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人文在诗路交汇处绽放光彩
2022-12-12葛燕高水峰
文/ 葛燕 高水峰
解码诗路文化基因、传承诗路文化、提升诗路品质……山水毓秀、人杰地灵的萧山有着“诗和远方”
“钱塘看潮涌,渔浦观日落。浙江两奇景,亘古称双绝。”萧山不仅经济发达,还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诗路文化是其重要的文化支点。
萧山位于浙江三条诗路的交汇点,既是钱塘江诗路的重要节点,又是浙东唐诗之路的重要源头,还是大运河诗路的重要区域,拥有千年历史和文化的深厚积淀。贺知章、李白、白居易、苏轼、陆游等大诗人留下了众多诗文,构成萧山独特的文化宝库和历史印记,诗路文化带建设已成为萧山的天然使命。解码诗路文化基因、传承诗路文化、提升诗路品质,一系列举措使得山水人文相映的萧山绽放出独特光彩。
深挖掘,解码诗路文化基因
“钱塘看潮涌,渔浦观日落。浙江两奇景,亘古称双绝。”萧山不仅经济发达,还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诗路文化是其重要的文化支点。深入挖掘三条诗路交汇处的文化精粹,解码诗路文化基因,无疑成为萧山诗路文化带建设的“基点”。
实施文化基因解码工程。2020年,萧山全面开展文化基因解码工程,对全区文化资源进行全面收集整理,提炼出17个重点解码元素,其中包含跨湖桥遗址、越王城山遗址、湘湖师范学校、渔浦古渡等诗路沿线的重要文化元素,通过基因解码提炼核心基因和精神内涵。同时开展三江汇流域文化挖掘,进一步梳理湘湖诗词文化、义桥渔浦诗路文化。2021年,解码成果荣获全省“优秀”奖,跨湖桥遗址等6个项目被评为“优秀解码项目”,钱江潮文化被评为首批100项“浙江文化标识”培育项目。
加强文化挖掘研究。加强运河文化挖掘研究,编写首部专题研究著作《萧山运河文化》,推动区级层面浙东运河萧山段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编制。梳理分析萧山特色文化,开展浙东运河萧山城区段口述历史调查。挖掘浙东唐诗之路文化。拍摄人文纪录片《浙东唐诗之路·诗狂贺知章》,再现“浙东唐诗之路”文化基因。
推进文物活化利用。萧山文物资源丰富,大运河诗路、钱塘江诗路、浙东唐诗之路沿线更是文化遗产的集中区。近年来,萧山不断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出台《萧山区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实施意见》,对运河沿线祇园寺、城河七座古桥、朱凤标故居、老岳庙等67处文物建筑进行系统维护修缮。城河七座古桥通过文化景观的亮灯展示,将诗词文化与古桥文化相结合,成为老城区一道靓丽的文化风景线。
强保护,夯实诗路文化传承
作为“钱塘江涌潮壮怀地”的中心区域,萧山结合钱塘潮涌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建设,加大对本土传统文化资源的转化和利用,推进钱塘江诗路文化的整体性、活态性传承,努力让沉寂千年的文化遗韵重放异彩。
注重文化保护传承。做好区内非遗项目整体性保护和活态传承,“钱塘潮涌”省级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顺利通过中期评估验收。“萧山花边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以全域旅游为方向,以文旅融合、农旅融合为切入点,全面推动乡村旅游发展,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省3A级景区城,河上镇、楼塔镇创成省级旅游风情小镇,临浦镇入选第二批浙江省“千年古镇(古村落)”地名文化遗产名单。
推进诗路文化展示。集浙东唐诗之路文化和运河文化展示为一体的浙东运河萧山展示馆中特设诗路厅,系统展示浙东运河沿线丰富的诗词文化,并设置“读诗亭”和“重走诗路”等互动空间,为市民提供沉浸式诗路文化体验,展现“千年诗路潮起萧山”的深厚底蕴。跨湖桥遗址博物馆经过改造提升全新开馆,成为湘湖畔的亮眼名珠。萧山博物馆基本陈列改造正在推进,未来将以跨湖桥文化为序幕,在萧山八千年通史中展现诗路文化的生生不息。
