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文献综述

2022-10-03陈丽陈大柳

关键词:文旅转型数字化

陈丽,陈大柳

(辽宁师范大学,辽宁大连 116000)

随着大数据、智慧化、智能化等数字科技的深入发展,人类社会数字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以5G、智能硬件、AR/VR、数字媒体等为代表的新一轮数字经济方兴未艾,正在重构文化和旅游产业新格局。数字时代已经到来,文旅产业发展的传统形式和思维已经不能够满足现阶段大众游客对旅游的消费需求。另外,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以线下消费为主的文旅产业受到了极大冲击,部分企业面临着破产的危机,这也加快了文旅产业的数字化发展进程,使得数字化成为文旅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和紧迫任务。因此,文旅产业如何在新情境下进行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政府、业界和学界关注的热点话题。

一、国内外文旅产业数字化研究文献统计

(一)国外文旅产业数字化研究文献统计

英文文献以主题关键词“Tourism”并含“Digitization”在中国知网上检索,共得到109篇文献。从年度发文量来看,2000年到2018年关于文旅产业数字化研究发文量较少,但总体呈现逐渐上升趋势。从2019年开始,该领域的研究快速增长。仅2019年到2021年三年时间发文量达69篇,约占总数量的63%。由图1可知,随着数字化在全球的兴起,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在国际上逐渐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国外关于文旅产业数字化的研究呈上升趋势。从研究内容上来看,国外对于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的研究呈现出研究范围广、研究对象多样的特点。研究范围不仅包含旅游行业,还有旅游行业与工业以及教育行业的结合。研究对象不仅包含旅游企业组织,还涵盖了个人和各类社会群体,但研究内容总体偏向于数字商业模式的构建和数字技术的应用方面。

(二)国内文旅产业数字化研究文献统计

国内论文数据主要通过中国知网检索来获得相关文献信息,在中国知网高级检索中以“旅游”并含“文化”并含“数字化”进行检索,共获得879 篇文献。依据我国学术界对文旅产业数字化及相关问题研究的发文量及年度变化情况(见图2)可以将相关研究大致分为3 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2011 年之前,这是我国文旅产业数字化研究的起步探索阶段,十年期间关于文旅产业数字化的总发文量为57 篇。这一时期随着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出现,数字化技术应运而生,同时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矛盾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数字化技术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当中成为一种新的手段与形式,一些学者开始关注数字化技术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作用。通过对此期间的研究内容进行梳理归纳可以发现,这个时期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中,并且有少量学者开始尝试探究数字化在文旅产业发展当中的作用。

第二阶段是2012 年到2016 年,这是我国文旅产业数字化研究的发展期,在这五年期间共有197篇文献。这一时期数字化技术开始广泛应用于文旅产业的各个方面,国内学者的研究范围也随之迅速扩大到文化的数字化传播、景区的数字化建设、旅游产品的数字化开发和文旅企业的数字化管理和运营等方面。从现阶段的研究内容中可以分析出,此时学者开始试图探索文化旅游与科技融合的创新方式,并致力于推动传统文化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

第三阶段是2017 年至今,这一时期是文旅产业数字化研究的繁盛期,2020 年当年的论文发文量已达到135 篇,约是第一阶段十年的2.5 倍,2021年达到222 篇。我国政府自2017 年以来已经连续四年将“数字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出“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这标志着数字化转型从企业(组织)层面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除此之外,疫情也倒逼着文旅产业进行数字化转型以获得新的竞争优势。所以这一时期国内大量学者开始高度关注文旅产业各个层面的数字化转型并开始探索各个景区和地区文旅产业数字化的建设路径。

二、国内外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的研究焦点

上述对国内外文献统计数据表明,近年来文旅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一直备受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从最初局限于对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方面的论述,到衍生出文化的数字化传播、景区的数字化建设、旅游产品的数字化开发和文旅企业的数字化管理与运营等一批成果丰富的子领域,并且形成了多个研究热点和分支,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通过对国内外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相关文献系统的梳理发现,目前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文旅产业数字化基础理论研究、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驱动因素研究、文旅产业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研究以及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实现路径研究四个方面。

