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看过这些精妙画作的人们不会忘记”
——论俞乃大的《漫画阿Q正传》

2022-12-10杨剑龙

关键词:阿Q丰子恺画幅

杨剑龙

(上海师范大学 光启国际学者中心/人文学院,上海 200234)

在鲁迅小说《阿Q正传》的图像阐释中,俞乃大先生是最早以连环画的形式阐释这篇经典作品的,但却长期被淹没于历史的烟云中。2017年11月,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了俞先生的女儿俞即子编著的《阿大画传——纪念俞乃大先生诞辰110周年》(图1),这部上下两册共计490页的画传,收入了俞先生的色粉画、水彩画、速写、漫画、国画、连环画等诸多画种的众多画幅,其中包括“漫画阿Q正传”连环画43幅,该连环画最初连载于1937年7月1日—8月13日出版于南京的《朝报》。

图1 《阿大画传——纪念俞乃大先生诞辰110周年》

2017年12月,《阿大画传》在杭州师范大学首发[1]。2018年11月7日,在杭州第四中学筹办120周年校庆之际,俞乃大先生的后人向俞先生工作过的学校赠送了《阿大画传》[2]。2021年,在鲁迅小说《阿Q正传》诞生100周年之际,俞先生的女婿杨坚康在《绍兴鲁迅研究》上发表了《俞乃大与〈漫画阿Q正传〉》一文,对俞先生及其《漫画阿Q正传》作了介绍。俞乃大是与丰子恺齐名的画家,被誉为“中国的米勒”[3]242。

在鲁迅小说《阿Q正传》的图像阐释中,1934年,陈铁耕作《阿Q正传》插图10幅,魏猛克绘插图5幅,叶灵凤绘阿Q像1幅;1935年,刘岘作插图20幅,鸿梁绘阿Q像1幅,赖少奇绘《阿Q正传》木刻1幅。以连环画形式绘《阿Q正传》者,俞乃大是第一位。此后1937年张义璋在《万影》上连载连环画《阿Q正传》32幅,叶浅予出版《阿Q正传画册》12幅,1939年丰子恺出版《漫画阿Q正传》53幅,共同形成了以图释《阿Q正传》的经典化历程,其中“中国的米勒”俞乃大是以连环画阐释《阿Q正传》的先驱。

章立国教授撰文《胸有大爱、关怀现实的艺术赤子》评价俞乃大说:“这是一位真诚的人,一位艺术赤子。他心地纯净,由衷地忠诚于艺术、忠诚于国家和人民。他以艺术为生命,作为自己贯穿一生的生活方式。他如同风中劲草、林间清泉、山谷幽兰。”[4]2章教授视俞乃大先生为以艺术为生命的艺术赤子。

1907年11月23日,俞乃大出生于浙江绍兴诸暨县正九都溪埭里(今诸暨市次坞镇溪埭村)的书香世家,父亲俞祥法是晚清补廪生。俞祥法在乡里行善助人,义务办私塾,开药铺,还行医治病。俞乃大四岁时,父亲遭到逼债以致旧病复发去世,留下诸多债务,母亲只有变卖家产还债。俞乃大七岁进家乡儒城小学读书,他最喜欢图画课。进入高小后,学校的图画课已有静物写生和野外写生。1926年,俞乃大进入浙江艺专学习,专攻水彩。1927年,学校因军阀混战停办,俞乃大返乡在儒城小学教书。1927年下半年,俞乃大进入上海中华艺术大学求学,1928年上半年转入新华艺术大学,但因经济拮据无法交清学费、不准参加毕业考试愤然离校。1929年俞乃大赴东阳县立中学代课,任图画、劳作课教师。1930年赴萧山义桥私立养蒙小学任语文课教员,两个月后赴绍兴省立五中附小任图画、劳作课教员,并开始给《中国儿童时报》投画稿。

