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应急物流生态圈发展模式研究
2022-12-12狄卫民
□文/王 然 狄卫民
(1.南阳市商务局 河南·南阳;2.郑州大学管理工程学院 河南·郑州)
[提要]应急物流是以常态物流和军事物流为基础,为应对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所导致的突变需求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物流活动。本文基于互联网时代的在线化与大众化、通融交互、数字化和生态圈化特征,构建包括核心圈、操作圈和环境圈的应急物流生态圈形态,提出以互联网为统筹平台、以计算机智能为操作基础、以政企合作为中心的应急物流生态圈可持续发展模式,这为应急物流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发,应急物流作为执行应急物资保障的重要一环被提上战略发展层次。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资源信息共享不充分、物资储备不足、交通堵塞等问题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应急物资的保障时效。本文基于互联网时代的特征研究应急物流生态圈的构成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为应急物流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新思路。
二、互联网时代四大特征
互联网时代特征显著。第一,互联网时代是一个“在线化、大众化”的时代。移动互联、无线网络、有线网络等的发展,实现了更快的信息传播速度和更大信息量的获得。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的开发,使单纯依靠量化数据进行理论分析的方法向依靠大数据分析转变。第二,互联网时代又是一个“通融交互”的时代。互联网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人与人、企业与企业、人与企业之间的距离无限拉近,实现了无障碍沟通,组织界限不再清晰存在。第三,互联网时代还是一个“数字化”时代。数字化赋能使信息内外交互,使很多事例能通过程序软件进行预测或决策。数字化技术支撑企业向数字化转型,随即带来了业务模式的创新。尤其是远程监控、逻辑演算、无代码开发、人工智能、超级计算机、全球通信卫星、数据库技术等互联网时代的产物,使得系统之间的协同过程全部由数字化信息表达,实现了动态的、网络化的运作。第四,互联网时代更是一个“生态圈”时代。生态圈意味着新陈代谢、资源整合、自我调整、持续发展。协调是生态圈的机制,协调能够解决由自我局限带来的功能性问题;开放是生态圈的属性,开放能够解决由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运作性问题;互利共生是生态圈的目标,基于互利共生的发展才是可持续的发展。
三、应急物流生态圈内涵
应急物流生态圈是一个开放的生态体系,具有多元性、协同性、衍生性、智慧性的特点,主要由核心圈、操作圈、环境圈组成,如图1所示。(图1)
图1 应急物流生态圈图示
(一)核心圈。应急物流生态圈是一个内部互融、外部交互的层级结构。内部三个层次相互支持,以最终实现应急物资快速到达救助点的目的,并尽可能节省时间或减少成本。核心圈是应急物流的核心部分。应急物流本质上还是物流,是包括运输、搬运、储存、保管、包装、装卸、流通加工和物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的活动,它是由储备点流向救助点以满足应急需求的活动,特点是突发性、弱经济性、不确定性和非常规性等。操作圈的四个维度(应急物资、基础设施、物资配送、逆向应急物流)围绕核心圈展开,各司其职,以保证应急物流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互联网愈加发达的今天,越来越多产业呈现出生态圈的模式,这种模式是集网络化、多元化、协同化、开放性为一体的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系统。其多元化体现在每个层级内部成员的多样性和组织规模的多样性;协同化体现在生态圈成员各司其职并且相互合作;开放性体现在该生态圈与外界保持联系,并从外界吸收养分来经营自身,以及把自身效益贡献社会。
(二)操作圈。下面从四个维度阐述应急物流操作圈,如图2所示。(图2)
图2 应急物流操作圈图示
1、应急物资。应急物资包括防护用品、器材工具、工程材料等13大类。一般来说,在重大突发事件中用于应急的国家储备物资占有较大比例,并以固定数量储存在固定场所,社会捐赠物资比重较小。应急物资具有不确定性、不可替代性、时效性、滞后性的特点,由于物资储备通常根据惯例或以往经验进行采购并储存,没有系统地规划和预测,资源不足和资源浪费是一个主要问题。比如,受潮受腐用品、长期未核检设备等,一旦这些已计入库存的物品因状况不良不能出库的话,很可能对紧急事件造成不可挽回的危害。
2、应急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应急物流园区是存储应急物资的主要场所,大多分布在河海港口、铁路干线交汇处、公路干线交汇处、机场附近、距离灾害易发区较近的安全区域、地方政府物资储备中心等。国家物资储备中心实力雄厚,能够在突发应急事件时迅速反应并采取措施,进行物资的分配和转移。但是在应急物资仓库的选址、设计和利用,物资的采购、储存、分配、转移、回收,管理物资的技术系统、相关人员、软硬件设备等方面,还有改进提升空间。民营物流企业与国家应急物流体系联系还不够紧密,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民营物流资源的浪费和国家应急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对不足。
3、应急物流物资配送。在重大突发事件面前,物资配送的“最后一公里”尤为重要。水路、公路、铁路、飞机各有其运力特点,其间的路径规划不仅仅包括公路网、铁路网、航线航道的规划,还包括应急设施选址与车辆路径集成、应急设施运输方案与交通工具调度、多式联运中转站与多目标救助点配送集成等问题的统筹决策。应急物流系统运作的环境更为苛刻,人工智能和计算机软件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模拟实验的问题,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理论与实际不符的情况时有发生。比如在“最后一公里”的物资救援中,由于山洪海啸等导致交通网络瘫痪使得应急物资不能到达受灾点、由于天气等自然因素使得交通工具的选择受到局限、由于人为因素导致交通拥堵得不到有效治理等,这些情况都将严重影响应急物资的配送时效。
