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羊腹泻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2022-12-12周甄华

中兽医学杂志 2022年5期
关键词:饲养员羔羊寄生虫

周甄华

(铜陵市义安区天门镇兽医站,安徽铜陵 244100)

羊养殖过程中通常会因病原微生物感染、寄生虫感染、环境变化、季节变化、饲养不合理等因素而出现腹泻病症,该病无年龄、种类等限定,年龄越小的羔羊感染率越高、症状越严重、病死率也越高,影响羔羊免疫力、抵抗力等均,增加其他各种感染性疾病的发生风险。腹泻羊的具体症状表现也较为复杂,在诊断、治疗、预防等方面均具有一定的难度。

1 羊腹泻原因与临床症状表现

1.1 病原微生物感染导致的腹泻及其症状表现

临床中导致羊腹泻的病原微生物具有多样性特点,包含大肠杆菌、流行性腹泻病毒、胞内劳森氏菌、轮状病毒、魏氏梭菌、沙门氏杆菌、空肠弯曲菌、螺旋体等,此类微生物感染不仅可导致羊腹泻,甚至具有一定的致死率。

沙门氏菌隶属于革兰氏阴性菌,包含流产沙门氏菌、都柏林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下痢型沙门氏菌等,具有普发性特点,无年龄、品种、季节等限定,传播方式主要有配种传播与消化道传播。妊娠母羊与断奶期羔羊发病率相对较高,妊娠母羊通常会表现出身体水肿、胎盘出血、流产等症状,而羔羊若未及时得到针对性治疗,可能会因此而产生败血症、急性毒血症、急性腹泻等相关病症。其共性症状主要有食欲不畅、身体发烧、弓背、低头、粪便恶臭味浓郁等症状,若未及时治疗可倒地不起并在1~5 d出现死亡现象。

魏氏梭菌中B型魏氏梭菌可导致羊产生梭菌性痢疾,多发生于不超过6周龄羔羊群体中,其病死率明显较高,其中带菌母羊、病羔羊均为主要传染源,传染方式主要为创伤部位传播、脐带断端传播及消化道传播,日龄不超过7 d的羔羊感染此病菌后通常其症状明显比其他羊严重,感染后羊通常表现出粪便恶臭、糊状稀便、颜色可呈黄绿色、黄白色、灰白色并伴有腹痛、粪便中带血泡等症状,若未及时治疗可产生败血症,感染此病菌后同样若未及时治疗可倒地不起,并在1~2 d后死亡。

轮状病毒感染也是病原微生物感染中较为常见一种,其无明显年龄、羊种类等限定,其中日龄不超过15 d羔羊发病率最高,感染后羊通常表现出急性水样腹泻、粪便稀汤且呈灰黑色、身形消瘦等症状,感染轮状病毒羊通常在无继发性感染前提下可在短时间内恢复。

大肠杆菌感染也是导致羊腹泻重要因素,带菌羊、病羊等均为主要传染源,其中小于6周龄羔羊发病率明显较高,不具有时间限定性与区域限定性,传播方式通常为消化道传播。感染大肠杆菌羔羊通常会有败血症,具体症状包含精神不振、身体虚脱、身体发热,严重时体温可达42℃,部分羔羊有轻微腹泻症状产生;感染大肠杆菌羔羊还可因此而产生下痢,通常有明显腹泻症状产生,粪便有浓郁恶臭产生,同时粪便伴有血液产生,黏性较强,还伴有身体脱水、虚弱、腹痛等症状,若未及时治疗可因极度衰竭而死亡。另外,有研究发现,大肠杆菌感染与饲养管理也具有密切关联性。病原微生物感染导致羊腹泻通常会表现出严重腹泻、精神衰退、食欲不振、粪便不成形且臭味严重等症状,严重时通常还伴有便血、粪便混杂气泡等症状,此类腹泻还具有一定病死率。

1.2 寄生虫感染导致腹泻及其症状表现

通常羊消化道内有线虫、球虫、绦虫、隐性孢子虫等大量寄生虫在此寄生,促使羊肠黏膜受到严重破坏,同时还有毒素分泌,影响羊胃肠道消化功能,促使肠道感染,最终导致羊腹泻。

球虫是导致羊腹泻主要因素,其感染无种类、年龄等限制,高发群体主要为1~3月龄羊群,病死率也明显较高,具体症状表现主要为粪便为黑绿色、黄褐色或黑色、毛发粗乱、体形消瘦、走路不稳、精神不振、食欲不畅等,症状严重时,羊还会产生明显腹痛感,腹泻症状通常在感染球虫后1~3 d产生,粪便有水样特征。成年羊在感染在遭遇此种寄生虫感染后,通常无明显症状表现,但可作为传染源,对其他羊群产生感染,部分成年羊球虫感染后则在粪便中有大量卵囊、血液、坏死黏膜出现,其对饲料、环境、饮水、用具、牧草等均造成严重污染。急性型球虫感染的病程时间通常为1周,慢性型球虫感染病程通常为数周,当羊感染症状较为严重且无显著治疗措施对其治疗时,羊通常因身体衰竭而产生死亡症状,即使未死亡也对羔羊后续身体发育产生严重不良。

