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政教育融入高职“应用文写作”课堂的路径探析

2022-12-13黄炎莲

关键词:应用文写作应用文思政

黄炎莲

(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25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从中可知,思想政治教育不再是思政课程的事情,而是所有学科都要承担的育人责任,所有教师都要承担起立德树人的职责,做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一、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近十年来,市场急需职业技术人才,高职教育迎合市场需求,突出职业属性,但过分强调职业属性,导致高职教育出现“技能至上”的倾向,与此相对应的是高职学生普遍喜欢实操性课程,不喜欢理论性课程,部分生硬说教的思政课,学生就更加不喜欢,导致思政教育有所缺失。长期如此,高职学生往往专业技能突出,但社会适应能力、职业应变能力、职业创新能力有所限制,个人发展后劲不足,职业发展缓慢甚至停滞。

针对这一问题,许多专家和学者进行总结反思和深入研究,深刻认识到在高职各学科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显得极其重要。如赵继伟认为,课程思政的目的是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孤岛”困境,尤其是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课程之间实际存在的“两张皮”现象,其方式是开发利用相关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以充分发挥所有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2]。由此可见,在以职业教育、技能至上为主的高职院校,融思政教育于各学科课程显得尤其重要。首先,实现全程育人。思政课往往开设于第一第二学期,而课程思政则可以贯穿于学生高职学习的各个阶段,可以作为思政课的有益补充,在思政课之外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实现全程育人。其次,实现全方位育人。相比思政课的显性育人,课程思政是隐性育人,学生在专业技能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融入与之相关的思政内容,学生更容易接受,记忆也会更深刻,对学生的影响也会更深远,从而实现全方位育人。课程思政要求所有教师在课程中既教授专业知识,也加强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教师也需要提高自身的思政水平,才能教书育人,从而实现全员育人。

二、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内容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重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反复强调要落实立德树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立德树人要求教育事业既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更要将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课程思政就是要求各科任课教师结合专业课程特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授课过程中,真正做到既教授知识,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爱国信念,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促使学生成为敬业爱岗、文明友善、平等待人的新时代接班人,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探索在高职各科课程教学中,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堂,以期提高学生职业修养,健全学生美好人格,促进学生不断朝着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目标前进。

如何把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入到“应用文写作”课堂呢?周来光认为,可以采用“热点引导”、正能量素材归纳和行为准则规范案例的方法[3]。袁静云等学者则认为,可以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案四个方面中探索和构建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4]。综上观点,基于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的“应用文写作”课程,结合笔者的总结和反思着力对思政教育融入高职“应用文写作”课堂的路径进行探索和分析。

三、《应用文写作》课程思政融合的路径

(一)在写作过程中培养正确的人生态度

一般而言,“应用文写作”是高职院校的基础课,大多面向大一学生开设,大一新生刚刚入学,面对与高中完全不同的学习作息时间,少了老师的时刻叮咛,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安排自己多出来的课余时间,对如何过好大学生活也充满迷茫。此时,笔者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树立明确的目标,用“倒算”的方法规划好自己大学各个阶段的目标,然后按照设想,一步步实现目标。“应用文写作”课堂教学要因势利导,以小见大,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态度,督促学生从大学一年级起就开始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比如,讲“计划”这一文种时,就引用音乐人李恕权在好朋友凡內芮的帮助下,采用“倒算”法,从五年后想要成为什么人,然后一步步推算到最近一周需要完成的工作,执行计划,在五年后成为著名音乐家的故事[5],以此说明做好职业规划的重要性。课前,教师先在线上给学生布置制作一份五年的“职业生涯规划”作业;课堂上,由教师挑选出优秀作业,请优秀作业的学生阐述设想,再由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点评。通过点评分析,学生不仅掌握了“计划”这一文种的写作,还可以使学生明确自己大学的目标,树立远大的理想。又比如,在“个人简历”的学习中,让学生尝试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设计自己的简历,明确哪些能力是用人单位真正看重且需要的,了解企业招聘要求,明确专业学习要点,为以后的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计划”“个人简历”和其它文种教学的过程中,笔者都抓住高职学生各个阶段的特点来施教,面向大一的学生,注重学生学习行为和习惯的形成,培养良好的习惯,引导学生爱党爱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面向大二的学生,注重培养其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面向大三的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引导学生敬业爱岗。在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理想。理想是指引学生前进的灯塔,学生将朝着目标砥砺前行而奋斗终身,为实现中国梦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在分组训练中培养学习与合作的能力

与中学时代相比,大学时代自由很多,学生课余时间也比较多,需要学生自主安排学习时间,提高自身的自学能力。同时,大学的小组作业和课外活动也比较多,往往需要学生彼此配合完成,团队精神就显得很重要。“应用文写作”教学过程中注重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课前,笔者会在学习通平台上发布任务,学生要完成任务,就需要先自学,通过讲解视频和其它资料,完成写作任务并提交到线上平台;课堂上,教师讲解知识点,按照教学进度,请学生根据评价要求给每位同学的作业评分,同时请学生分别进行分析点评,最后再总结写作要点。这种以学生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既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活跃课堂,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又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除了自主完成作业外,一些分组作业需要小组成员合作完成。比如,“调查报告”教学中,笔者在学习通平台发布分组作业,学生自由组合,明确各自任务,分工完成,笔者随时在线掌握任务完成进度并协助学生调解分工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最终完成报告的写作。在“会议记录、纪要”的教学中,让学生模拟会议现场,一部分学生主持并召开会议,另一部分学生现场记录,然后完成会议纪要,这种分工协作完成作业的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通过训练,学生体会个体在团队中的作用,也明白团队成员共同努力的成效。不管是自主学习,还是分工协作,教师在其起到引导作用,通过线上线下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一个多渠道掌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途径和方法,学生不仅在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中不断锻炼、磨合,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还能明确个体在团队中的作用,明白优秀团队对完成工作的重要性。