4、逆向应急物流。有很大部分的废旧应急物资没有得到回收或处理。灾害在一定程度上对自然和人文环境造成了伤害,随之各地涌来的物资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当地的生态压力,包括生活垃圾、医疗废弃物、可以回收处理的防护用品、交通工具、工程材料、设备等。逆向应急物流已经受到重视,但是由于缺乏有力的法律法规和相关人员的监督,群众又缺乏自觉上交应急物资的意识,导致很多能回收、应回收的废旧应急物资没有及时回收上来。此外,在物资逆向流动的过程中,忽视对物资的保护也会产生损耗。
(三)环境圈。应急物流处在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地理空间、社会发展等复杂环境中。应急物流首先是以“应急”为要义的物流系统,其内部环境本质上还是物流;在外部环境上,由于“应急”任务的特殊性,应急物流不得不交叉存在于常态物流和军事物流中,并与其他行业有着或深或浅的联系。经济的支撑来源于国家的强大和社会的发展,没有经济实力很难形成强有力的应急物流系统,因为应急物流本身并不具有经济效益。应急物流的发展需要技术支持,互联网时代正是得力之时,很多在之前未敢想象的技术如今已然实现。应急物流的发展需要人才,应该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号召高校和行业组织进行应急管理方面的研究,开展科研和技术攻关项目,并建立专业化的应急研究和实操团队。
四、互联网时代应急物流生态圈发展模式
应急物流生态圈发展模式如图3所示。(图3)
图3 互联网时代应急物流生态圈发展模式图
(一)资源协调。其一,互联网在统筹资源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应急物流资源包括物资供应商、国家储备物资和社会捐赠物资,与基础设施有关的仓库配置、物流配送网络及其相关的路径、人员和运载工具,与政策相关的管控手段、强制性措施,与环境相关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生态环境、地理环境、科技环境等。其二,建立应急物资储备信息系统。开放企业和公益组织接口,应用互联网大数据的优势把所有的可用资源归纳汇总,既能增加物资的体量,又能发挥社会资源的最大效用。在筛选合作企业时,应注重考察企业的灵活性、应急能力、管理水平和团队建设等。合作企业包括物流企业、供应商、劳保集团等。其三,成立电子应急物流中心。形成基于互联网的动态预警机制、风险评估系统、紧急方案生成系统、研发体系等。应急物流中心具有社会属性,在应急资源的贡献上,国家和民营企业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民营资源丰富多样,且相对灵活,在应急态势下相比国家资源更容易调动和转移。因此,应急物流中心应是概念化、网络化的,覆盖所有组织。在协调资源救援的效用上,电子应急物流中心应该发挥互联网的时效性,以时间最小化为目标,争分夺秒进行救援。
(二)技术集成。一是构建应急物资转运与配送网络。应用GIS技术将所有可供使用的转运站转化为电子图形网络形态,辅以集成车辆路径模型、最短路径模型、应急物流网络模型、分配集合模型和应急物流仓库选址方法等进行决策。应用GPS技术建立计算机管理系统,严格把控应急物流的运输管理,提高物资配送的透明度,为应急物流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为把政府的基础设施和民营企业的基础设施整合成具有日常服务和应急救援功能的有机体,必须满足一定辐射区域的平均需求,减少政府资源闲置的浪费,减少民营企业资源不足的压力,做到统筹兼顾。二是依靠互联网实现物流信息收集的自动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等。在物流园区的利用上,常态物流设施应与应急物流设施有机结合,并通过管理信息技术整合到以政府为主体的应急物流建设中,以确保在危急时刻全民出动。自动化仓库建设需要依靠自动识别技术、POS系统、EDI等技术手段,应急物流供应链管理的技术基础是计算机网络。三是建立快速响应机制,满足应急状态下的资金、物资、人员等需求。交通路网建设要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起来,既能满足日常交通需要,又便于在发生重大突发事件时迅速做出调整,保证高峰期间应急交通的畅通。由于应急物流供应链是一个多元复杂的链回路,因此逆向应急物流管理必不可少。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对一定范围和时期内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现有资源、环境等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编辑数据库模型存储备用。
(三)可持续发展。首先,利用互联网传播信息的快速性和广泛性提高全民应急处理意识和应急法律意识。政府主导的应急物流应是开放的,民众和企业都应承担起社会责任。政府在突发事件面前的局限性需要各类企业弥补,企业参与应急物流建设既能展示企业的担当,又能发挥企业的基本职能。传统物流是应急物流的基础,因此企业更应该发挥自身优势,在政府统一部署下积极参与应急物流建设。同时,完善应急物流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有利于开展应急物流工作的研究给予支持。应急物流的法律法规具有强制性,既是强制实施,又是强制保障。因此,对应急物流法规、应急物流政策、应急物流建设标准等都要进一步完善和推广,以期为突发事件的救援进程保驾护航。其次,依靠互联网进行生态圈融合和改造升级。跟生态系统一样,应急物流生态系统需要具备自我净化、自我更新的功能,也需要具备与外界融合交互的能力。互联网作为一个大数据、大融合的平台,能够使应急物流生态圈在常态物流和军事物流的基础上,围绕政府应急物流指挥中心,通过操作圈高效有序运作,完成应急物资和人员的运送及废旧应急物资的回收。在应急物流生态圈中,环境圈为操作圈提供了保证,核心圈为操作圈提供了指挥和监控指令,操作圈执行并完成应急任务。
五、结语
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应用互联网管理、现代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等学科的知识,构建互联网时代下的应急物流生态圈,分析应急物流操作圈的四个构成维度,探讨应急物流生态圈的发展模式。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各级政府将会逐步建立起符合各地实情的应急物流生态系统,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提供更强大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