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区域布局变化分析

2022-12-12赵文学

复旦教育论坛 2022年5期
关键词:人口数量在校生省份

赵文学

(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上海 200333)

自1999年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2003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15%,进入了大众化阶段;2019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50%,进入了普及化阶段,已经建设成世界最大的高等教育系统。在规模扩张的进程中,高等教育区域布局结构不尽合理,存在的不均衡、不协调现象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不断调整和优化布局结构对于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与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职能的发挥具有重要意义。

一、文献回顾与问题提出

高等教育布局结构是指组成高等教育的各要素(包括高校、学生、学位层次、学科门类、学位类型等)在空间上的分布情况,及其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1-2]。有学者对高等教育布局结构演进的规律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如刘国瑞[3]结合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变革,对我国高等教育空间布局演进的历史合理性进行了论述,并探讨了布局结构调整的现实复杂性;刘晖等[4]基于制度变迁理论和结构功能主义对我国高等教育结构与质量的关系进行分析,阐释了资源配置对高等教育区域布局非均衡的影响。更多的研究是基于量化数据的实证分析:既有对我国高等教育布局结构变迁的描述性研究,如谢永飞[5]基于1991—2007年的统计数据、李硕豪等[6]基于1998—2009年的统计数据、杨振芳[7]基于2009—2019年的统计数据对我国高等教育区域布局的变化及均衡程度进行了分析,相关研究均认为我国高等教育区域布局总体上趋于均衡,但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区域布局仍处于失衡状态[8];也有对我国高等教育布局结构变化影响因素的解释性研究,如文雯[9]利用1998年和2004年的省级截面数据,实证了公共财政供给和个人升学需求是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的基础;胡耀宗[10]通过对1998—2009年31个省份高校数和高校在校生数量的分析,指出省域高等教育发展差异主要源于省域经济规模、人口基数、高等教育传统以及省级政府的努力程度。除了全国层面的研究,也有学者对特定区域高等教育布局结构的特征进行了探究,如薛二勇等[11]对京津冀、何万国等[12]对成渝地区高等教育办学层次、学科结构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提出优化策略。

总体来看,关于高等教育布局结构的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我国高等教育布局结构变化的描述分析和对影响因素的探究,描述分析侧重对区域均衡的考量,影响因素以人口和经济为核心变量。然而,有研究发现我国高等教育布局变化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趋于减弱[7],甚至区域经济对高等教育规模扩大的影响不再显著[13]。鉴于此,本文拟在对扩招以来(1999—2019年)我国高等教育布局结构变化进行全景式描述的基础上,实证人口和经济作为两个核心变量在这种变化中所发挥的作用——高等教育布局是否更倾向于人口多、经济发达的地区?尤其关注区域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关系,以期为高等教育布局优化提供参考。

二、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区域布局的变化分析

(一)区域高等教育规模变化分析

1999年我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1071所,本专科在校生共413.42万人;经过20年的发展,2019年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增至2688所,平均每年增加81所,本专科在校生增至3031.53万人,规模扩大到1999年的7.3倍,年均增长率10.47%。各省份普通高校数和普通高校在校学生数(本专科)变化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1999—2019年我国各省份普通高校数与普通高校在校学生数变化情况

全国各省份高等教育学校数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以高校增加数量来看,广东(104)、江苏(95)、山东(94)、河南(85)位列全国前四;从2019年普通高校数来看,江苏(167)、广东(154)、山东(146)、河南(141)依然位列全国前四,均是我国排名前列的经济和人口大省。可见,人口数量、经济总量与高校数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从高校数增长率来看,海南(300%)、宁夏(280%)、贵州(260%)位于前三,增长率前七名的省份均属中西部地区。可见,高等教育基础薄弱、高校数较少的中西部地区,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下高等教育发展取得了较快的进步。相比高校数的增加,学生规模的扩张更加显著。以学生增加数量来看,仍然是河南(213.42万)、山东(197.02万)、广东(183.92万)、江苏(154.43万)位列前四,2019年该四省高校在校生数稳居前四名,四省总在校生数占据全国高校在校生数的28%。可见,人口数量、经济总量与高校在校生数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从学生数增长率来看,与高校数增长率相似,前七名的省份均属于中西部地区,再次印证了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迅速的论断。

(二)区域高等教育层次变化分析

因部分早期数据未能采集,本节利用2003年和2019年统计数据对我国高等教育布局结构的层次变化进行分析。分析发现,本科高校的增加量和增长率均明显高于专科(含高职)高校,本科在校生增长量远高于专科,本科在校生增长率略高于专科;本专科学校数增长率均小于100%,而学生数增长率均大于150%,体现了校均规模的扩大。研究生人数增长显著,从2003年到2019年总规模扩大了3.6倍。从专科、本科、研究生学生数比中可以看出,以本科生人数为参照,专科比重略有下降,研究生比重显著上升(见表2)。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发展,研究生教育将成为今后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和布局优化的重点。