(三)在作品点评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应用文讲究美感,除了要求主旨明确、语言简洁准确外,对格式的要求也很严格,有完整且固定的格式要求,其中,公文的格式更是要完全按照公布的标准进行写作。因此,应用文写作训练的过程,既能提高写作能力,也能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应用文写作”课堂上,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学生独自或分组完成;教师利用线上平台展示学生的作业,师生一起进行分析评价,通过对比,了解自身作品存在的问题。课后,学生通过写作训练、与原文对比找差距、经教师评点后再修改、原稿与修改稿再比对等方式,不断提高应用文写作水平和审美水平。比如,在学习公文格式的过程中,先让学生线上预习教材内容,观看讲解视频,并根据情景材料用WORD 文档设计一份有完整格式的公文;教师通过批改学生作业,发现存在问题,挑选出优秀和存在问题较多的作业,在课堂上进行点评,让学生懂得公文需要遵守严格的格式,体验工整且有完美格式的公文美感。“应用文写作”教学中通过反复修改、反复比对的训练,既能提高应用文写作的能力,同时,一次次的修改,本质都是对美的追求,都是不断接近美、创造美的过程,都是审美意识以及审美能力的逐步训练、提高和培养的过程,辨别美丑,明确是非,这为高职学生在将来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发现更多美、创造更多美打下坚实基础。不断追求美的过程,就是精益求精的过程,也是工匠精神的培养过程。

(四)在示例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责任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精神。当今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国梦”的时代重责,必须勇于承担责任、敢于担当作为。而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就要从学生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入手,让学生学会对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工作负责。很多学生进入大学后,了解到院系学生会和社团活动对提升自己组织协调能力的重要性,都会加入到各种学生社团组织,部分学生因忙于社团活动而忽视专业学习,出现期末考试不及格的现象,甚至有部分学生干部认为,院系学生会和社团工作那么繁重,难以顾及到专业学习导致成绩差。针对这种情况,“应用文写作”课程选择学生关注且熟悉的时政热点或生活例文,引导学生学会努力做好自己分内的事,对自己负责,有担当有作为。比如,讲表彰性通报时,就选取“优秀学生标兵”“优秀学生”和时代楷模等的事迹通报例文,通过这些典型,让学生明白,只要合理安排和利用时间,工作、学习和生活三者是可以兼顾的,课后工作多,课堂上就要认真听讲,把该学的学好,课后要按轻重缓急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做到“三不误”。又比如,讲“通知”这一文种时,就选取《关于加强疫情防控期间校门管理的通知》《关于做好“五一”假期旅游出行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为范例,从与学生相关的疫情防控内容讲起,阐明常态化疫情防控下个人如何做好防护,辅以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理解和支持国家、属地和学校的防控措施。在“应用文写作”课堂上,通过各种社会热点的例文,进行点评和讲解,从而引导学生关心身边的人与事,关注社会变化,跟随时代向前进,培养学生的主人公意识。也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评价社会热点,理解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也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以小见大,见微知著,把时政热点作为课堂例文,以此在课堂上融入思政元素,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点点滴滴中培养责任意识。这种责任意识一旦养成,将会带入以后的职场中,这对学生来讲,将终身受益。

四、“应用文写作”课程思政融合小结

对于授课教师来讲,想要融思政教育于“应用文写作”课堂,就需要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熟悉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掌握最新的时政热点,熟悉教材,这样才能挑选合适的例文融入思政元素,才能根据热点来布置写作练习。同时,也要求教师了解学生各个阶段的特点,熟悉学生的情况,所选内容贴近学生的需求,这样,课程思政才能取得成功。

作为一名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要贯彻落实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求,致力在课堂上融入思政内容,就要提高自身的师德素养,真正以学生为中心,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更要引导学生寻找自己人生的意义,塑造自身完美的人格,实现人生应有的价值追求。从这个意义上讲,才能真正实现人文素质教育的宗旨,完成课程思政的任务。笔者作为其中一员,自然责无旁贷,在教学实践中要结合本校及本专业实际去分析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内容及其必要性,在“应用文写作”课堂中尝试融入思政教育,探索出在写作过程中培养正确的人生态度、在分组训练中培养学习与合作的能力、在作品点评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在示例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的融合路径。

猜你喜欢

应用文写作应用文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关于应用文写作能力培养的思考
思政课“需求侧”
构建有效的应用文教学课堂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四种英语常考应用文写作范例
高校大学生应用文写作现状及应对策略
论“内外兼修”模式下高职应用文写作第二课堂学习平台的构建
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