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中促进深度学习的实践研究

2022-12-12赵生明

名师在线 2022年34期
关键词:平均分运算深度

文 /赵生明

引 言

在大单元教学中引领学生参与深度学习旨在基于整体性教学内容,设计有助于帮助学生积极、主动、批判性学习和思考的教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助力。理解大单元教学的特点并明晰深度学习的含义是高质量践行课程理念的基础,探寻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中促进深度学习的实践策略,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引导,达成数学课程目标。

一、研究缘起

小学数学教师在响应“双减”政策,鼓励学生充分利用数字化教育资源的过程中,不应忽视自己专业素养的提升,要积极探索帮助学生做“减法”(减轻学习负担)的方法,收集帮助学生做“加法”(加大学习收益)的策略。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积极研究小学数学教育相关信息,发现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存在如下问题。

(一)知识结构较“松散”

小学生在数学学习期间,存在“教师讲什么就学什么”的学习习惯。在这种习惯的影响下,学生很容易出现知识结构“松散”的问题。然而,在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往往需要借助多个知识点快速、高效地探索解题技巧,巧妙得出计算结果。如果学生不能掌握不同知识之间的联系,那么在解题中就无法迅速找到解题方法,其运用数学技能解决生活问题的素养也无法得到有效培养。

(二)学习能力有“短板”

具备良好数学素养的学生应具备“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这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1]。然而,通过与学生进行沟通,检验其课堂练习成果和课后作业,不难发现很多学生都存在学习能力的“短板”。部分学生能够在教师的辅助下快速理解教材中的例题,但难以独立解读教材中的练习题;部分成绩良好的学生“会做题”“会考试”,但在实际应用中缺乏独立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上述情况便是学生迁移能力、实践能力、自主探究能力不足的表现。这种学习能力有短板的情况是影响小学数学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

因此,笔者认识到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大单元教学中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补齐能力“短板”,并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相关教学策略。

二、核心概念

(一)大单元教学

大单元教学是指寻找学科大概念,围绕大概念整合零散的数学知识,最终形成有序的知识块的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具有“圆融通透”的特点。

1.“圆”即圆融——整体把握教材

注重知识之间的关联性,突出课时教学内容与小学阶段数学知识之间的整体性。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教学视野和认知高度,不能将备课内容局限于一个课时或一个单元中,而是树立更宏大的教育目标,从而适当补充教学内容,整合教学顺序。

2.“融”即融化——融化知识冰点

“冰点”即学生的认知难点。大单元教学期间,教师应在备课环节做好合理的先期诊断和基础评估,判断不同层次学生学习期间可能会遇到的“冰点”,在大单元教学期间,通过“由简单知识奠基”“前后知识呼应”等方式,帮助学生感受到数学课堂的“温度”,突破学习难题。

3.“通”即变通——变通探究方法

教师凭借引导学生归纳单元知识探究过程的技巧,自然地渗透学习方法,并鼓励学生将所学方法应用于后续知识探究环节[2]。这种方式有助于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尝试巧妙运用已经掌握的探究方法,在变通的过程中解决新问题,获取新知识。

4.“透”即透彻——透彻领悟知识

大单元教学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聚焦教学重点,使教学环节更具灵活性,有助于让学生在学习新知期间,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旧识的内涵和探究方法,并结合旧识加深对新知的理解,进而透彻领悟所学知识。

(二)深度学习

1.“深”在理解——侧重批判性地理解

浅层学习是指机械理解教材中的例题和文字,而深度学习则要求学生在浅层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批判性的思考,以怀疑的态度对教材中的例题、概念等进行思考,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在批判性理解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然地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提升其学科核心素养。

2.“深”在整合——强调新旧知识整合

深度学习要求学生找到不同零散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并将其进行整合。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加快速地进行思考。如学生可以将求不同规则图形面积的公式整合到同一知识体系中。这样,当学生在求不规则图形的过程中,可以将其划分为多个规则图形,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深”在应用——强调解决实际问题

深度学习强调学以致用,学生在参与深度学习活动期间,需要探索生活中与所学知识相关的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深”在探究——强调学生自主学习

深度学习强调学生运用高层次思维进行探究,这就要求其摆脱对教师的过分依赖,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在此期间,其学习能力可以得到有效提升。

三、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中促进深度学习的策略

(一)抓概念,激活“知识点”

以二年级上册“除法的初步认识”大单元教学为例,为帮助学生领悟“平均分”这一数学概念,教师可以设计以下两个环节。

1.鼓励学生阅读教材,并完成教师布置的思考问题

问题1:什么叫平均分?问题2:为什么要平均分?问题3:怎样快速进行平均分?

