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言文文意理解题答题策略

2022-12-11迟海鹰

初中生学习指导·中考版 2022年11期
关键词:留园文意记叙文

迟海鹰

多年来,文言文阅读一直是中考语文必考内容。文意理解题作为必考题型,难度一直比较大,但真正理解了文本,作答就会游刃有余。

理解文本,就是要弄清“两个层面”“三个问题”。所谓“两个层面”,一个是扫除翻译上的障碍,弄懂文本字面意思;另一个是深入读懂文章,也就是弄清“三个问题”,即“写什么”“为什么写”“怎么写”,这三个问题分别对应的是文章的写作内容(中心)、写作目的,以及文章的思路、写法、表达方式等。

那么,怎样才能弄明白这三个问题呢?首先要判断文体,然后再根据文体判断表达方面的主要特点。我们可以按照表达方式将文言文划分为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三种类型。下面先来说一说以这三种表达方式为主的文言文该如何阅读。

文体概说

一、记叙文类

1.人物传记。如《陈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周亚夫军细柳》等,阅读传记类文章,需要明确以下几个问题:主要人物是谁;写了什么事;人物有怎样的品格。

2.故事小说。如《愚公移山》《狼》等,阅读这类文章,要理清故事的脉络,还要注意分析人物形象。

3.写景状物类文章。具体分为以下三类:

(1)写景抒情。如《三峡》《答谢中书书》等,阅读这类文章,需要弄清文章写了什么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托物言志。如《爱莲说》《陋室铭》等,阅读这类文章,需要弄明白所写之物有怎样的特点,作者借此要表达什么志趣。

(3)游记。如《小石潭记》《桃花源记》《醉翁亭记》等,阅读这类文章,不仅要明白作者所见之景和所见之人的特点,还要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

4.以劝谏为目的的记叙文。如《孙权劝学》《送东阳马生序》等,阅读这类文章,要弄清谁劝谁什么、为什么劝、怎么劝的。

二、议论文类

1.纯论说类。如《鱼我所欲也》《〈孟子〉三章》《〈礼记〉二则》等,阅读时,我们要明确作者的观点,以及作者是如何论证这些观点的。

2.借物寓意。如《马说》,阅读时,我们要弄清作者表达的主要观点,以及文中每个角色的寓意。

三、说明文类

阅读这类文章,如《核舟记》,我们要弄明白作者围绕怎样的说明中心来介绍说明对象,按照怎样的说明顺序、运用怎样的说明方法来说明。

作答指导

对文意理解题,总的作答方法为:引用原文句子回答;摘录原文关键词语回答;用自己的话回答。这三种方法,在没有特殊要求的情况下,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接下来,我们一起分析文意理解题的具体题型和作答方法。

一、对内容方面的考查

1.整体感知题。这一题型主要有以下三种考查形式:

(1)考查文本的写作内容。如《孙权劝学》课后第一题:说说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又是怎样说服吕蒙的。要掌握这篇文章的内容,可以从题目读起,提出孙权劝谁、为什么劝、怎么劝、劝的结果怎样等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了,文章的内容就清楚了。

(2)分析人物形象。如2022年天津市中考试题:

刘文正公①当乾隆中久居相位,颇为上所倚任。尝有世家子任楚抚者②,岁暮赂以千金,公呼其仆入,正色告曰:“余承乏③政府,尚不需此,汝可归告汝主,赠诸故旧之贫者可也。”有赀郎④昏夜叩门,公拒不见。次早至政事堂,呼其人至,责曰:“昏夜叩门,贤者不为。汝有何禀告,可众前言之。”其人嗫嚅而退。薨⑤时,上亲奠其宅,门闾湫隘⑥,去舆盖⑦然后入。上归告近臣曰:“如刘统勋方不愧真宰相,汝等宜法效之。”

(节选自《啸亭杂录》,有删改)

【注释】①刘文正公:刘统勋,谥号文正,清代名臣。②世家子任楚抚者:任楚地巡抚的大家族的子弟。③承乏:谦辞,指暂时担任某职。④赀(zī)郎:官名,因捐资而得。⑤薨(hōng):古代称诸侯或大官的死。⑥门闾湫(jiǎo)隘:家门低下狭小。⑦舆盖:车上用以遮阳避雨的伞形篷子。

请结合原文分析,刘统勋具有哪些可贵品质。

分析:分析人物形象,一定要结合人物所做的事和对人物的描写来分析。概括刘统勋的品质,要结合文本中和他相关的三件事,以及对他言行的描写来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刘统勋面对世家子贿赂的千金,断然拒绝,体现了他的清正廉洁;对于赀郎夜晚的拜访,拒访后次日在政事堂加以斥责,体现了他的光明磊落;久居相位,位高权重,然而住宅的大门却低下狭小,体现了他的清廉俭朴。

