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外汉语教材的婚恋文化研究
——以《非诚勿扰:高级汉语视听说教程》为例

2022-12-10侯日琨

海外文摘·艺术 2022年13期
关键词:婚恋观婚恋家庭

□侯日琨/文

1 当代中国婚恋状况的介绍

在20世纪前,中国人谈性色变,讲究“男女授受不亲”。而当代中国的文化已经包罗万象,在保留自己的核心理念时,亦会吸收他国的文化思潮。所以,现在中国人的婚恋观念已经愈发开放自由。根据2017年腾讯新闻的调查数据,不接受婚前性行为的比例仅有7.1%。婚前同居则更为人所接受,高达93.1%的受访者愿意接受婚前同居[1]。

中国人的婚恋观不仅仅与外国文化交融,自身也在不断地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政策对中国人的婚恋也起到了引导的作用:据民政部调查,政府倡导“晚婚晚育”后,自2013年开始,中国结婚登记公民的年龄段由20~24岁的占比最多,变为25~29岁占比最多。另一方面,女性在社会的地位逐渐提高,中国双职工家庭的比例提升[2]。更多家庭的女性也拥有工作,社会对于家庭中女性的职责认知也有所改变,进而婚恋观也随之变化。

新时代的青年们秉持自主的个性化婚恋观。父母的意见固然重要,婚恋仍然要考虑到父母,但“我的婚恋我做主”的意识已占主导。“单身主义”潮流长盛不衰,2018年单身的中国人已有2.49亿。而人民日报对3万多人的调查显示,仅有0.4%的受访人单身是因为父母不支持。

另外,35.7%的受访者单身是受限于经济原因——“没有能力承担家庭责任”“生活不稳定”。由此可看出,金钱对于中国人的婚恋来说是关键要素。因此,功利主义恋爱观逐渐浮上水面。

与此同时,年轻人接触婚恋对象的途径也大大更新,越来越多人接受“网恋奔现”、多种相亲形式也层出不穷[3]。近年的《非诚勿扰》《心动的信号》等节目都非常火爆,体现出相亲节目与恋爱节目受众群体扩大,婚恋仍是中国人重视关注的话题。

2 教材中婚恋文化的体现

本教材以《非诚勿扰》节目为主题,课文内容贴近年轻人的生活,主要谈论的是婚恋相关的话题。在遴选课文主人公时,教材以代表性与话题性为选取原则,意在展示当前中国社会普遍的生活情况与婚恋态度。因此,本教材得以有效地表现中国的婚恋文化。

2.1 教材文化点三线表统计

教材中专门的文化点列表中共有92个点,其中与中国婚恋主题相关的文化点就有27个,占全部文化点列表的29.3%。与中国婚恋主题相关文化点汇总,如表1所示。

所以,在校长和家长的认识中,不排除“踢好足球,上名大学”的动机,但是就校长而言,他们更多的想法是响应国家号召,执行国家政策,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校知名度。就家长而言,他们更多的想法是让孩子参与校园足球,促进孩子身心健康,让孩子有一项体育特长,进而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而家长的这一认识恰好契合了校园足球改革的本初含义。

表1 与中国婚恋主题相关文化点汇总

2.2 教材课文婚恋文化分析

本教材对中国婚恋文化的诠释能从纵向与横向全面分析。纵向指教材内容包含了从古到今的中国人婚恋观点,横向指教材课文不仅提及了中国人的观点,还设置了外国人及华侨不同的看法以对比分析。因此,学生就能从多方面多角度地感受到中国的婚恋文化。

2.2.1 男女嘉宾对话体现的传统中国婚恋价值观

(1)重视家庭。古语有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就是中国传统志士仁人终身奋斗的高远准则。“齐家”与能够与“治国”“平天下”并驾齐驱,说明中国人非常重视自己的家庭建设。因此在择偶时,家庭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人们的选择。甚至可以说,在中国,结婚不是男女两个人的事,而是两个家庭的重大选择。

所以,中国的婚恋话题必不可少的内容是关于对家庭的讨论。其中包括对父母的态度(是否与两家父母同住,是否全盘听从父母的意见等),对后代的态度(是否要孩子,要生多少个孩子等),以及对核心家庭的建设态度(是否要有一方辞职主内等)。

教材中的第二课、第十一课、第十四课有谈论到子女婚恋与父母的关系;第一课、第十课都提到孩子的问题;而第四课、第五课、第十五课都对组建自己的小家(核心家庭)提出了畅想。由此可以看来,家庭在婚恋选择中举足轻重。

(2)重视稳定。中国传统以来就是农耕国家,安土重迁。相对游牧民族来说,中原人更保守,讲求稳定,没有自由驰骋终身的想法。虽然当代中国人的思想倾向已经逐渐开放自由,这种传统思想依然渗透进了婚恋倾向之中。

