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1、T2 值联合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对移行带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
2022-12-12刘加成刘群管荣平邢炯
刘加成,刘群,管荣平,邢炯
(1.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核医学科,江苏 南京 210009;2.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医学影像科,江苏 无锡 214041)
由于70%~75%的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发生于前列腺外周带[1],多数研究主要集中于外周带前列腺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较少针对移行带前列腺病变。前列腺移行带常伴有增生、炎症等改变,信号复杂,与PCa 信号变化范围常重叠,是MRI 诊断的难点之一。近年来,随着合成MRI 技术(Synthetic MRI,syMRI)[2-3]的发展,可以一次快速采集和生成多组常规加权序列和定量序列图像,使得MRI 定量技术在临床上逐步推广。MRI 定量技术精确测量组织的T1、T2值等参数,提高了对微小的MR信号变化的分辨,对移行带PCa 的诊断效能有所提高[4],但仍不能满足临床需求。联合反映不同特征的多参数是提高移行带PCa 诊断效能的重要方法,本研究通过比较分析T1、T2值联合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otal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tPSA)[5-6]诊断移行带PCa 的效能来探究其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20 年10 月—2021 年11 月于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招募血清tPSA≥4 ng/mL 并接受MRI 检查的患者392 例。MRI 图像符合诊断要求,且经MRI 确认前列腺移行带病灶或病灶主体位于前列腺移行带的首诊病人159 例。其中133 例(年龄(69.8±7.0)岁)在MRI 检查后1 周内行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组织活检,纳入研究。根据病理结果,将纳入病人分为PCa 组和非PCa 对照组。所有纳入病人均为首次行前列腺穿刺。本研究通过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号:LS2020045),所有病人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MRI 检查方法
采用GE SIGNA ACTECTURE 3.0T 超导MR扫描仪,线圈为AA 相控阵腹部线圈(16 通道)联合PA 床板线圈。扫描序 列包括横断位T1WI、T2WI、DWI 和冠状位T2WI 及syMRI 序列,具体参数如下:①横断位T1WI FSE,TR 709 ms,TE 11.8 ms,矩阵384×256,视野20 cm×20 cm,层厚3 mm,层间距0 mm,带宽62.5 kHz,激励1 次;②横断位T2WI FSE,TR 2 440 ms,TE 112 ms,视野20 cm×20 cm,矩阵320×320,层厚3 mm,层间距0 mm,宽50 kHz,激励2 次;③冠状位T2WI+脂肪抑制FSE,TR 3 380 ms,TE 86.1 ms,矩阵320×320,视野36 cm×36 cm,层厚4 mm,层间距0 mm,带宽62.5 kHz,激励2 次;④横断 位EPI DWI,TR 4 500 ms,TE Minimum,矩 阵128×128,视野36 cm×36 cm,层厚3 mm,层间距0 mm,带宽250 kHz,自动重组b 值分别为0、800 s/mm2、2 000 s/mm2,分别激励1、2、8 次;⑤syMRI MAGiC序列,轴位扫描,TR 4 500 ms,TE 10 ms/100 ms,矩阵320×256,视野36 cm×36 cm,层厚4 mm,层间距0 mm,带宽41.67 kHz,激励2 次。
1.3 图像分析
1.3.1 PI-RADS 评分的判定
由两名接受过PI-RADS V2.1[7]训练的影像科主治医师(具有>5 年前列腺MRI 诊断经验)在前列腺穿刺前或病理结果出来前,参照PI-RADS V2.1标准独立评估,由副主任医师(具有>15 年前列腺MRI 诊断经验)阅片审核,评分结果有争议,讨论后给出评分。多发病变,以主病变评分作为最终评分。根据PI-RADS V2.1 移行带病灶评估:当T2WI 评分为1、2、4 或5 分时,PI-RADS 最终评分分别为1、2、4、5;当T2WI 评分为3分,且DWI 评分为5 分时,则PI-RADS 最终评分为4 分。
1.3.2 T1、T2值的测定
MAGiC 序列扫描的原始图像在MR 主机上进行后处理,得到重组T1WI、T2WI 和T1mapping 和T2mapping 图像。结合重组T1WI、T2WI 图像,在T2mapping 图像上选取病灶区,在移行带及累及移行带病变最大层面勾画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注意避开肿瘤坏死、出血及钙化区。如果有多个病灶,逐个测量T1、T2值。由两名影像科医师勾画取平均值。计算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efficient,ICC)评估勾画ROI 测量的一致性:0~<0.50为一致性差;0.50~<0.75 为一致性一般;0.75~<0.90为一致性良好;0.90~1.0 为一致性非常好。