表2 2003—2019年我国各层次高等教育学校数与学生数变化情况

对2003年和2019年各省份本专科学校数和本科、专科、研究生在校生数量进行整理分析发现,本科高校数、专科高校数、本科在校生数、专科在校生数的增长规律与前文的分析基本一致,区域人口数量和经济规模与增长量呈正相关关系,而高等教育基础相对薄弱的中西部地区增长率表现突出,在此不再展开。但有如下几点需要说明:第一,在其他省份各项指标数据均上升的同时,北京和上海这两个我国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综合水平最高的地区,出现了专科在校生数分别下降26.03%和12.51%的情况,北京专科高校数从2003年的17所增长到2019年的25所,而上海专科高校从2003年的30所减少为2019年的25所。可见,北京专科生数量的减少主要伴随着专科高校校均规模的减小,而上海专科生数量减少主要源于专科高校数的减少。第二,研究生增长情况表现出高度聚集性特征,仅北京、江苏、上海三地的研究生增加量就超过了全国增加量的四分之一,而且北京和上海的在读研究生人数已经大幅超过了在读专科生人数。可见,专科生比重下降、研究生比重上升是经济和高等教育发达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第三,全国范围本科生增长率高于专科生,但吉林、江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十个省份专科生增长率高于本科生。由此可以看出在高等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不同地区各层次高等教育呈现了差异化发展的样态。

三、人口、经济与高等教育区域布局的关系

(一)基于人口的区域高等教育均衡发展情况

因我国各省份人口差异巨大,在了解总体规模变化的基础上,基于人口数进行进一步描述,可以对我国高等教育均衡发展情况形成更准确的认识。统计分析发现,1999年大部分省份每百万人拥有高校低于1所,2019年大多数省份每百万人拥有1—3所高校;1999年每十万人高校在校生数普遍低于600,仅有北京、上海、天津三座直辖市超过600,2019年每十万人高校在校生数大部分集中在2000—4000之间,大学生密度最小的西藏和青海也超过了每十万人1000名在校大学生的水平。为了更准确描述我国高等教育区域均衡情况,对各省份1999年、2009年、2019年“每十万人高校在校生数”“每百万人拥有高校数”测算了变异系数,结果如表3所示。由变异系数明显降低可得,无论是高校密度还是学生密度,区域之间的差异均明显减小。可见,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在规模迅速扩张的同时,高等教育区域均衡发展也取得显著进步。

表3 1999、2009、2019年我国高等教育均衡程度(变异系数)

(二)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平与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接下来将全国各省份1999年、2009年和2019年高校数、高校在校生数、每十万人高校在校生数与区域人口数量、区域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进行两两相关分析。各指标数据整理自《中国统计年鉴》。为了消除量纲的影响,各指标均先进行标准化处理,然后再做皮尔逊相关分析。由相关分析结果(见表4)可知,人口数量与高校数、高校在校学生数显著相关,且相关系数自1999年至2019年呈上升趋势,其中人口数量与高校数的相关系数从0.683增至0.918,人口数量与高校在校生数的相关系数从0.659增至0.970。相关系数的增大与前文变异系数的减小共同印证了我国基于人口的高等教育区域均衡发展取得了较大进展。GDP与高校数显著相关且相关系数呈上升趋势,1999—2019年相关系数从0.747增至0.850;GDP与高校在校学生数也显著相关,但相关系数在1999—2009年上升之后,在2009—2019年有所下降;而人均GDP和每十万人高校在校生数虽然显著相关,但相关系数从1999年到2019年呈下降趋势。

表4 1999、2009、2019年我国各省份人口、经济指标与高等教育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图1展示了1999—2019年历年各省份人口数量、GDP与高校在校学生数相关系数的变化情况。2004年之前高校在校生数与GDP的相关性更大,但2005年之后高校在校生数与人口数量的相关性更大且差距逐年拉大,尤其是2014年之后,高校在校生数与人口数量的相关系数超过0.95,但与GDP的相关系数呈下降趋势。可见,高等教育区域布局与人口分布的相关性越来越紧密,而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近些年有所疏离。

