础”课程中的应用,实现了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结合,让学生在“互联网+课程教学”的开放性环境中,学习到更多更全与更加实用的学科知识技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促成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实现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高效利用[1]。但基于翻转课堂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应用,仍处于摸索性前进阶段,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值得深入研究。

1 课程教学现状

“设计基础”是产品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与专业基本知识技能与职业素养挂钩,在课程体系中起到基础性作用,对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和发展具有指导作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为教师讲授学习内容与施行操作演示,学生听讲并观看演示;学生制定并施行学习计划,教师巡回检查与指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并展示,教师反馈与点评学生的完成情况。传统的“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模式基本实现了教与学的有机整合,教师在学生实践中指导与反馈和点评其学习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学生理解能力等方面的个体差异被忽视,灌输式与“一刀切”的教学方式,俨然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课上的讲授与操作演示等教学环节,通常会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学生制定与施行学习计划的时间被压缩,学生无法实现个体化的学习,无法展示与表达自我,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更不利于学生所学知识吸收内化和理论实践综合能力等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2 基于翻转课堂的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教学优势

混合式学习实现了传统面对面讲授学习方式与“互联网+”学习方式的优势整合;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整合,是当下教育领域改革研究的热点。翻转课堂颠倒了知识传授与内化的两个环节,在知识传授的阶段,教师课前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自主预习,减轻学生课上学习的压力和难度,使学生做好课上学习的准备工作[2]。课上教师促进与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内化,贯彻落实以学生为主体和陶行知的六大解放思想等现代化教学理念。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搭建泛雅等教学平台,为师生提供教学与学习的网络平台。平台中涉及诸多辅助教与学的资源,为加速基于翻转课堂的线上下混合教学模式的推广步伐,实现教学模式的自如应用,还需注重教学平台功能模块的拓展:一是创建班级与课程。师生注册并登录平台。教师进入教学空间后申请开设课程,在课程门户录入课程的基本信息,再上传视频和PPT 及文本信息与图片等各类学习资料。教师建立完成课程后邀请学生加入课堂。二是实时课堂的呈现与教学互动。学生通过移动智能终端设备进入网上课堂,教师授课所用的各类学习资料在学生的移动智能终端设备上实时呈现。在网上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在平台上完成通知与签到及布置作业和小组讨论、问答等互动活动,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提高教学效率。除此之外,网络教学平台具备实时课堂展示和回放等功能,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学生可随时随地的进行网上学习,确保学生紧跟教学进度[3-4]。三是数据统计与答疑讨论。网络教学平台具备数据统计功能,统计学生课上下的学习情况相关的数据,帮助教师充分了解学生情况。以此作为教学活动调整的依据。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各种困难,都能够在平台上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各类提问,进行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的整理,并实施集体解答或精准的个体化解答。通过线上下的混合教学,从以往的教师为主导与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逐渐向教师带动学生学习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模式;学生在网络教学平台上主动与高效学习的模式过渡,实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3 基于翻转课堂的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分析

3.1 打造“三精四用”平台

教师将教学内容划分为多个子任务,重构课程知识框架,根据教学子任务,利用信息化手段录制微课视频和制作教学课件等,收集与教学子任务相关的试题库或名家讲座及教学视频、技术网站等混合式教学资源,满足学生在线高效学习的需要。再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发布课程教学资源,切实发挥移动学习平台和课程学习群及技术论坛与微信等工具的辅助作用[3]。最后合理设置学习任务,搭建线上讨论答疑等学习环境,促使基于翻转课堂的线上学习与线下课堂面授整合的混合教学模式尽快成型。

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下,需打造“三精四用”的平台,以夯实混合教学基础。为促使基于翻转理念的线上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得以有效落实和推进,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用于搭建教学平台与整合素材资源[5]。在其基础上,规范展开教学设计等准备工作。线上教学资源的开发不能一蹴而就,需遵循精细分析的原则,需加强对学生学习需求的分析与考虑,确保线上课程符合学生发展和专业教学等实际。需遵循精良素材的原则,建设资源库的同时,丰富本课程各节点的教学素材类型,实现视频和动画及虚拟仿真等信息载体方式的灵活应用,促使精品资源更加充足,切实提高“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有效性。遵循精心设计的原则,在教学平台上灵活调用精良素材,重构排列创建微课等线上教学资源。在微课视频内或者某个教学活动完成后,穿插设置判断或选择等题型的微测验与微练习。再根据能学辅教的要求,以一定数量的微课作为基础,实现线上“设计基础”课程的建设,以此夯实翻转与线上学习的基础。所开发的线上教学资源,在使用中需遵循够用与能用和易用及适用的原则,如下所示:一是够用。课程对应各节点的素材资源,需满足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自学所需,在够用的基础上存有一定冗余,以满足学生的个体化学习需求。二是能用、易用。各节点的微课和资源,需确保学生根据喜好通过各种方式访问平台时均能使用,能够简易的检索和快速定位特定的微课或资源。三是适用。展示的资源内容需符合标准且正确无误,符合学生的学习要求。

