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字皆辛苦
2022-12-11国中华
青年文摘 2022年2期
国中华
20 世纪50 年代初,杨绛先生翻译完法国作家阿兰·列内·勒萨日的长篇小说《吉尔·布拉斯》后,请丈夫钱锺书先生帮忙校读。
钱锺书也不客气,拿起铅笔在她翻译好的稿子上画满横杠,然后指着那些横杠说:“这些我看不懂。”
杨绛辩解道:“书上就是这样说的。”
錢锺书依然强调说:“反正我读不懂。”
于是杨绛听明白了,知道钱锺书是说她没能把原文转换成能让读者理解的“适宜”的中文,便果断推倒重译,直到钱锺书点头说“这下可以看懂了”。
对此杨绛感慨道:“要说我的翻译技巧,就全是从这些失败的经验中摸索出来的,换句话就是,一改再改。”
她举了一个较为简短的例子,其中列举出“死译”稿、修改稿和再改稿。
“死译”稿:“……你为什么不去召唤那个最忠实的朋友在朋友中太阳所看见的,或黑夜所遮盖的?……”
修改稿:“……你为什么不去把白日所见、黑夜所藏的最忠实的朋友叫来呀?……”
再改稿:“……你为什么不去把那位忠实的朋友叫来呀?比他更忠实的朋友,太阳没照见过,黑夜也没包藏过!……”
第三稿追求更神似更丰满的表达,效果可谓“朗朗上口、神气活现”。杨绛如此这般一改再改,虽然让“苦差事”更苦了多少倍,但她却笑言:“正所谓字字皆辛苦。”
(摘自《演讲与口才》2021 年第4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