隐性孢子虫感染也是寄生虫感染中较为重要一种,月龄较小羔羊为主要发病群体,同时也是人畜共患寄生虫,此寄生虫具有一定潜伏期,潜伏时间通常为5 d,传播方式主要为粪便传播与口腔传播,环境质量与隐性孢子虫感染具有密切关联性,环境越差,感染率越高,若羊产生继发感染,其病死率则随之不断上升。隐性孢子虫感染羔羊通常表现出严重腹泻症状。

1.3 环境变化导致腹泻及其症状表现

天气变化也是导致羊腹泻重要因素,尤其体现在夏、冬季节中,夏季气温高、湿度大,而冬季气温低、较为干燥,羊群通常对天气骤变难以适应,尤其年龄较小羔羊,进而出现免疫力明显下降现象,进而表现出腹泻症状。环境变化不仅包含气温变化,同时也包含羊圈环境,羊粪便、尿液等通常排泄在羊圈内,同时还有垫料等相关物质也在羊圈内,若未及时清理则可会导致有大量寄生虫、细菌等滋生、繁殖,进而羊也可因此而产生腹泻病症。

1.4 饲养管理不合理导致腹泻及其症状表现

在进行羊饲养过程中饲养合理性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羊胃肠道功能、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等。在具体饲养过程中,若饲养员对羊喂养过多含水量较高青绿饲料、水质较差饮用水等,易致使羊胃肠蠕动受明显刺激,进而产生腹泻症状;若对羊投喂过敏源饲料,羊也会因此产生消化不良症状,进而也随之产生腹泻症状,严重影响其身体健康;若对羊喂养含有有毒物质、发霉变质的饲料,羊胃肠道也会因此受到强烈刺激,进而产生腹泻症状,甚至可导致其产生脱水症状;若对羊投喂过多高营养饲料、精料等,羊胃肠道负荷量因此而明显增加,对食物消化能力明显下降,进而有大量未消化饲料在胃肠道内长期存储,严重刺激胃肠道,若在此时吸收大量水分,也可导致羊产生严重腹泻症状。

另外,羊日粮单一、饮水不卫生、营养全面性不保证等也会导致羊产生腹泻症状。因饮食不合理导致羊腹泻通常其粪便中会夹杂一定食物原貌,同时大便不成形、身体虚弱,腹泻时间较长时也可因此而产生严重脱水症状[1]。

2 羊腹泻具体防治措施

在进行羊腹泻治疗时,需以避免酸中毒、胃肠道清理、避免脱水、保护胃黏膜、避免继发感染、抗病毒等为基本原则,及时找到正确致病因、致病原,并以此进行针对性治疗,提高治疗效率与治疗质量,促使羊身体高效恢复。

2.1 针对病原微生物感染导致腹泻的防治措施

针对因病原微生物感染导致腹泻羊,在对其进行治疗时需以使用高敏抗生素为核心,进而对病羊实施具体治疗,譬如因大肠杆菌感染、沙门氏菌感染而导致腹泻羊,医生在对其治疗时可使用环丙沙星、土霉素、恩诺沙星等药物对其进行具体治疗;针对因魏氏梭菌感染而产生腹泻羊,医生可对其使用磺胺类药物、头孢类药物等,促使其病症可高效改善。医生在对病羊进行具体症状治疗同时还可及时为其补充适量维生素、微量元素等,促使其身体抵抗力可显著增加。

另外,医生还可对羊进行具体中医调理,促使羊身体循环功能、组织功能等均不断增强。针对因病原微生物感染在进行预防时主要可从4方面进行:首先,养殖户可根据当地饲草资源、饲养环境等合理控制饲养规模,避免因羊群密度过大而提高感染率;其次,近年在养殖业发展过程中广泛推广“高床发酵型”生态养殖模式,简称为高床养殖,利用两层结构进行养殖,羊群主要在二层,其排泄粪、尿等废物与木糠进行有效混合生成有机肥料并直接从二层下放至一层,在此过程中无废水、废物排放现象产生,不仅可充分保证养殖环境,降低羊感染率,同时还可减少对环境影响,并运行费用也明显较低,进而可促使羊养殖效益显著增长,养殖户也可将此种养殖模式高效运用至实际饲养中;再次,饲养员定期对养殖环境进行全面消毒,常用消毒物质主要有石灰水、草木灰水;最后,饲养员还需加强对羊观察力度,当有异常症状产生时,需及时将羊隔离,并及时聘请兽医对其进行具体性治疗,根据羊病症合理调控饲料等,促进羊症状改善,避免感染传播[2]。