俞乃大求职坎坷,1931年入苏州美专半工半读,在学校印刷厂工作,自编自印连环画《陶大成戒烟记》上街叫卖,终因无钱缴纳膳食费而自行离校。1933年,俞乃大任南京中央大学牙科绘图员和讲师。1936年9月10日起,俞乃大在南京《朝报》连载“全国各地民谣”系列漫画(图2)200余幅。1937年,俞乃大创作《漫画阿Q正传》连环画108幅,7月1日开始在南京《朝报》连载43幅,并在《中国儿童时报》《宁波日报》《诸暨民报》《南京救济日报》等报刊发表诸多漫画。1938年,俞乃大担任浙江省战时美术工作者协会理事长,出版《战画》月刊,还与张乐平、杨可杨等协同创办《刀和笔》月刊。1939年,俞乃大在丽水的碧湖联合中学任教,与郑也夫、金逢孙一起举办暑假绘画学习班和木刻函授班。1939年,浙江省战时教育文化事业委员会书刊发行部出版了俞乃大的《画集》。1942年俞乃大创作抗日漫画《斗门民众驱敌记》18幅,1943年举办“阿大速写画展”。1945年俞乃大绘长篇系列漫画《乡村素描》(图3),被丰子恺在《俞乃大〈乡村素描〉序》中评为“写中国乡村社会生活的黑暗、愚痴、野蛮和非人道,使我看了感慨不已”[5]269。俞乃大还创作了系列漫画《复员???!!!》,描绘抗战胜利后国统区人民的苦难生活。1946年俞乃大赴台湾观光,创作100多幅速写,1947年在杭州举办“俞乃大台湾风光画展”。1948年,俞乃大担任杭州建国中学美术教师,在国立艺术学校开设水彩画课。

图2 “全国各地民谣”系列漫画五、六

图3 《乡村素描》

1949年,俞乃大在杭州初级中学任教。1950年11月,上海百成书局出版俞乃大的连环画《一个空白村的变化》,讲述土改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由俞乃大撰写、丰子恺校订的《小学美术科参考资料》于1951年由上海春明出版社出版,俞乃大编撰的《小学劳作科参考资料》于1953年由上海春明出版社出版。俞乃大还创作出版了连环画《水牛回家》(中华书局1952年版)、《灭虫廿七万》(少年儿童出版社1953年版)。1957年,俞乃大调入杭州师范学校任美术教员,与人合编《浙江省师范图画教材》,还创作了诸多招贴画。1966年,俞乃大受到冲击,被下放农场劳动改造,之后获得平反,却不幸罹患帕金森综合症。1983年12月26日,俞乃大因病逝世,享年77岁。

“锲而不舍,风雨兼程,俞先生虽然一生坎坷,却从不改变自己的艺术追求和精神信念。”[4]2俞乃大一生从事美术创作与美术教育工作,他将美术事业视为生命,认认真真为中国的美术事业发展鞠躬尽瘁,兢兢业业为民族的危亡呼吁呐喊,踏踏实实为中国的美术教育勤奋耕耘。“看他的漫画、国画、水粉、水彩、连环画、素描、速写,从笔墨、笔触到构图、色彩,直至那种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洒脱自如、得心应手,不难发现他坚实的专业功底和个性化表现的不懈努力。”[4]1俞乃大先生在中国绘画发展史上留下了值得铭记的一页。