(一)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基础理论研究

数字经济的到来意味着传统的文旅融合的机制和思维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数字化技术的引入改变了文旅产业融合的方式、路径和模式。数字转型概念最早是由Patel 和McCarthy 等人提出,但并没有对这一术语进行概念化。到目前为止,不少人提到文旅产业数字化这个词,但是很少有人对这一概念进行深入分析和规范性的定义。王光文、申一方提出的文旅产业数字化,就是以数字技术对文旅产业进行全方位改造、提升和优化乃至颠覆、重塑和重构的过程,得到很多学者的认同[1]。其内涵包含两个层面:一是技术逻辑层面,即数字技术在文旅产业中的应用和发展;二是技术影响层面,即数字技术引致文旅产业不同程度的变革。刘国强基于嵌入性理论中结构性和关系性两种分析框架对数字化时代文旅融合本质特征、实践范式和策略导向进行了深刻探讨,并指出流动性场域是数字化时代文旅融合的本质所在,要促进文旅产业的数字化转型,需要构建从融合到耦合的策略导向[2]。黄蕊、李雪威等为了探讨文化产业在智能时代能否长期处于高能级水平,将文化产业数字化赋能机制与量子跃迁类比,构建了非线性动态面板模型,研究发现我国文化产业的数字化赋能效果的确具有倒“U”型影响,因此,笔者提出为了更好地推动中国文化产业数字化赋能效果,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我国应当完善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投入体系,持续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健全文化产业科技政策,进一步释放文化产业的数字化赋能效果[3]。刘佳玮,郭舒基于全域智慧旅游的时代背景,构建了全域智慧文旅平台,试图搭建旅游目的地数字化建设的理论框架,即“智慧大脑”文旅数据平台、智慧营销体系、智慧服务体系、智慧产品体系、智慧管理体系[4]。

(二)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驱动因素研究

数字经济到来及受疫情影响使得一些学者开始注重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驱动因素的研究。众多学者对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驱动因素研究可概括为四个方面:分别是宏观政策层面、企业组织层面、客户需求层面、数字技术层面。

在宏观政策层面,李弘以出版业为研究对象,指出政策保障、产业规模、业态创新、技术支撑体系是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有效驱动力[5]。在企业组织层面,刘晓琳基于SWOT 的战略分析方法对目前文旅企业所处的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目前几乎所有文旅企业都处于ST 和WT 的状态中,这意味着企业面临着严重的环境威胁,因此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看,传统文旅企业必须要进行数字化转型[6]。而数字化转型要求酒店和旅游组织具备建立和维持数字业务能力,这些组织的数字业务能力反过来推动组织的数字化转型[7]。在客户需求层面,谢豪、孟津竹等人认为满足潜在客户的深度旅游体验需求是旅游业加强数字化建设的重要驱动因素[8]。同样,于秋阳也指出在线文旅空间的发展同步于文旅产业的数字化进程,而“场景化”“数字化”“内容化”是目前打造在线文旅新空间,满足在线文旅新消费群体和新消费特征最有力的驱动力[9]。在数字技术层面,Natocheeva Natalia 等人认为数字化技术是旅游服务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沟通的一种新形式,成为旅游组织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10]。杨一枝指出区块链技术已经逐渐应用到各个产业领域中,分别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重构了价值信息体系,推动了产业的数字化发展[11]。郑众指出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游客的出游方式改变极大,受体验经济的启发,元宇宙技术驱动主题公园数字化场景新业态,满足了不同人群的个性化需求,同时提升了游客的旅游体验感[12]。

(三)文旅产业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研究

就文旅产业而言,要想抓住数字经济发展的机遇,需要依托数字技术,从思维理念、业态创新、服务升级等方面入手,不断探索行业新业态、发展新思路,推动数字文旅产业和智慧旅游建设[13]。王春鹏、许贞武总结出目前AR 技术在国内的文化旅游产业中主要用于数字化保护、数字化展示和数字化活态再生方面,AR 技术的应用推动了文旅产业向便捷化、沉浸式以及多样化方向发展[14]。另外,AR交互模式改变了旅游过程中游客只能被动接受移动设备二维信息的状况,为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提供了崭新的认知与体验,同时解决了游客体验落差问题,能够优化消费者的旅游体验[15]。全景数字化作为文化旅游业的现代科技展示手段,在数字博物馆、数字古都、虚拟美术馆等方面都具有较为成熟的制作体系,将虚拟全景技术与其他虚拟技术和大数据的结合使用能够呈现出新颖的、别具创意的展现形式,这可以有效帮助一个地区或城市更好的呈现出其特色历史和文化[16]。除此之外,文旅产业具有融合性强、行业跨界大、渗透性强等特点,所以对文旅行业进行有效管理是个很棘手的问题。而区块链技术恰恰具有数据共享、优化业务流程、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协同效率等作用,因此可依靠区块链技术构建文旅产业数字化管理平台,大大提高文旅行业运行效率[17]。

