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司马迁:记者的先师

2022-12-11李乔

青年文摘 2022年2期
关键词:旧闻太史公编者按

李乔

司马迁是个旧闻记者、史学家,没赶上传媒时代,但我敢说,他若是真当了记者,绝对会是个好记者。这从他的《史记》里可以看出来,不是瞎猜。谓予不信,试证之。

他写史, 极重调查访问,绝不光从“金匮石室”里找死资料,也不像郑樵说的只是“局蹐于七八种书”,而是常像现代记者那样,上路行脚,采访人物,访查古迹,收集散逸的传说逸闻。他虽是史家,记的是旧闻,但一些写作风格和收集材料的方法,却与后世的新闻记者相仿佛。

他写的史传人物,有的当时还健在,他就直接面访他们。《游侠列传》里的郭解,司马迁访问过他,印象是:“吾视郭解,状貌不及中人,言语不足采者。”这让我们知晓,这位名震江湖的大侠,原来是位既外貌不帅,也不善言谈的人物。但这是史上的真大侠,不是金庸杜撰的那种。

李广将军,司马迁写他的传记时他也还活着。《李将军列传》记访问李广的印象是:“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若不是司马迁的亲访,我们怎会想到令匈奴胆寒的“汉之飞将军”,看去竟像个村野之人。司马迁的这些人物访问记录,颇像新闻体裁的“人物印象记”。

他为写《孔子世家》,又像记者一样亲身“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亲见“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亲眼看到了学生们按时到孔子旧宅演习礼仪。为了写《樊郦滕灌列传》,他又“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

他的这些调查,虽可以叫作“田野调查”,但从新闻学的角度看,无疑也就是采访。虽然他听到的都是旧闻,但所亲见的文物、故宅,特别是学生演习礼仪的情形,既是历史的延续,也是现实的状况,具有现实新闻的元素。

一个好记者,不仅要会采访,也要会写编者按、编后记一类文字。司马迁可以说是写这类文字的先师。

“太史公曰”是《史记》传记末尾的议论文字,对于正文,它既像是补充,又像是引申,言近旨远,见解精辟,与后世的编者按、编后记颇近似,可谓编者按的老祖宗。

比如《孔子世家》的“太史公曰”,实际是对所述孔子生平加的按语,其中对孔子的赞语,译成今天的话是:“天下的君王、贤人多得很,活着的时候显贵荣耀,死了便什么也没了。但孔子不同,他的学说长久不衰,真是至圣啊!”这是对孔子文化地位的精辟评论。“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这句名言,也出自这段“太史公曰”。可以推想,能寫出“太史公曰”这种精辟按语的司马迁,若是当了记者,他的编者按一定会写得漂亮至极。

史学名家季镇淮先生在《司马迁》一书里,大赞《史记》有“人民性”。赞得很对。侠客、巫卜、医者、商贩、俳优,这些向来为庙堂及流俗所轻贱者,司马迁却硬往史书里写,且赞之有加。想必他要是当了记者,一定也是会用高度自觉的态度“走基层”的。

(摘自《阿Q 的祖宗》,北京出版社,洪钟奇图)

猜你喜欢

旧闻太史公编者按
编者按
“太史公牛马走”
太史公“恤”
太史公“恤”
编者按
春日田家
5G不仅仅是快
编者按
编者按
“旧闻”新作:地市报文化副刊的拓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