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转型视域下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以宁夏回族自治区S市为例

2022-12-12云南民族大学社会学院张兆林

区域治理 2022年39期
关键词:社会转型张力环境保护

云南民族大学社会学院 张兆林

一、问题的提出

民族地区通常面临着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要加快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被推向显著的政策位置[1]。有学者指出,在西部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呈现出了巨大的张力,理顺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突破口[2]。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张力性矛盾又是在经验层面上如何表征,是本文试图回应的问题。费孝通在内蒙古东部赤峰地区的调查发现,传统“靠天吃饭”的农牧业生计方式不仅造成了滥砍滥伐等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出现,并且诱发了水土流失、草原退化和土地沙化等问题,成了该地区激发民族矛盾的重要因素之一[3]。笔者将以宁夏S市为例,试图揭示在S市长期发展过程中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所显现的张力以及其又是如何在当前新的社会转型期又是如何表征的。本文的调查资料源自笔者于2021年7-8月于宁夏回族自治区S市为期一个月的田野调查。

二、文献综述

一般意义上,我们认为当前所爆发的环境问题是工业时代急剧的发展所带来的客观后果[4]。自20世纪70年代、80年代生态危机的日益严峻和环境的日益恶劣,环境社会学以批评以往社会学中人类豁免主义预设为抓手逐步成为社会学中的显学[5],从环境社会学诞生伊始,环境问题的讨论与经济发展问题的讨论就是相伴而生的。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急剧的社会变迁。因此,有学者主张用社会转型的概念来描述在20世纪末期我国的发展状态。郑杭生认为社会转型理论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对有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进行探索的理论成果,这一研究形成了关于中国社会正在由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转型过程基本判断,构成了新型现代化理论的基础[6]。文军也认为,社会转型这一新的概念对于描述和揭示中国社会结构的一系列深刻变迁具有深刻价值,不仅能够从现代化视角来认识中国的社会转型实践,并且是作为本土化议题的一个理解我国发展进程的新的理论和范式[7]。例如,丹尼尔·贝尔的工业社会转向后工业社会,其实就是经历了一种“社会转型”[8]。对于环境社会学而言,洪大用采用了环境社会学的视角分析了当前我国以工业化为主的城市化以及个体的价值观变化是如何加剧我国环境状况的恶化的,指出了环境问题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着力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9]。

从实践的角度讲,除了工业化与城市化以外,宁夏地区发展的主要问题是扶贫问题。长期处于贫困山区和居住条件、自然条件比较恶劣地区的群众受到自然条件限制难以实现收入和生活水平的进一步增长和提高。从环境的角度来看,宁夏地区土地沙化、水土流失、草场退化等原生自然灾害较为严重,生态移民的确有助于地方政府针对以上所产生的各种环境问题进行系统的治理。然而,当前我国正度过社会转型期的视角来看,宁夏地区同样面临着城市的工业发展所产生的次生环境问题。在我国东西部发展不均衡的背景下,在西部民族地区,这种发展问题和环境保护需求之间显现的巨大张力同样也具有特殊性。目前从相关的文献梳理来看,学界对于该部分的研究较为缺少。

施耐博格提出了“生产的跑步机理论”,强调了当前的环境问题产生的本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制度[10]。与此相反,生态现代化理论将资源与环境危机视为一次促使社会发展方式转型的机会,认为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对环境的影响呈现一种“倒U型”特征。即在现代化初期,环境问题会加剧,但随着现代化的继续发展,通过现代科技、市场经济和政府行政力量共同推动绿色工业结构调整,环境问题会得到缓解[11-12]。总的来说,生态现代化理论视野中对环境问题的解决是乐观主义倾向的,即现有的环境问题不是技术本身,而是技术的不完善造成的[13]。生态现代化理论除了对科学技术对生态环境改善的乐观主义倾向以外,还指出了一种在现代化的下一阶段经济发展与环境变迁的新的关系。以上结论在当前我国社会转型的语境下仍需要经验层面的检验。

三、显现的张力:资源依赖型发展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

S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因煤炭资源贮存丰富、条件适合现代工业的发展而兴起的新兴移民城市。1956年,煤炭工业部决定成立西北煤田地质局146勘探队,开始了S市东南部煤炭的勘探工作,并在同年被国家确定为全国十个煤炭开发生产基地之一。1958年,S市一矿、二矿相继投产使用,同年11月兴建了钢铁厂,成为我国在西北部的重要工业基地之一。1959年,S市煤矿建设局改为S市煤炭矿务局,为市境首家国家统配煤炭企业。从s市早期发展来看,煤炭行业的开采还没有形成规模,与宁夏地区经常遭受的土地沙化、荒漠化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相比,工业开采所造成的自然灾害尚处于较小规模。但是,粗糙的开采方式和洗煤技术也造成了大量的自然资源的浪费。