1931年,俞乃大自编自印连环画《陶大成戒烟记》上街叫卖,以支付苏州美专的学费。1937年,俞乃大创作《漫画阿Q正传》连环画108幅,7月1日开始在南京的《朝报》连载,每日刊载1幅,至8月13日共计刊载43幅(图4)。这天日寇进攻上海,“八·一三”淞沪会战爆发,连载被迫停止。南京遭到日寇轰炸,《朝报》报社所有锌板全部被毁,俞乃大“逃难过江时又遇敌机,船翻了,随身行李全部落水,画稿箱也没了踪影。当时,四儿俞元白还飘在水中,子弹扫,炸弹炸,他娘哭喊着要往江里扑……”[3]244-245俞乃大创作的《漫画阿Q正传》连环画108幅,仅刊载了43幅,其余的65幅全部遗失。44年后的1981年9月,74岁的俞乃大先生以国画绘《阿Q正传》连环画第一幅(图5)并题词:“一九三七年,余绘制漫画《阿Q正传》一○八幅,曾连载发表于南京《朝报》,后因‘七七’事变而夭折,且原稿遗失。兹忆写第一幅以纪念鲁迅先生诞生一百周年。”[5]267因战火而遗失的《漫画阿Q正传》连环画65幅,是鲁迅小说《阿Q正传》图像阐释史的重大损失,从已发表的《漫画阿Q正传》连环画43图仍能看出俞先生对鲁迅小说《阿Q正传》图像阐释的独到思路和艺术创见。

图4 俞乃大《漫画阿Q正传》第4图

图5 余乃大以国画绘《阿Q正传》连环画第1幅

俞乃大出生于诸暨县正九都溪埭里,离鲁迅故乡绍兴都昌坊口大约70公里,一生深受鲁迅作品的影响。“鲁迅先生的作品,对俞乃大影响很大,认为鲁迅先生是吼出了自己心底的‘呐喊’。一个一心想要救国救民的知识者,对民族的前途满怀信心,启民救国的情结激荡于胸。”[3]240俞乃大在南京的《朝报》上连载“全国各地民谣”系列漫画的同时,开始创作《漫画阿Q正传》。“他的家乡与绍兴毗邻,对阿Q般的底层人物的生活、性情与行为,了熟于心。哀怒之心流于笔端,形象夸张而不失真,笔触简练流畅,拿捏自如,使这一悲剧人物更具形象化。”[4]23俞乃大的《漫画阿Q正传》采取上图下文的形式:上图用毛笔描画阿Q形象与行状,并在画旁有与图像有关的“题词”,大多摘录自小说原文或概括文字;下文“阿Q本事”从小说第二章《优胜记略》开始,不落一字地引用,成为俞乃大独有的连环画形式。鲁迅评价出生于河南的刘岘创作的《孔乙己》插图31幅“不过这孔乙己是北方的孔乙己”[6]3。1934年刘岘创作《阿Q正传》插图20幅,仍然有缺乏江南色彩和绍兴特点的缺憾。在俞乃大笔下,《漫画阿Q正传》连环画生动地突显了江南特色和绍兴风味。

俞乃大认真研读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精心为人物造像。他画笔下的阿Q矮额头、小眼睛、塌鼻梁,尤其是两片厚厚大大的嘴唇,就像一张蛤蟆大嘴,突出阿Q性格的愚昧蠢笨与倔强执拗,稀疏的头发编成一根细短辫子拖在脑后,摞着补丁的裤腿高高绾起,露出一双赤脚,有补丁的短上衣外罩着一件深色的背搭子,腰间系着一根布腰带,腰带上有时插着一管旱烟斗,愚憨中有执拗,可悲里现麻木(图6)。他画笔下的赵太爷肥头大耳,长衫马褂,足蹬布鞋,腰挂玉坠,眯缝着的小眼睛上架着一副圆框眼镜,鼻孔下两撇浓浓的八字胡,光秃秃的脑袋后拖着一根粗粗的长辫子,左手握着一个水烟壶,右手捏着一根燃着的纸媒,颐指气使,不可一世(图7)。他画笔下的假洋鬼子西装领带,足蹬皮鞋,头戴礼帽,手握哭丧棒,脑后无辫子,瘦瘦长长。他画笔下的王胡高高大大,络腮胡子,脑袋后拖着一条细细的辫子,胸口有一丛胸毛,穿着补丁摞补丁的衣裤,脚穿深色布鞋。他画笔下的吴妈在脑袋后绾着发髻,眉眼间显露出蠢笨,宽松的上衣外罩着一件深色背褡,一双小脚穿着布鞋。俞乃大漫画的人物造像简约而传神,生动而真切。