(3)理解文本的中心和主旨。如2022年湖南省衡阳市中考试题:

賣油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戴嵩①画牛

苏 轼

蜀中有杜处士②,好书画,所宝③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④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⑤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

【注释】①戴嵩(sōng):唐代著名画家。②处士:有才德而不愿做官的人。③宝:珍藏。④拊(fǔ)掌:拍手。⑤搐(chù):紧缩。

小李同学平时只埋头读书,不愿参与实践活动。请结合以上两则短文揭示的道理,谈谈你的看法。

分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对文本主题的理解和运用。这就要求我们仔细阅读题干,明确答题方向,然后认真阅读两则短文,理解主题后作答。

参考答案:不赞成小李的做法。《卖油翁》和《戴嵩画牛》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实践出真知。作为学生,不但要静心读书,还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这样才能有益于个人全面发展。

2.信息提取题。对这一题型的考查,如2022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试题:

留园记

出阊门外三里而近,有刘氏寒碧庄焉。而问寒碧庄无知者,问有刘园乎,则皆曰有。盖是園也,在嘉庆初为刘君蓉峰所有,故即以其姓姓其园而曰刘园也。咸丰中,其泉石之胜,花木之美,亭榭之幽深,诚足为吴下名园之冠。及庚申、辛酉间,大乱洊至①,吴下名园半为墟莽。而所谓刘园者则岿然独存。同治中,芜秽不治。至光绪二年,为毗陵②盛旭人方伯所得,乃始修之。平之、攘之、剔之,嘉树荣而佳卉茁,奇石显而清流通。凉台燠馆,风亭月榭,高高下下,迤逦相属。春秋佳日,方伯与宾客觞咏其中,而都人士女或掎裳连袂而往游焉,于是出阊门者又无不曰刘园刘园云。方伯求余文为之记。余曰:“仍其旧名乎?抑肇锡③以嘉名乎?”方伯曰:“否,否。寒碧之名至今未熟于口,然则名之易而称之难也。吾不如从其所称而称之。人曰刘园,吾则曰留园,不易其音而易其字,即以其故名而为吾之新名。”余叹曰:美哉斯名乎,称其实矣!夫大乱之后、兵燹之余,高台倾而曲池平,不知凡几,而此园乃幸而无恙,岂非造物者留此名园以待贤者乎!吾知留园之名常留于天地间矣!

(选自《中华百年经典散文》,作者清代俞樾,有删节)

【注释】①洊(jiàn)至:相继而至。②毗(pí)陵:今江苏常州市。③肇:开始。锡:通“赐”。

如果你陪同外地的亲戚去留园游玩,请根据文章内容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个方面,向他们介绍留园。

分析:这道题设置情境,考查信息提取的方式更加灵活,体现了活学活用的理念,需要我们将提取的信息归类整合来作答,比如可以介绍园子的景物特点、历史变迁,也可以介绍园子的名字由来。内容与材料相关,意思对即可,答案略。

二、对表达方面的考查

1.考查行文思路。答好这类题要注意明确文体,如果是议论文,就要弄清论点是什么,如何展开论证的;如果是故事性比较强的记叙文,就要理清记叙文的六要素。例如,2019年大连市中考文言文阅读中课内选文是《桃花源记》第一、二段,考查的就是梳理武陵人的行踪。

梳理选文中武陵人的行踪,完成下面的图表。(每空不超过4个字)

[缘溪行]→()→[ 至山前]→()→[游桃花源]

分析:完成此题需要先找出题干已经给出部分所在区域,然后再确定需要填写的内容所在区域,用三四个字概括好之后填空。

参考答案:逢桃林 入洞口

2.考查文章的写法。文言文常采用的写法有对比、衬托、侧面描写等,例如统编教科书八年级上册《周亚夫军细柳》的课后题:说说文中哪些地方使用了对比、衬托的写法,对刻画人物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分析:解答这类题,要先理解文章中心,包括人物形象,之后才能理解这些写法对突出中心或者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3.考查文本的详略安排、语言风格、修辞手法和句式的运用等。例如,统编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的课后题:朗读课文,说说这两篇文章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分析:这道题旨在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后,体会文章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两篇短文都是骈散结合,《陋室铭》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爱莲说》以散句为主,句式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

做好文言文文意理解题,万变不离其宗,在扫除翻译障碍的前提下,弄明白“写什么、为什么写、怎么写”三个问题,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此文系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 “‘学生问题导学阅读教学模式构建研究”JG20CB01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留园文意记叙文
视觉空间
记叙文阅读专练
《鬼神之明》的文意主旨与“明”字的含义
留园:亭台廊榭,秋色迷宫
如何写好记叙文
让记叙文赢在构思
记叙文写作重在“有我”
苏州园林的空间叙事与抒情研究
工筆文意之大化——关于田禾虎画风格元素特征的分析
表达准确,文意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