图1 1999—2019年人口数量、GDP与高校在校生数相关系数

以上区域人口、经济与高等教育布局的关系及其变化,可通过建立如图2所示的高等教育区域布局供需关系示意图进行解释分析。公平与效率是高等教育区域布局要考虑的两大价值指向,公平主要指“入学机会”的公平,因大部分高校以本地生源为主,缺少高校布局可能会使当地学生的入学机会降低,因此高等教育布局应与人口相关;效率主要是基于“人力资本”的考虑,经济越发达的地区越有能力承载大规模和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也越需要大批量的专业人才,从这个角度看高等教育布局应与经济相关。在人力资本理论提出之后,人们认识到高等教育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由此世界各国政府都产生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动机,因此在发展初期高等教育区域布局可能更多考虑的是效率问题。随着入学率不断提高,同时民众也越来越认识到接受高等教育对于个人收益提升的重要性,高等教育逐渐由一种稀缺机会演变为普遍权力。根据制度理论的观点,行为不一定基于“回报”,还可能基于“恰当”,因而地方政府会更加重视民众接受高等教育的诉求,将高等教育发展作为地方政府政绩更是强化了这种转变,即使经济水平不高、财政不充足也会尽力发展高等教育。于是,高等教育区域布局的天平逐渐由效率偏向了公平一侧,这充分揭示了政府和民众对待高等教育态度的变化——在基于人力资本的工具理性基础上增加了基于民生福祉的价值理性。因此,高等教育布局与人口数量的相关性持续增强,而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有所减弱。但对公平的强调不应以牺牲效率为代价,高等教育布局结构调整的宗旨是实现公平与效率的最大化,增强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仍然应作为我国今后高等教育区域布局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

图2 高等教育区域布局供需关系示意图

四、当下我国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协调性分析

上文分析主要基于高等教育和经济发展的规模,然而,相同的生产总值可能有截然不同的经济结构,相似的高等教育规模可能因资源投入的差异形成教育质量的不同。高等教育能否适应、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关键不是二者规模上的相关性,而是综合发展水平的协调性。鉴于此,本节选取多项经济发展指标和高等教育指标,用因子分析法对2019年我国各省份高等教育和经济发展综合水平的协调程度进行测算,以期为优化高等教育布局结构提供参考。选取的各指标如表5所示。

表5 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指标

标准化处理后,对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各指标进行KMO和Bartlett检 验。KMO度量标准均在0.75以上,适合做因子分析;Bartlett球形度检验p数均为0.000,可以认为相关系数矩阵与单位矩阵存在显著差异,适合做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结果如表6所示,经济发展指标取两个公因子,特征值分别为5.252和0.393,方差贡献率分别为87.86%和6.546%,累计方差贡献率为94.406%,即两个公因子可以解释全部经济指标变化的94.406%。高等教育指标也提取两个公因子,特征值分别为3.698和1.275,方差贡献率为61.641%和21.253%,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2.894%,即两个公因子可以解释全部高等教育指标变化的82.894%。因此,分别选两个公因子来对2019年各省份经济发展综合水平和高等教育综合水平进行衡量具备一定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以经济发展指标两个公因子(记为F1、F2)的方差贡献率为权重,可计算经济发展综合水平得分,方法为A=(F1*87.860+F2*6.546)/94.406。高等教育发展综合水平得分计算方法同理。2019年各省份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综合水平得分及排名如表7所示。

表6 公因子特征值与方差贡献率

表7 2019年各省份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综合水平得分与排名

本文借鉴许玲(2014)[14]的方法,以经济综合水平排名与高等教育综合水平排名的差值来表示各省份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的协调程度。如北京经济和高等教育综合水平排名均为第1,差值为0,代表两者高度协调;又如陕西省经济排名第26,高等教育排名第14,差值为12,代表陕西高等教育水平相对领先于自身经济发展水平;而山东省经济排名第10,高等教育排名第24,差值为-14,代表山东高等教育水平相对落后于自身经济发展水平。各省份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协调程度如图3所示。黑龙江、青海、陕西和甘肃是高等教育相对领先于本地经济发展水平最显著的四个省份,山东、四川、重庆和云南是高等教育相对落后于本地经济发展水平最显著的四个省份,差值在-1与1之间的河南、北京、福建、贵州、江苏、辽宁、上海、广西、湖北、山西、浙江等地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水平高度协调。由此可见,我国当前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度仍有较大的进步空间,尤其对于差值绝对值较大的省份。