(四)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实现路径研究

通过对部分学者提出的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路径研究中提出的对策进行分类,大致可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方面。

首先,宏观方面,做好顶层设计,以行政力量高位推动市场主体自发的融合行为,营造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的外部环境。同时完善数字文旅相关行业规范,为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要素保障[18-20]。另外大力支持建设文旅产业数据库,加强文旅资源基础信息数据库建设,完善数据安全保障体系[20-21]。其次,中观层面,壮大市场主体,健全投融资渠道。管理部门需明确各类市场主体定位,系统评估整合文化、旅游、互联网和科技产业之间相互关联交叉但存在空隙的领域,制定更为广泛的政策引领。进一步优化扶持政策,鼓励引导为中小文旅企业提供技术创新支持和服务[18,22]。加快推进文旅企业与一些互联网科技企业的创新合作,激活民众参与资源和数据保护的能动性[21,23]。最后,微观层面,主要集中在文旅产业和数字产业融合的各种具体资源要素上,包括:一要加大培养和引进数字化人才的力度,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培训机构以及各大高校和科研机构应共同发力,以“培养+引进+共享”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培育一批文化旅游、数字化领域的复合型人才和管理人才[24-26]。二要构建文旅生态系统,打造文旅数字化平台。文旅企业可以根据数字化潮流以及疫情的影响,打造属于自己的数字化运营和管理平台,另外,利用虚拟空间和数字化工具为游客提供文旅服务平台,更全面地满足旅游者的线上消费需求[1,27-28]。三要推进文旅新基建,增强游客数字化体验。利用最新技术手段,构建5G 数字场景,增强景区产品与游客的交互式和虚拟互动,更好地满足游客的文化需求和体验需求[28-30]。

同时,也有少量学者开始尝试探究文旅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模式,其中谢耿以深圳华侨城股份有限公司为范本,分析总结其“三个一”数字化转型模式:即一种融合数字化思路的发展模式、一套面向顾客服务的智慧旅游体系和一项面向景区管理的智慧化工程[31]。

三、评述与展望

(一)研究评述

通过对国内外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文献进行梳理发现,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进行了探讨,取得了颇多的成果,为学术界后续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但是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首先,从整体来看,目前国内关于产业数字化转型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于制造业、零售业和建筑业方面,而针对文旅产业领域数字化转型的研究相对匮乏。另外,在现有的研究当中存在着极端化的现象,研究方向一方面偏向于从宏观整体出发,对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进行抽象化、一般化的概括。另一方面偏向于从微观具体案例出发,研究景区数字化转型的具体路径和模式。

其次,从研究内容上来看,目前对于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景区、博物馆以及文化馆的建设和管理的实际应用方面,如文化的数字化传播、景区的数字化建设、旅游产品的数字化开发和文旅企业的数字化管理和运营等方面,这些研究都偏向于应用研究。而关于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具体理论分析、体制机制的创新、评价指标和体系、业绩效应等内容鲜少涉及,造成了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的研究不平衡不全面。同时,由于文化旅游产业和数字产业的融合,使得智慧旅游、数字文旅、数字景区、文旅数字化的概念边界十分模糊,制约了研究的统一认知和深度进展。

最后,从研究方法上来看,存在着研究方法不全面,定量实证研究不足的问题。国内学者对于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的研究多以定性和规范分析为主,尽管有学者以区域性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为实证案例进行研究,但仍以解释性内容居多,缺少对文旅产业数字化各动力要素作用机制、数字化转型的评价指标体系做出明确的量化数据。更没有对具体的的某一企事业单位、消费者主体或者相关行业开展实地调研和实操性规划,使得文旅产业数字化研究范围受限,也使得很多研究结论缺乏对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实际应用价值。

(二)研究展望

伴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多层次、多维度的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研究有望成为研究重点。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的实施为研究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也为文旅产业数字化成功转型提出了挑战。学者们可以考虑从众多角度思考数字化转型的路径,例如政府、文旅企业、事业单位、消费者以及互联网科技企业等角度思考,也可从数字技术和大数据等角度思考如何构建数字文旅孪生空间。总之,如何建立完整的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研究理论框架、丰富数字化转型研究方法,加快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进程,是下一阶段众多学者需要攻克的难题。

猜你喜欢

文旅转型数字化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齐鲁大地上的文旅盛宴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