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非遗绽放更迷人光彩

2022-12-10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22年45期
关键词:薪火相传乡风工坊

栩栩如生的济南皮影,声情并茂的山东快书,精致华丽的楚式漆器髹饰技艺,简约精美的苗族蜡染和苗绣……不久前,在山东济南召开的第七届全国非遗博览会上,全国332名非遗传承人、284个非遗项目参展参演,各地具有代表性的非遗技艺、特色表演通过线上线下方式集中亮相,受到观众青睐。

有的地方探索“非遗+扶贫车间”模式,依托市場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非遗项目,让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不少地方建设传统工艺工作站,开设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组织展示展销,鼓励电商平台推介工坊产品。在济南市百花洲历史文化街区,鲁绣、活字印刷、草柳编、泉水豆腐等非遗文化和技艺备受欢迎,现场还有非遗传承人的演示和讲解。国家级非遗项目徐州香包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王秀英今年已经83岁,仍奋斗在传承保护前沿,跟着孙女做直播、邀请网友参与设计,坦言“非遗传承有年轻人接力,我也不用担心了”。

1.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作为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必须传承好、保护好。着眼未来,继续加强系统性保护,同时推进创新性发展,就能让非遗焕发出强大生命力,为增强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提供重要的精神支撑。

2.涵养文明乡风、凝聚民族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促进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就要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发展、保护与利用的关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重在涵养文明乡风、融入现代生活、展现当代价值,凝聚民族精神。

薪火相传、创新发展、文化自信、当代价值

猜你喜欢

薪火相传乡风工坊
打造一村一馆 传承乡风文明
华彩少年薪火相传
星月工坊
乡风
星月工坊
厚植勤劳脱贫的乡风家风
星月工坊
薪火相传
文明乡风聚人心
星月工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