改革开放开始了S市煤炭开采和工业的快速发展的进程。在改革开放之前,S市大型矿区属于国有企业开采,相较于此后的大规模开采,在改革开放之前的开采规模要小很多。20世纪80年代,S市的人口激增,作为重度资源依赖型的城市,当地没有其他可以支撑经济发展的产业,人口的激增刺激了对经济发展的渴求。改革开放以后,国家为了刺激经济发展进行了经济制度的改革,开始以公有制为主体,鼓励多种经济制度共同发展。在S市的煤炭资源开采上,政策开始鼓励“有水快流”,不仅大型的矿场加快了开采速度,同时地方政府还允许个人私有采矿,一时兴起了采矿热。急速的资源开发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一方面使得经济获得了飞速地增长,另一方面,煤炭开采所造成的大气污染与土地塌陷,烟筒里所排出的工业废气给S市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压力。据当地人口耳相传的一句话“风吹沙走煤飞扬,出门三步一身黑”就足以印证当地的环境破坏程度。

有学者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受“落后焦虑”的影响,存在着一种赶超的心理,虽然短时间内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效果,但是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考验[14]。这些开采煤矿的矿场和洗煤厂缺乏生态保护的意识。从经济角度考虑,企业投资减排的设备成本高昂,技术门槛高,并且无益于自身的收益。远离城区的矿区和工业园区往往将冶炼的煤渣和工业废品随便找无人区进行倾倒,原始的排污方式加之缺乏相关部门的有效监管,使得矿区周围的洼地成为排污的“天堂”,酿成了“公地悲剧”。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为了实现经济增长和工业化进程,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的上马是这一时期S市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这一时期,发展与环境的张力表征为:片面追求高速的经济增长带来了严峻而棘手的环境问题。

四、发展的刹车与政府主导型环境治理

面临着严峻的自然资源枯竭与环境问题,中央给予了高度重视,不仅多次下派中央工作小组进行视察,并且国家主要领导人也对地方的生态环境问题表现出了高度关切。

在这种政策语境下,S市开始了对由片面追求经济发展所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相应的治理。

伴随着日益枯竭的资源和日益恶劣的环境以及上级的相关研究,S市开启了一系列环境整治与生态修复工作。X湿地是S市自2002年以来重点进行的生态修复和环境整治工程之一。X湿地由于多年的忽视管理与人工占用造成了此地沙丘林立、沼泽遍布,自然环境相当恶劣。2002年开始,宁夏区人民政府联合S市人民政府,在原兰州军区援建部队的支持下开始对X湖的生态进行抢救性的保护和治理,在较短的时间内将这片位于沙湖北部的沼泽变为了现有的湖泊。

从X湖整个生态修复的环境整治的过程来看,似乎是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X湖工程的进行并非是一帆风顺的,其间的一些做法也饱受批评和争议。首先,x湖作为由沼泽、湿地改造的湖泊,湖泊的水源一方面来源于其承载了北部山区泄洪水,另一方面更多的是经由人工搬运的黄河水。在水资源匮乏与分配不均的宁夏回族自治区,以如此大的“手笔”来填满这个人工湖泊,在当时受到了很大的批评。其次,X湖作为人工规划的内陆湖工程,在具体工程实践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刀切”的做法。在X湖的相关规划中一味地追求水面的宽阔和宏大,将一些原本生态环境良好的区域也开发成了内陆湖。最后,虽然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上来看,X湖区域的生态环境与二十年前环境整治前相比的确得到了巨大的改善,但是整治后的x湖十分冷清,景区大门紧闭,晚上湖的周围一片漆黑也没有路灯,没有再体现出当初市政府全力打造的“水清可渔,岸静可憩,街繁可商,景美可赏”的预想效果。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X湖的冷清现状也是S市发展困境的一个缩影。但是从环境治理的角度讲,宁夏自治区S市政府全力推进环境保护政策,生态保护的宣传口号与标语随处可见,也的确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这一时期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张力表现为:在政府主导的环境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的背景下,虽然环境整治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发展问题又成了地方政府头疼的难题。

五、结语与讨论:不能兼得与何以兼得?

按照生态现代化理论,S市可以在有了一定经济积累后可以通过技术进步来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双赢。但是从实地调研的结果来看,两者的关系显现出了两个阶段不同的张力,似乎两者只能得其一不能兼得。如果从企业这一主体出发,按照生态现代化理论的相关描述,在生态现代化的语境下企业要想在政府、非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构筑的空间中发展,不能只关注自身的经济本质,还应当承担环境责任,运用技术手段形成一种“企业文化的激烈变迁”,进而形成一种绿色化的企业管理战略。在笔者的实地调查中发现,企业自身也存在着流动性,有一种“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的观念。在技术成本和收益不可知的背景下,企业往往选择搬离该地。在宁夏S市在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显现出的两阶段张力之后,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两者之间的张力关系交织得更加的复杂。一言以蔽之,就是要坚持生态环境保护红线的前提下,进一步探寻经济发展转型的空间。对这种交织复杂张力关系的探索,也是笔者下一步研究探索的方向。

猜你喜欢

社会转型张力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
巧测水膜张力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启蒙理性中生命的内在张力及其超越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读古诗,你喜欢张力还是逻辑
发挥地方立法作用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论张力
《双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