图6 俞乃大《漫画阿Q正传》第6图

图7 俞乃大《漫画阿Q正传》第1图

俞乃大认真研读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生动地描绘出阿Q遭欺凌受侮辱的场景。鲁迅刻画的阿Q是中国国民性的典型代表,作为社会最底层的雇工,阿Q在未庄始终处于遭欺凌受侮辱的境地,俞乃大以漫画生动描绘出阿Q遭欺凌受侮辱的场景,如第1图绘赵太爷不准阿Q姓赵(图7)。站在门口台阶上的赵太爷长袍马褂横眉怒目,左手捏着水烟筒,拿着纸媒的右手气势汹汹地指向阿Q,赤脚站在门口的阿Q面对斥责唯唯诺诺。第8图绘阿Q遭到闲人的责打。阿Q被闲人推向墙根,跌坐在墙根的阿Q被站着的闲人在墙上撞头。第22图绘阿Q遭到王胡的责打(图8)。孔武有力的王胡把跌坐在墙根的阿Q接连碰了五个响头。第26图绘阿Q遭到假洋鬼子的责打(图9)。在墙的拐角处,西装革履的假洋鬼子以“哭丧棒”猛击阿Q的脑袋,阿Q只有弯腰弓背,用手护着脑袋。第36图绘阿Q遭到赵秀才的棒打。阿Q向吴妈求欢受挫,长衫马褂的赵秀才举着大竹杠向阿Q劈头盖脸打下,阿Q两手抱头,慌忙逃窜。俞乃大以哀其不幸的心态描绘出阿Q遭欺凌受侮辱的场景,呈现出“阿Q是被折磨得最不像样的一个人物,是奴隶群中间最悲惨的一员”[7]196。

图8 俞乃大《漫画阿Q正传》第22图

图9 俞乃大《漫画阿Q正传》第26图

俞乃大认真研读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以连续性画幅描绘出阿Q的人生遭际。著名连环画画家贺友直谈到连环画创作时,强调画幅的连续性:“连环画是画故事,凡故事必有情节,有情节必然要表现人与人的关系……因之,在处理画面时必须考虑人物活动的连续性,场景的连续性,时间的连续性,这三者的连续性是紧密关联的。”[8]129俞乃大在绘《漫画阿Q正传》时,十分注重画幅构思和设计的连续性,如第7-10图绘闲人责打阿Q:第7图绘闲人嘲弄阿Q的癞头疮,第8图绘闲人揪住阿Q的头撞墙,第9图绘阿Q自嘲被儿子打了,第10图绘闲人逼迫阿Q说“人打畜生”。再如第12-15图绘阿Q参加赌牌:第12图绘阿Q在一堆人中押牌宝,第13图绘阿Q不幸赢了一回,第14图绘不知道为什么打起架来,第15图绘阿Q挨了打洋钱也不见了。又如第17-22图绘王胡责打阿Q:第17图绘阿Q远远看见王胡在墙根下捉虱子,第18图绘阿Q在王胡身边坐下,第19图绘阿Q骂王胡“这毛虫”,第20图绘王胡喝问“你骂谁”,第21图绘阿Q抢上去就是一拳,第22图绘阿Q被王胡扭住了辫子。第24-26图绘假洋鬼子棒打阿Q:第24图绘远远走来了假洋鬼子,第25图绘阿Q耸了肩膀等候着,第26图绘假洋鬼子拿哭丧棒打在阿Q头上。第27-31图绘阿Q欺负小尼姑(图10):第27图绘对面走来了小尼姑,第28图绘阿Q向小尼姑吐一口唾沫,第29图绘阿Q摸小尼姑的头皮,第30图绘阿Q扭住小尼姑的面颊,第31图绘小尼姑骂断子绝孙的阿Q。第32-43图绘阿Q向吴妈求欢。第32图绘阿Q想应该有一个女人,第33图绘阿Q与吴妈在厨房里聊天,第34图绘阿Q对吴妈跪下了,第35图绘吴妈大叫着往外跑,第36图绘赵秀才拿大竹杠向阿Q劈下,第37图绘赵秀才骂阿Q王八蛋,第38图绘阿Q奔入舂米场,第39图绘阿Q动手去舂米,第40图绘阿Q听得外面很热闹,第41图绘阿Q寻声去看热闹,第42图绘阿Q看见赵太爷向他奔来,第43图绘悟到热闹与他相关后阿Q翻身便走。在这些连续性的画幅中,俞乃大在人物活动、场景、时间的连续性中,绘出了阿Q的人生遭际与故事,呈现出阿Q受欺凌却又恃强凌弱、麻木健忘的性格。