1.4 病理数据收集
穿刺方法:病人在穿刺前2 d 开始口服抗生素,穿刺前1 d 给予清洁灌肠,行超声(Voluson 730)引导下经直肠饱和前列腺穿刺术,穿刺采用6 区12 针法,分别在前列腺左、右叶的基底部、中部和尖部的上、中、下3 个层面,每个层面由外、中、内进行穿刺。如见异常回声区,则在对应部位加穿1~3 针。将取出的组织规整排列并标记送病理科检查。
1.5 统计学分析
使用R 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例或百分比进行描述,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连续数据由Kolmogorov-Smirnov test(K-S test)检验数据的正态性,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t 检验比较组间差异,否则采用Wilcoxon 秩和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分级数据采用Wilcoxon 秩和检验。
单一指标诊断效能比较:以病理结果为诊断标准,使用“pROC”工具包[8]绘制血清T1值、T2值、tPSA和PI-RADS 评分诊断移行带PCa 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ROC 曲线下面积(AUC),并行Delong 检验,比较不同指标的诊断效能。根据相应的Youden 指数确定T1值、T2值、tPSA 和PI-RADS评分单一指标诊断PCa 的截断值,计算各指标诊断效能,并通过χ2检验比较不同指标诊断效能的差异。
联合诊断:通过回归树分析T1、T2值联合tPSA以及PI-RADS 评分联合tPSA 的诊断效能。采用精确二项检验比较两组联合诊断的诊断效能。
2 结果
纳入的133 例病人中,穿刺病理结果显示64 例(年龄(70.7±5.8)岁)为移行带PCa,纳入PCa组,69例(年龄(69.3±7.9)岁)为增生结节,纳入非PCa 对照组。两组病例年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5,P=0.8)。
移行带PCa 和非癌性病灶在MAGiC 重组的T1WI、T2WI 和T1mapping、T2mapping 图像中表现见图1,2 所示。两名放射科医师测量T1(ICC=0.921)、T2(ICC=0.944)值的一致性非常好(P<0.001)。K-S test 结果显示两组病例的T1、T2值和tPSA,至少有1组存在数据分布不服从正态分布(P<0.05),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 秩和检验。移行带PCa 与非PCa 病变的T1值(W=491,P<0.000 000 1)、T2值(W=219,P<0.000 000 1)、tPSA(t=3 304,P<0.000 1)及PIRADS 评分(W=3 229,P<0.000 1)有显著组间差异(表1)。ROC 分析显示(图3),T1值、T2值、tPSA 及PI-RADS 评分诊断前列腺移行带恶性肿瘤的AUC分别为0.889(95%CI:0.831~0.946)、0.950(95%CI:0.915~0.986)、0.748(95%CI:0.664~0.833)和0.731(95%CI:0.654~0.809)。AUC 比较显示:T2值诊 断PCa 的效能高于T1值(Z=2.96,P<0.05),T1、T2值诊断PCa 的效能显著高于tPSA(Z=2.51,P=0.01;Z=4.08,P<0.000 1)和PI-RADS 评分(Z=3.55,P<0.001;Z=5.56,P<0.000 01)。PI-RADS 评分和tPSA 诊断PCa 的效能相当(Z=0.31,P>0.05),AUC 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1 T1、T2 值、tPSA 测量值和PI-RADS 评分
根据T1值、T2值、tPSA、PI-RADS 评分诊断移行带PCa 的Youden 指数,确定截断值,计算单一指标诊断移行带PCa 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结果如表2 所示。
联合诊断分析。以T1、T2值联合tPSA 以及PIRADS 评分联合tPSA 分别建立诊断移行带PCa 的回归树,并根据诊断的最低误差选取节点数,修剪回归树。回归树分析结果(表2)显示T1、T2值联合tPSA 诊断回归树节点为:当T2值<80.5 ms 时诊断为PCa,当T2值≥85.5 ms 时诊断为良性病变,当T2值为80.5~<85.5 ms 且tPSA>16.16 ng/mL 时诊断为PCa。T1值与回归树节点无关,诊断移行带PCa 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6.9%、94.2%。PI-RADS 评分联合tPSA,当PI-RADS 评分=5 时诊断为PCa,当PI-RADS 评分=2~4 且tPSA≥18.45 ng/mL 时诊断为PCa。诊断移行带PCa 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0.3%和84.1%。二项精确检验示两组联合诊断的敏感性(P<0.000 000 1)与特异性(P<0.01)具有显著性差异,T1、T2值联合tPSA 优于PI-RADS 评分联合tPSA。T1、T2值联合tPSA 与T1≤966.0 ms 或T2≤82.5 ms 作为截断值单指标诊断移行带PCa 的敏感性有显著性差异(P<0.005,P<0.01),但特异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T1 值、T2 值、tPSA、PI-RADS 评分诊断前列腺移行带恶性肿瘤的诊断效能