2.2 针对寄生虫感染导致腹泻的防治措施

在进行寄生虫感染导致腹泻羊治疗时,常用药物主要有庆大霉素、喹诺酮类药物等,其对患者体内寄生虫消除具有显著效果,促使患者病症可高效改善。针对球虫感染导致腹泻羊,通常使用磺胺类药物对其进行具体治疗,治疗效果可为可观。针对寄生虫感染导致腹泻的预防措施与病原微生物感染导致腹泻一样。

2.3 针对环境变化导致腹泻的防治措施

由于环境变化也可导致羊产生腹泻症状,针对此养殖户、饲养员等均需不断加强对环境重视度,针对温湿度对腹泻影响,饲养员还需加强对气温变化重视度,及时根据气温变化做好防寒保暖、降温降湿等措施,尽可能提高羊群身体舒适性,避免其产生腹泻病症;饲养员需定时对圈舍进行清扫、消毒、更换垫料、保持通风等,充分保证环境安全性与质量性,避免羊因此而产生腹泻病症。

饲养员还需加强对羔羊观察力度,及时根据羔羊身体素质、环境变化等对其服用益生菌、补充体液等,促使羊身体机质不断增强,免疫力水平不断提升,尽可能降低腹泻发生率,保障其身体健康。

2.4 针对饲养管理不合理导致腹泻的防治措施

羊饲养合理性与腹泻病症产生具有直接关联性,因此饲养员需充分保证饲养合理性、科学性等,在此过程中饲养员专业知识水平至关重要,引导饲养员定期接受专业培训,及时了解不同年龄段、不同种类羊具体饲养原则、健康饲养标准等,并通过相关措施鼓励饲养员自主学习。

近年来我国政府对养殖业发展重视度与投入力度不断增大,积极安排养殖专家对各养殖场进行技术指导,养殖户与饲养员积极听取专家技术指导。在具体饲养过程中,不仅需为羊提供新鲜青草料、豆科类干草,同时还需合理搭配矿物质、麦麸、食盐、豆饼、玉米等精料,严格按照相关配比进行饲料搭配,并遵循定时定量投喂、少给勤添的基本原则,充分保证羊饮食合理性,避免其胃肠道遭受伤害,充分保证其身体健康[3]。

2.5 疫苗接种

疫苗接种是预防羊感染病菌、微生物、寄生虫等较为有效措施之一,其不仅作用显著,同时价格适宜、操作简单等,对疫苗接种推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针对此饲养员可及时根据当地高发传染病、羊成长经历等选择适宜疫苗种类及时对其接种,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直接对妊娠母羊接种,不仅可促使母源抵抗能力显著增强,避免其感染,同时还可促使羔羊被动接受疫苗接种,进而促使其身体抵抗力也随之不断增强,避免其在成长过程中产生各种感染性事件,对其身体健康、生命安全等造成严重威胁。

2.6 羊群户外放牧

饲养员通过选择阳光明媚、温度适宜天气定期对羊群进行外出放牧,促使羊群定期进行户外活动,定期身体运动可促使羊身体机质不断增强,免疫力不断提高;同时合适光照还可促使羊体内维生素D水平、胆固醇水平等均不断提升,可充分促进其骨骼发育,促使其身体素质水平不断提高,进而羊腹泻发生率也可因此而显著降低。饲养员在进行户外放牧时应尽可能选择距离人群居住区、生活区相对较远区域,同时还需充分保证区域环境质量性,避免有生活垃圾、工业污染等,避免羊群因此而受影响,后续产生腹泻或其他病症[4]。

3 小结

近年来我国政府不断从多角度鼓励养殖业发展,促使养殖业不断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同时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也通过不断研究养殖模式、研发养殖设备等促进养殖业发展,另外还设计有关养殖专业学科。针对此,养殖户在进行养殖过程中需积极利用市场资源、政府资源等促进养殖业发展,并通过改善养殖模式与养殖环境、提高自身养殖技术水平等措施促进养殖业高速发展,提高其养殖成功率,促使自身利益可得到高效保障。

政府部门为促进养殖业发展,近年提出“技术下乡”扶持政策,对养殖户进行具体技术指导、问题改善,在此过程中养殖户也需仔细聆听、学习专业人员具体技术指导,及时做好相应预防、改善措施。养殖户自身也需不断进行有关养殖专业的知识学习,积极进行外出交流学习等,不断提高养殖水平,保障养殖效益,促使羊养殖市场经济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猜你喜欢

饲养员羔羊寄生虫
海洋中“最难缠”的寄生虫:藤壶
羔羊早期如何诱食
白话寄生虫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杂志稿约
寒冷天气 咋管护羔羊
快乐的饲养员
水中放牛
我和饲养员的故事
羔羊的试图(外三首)
趣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