现在科技发达了,五湖四海皆可联络甚至婚恋。但是长距离恋爱仍不符合中国人“稳定”的概念,在择偶时询问家乡不可避免。在婚恋中,若是男女双方家乡与工作地点不同,也会引起争议,最后的归宿定是选择任一方的家乡成为爱巢所处之地。若是男女双方是同乡人,那么双方更容易相处,最后走到一起的几率也会更高。

教材中第一课、第三课、第十二课、第十三课的主角都用家乡去拉近关系。第六课提到了长距离恋爱不稳定的话题。第十一课、第十四课提到了婚恋后的发展地点问题。教材内容的选择能够将现代中国人的婚恋观与其工作发展重心或家乡有着紧密联系的现状精确地告知学生。

2.2.2男女嘉宾对话体现的当代中国婚恋价值观

(1)重视财力。中国由古代就开始有门第之分,婚恋之事也讲究“门当户对”。传统的中国人认为若男女双方条件不登对,这样的婚恋是不可能长久,也不会幸福的。这里的“登对”指的是婚恋双方的家庭需要有差不多的地位和财力。到了经济高速发展的现代,人们的生活压力变大,对经济条件的要求亦没有放宽。部分走向极端的青年甚至催生了“功利主义”婚恋观[4]。在找对象时看重对方的家世、工作等物质情况,有的人甚至还抱有一种“靠对象”的侥幸心理,希望找一个有钱的对象,以后就能少奋斗几年。这种扭曲的想法不仅磨损了人的积极性,更是助长了“金钱至上”的社会心理。

在第一课中比较详细地阐释了这种物质主义心理:“男人的收入要是女人收入的2.5倍才会和睦。”“但是现在,她(女朋友)当初对你的投资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回报。你现在的收入是她的至少三百倍以上,证明她是一个多么有眼光的投资人啊!”虽然有人提出了反对的意见,但是反对者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理解说话人的初衷,认为经济能力相当于一个家庭的支柱,还是非常重要的。

教材中选用了《非诚勿扰》这个节目为课文原型,而这个节目的环节恰恰就把嘉宾的财力情况展示地明明白白。在初见时把姓名、职业都告知对方;在深入了解时也有展示家庭背景的环节。

第六课中还出现了“高富帅”“白富美”网络流行词,指个高、富有、帅气的男性和白皙、富有、美丽的女性容易受到青睐。这些词语的流行表示它们如实地反映出了当代中国年轻人的择偶观现状——除了外貌条件外,最能吸引异性关注的指标就是经济条件。

(2)重视平等自主。现代中国人的婚恋并不是予取予求的依存关系。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及,两性关系也从古老的“男尊女卑”跃升为“男女平等”。所以在现代人看来,“势均力敌”的婚恋关系更有激情、更能长久。以前的中国女人注定为家庭而活,很多女性选择当全职主妇。现在大部分的女性有了决定自己未来的机会,也有机会获得工作与家庭的双赢。当女性有了经济能力,她们的社会地位水涨船高,两性关系中的话语权亦有明显地提升[5]。

教材共有十六课,却有八课(第二、四、六、九、十、十二、十四、十五课)提到了两性关系平等、相互尊重的相关话题。课文内容中其比例之高,充分凸显了现代中国年轻人婚恋的平等自主倾向。男女嘉宾对此的交流更是为读者提供了如今中国人殊途同归的婚恋观点,即自由、平等的大势所趋。

3 结语

该教材选用对话式的主题课文及多样的文化知识点,兼具现实性与灵活性,不仅有利于读者学习汉语,还能潜移默化地使读者领会到中国的古今婚恋价值观,为文化因素增添了一丝趣味[6]。本教材全面地呈现出中国的婚恋文化,展现出中国现代包容的婚恋价值观趋向,将中国进步的文化一面呈现于世界舞台。■

引用

[1] 2017中国人婚恋观调查报告 详细解读当代中国人的婚恋观[Z].花镇情感网,2017.

[2] 31年中国人婚姻数据[Z].舟山市民政局,2019.

[3] 胡丹.探析婚恋观对相亲诉求的影响[J].新闻研究导刊,2014(7):122.

[4] 钱嫦萍.青年婚恋情感的异化境遇与破解之道[J].中国青年研究,2020(7):81-86.

[5] 秦琛,傅新禾.青年婚恋观现状透析[J].当代青年研究,2012(2):28-32.

[6] 朱敏.对外汉语中级精读教材文化因素的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

猜你喜欢

婚恋观婚恋家庭
爱在“七夕”正当时——当代职场青年婚恋观察
95后大学生婚恋观的现状及探析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论欧阳子小说中的婚恋观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当代女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分析
婚恋观转变与基层行政——以1953年北京贯彻婚姻法运动月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