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方主要地缘政治理论渊源探析

2022-12-12杨焰婵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海权学说政治

杨焰婵

(云南医药健康职业学院,云南·昆明 650106)

“地缘政治学”(geopolitics)一词源自希腊语,“Ge”或“Gaia”原意是地球之神,指各种类型的人类家园,而“polis”则指的是古希腊的城邦国家,意思是人的统治和组织。追溯西方地缘政治理论渊源,主要有以下几种理论影响较大。

一、拉采尔、契伦、豪斯浩弗与“国家有机体”学说和“生存空间”理论

地缘政治学产生于19世纪末期,其起源可追溯到被称为地缘政治学鼻祖的德国的地理学家弗里德里希·拉采尔(Friedrich Ratzel,1844-1940)和瑞典政治学家鲁道夫·契伦(Rudolf kjellen,1864-1922)。拉采尔是第一个将地理与政治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学者,但是“地缘政治学”这一术语是契伦首先提出来的。“生存空间”和“国家有机体”是德国地缘政治学派的代表学说和理论。

拉采尔将“适者生存”的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与英国哲学家斯宾塞“社会有机体”学说引入政治地理学,来解释国家行为。他认为,国家是一种“生物组织有机体”,其行为遵循“生物规律”。每个“空间有机体”都有吞并更大领土要求的欲望,这也是每个国家想要繁荣强大的必由之路,否则将会衰落甚至灭亡,最后被并入另一个更为成功的国家。健康的“空间有机体”通过领土扩张而增加它的力量是自然而合理的。

瑞典学者契伦提出了“地缘政治”(Geopolitik)这一术语,指出地缘政治学是把“国家作为空间的一个地理有机体或现象,即陆地、领土、地域,或者最为特别的,作为一个政府的理论。”契伦把国家看做像人一般有感觉和理性的生命,遵循生长、成长、发展和衰亡的规律。认为通过“殖民、兼并和征服”手段来扩张“生存空间”是国家“成功的关键”。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地缘政治学派发展起来,其核心人物卡尔·豪斯浩弗(Karl Haushofer,1869-1946)教授是拉采尔和契伦思想的忠诚追随者,他进一步将“国家有机体”和“生存空间”学说发展为极具有侵略性和扩张性的地缘政治理论,“在很多方面成为纳粹心智的滋补品,”并被法西斯德国利用作为对外发动侵略,夺取“阳光下的地方”的理论依据。“基于此,二战后的德国地缘政治学说(Geopolitik),连同纳粹主义意思形态武库中的其他内容统统遭到唾弃”,“殃及了整整一代人”,地缘政治学由此进入发展的低谷期,直至20世纪70年代,才重新“复活”。

二、马汉与“海权论”

“海权论”的代表人物是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的美国历史学家、海军战略家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马汉是“第一个明确区分了海权和陆权并分析了它们在世界历史中的不同作用的人,”他深入研究英法在海上的冲突和英国崛起的历史,认为:“控制海洋,特别是控制具有战略意义的狭窄航道,对于大国的地位至关重要。”英国正是因为崛起为海军强国并控制了世界上几乎所有的重要航道,从而崛起成为世界性的大帝国。马汉认为:对海洋的控制是一个“历史的要素”,“获得海权或控制了海上要冲的国家,就掌握了历史的主动权。”马汉认为海权的三大要素是:产品、海运、殖民地。认为海上力量(海军、商船队)、殖民地和海上基地、海上交通线是国家海权的构成要素,拥有一支强大的海军是确保本国海上权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也许是最重要的战略因素”。马汉的思想对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富兰克林·罗斯福影响极大,进而对美国崛起成为海军大国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三、麦金德与“心脏地带”学说

“陆权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被誉为现代“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的英国的地缘政治学教授哈尔福德·麦金德(Halford John Mackinder,1861-1947),代表作品是《历史的地理枢纽》和《民主的理想与现实》两部著作。

麦金德的陆权论思想集中体现在“心脏地带学说”中,其理论是:“国际政治的中枢地区是从东欧平原一直延伸至西伯利亚平原的广阔地域”,那里“船舶不能到达,但在古代却任凭骑马牧民纵横驰骋,而今天又即将布满铁路”。这个“心脏地带”被“内新月”地区所包围,包括德国、奥地利、土耳其、印度和中国等欧亚大陆边缘的国家;“内新月”的外围是“外新月”,包括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麦金德将他的大陆“心脏地带”理论归纳为著名的“三段式警句”:

“谁统治东欧,谁就能主宰心脏地带;

谁统治心脏地带,谁就能主宰世界岛;

谁统治世界岛,谁就能主宰全世界”。

麦金德是第一个以全球战略观念来分析世界政治力量的人,虽然麦金德的主张“在当时的影响小得令人难以置信”,但是其海权与陆权两分法以及“心脏地带”学说“对以后的西方地理政治思想影响巨大”。麦金德的观点也因为受到了“盎格鲁—撒克逊的地理学家和政治领袖们刮目相看”,是德国地缘政治学的思想来源之一,而被人们褒贬不一。德国地缘政治学家豪斯浩弗喜欢说的一句拉丁谚语就是奥维德(Ovid)的“从敌人那里学习是我们的职责”(fas est ab hoste doceri),他的很多思想都是从麦金德那里来的。通过豪斯浩弗,麦金德转而对希特勒的思想、纳粹德国的行为以至当时的国际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历史的地理枢纽》也与达尔文的《物种起源》、马尔萨斯的《人口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等书一道被列为“十六本改变世界”的“巨著”,“麦金德虽然逝去了,但是他的思想永存”。

四、斯皮克曼与“边缘地带学说”

“陆权论”的另外一个重要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国际关系学家尼古拉斯·斯皮克曼(Nicholas John Spykman,1893-1943),代表作品是《和平地理学》。与麦金德重视“心脏地带”不同,斯皮克曼更加强调边缘地带的战略重要性,提出了“边缘地带学说”。

斯皮克曼认为麦金德高估了“心脏地带”的战略地位,无论从资源还是交通上来讲“心脏地带”都很欠缺,难以成为现实或潜在的权力中心,“在最近的将来,中亚细亚无疑地将仍然是一个实力潜力相当低的地区”。反而是“内新月”地带(边缘地带,Rimland),因为人口众多,资源富饶而拥有更大的权力,它“在海上势力和陆上势力的冲突中,起着一个广大缓冲地带的作用”,必然有着两栖的双重作用,“并且从海陆两面保卫自己”。斯皮克曼修正了麦金德“活泼小天使的窃窃私语”:

“谁支配着边缘地区,谁就控制欧亚大陆;

谁支配着欧亚大陆,谁就掌握世界的命运。”

斯皮克曼是美国现实主义学派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地缘政治学者,“斯皮克曼的观点在美国政治圈中被广泛阅读”,“边缘地带学说”对美国的冷战政策产生了直接而重大的影响,成为美国“对苏联实行遏制政策的主要理论基础”,“贯穿冷战的全过程,并一直延续到20世纪90年代”。

猜你喜欢

海权学说政治
胰在脏象学说中的归属
汉语复句学说的源流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阴阳学说在杨式太极拳中的表现浅探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马汉海权论在我国百年翻译史初探
中国需要确立自己的海权意识
新海权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