3 讨论
移行带PCa 约占PCa 的25%~30%[1],多参 数MRI 在其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多项荟萃分析显示T2WI 结合DWI 的双参数MRI 对移行带PCa 诊断的效能不低于包含更多参数的MRI[9-11],PI-RADS评分更是指出T2WI 是移行带PCa 诊断中的主导因素,DWI 结果仅作为辅助因素[12-13],仅在特定条件下升级PI-RADS 评分。典型的移行带PCa 常表现为短T2信号、边界模糊、缺少包膜等。但由于PCa 患者以中老年人为主,前列腺移行带常有结节状上皮细胞增生,并可伴有炎性细胞浸润、梗死等,MRI 信号复杂,依靠个人经验判读T2WI 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的挑战性。既往文献显示T2WI 单一指标诊断移行带PCa 较其它MRI 序列有明显优势,但报道的敏感性(22.0%~85.4%)和特异性(50.0%~84.4%)差异较大[14-16]。T2WI 结合以DWI 为主的其它参数诊断移行带PCa的敏感性可提高至56.5%~92.7%[16-17],但常是以牺牲一定的特异性为代价[15,17-18],甚至多参数MRI 的诊断效能与T2WI 比较并没有统计学差异[17]。针对DWI将PI-RADS 评分为2 分的病灶升级为3 分的研究结果也显示DWI 升级的PCa 发生率明显低于非升级的PI-RADS 评分为3 分的病灶[19]。在组织学上,DWI 与T2信号都与组织的细胞密度和局部水的分布有关,从组织学层面上DWI 和T2WI 提供的主要诊断信息重叠,互补性有限[20-22],但DWI 信号的对比度更为明显,易于观察。PI-RADS 指南规范了PCa的影像诊断,提高了诊断的可重复性和可靠性,但并没有显著提高诊断的有效性[18,23-24]。同时,PI-RADS评分依靠判读人员的个人经验,判读较为困难,评分标准也存在一定的模糊性[25]。
MRI 定量技术,通过客观测量克服了目测观察对MRI 信号变化的较低敏感性,明显提高了检测信号变化的精度和敏感性,对MRI 信号的变化有更高的分辨率。较早一项研究显示T2值鉴别诊断移行带PCa 和良性增生的AUC 为0.790~0.891[21]。近期一项诊断前列腺各分区病灶的研究显示,T2值诊断移行带基质区PCa 的AUC 为0.583~0.798,诊断腺体区PCa 的AUC 高达0.88~1.000,T1值诊断的AUC 稍低于T2值诊断的AUC,但两者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26]。本研究结果与文献报道相似,T2值诊断效能最优,T1值诊断效能接近T2值。文献[21,26-27]和本研究数据显示,移行带PCa 与良性病变的T1、T2值有一定的重叠,单一指标并不能满足临床对移行带PCa 诊疗的需求。MRI 对移行带PCa 的诊断效能,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以提高。
联合多项参数是提高诊断效能的重要方法,本研究以穿刺病理结果为对照,研究两组PCa 的独立预测因子,定量MRI 测量参数T1、T2值和血生化指标tPSA 联合对移行带PCa 的诊断价值。结果显示联合诊断的诊断效能明显提高,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3%和95.7%。联合诊断中多参数选择至关重要,当联合的各项参数反映病变不同维度特征时,联合诊断的效能更高。T1、T2值主要和局部组织含水有关[22]。tPSA 主要由前列腺柱状上皮细胞合成,受前列腺导管系统周围环境的屏障作用影响,tPSA 在外周血中含量很低,肿瘤等致病因子破坏环境屏障,tPSA 可释放入血[28]。MR 信号与tPSA 是反映PCa 组织不同特征的独立预测因子[29],两者的结合能较为有效的提高对移行带PCa 的诊断效能。PI-RADS 系统仅有5 级评分,回归树节点间距大,无法精细调整,特异性的提高伴随着敏感性的降低,因而PIRADS 评分联合tPSA 诊断PCa 效能的提高有限。
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诊断回归树节点与T1值无关。虽然本研究和其它多项研究[21,26-27]均显示T1值对PCa 也有较好的诊断效能,但T1、T2值主要和局部组织含水有关[22],T2值的诊断效能高于T1值,联合诊断中T2值弱化了T1值的作用。与此类似,在PI-RADS 系统中对前列腺移行带病灶的评分也没有纳入T1WI。
本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由于DWI 图像分辨率较低和畸变较大,T1mapping 和T2mapping 勾画的ROI 较难配准测值,并有文献报道T2值联合DWI 的诊断效能较T2值的诊断效能无显著提高[21],因而联合诊断中没有纳入弥散的定量参数。本研究收集的病例均采用多点穿刺取样,与图像上ROI 的选择无法保持一致,存在偏差。并且由于样本量的原因,回归树分析中没有设置独立的验证组。另外,本研究所收集的病例均为血清tPSA≥4 ng/mL 的病例,低水平tPSA 患者没有被纳入研究,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倚。
总之,本研究结果进一步显示移行带PCa 的T1、T2值较非癌性病变显著降低,但依靠T1、T2值鉴别诊断移行带PCa 与非癌性病变的效能有限。T1、T2值联合tPSA 能有效提高移行带PCa 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且在联合诊断中,T2值和tPSA 起决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