俞乃大认真研读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细致描画阿Q麻木愚昧的心理心态。贺友直说:“所以,我又认为在处理人物的动作表情时,既要追求描绘心理状态的准确性,又要追求表达情节的明确性。也就是说要求融心理与情节于一体之中。”[8]25俞乃大在构思与绘描《漫画阿Q正传》连环画时,常常努力追求描绘心理状态与表达情节的准确性,并力图融心理与情节于一体。如第2图绘阿Q没有家,住在未庄土谷祠(图11)。阿Q身后的土谷祠,可以看到破落的寺庙中祭坛上供奉的菩萨像,菩萨像前有熄灭的香炉,还有几根悬挂的经幢。画幅绘的阿Q衣衫褴褛地坐在土谷祠门口的台阶上,绾起裤腿,赤裸双脚,双手交臂放在膝盖上,脑袋后一根细细的辫子翘起,阿Q木然地望着前方,呈现出阿Q渺茫的心态,不仅姓名、籍贯渺茫,连先前的行状也渺茫,突显出阿Q的可怜与可笑。如第5图绘阿Q嘲笑未庄人没见过城里的煎鱼。画幅上衣衫褴褛的阿Q双手背在身后,赤着双脚趾高气扬地走着,乌龟头一样的脑袋上方绘了阿Q心里想的一碗鱼,表达进了几回城的阿Q很自负,看不起没见过世面的未庄人。如第9图绘阿Q得胜走了。阿Q被闲人揪住黄辫子,在壁上碰了四五个响头,画幅中的阿Q赤着双脚走开了,阿Q背后的闲人心满意足地望着阿Q,阿Q却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绘出了阿Q的自轻自贱。如第15图绘阿Q的一堆洋钱不见了(图12)。阿Q在押牌宝时赢了,却被人莫名其妙地打了,等到阿Q昏头昏脑地爬起来,赌摊不见了,人们也不见了。画幅上的阿Q赤裸着双脚,昏头昏脑地望着脚下,阿Q的上方绘着一堆洋钱,洋钱上绘了三个惊叹号、三个问号,绘出了阿Q洋钱被抢走时的无奈和惋惜。如第16图绘阿Q在自己脸上连打了两个嘴巴。阿Q的钱被抢了,他有些感到失败的苦痛了。画幅中的阿Q回到土谷祠,在破败土谷祠墙角处的床上,他用力连打了自己两个嘴巴,“似乎打的是自己,被打的是别一个自己,不久也就仿佛是自己打了别个一般”,阿Q“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躺下了”。画幅绘的是阿Q躺下时的情状:他赤裸着上身,脸上含着微笑,正躺进补丁摞补丁的被窝里,头顶上方的窗棂栅栏里吹进一缕缕寒风,绘出了阿Q精神胜利法的诀窍。如第32图绘阿Q想应该有一个女人(图13)。阿Q在摸了小尼姑的头皮、捏了小尼姑的脸颊后,觉得自己手指之间仿佛比平常滑腻些,想到小尼姑骂他“断子绝孙的阿Q!”时想:“不错,应该有一个女人,断子绝孙便没有人供一碗饭……”画幅中的阿Q赤裸着上身坐在土谷祠的床榻上,望着自己滑腻的手指,阿Q脑袋上方绘了四个女人的头像,一个是小尼姑,另外三个应该是吴妈,绘出了阿Q被激起的性意识,为阿Q向吴妈求欢的“恋爱悲剧”埋下了伏笔。

