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福建实现“双碳”目标的路径研究
2022-12-11国家能源局福建监管办公室
■国家能源局福建监管办公室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强调:“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也是一项长期任务,既要坚定不移,又要科学有序推进。”站在党和国家事业新的发展起点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结合福建能源发展实际,对福建实现“双碳”目标的路径及实践进行系统研究和思考,对全面实施能源安全新战略,全力以赴保障能源安全供应,坚定不移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加快福建生态省建设,意义十分重大。
福建碳排放和能源消费现状
(一)省内碳排放现状
近年来福建碳排放管控水平居于全国前列。2019年福建全社会碳排放总量2.78亿吨,居全国第17位;碳排放强度为657千克/万元,约为全国均值的59%,正向排名全国第5位。与2015年相比,2019年福建GDP增长58%,碳排放总量增长19%,碳排放强度降低25%。福建碳排放来源高度集中,能源生产消费活动碳排放量2.48亿吨,占碳排放总量的89%;工业生产过程碳排放量0.30亿吨,占碳排放总量的11%,因此,控制能源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碳排放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分行业看,能源供应行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业贡献了95%的碳排放量,将成为控碳、减碳工作的主战场。
(二)能源消费结构
目前,福建能源消费仍然以化石能源为主。2020年,全省能源消费总量为1.39亿吨标煤,同比增长1.4%,原煤、石油、天然气在能源消费总量占比分别为48.3%、23.6%和4.7%,合计占比为76.6%,一次电力及其他能源占比为23.4%。2020年福建能耗强度为317千克标煤/万元,约为全国平均值的65%。“十三五”期间全省能源消费总量持续增长,较2015年增长了17%。具体来看,煤炭、石油、天然气利用产生的碳排放量占碳排放总量的比重分别为66%、19%、4%。
福建实现“双碳”目标的优势
近年来福建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在推进自身“双碳”工作、服务全国“双碳”目标方面,具备以下几方面优势。
能源供应清洁化的优势。2021年底全省清洁能源装机占比已达58%,未来仍将以发展核电、海上风电为主。终端电气化率逐年稳步提升至29.8%,已超越欧美发达国家水平。近年来天然气供应量稳步提升,屡创新高。
能源产业低碳化的优势。福建东部沿海正在成为全国新能源技术装备输出高地,宁德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聚合物锂电池生产基地,福清建成了研发、制造、建设、运维一体化海上风电产业园,莆田、泉州等地已经形成较大规模的光伏产业制造集群。
省间设施联通化的优势。近年来福建与周边省份能源设施互联互通水平持续提升,2001年,福建与华东联网宣告福建“电力孤岛”历史终结,拉开了福建强网的序幕,与周边省份电力和天然气联网工程逐步推进,福建有望成为东南沿海清洁能源供应枢纽。
碳汇资源绿色化的优势。福建森林覆盖率连续42年居于全国首位,每年可形成5100万吨左右的林木碳汇。海洋碳汇资源也颇具潜力,每年可形成2000万吨以上的海洋碳汇。预计全省综合碳汇能力约为7400万吨/年。
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从能源消费和碳排放情况来看,福建实现“双碳”目标关键在于推动能源转型,这一过程中也面临诸多方面的困难和挑战。
统筹经济增长与控制排放的挑战。福建正处于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的关键时期,碳排放随经济持续增长,碳达峰窗口期不足10年,减排时间短、任务重。全省经济结构以第二产业为支柱,产业结构重型化问题相对突出。
兼顾能源转型与稳定供应的挑战。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需要克服可靠容量和转动惯量下降、系统调峰难度加大等问题,具体表现为水电、风电、光伏“靠天吃饭”,风电光伏大发展增加系统调频困难,核电不宜参与常态化调峰,系统季节性调峰严重依赖火电等。
电网转型升级的挑战。2021年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将福建确立为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随着新型电力系统逐步构建和终端电气化水平持续提高,电网将逐步成为能源转型中心环节,安全稳定态势将更加复杂,配电网作用将更加凸显,先行先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都不少。
能源成本上升的挑战。当前可以预见的新增能源成本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能源清洁替代和清洁化利用带来的成本上升;二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带来的成本上升;三是CCUS技术除碳带来的成本上升等。
实现路径和对策建议
福建要如期实现“双碳”目标,政策推动、制度创新、技术突破是关键,落实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发展要求是根本,推动产业结构转型优化是必经之路。
(一)实现路径
总体思路是全面实施能源安全新战略,坚持清洁低碳可持续的发展方向,逐步推动经济和能源发展与碳排放脱钩。
结合福建实际,碳达峰阶段应以“控煤”为主,积极稳妥有序发展新能源项目,设定碳排放峰值目标,通过控煤、稳油、增气,推进电能替代和天然气替代;试点发展CCUS应用。碳中和阶段应当以“减碳”为主,加速发展可再生能源,推动化石能源消费总量逐步下降;大力推广CCUS技术,逐步实现能源生产领域近零排放乃至负排放,最终实现全面碳中和。在碳达峰时间上,福建宜早不宜迟。主要有两点考虑:一是福建作为经济较发达省份和全国首个生态文明试验区,有条件有能力率先达峰。二是碳达峰是碳中和的前置条件,达峰越早、峰值越低,实现碳中和的压力和代价越小。
(二)对策建议
1.推动能源“双替代”。促进能源供应清洁替代,积极开发海上风电,稳妥有序发展核电,科学发展煤电气电,统筹建立匹配调峰需求的储能系统,提高天然气消费占比,持续推进电力、天然气外送。促进能源消费电能替代,重点聚焦制造业和交通运输业,加速推广电动汽车和氢燃料汽车,强化“两高”行业电能替代改造。
2.推动产业“双优化”。优化产业结构,以新能源产业创新示范区为引领,打造海上风电、电化学储能和异质结电池研发生产高地,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优化产业布局,加快“两高”等相关传统行业节能减排改造,加快新兴产业发展,引导鼓励低能耗、高附加值产业发展汇聚。
3.推动技术“双突破”。加快源头减碳技术突破,如海上风电、异质结电池等相关技术研发,提升国产化水平;开展储能关键技术攻关和产业化研究;推动氢能技术加速发展。加快终端减排技术突破,加大CCUS技术研发投入,推动能耗成本下降;拓展二氧化碳应用市场,促进资源化利用;加快CCUS示范项目应用落地,推动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加快各项技术迭代,尽快降低应用成本。
4.推动碳汇“双提升”。提升“绿色碳汇”,加大造林力度;大力推广林业碳汇项目,完善林业碳汇交易规则和模式;优化林木结构,推进林木资源质量升级;加强城市绿化,深度挖掘城市碳汇潜力。提升“蓝色碳汇”,加强海洋碳汇研究,突破海洋人工增汇、负排放技术;统筹布局发展新的海上养殖碳汇项目,大力发展深海渔业养殖碳汇。
5.发挥政策“双作用”。完善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的约束和监管机制。出台绿色低碳发展的激励政策,优化碳交易机制,合理控制碳排放市场配额总量,丰富产品体系、扩大市场交易主体范围;发展绿色金融体系,构建多层次绿色金融市场;出台节能减排相关激励措施,通过税费减免引导企业发挥节能减排主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