加强特色文化宣传。成功举办贺知章与诗路文化高峰论坛,同时对贺知章与诗路文化进行研究。指导美丽乡村文化提升,按照“一村一品”要求,选定河上镇下门村、瓜沥镇凤升村、戴村镇沈村村作为试点。开展首批美丽乡村口述历史调查,每个村形成不少于2万字的口述调查文字稿以及访谈视频、照片、音频。弘扬特色文化,配合央视总台《探索·发现》栏目《家乡至味》系列纪录片拍摄,以当地美食为媒介,进一步扩大地域文化的影响力,拉近萧山与世界的距离。
结合钱塘潮涌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建设,加大对本土传统文化资源的转化和利用,推进钱塘江诗路文化的整体性、活态性传承。
重融合,聚力诗路品质提升
以诗路文化带建设赋能区域经济、提升设施品质、挖掘旅游消费,是推进文化价值转化的题中之意。萧山充分发挥文化在育人、塑城、兴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推进文化与旅游、农业等多产业的融合发展,有效促进“诗路”品质整体提升。
以文育人。着眼文化普惠共享,通过丰富空间、人员、活动三大载体,加速传播诗词文化,提升文化设施、文化空间利用效率,从而更好地满足群众特别是农村群众公共文化需求。同时,将诗词文化的教育“从娃娃抓起”,鼓励学校开发多样诗词文化课程,做到“人人颂经典”。被中华诗词学会授予“中华诗词之乡”荣誉称号的义桥镇,不仅拥有“中华诗词渔浦研究创作基地”,还有2家“中华诗教先进单位”,努力让诗词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以文塑城。全域谋划布局“文化+”业态,将“诗意”注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在美丽萧山建设中推进乡村旅游发展,编制《萧山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专项规划》,同时将乡村旅游作为全区未来旅游发展的重要内容,纳入《萧山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2020-2035年)》。诗路生态品质提升也是关键一环,严格落实大运河空间环境准入制度,严守保护红线;美化运河滨水岸线景观,通过实施省级绿道2号线、衙前镇官河绿道景观提升等一系列工程,持续优化大运河及周边的环境。大运河保护区范围内的区控及以上断面水质均值均达到功能与考核要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依托大运河火车西站段历史文化街区开发,萧山将保护性开发利用浙农物资仓库、供销棉麻仓库等历史建筑,植入文化艺术活动、品牌展示、创意办公等,打造一个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增加市民幸福感的文化艺术园区。
山水毓秀、人杰地灵的萧山,拥有独具特色的诗路文化IP,通过解码诗路文化基因、传承挖掘诗路文化、不断提升诗路品质,正奔赴山水人文相映的“诗和远方”!
以文兴业。文化既能润心灵,也能“鼓钱袋”。通过将文化元素融入旅游产业,挖掘乡村人文、历史、非遗旅游资源,不断拓展“文旅+”内涵,打造文旅融合样板村,进一步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凤凰坞村、楼英村等4个村庄获评市级非遗民俗文化村;义桥镇成功创建区级非遗主题小镇,东山村、欢潭村等10个村成功创建区级民俗文化村;创建省级“诗画浙江·百县千碗”美食体验店6家。继续打响湘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开元和宋城旅游集团、杭州乐园、东方文化园和钱江观潮节等知名旅游品牌。世界旅游联盟总部落户萧山,“湘湖旅游度假区提质升级”被列入省文旅厅和市政府共建合作培育文旅金名片重点项目。积极推动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互动发展,落成航坞文化园、曹坞民国风情文化主题民宿、凤坞红色小镇、义桥渔浦老街等一批具备文化特色的项目。
山水毓秀、人杰地灵的萧山,拥有独具特色的诗路文化IP,通过解码诗路文化基因、传承挖掘诗路文化、不断提升诗路品质,正奔赴山水人文相映的“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