3.2 施行线上下混合式教学

一是课前线上传授知识。教师提前告知学生教学内容,提前一周通过学习群等方式发布,提醒学生应完成的学习任务。学生接收任务后,利用移动智能终端设备登录网络教学平台,课前以线上学习的形式学习知识。从教师的角度分析,课前学习的方式,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笼统和忽视学生个体差异等方面的弊端,教师在网络教学平台上督促学生学习,并通过设置完成任务学习时间节点与统计分析后台数据记录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进度,对进度滞后的学生给予督促,促使课前的知识传授工作到位落实。从学生的角度分析,学生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可灵活自由地选择学习时间与方式和地点等,只需在特定的时间节点内完成规定的学习内容即可[6]。除此之外,可学习课程节点中的冗余资源,满足差异化和个体化及个性化的学习需要。要求教师除了上传基本课件,还需上传“会计基础”课程相关的阅读文本与电子图书和前沿知识链接及视频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与眼界。“设计基础”课程在线上下的混合教学中,尤其是课前学习阶段,对学生的自制力和自主学习意识方面的要求较高,要求教师充分发挥主导教学的作用,在平台上引导与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线上的课前知识学习,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养成线上学习的自主性,确保线上高效完成课前学习活动。教师的教学任务,从以往的灌输具体的知识内容,逐步向想方设法地满足学生学习需要和促成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趋势转变。翻转课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再是知识的堆砌,而是让学生欣然地接收所传授的知识,在兴趣的驱动下展开高效的理解与吸收[7]。

二是课中线下学习。课上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内化和应用,课前通过线上的方式完成知识传授,课上遵循陶行知的六大解放思想,解放学生的大脑和学习时间等,提高学生在课上的主人翁意识,带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教师灵活转变组织者与辅导者等角色,实现课堂的有效把控,需要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做到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让课堂变得更加高效。在开展课堂教育教学的过程,应明确在任何课程教学中都有其重点与难点,应对教学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度分析。特别是“设计基础”这一课,其课程的难点在于如何做好实践工作。在实际开展实践教学中,需要根据产品设计的专业性,尽可能合理的选择有基础性的、代表性的课题,要求课题安排在十个课时左右。需注重集体协作力量的发挥。在课上的小段分块空档时间,教师布置课题后,设计提问与小组讨论和难点答疑等互动活动,引导学生利用头脑风暴和思维导图等方式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等能力。鼓励学生围绕学习问题,灵活利用网络平台收集资料进行解决,以此实现有效学习解决学生在知识内化应用方面的不足。教师总结研讨内容,在平台上对学生展开实时测验,或是设置主题讨论等活动。小组实践课题完成后,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展开评价,采取小组互评和组内自评等方式展开课题总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始终维持高涨的学习热情。课堂高效学习,实现了教师解放和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激发,利于提高学生问题分析和解决等方面的能力。课上学生的学习和思考时间充足,更利于展开完整实施检测等教学活动。

三是课后知识巩固。依托网络教学平台与学习群进行线上师生互动,对学生展开普遍化或个体化的精准帮助。课后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个体化与针对性的学习计划,选择高效率的学习方式。在课后知识巩固注意差异性与层次性,即对于少数学习能力较弱的低基础层次学生,课前学习与课上学习的知识吸收内化效果不尽理想,引导学生根据学习薄弱环节,反复观看微课或推送学习资料等方式,督促与帮助学生充分掌握教学内容;为满足学生的个性化与多元化需求,对于高基础层次的学生,适当的提高学习难度,指导学生选择和学习适合的素材。应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在课后布置相关的作业。在进行作业布置时,应该合理地设置作业的完成时间,作业的内容,引导学生在课后进行学习过程中,能够提高课后学习的质量。教师在进行作业设置时,需要合理的把控作业设计的难易程度。在课程作业中,可以将其分为个人作业与小组作业两种不同的作业模式,学生应根据形式,合理的上传本次作业内容。例如,以图片形式上传设计图,其能够方便教师在第一时间内查看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而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无论是布置作业、收集作业或者是评价作业都更加方便,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养成及时上交作业的良好习惯。教师对作业的整理和审批效率更高,能够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教学的其他环节。

四是课程考核。“设计基础”的课程考核,包括形成性与诊断性评价等方式。从诊断性评价入手分析,诊断性评价方法适用于评价学生课前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鉴定学生的学习准备程度,便于教师采取有效的课堂教学措施。在形成性评价方面,采取教师总评与学生自评和互评的方式,综合考评学生的团队协作与实践操作和专业技能及学习态度等素质。采取线上评价与线下评价的方式,其中线上的考核方式,将网络教学平台上的课堂积分和完成各类任务点作为依据[8]。五是教学反馈与总结。统计网络教学平台上提供的各类数据,联合线上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教学反馈,注意收集学生的意见想法,以此作为教学设计整改的依据,同时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问题,提供精准的教学辅导,实现教学反馈和总结等活动价值的充分发挥。

4 结语

“设计基础”课程在基于翻转课堂的线上下混合教学创新应用,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资源的高效利用,能过夯实学生的专业课程基础,促使学生高效学习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但对教师的信息素养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还需加强实践经验总结和先进的经验借鉴,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积极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掌握更多有效的学习方法,尽量促成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作业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新媒体环境下江苏省高职院校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民用飞机航电系统虚拟教学资源建设
新型教学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高校冰上教学资源社会开放的意义及管理模式
作业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