设计说明:第一个问题相对简单,学生可以在研读教材期间初步形成自己的理解。而第二个问题则可以拓展学生的探究深度,使其意识到生活中有很多“平均分”的现象,“平均分”对生活有积极的影响。最后一个问题有助于学生积极研读教材内容,进一步加深对“平均分”这一概念的理解,为后续“除法”这一概念的引入奠定基础。

2.结合学生回答,适当进行追问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巧妙进行追问。如学生在回答问题1期间,可能会对照教材中的提示,指出“每份分的同样多,叫平均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进行追问“分什么?”此时,学生可以指出“分糖果”。而教师则可以进一步追问:“如果有6颗糖果,2个苹果,分给两位同学,怎样才叫平均分?”

设计说明: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期间,可能会缺乏批判性思考的意识。鉴于此,教师需要适当进行追问,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深度探究意识,使学生意识到需要在学习期间认真研读数学案例,要关注教材内容的图文联系,挖掘文字概念中“隐含”的前提。

(二)抓联系,形成“知识块”

以四年级下册“运算定律”大单元教学为例,为帮助学生建立大单元知识之间的联系,教师可以设计以下教学环节。

1.基础教学,展示不同课时知识之间的联系

单元导入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复习“四则运算”单元中的部分知识,帮助学生复习“加法”“乘法”“括号”三个数学概念及对应的运算规律。在此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自主研读例题,引入“加法运算定律”的知识,在完成“加法运算定律”内容教学后,鼓励学生结合“加法运算定律”探究过程,自主探究“乘法运算定律”相关内容。

设计说明:在单元导入环节中,帮助学生复习“四则运算”相关知识这一过程可以展示教师的教学视野,并使学生对“大单元”概念形成深刻的意识,即“大单元”不仅包含本单元知识,还包含与之相关的知识点,既有助于让学生理解“加法运算定律”中的知识,如算式“(88+104)+96=88+(104+96)”中“括号”的意义及算式的运算顺序,又有助于其初步感知不同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

2.知识梳理,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单元导入活动结束后,教师为学生提供如图1所示的思维导图。学生在学习期间,需要认真观察思维导图中的内容,并适当补充相关细节信息。如在导入活动结束后,学生需要在“四则运算”这一分支中补充“加法”“乘法”“括号”的概念,并借助实例阐述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而在完成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知识探究后,学生也需要将“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相关信息补充到对应的分支中,如通过“40+56=56+40”“△+☆=☆+△”“a+b=b+a”等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的内涵。

图1 “运算定律”大单元知识思维导图

设计说明:深度学习重视提升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大单元教学强调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数学教学期间,教师通过为学生提供大单元学习思维导图,可以有效降低学生构建“知识块”的难度,在保障学生深度学习效果的同时,优化其学习体验。

(三)抓能力,习得“学习法”

以五年级下册“多边形的面积”大单元教学为例,为帮助学生学会数学探究方法,教师可以设计以下教学流程。

1.启发式教学,以平等对话帮助学生探究新知

单元教学开始前,教师借助微课帮助学生复习“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借助多媒体展示平行四边形,并请学生讨论如何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此时,学生会自然提出可以通过“摆正方形”的方法,而教师要进一步鼓励学生进行探究,让其思考“用什么样的正方形?”从而使其得出“用面积为1cm2的正方形”这一结论。这样,随着教师的一步步引导,学生可以自然地设计“可以在方格纸上摆”“摆不满的地方可以试着剪正方形”等求知方案。最后,教师可以根据师生共同讨论出的探究方案提供探究素材,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自然得出结论,并归纳出“S=ah”这一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

设计说明:学生上一次系统、深度学习“图形面积”相关知识的时间为三年级下学期,如果没有教师的科学引领,学生很难顺利进入探究状态。同时,“平行四边形面积”课时内容是本单元其他课时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也是单元教学的重点,与教师共同探究的过程有利于帮助学生突破重点,为后续学习活动做好准备。

2.自主性学习,以学习经验引领学生迁移变通

教师鼓励学生结合平行四边形学习经验,自主探究“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组合图形的面积”等相关知识。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需要做到灵活变通,如针对“摆图形”这一求面积的方法,在“变通”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摆成平行四边形”“将一个复杂的图形拆为多个简单的图形”等方法去探究新知识。

设计说明:摆“面积为1cm2的正方形”求面积难免会遇到困难,当学生出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便会受到过往学习经验的启发,进行灵活变通,根据“摆两个相同的图形”“变‘摆’为‘拆’”等技巧,完成新知识的探究任务。这能帮助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通过知识的迁移与探究方法的变通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学以致用的能力。

结 语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期间,教师要积极探索如何帮助学生参与深度学习活动的方法。教师可以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大单元学习过程中参与深度学习活动,为其终身发展提供助力。

猜你喜欢

平均分运算深度
重视运算与推理,解决数列求和题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这样做合理吗
有趣的运算
教你学会平均分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平均分一半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知识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