图3 2019年各省份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协调程度

按照市场经济的逻辑,当某区域高等教育水平大幅领先于经济发展水平时,尤其是当地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较为落后时,就业市场较小且对于人才缺乏足够的吸引力,本地高校毕业生必然大量外流。反之,当某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时,尤其是当地经济发达、能提供大量具备吸引力的工作岗位时,高校毕业生本地就业率很高,且能吸引大量外省份毕业生。如《2019年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显示,广东省2019届毕业生中省内生源占88.72%,签约就业省内占比高达94.82%。而《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该校2019届毕业生中,东北地区生源占36.76%,但签约就业地为东北地区的仅占17.49%;华南地区(广东、广西、海南)生源占比仅为3.01%,签约就业地为华南地区(广东为主)的达18.86%。合理的人才流动有利于提升就业质量,但过大的人才流动势必造成大量的交易成本,也不利于区域均衡发展。在今后的高等教育布局结构调整中,应以提高高等教育和经济发展综合水平的协调性为依据,以更加充分发挥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为导向,通过资源配置优化和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完善高等教育和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格局。具体来说,对于高等教育领先经济发展的地区,应该通过高等教育学科及产业结构调整,减少本地毕业生人才流失,增强高等教育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对于高等教育落后于经济发展的地区,应该找到自身高等教育发展的弱项,明确提升高等教育水平的方向,通过高等教育水平的提升为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支撑。

各省份高等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不尽相同,以山东、广东和安徽三个高等教育相对落后于自身经济发展水平的省份为例进行分析(见图4)。安徽省每百万人拥有高校数明显高于山东和广东,但每十万人在校大学生数偏低,适度扩大现有高校校均规模或许是一条可参考的发展路径,但生均经费和师生比较低是制约规模扩大、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山东省则与安徽相反,每百万人拥有高校数偏低,但每十万人在校大学生数较高,控制规模、提高生均经费是山东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发展方向。广东省每百万人拥有高校数明显低于安徽、略低于山东,但其他指标尤其是生均经费优势明显,可见,广东具备增加高校数、扩大校均规模的客观需求和经济能力,最近几年广东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便是对这一分析的有力佐证。

图4 2019年山东、广东、安徽高等教育发展指标对比(各指标为标准化后的取值)

五、结论与讨论

(一)主要结论

第一,通过对1999—2019年我国31个省份高等教育发展各项主要指标的分析发现,扩招以来,我国各省份高等教育在规模均得到巨大扩张的同时,基于人口的高等教育均衡发展也取得较大进步。第二,在整体趋于均衡的同时,各地表现出各层次高等教育发展的差异性,当前高等教育的区域差异在研究生教育布局上表现突出,原有高等教育基础和经济发展水平是研究生教育聚集的关键。第三,高等教育区域布局与人口数量的相关性越来越紧密,但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近些年有所下降,这体现了政府和民众对待高等教育态度的变化——发展和接受高等教育不仅是人力资本投资,也是一项民生福祉。第四,当前我国有诸多省份存在高等教育和经济发展综合水平之间的不协调,制约了高等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功能的充分发挥。

(二)未来展望

第一,就整体而言,要继续推进高等教育均衡发展,尤其是质量的均衡。虽然均衡发展取得了明显进展,但这种均衡主要体现在数量层面,各地高等教育质量仍存在较大差距,部分地区高校生均经费低、师资队伍不足是制约其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第二,推进整体均衡发展的同时,要保持各地高等教育布局结构的差异性,尤其是研究生教育和高水平大学布局,不应被人口数量和经济总量平均,研究生教育应以更高效率培养经济社会发展亟需的高层次人才为核心价值,高水平大学应以加速创建世界一流学科和大学为核心目标。第三,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功能的发挥,关键不在于二者规模的相关而在于综合发展水平的协调。要加强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的协调性,高等教育相对领先经济发展的地区,应通过产业结构和高校学科结构的调整优化留住人才,更好地发挥高等教育的人才和科研优势;高等教育相对落后经济发展的地区,应明确自身高等教育发展不足,补齐短板,加快提升高等教育水平为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教育的问题往往是社会系统问题的一种折射,高等教育布局“趋人口、疏经济”趋势的出现,本质是区域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问题,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不协调,导致高等教育布局在公平与效率之间左右为难。正如清华大学区域发展研究院、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联合发布的《长三角地区人类发展进程报告(2010—2020年)》[15]中提到的,“要重点缩小经济集中度与人口集中度的差距,尤其是要促进人口自由流动,推动人口向城镇集聚、从低人类发展地区向高人类发展地区流动,让人口与经济更均衡地分布于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更好的城市化地区”。可见,高等教育布局不仅是高等教育自身的问题,而且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诸多方面,只有放到社会系统之中,才能找到高等教育区域布局优化的合理答案。

猜你喜欢

人口数量在校生省份
教育部发布2020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主要结果
谁说小龙虾不赚钱?跨越四省份,暴走万里路,只为寻找最会养虾的您
我国60岁以上人口数量首超15岁以下人口
浅谈高职高专院校在校生结构及变化趋势
2020年前俄人口数量将增至1.475亿
“十三五”期间江西省老龄人口数量预测
高职高专护理在校生升本现状调查及对策
因地制宜地稳妥推进留地安置——基于对10余省份留地安置的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