图13 俞乃大《漫画阿Q正传》第32图

俞乃大的《漫画阿Q正传》虽然遗失了65幅,但从《朝报》连载的43幅画幅中仍然可以见到他的精心构思和缜密构图,在遭欺凌受侮辱场景的绘描、连续性画幅的营构、心理心态的描画中,呈现出阿Q的不幸遭际与麻木心态,形象地阐释与传达出鲁迅对以阿Q为代表的国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创作主旨。

1898年11月,丰子恺出生于浙江崇德县;1907年11月,俞乃大出生于浙江诸暨县。丰子恺长俞乃大9岁,他俩有着较多的交往和深厚的友谊。“俞乃大与丰子恺是画友,有过多次合作。两人画风相近,意气相投,惺惺相惜,互为挚友。丰子恺是桐乡石门镇人,在钱江北,俞乃大是诸暨县溪埭里人,在钱江南,因此,当时画界有‘北子恺,南阿大’之誉。”[3]245俞乃大创作了《漫画乡村素描》49幅,1947年9月在《东南日报》陆续刊载。丰子恺为此书作序曰:“俞乃大君写中国乡村社会生活的黑暗、愚痴、野蛮与非人道,使我看了感慨不已!他能深入民间,实地观察,又有一双锐利的眼和一支力强的笔,故能捉住要害,指出症结,使看者惊心动魄。他要把这些画刊行,我很赞成,因为这便是斥妄,便是使人生社会改良进步的原动力。”[5]2691951年8月,丰子恺亲自校编了俞乃大撰写的《小学美术科参考资料》,并于1951年9月由春明书店出版。

在鲁迅小说《阿Q正传》的图像阐释史中,丰子恺绘的《漫画〈阿Q正传〉》53幅,1939年由上海开明书店印行,成为《阿Q正传》图像改编中颇有影响的漫画。丰子恺的《漫画〈阿Q正传〉》连环画最初创作于1937年春杭州田家园,他画了54幅漫画挂在床头自娱,同乡张逸心来访,见到这些漫画甚为喜欢,便持原稿去上海自费制版。“正在印刷中,抗战开始,南市变成火海,该稿化作灰烬。”[9]31939年初,丰子恺重新创作了《漫画〈阿Q正传〉》。丰子恺1939年3月30日日记云:“《阿Q正传》漫画早已完成。前携赴桂林,请教于张梓生、章雪山两绍兴人。承彼等指示,改正数处。雪山兄善画,亲写一乌篷船相示,远近法颇正确……今日再出《阿Q正传》漫画全部校改一遍,写一序冠其首,于是全稿完成矣。”[10]121从以漫画改编鲁迅小说《阿Q正传》的先后时间看,俞乃大的《漫画阿Q正传》连载于1937年7月1日—8月13日的南京《朝报》;丰子恺的《漫画〈阿Q正传〉》最早绘于1937年春的杭州田家园,可以说丰子恺与俞乃大几乎同时在用图像阐释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由于丰子恺与俞乃大的亲密交往,他们之间交流探讨过对鲁迅小说《阿Q正传》的图像改编也是有可能的。

丰子恺说:“《阿Q正传》虽极普遍,然未曾读过者亦不乏其人。为此等读者计,吾特节取鲁迅先生原文的梗概,作为漫画的说明。割裂之处,以……为记号。”[10]4与丰子恺相似,俞乃大的《漫画阿Q正传》也节取鲁迅的原文,他俩的脚本都从小说第二章《优胜记略》开篇:“阿Q不独是姓名籍贯有些渺茫,连他先前的‘行状’也渺茫。”只是丰子恺常有省略之处,而俞乃大完全没有省略。

丰子恺与俞乃大都以毛笔简笔画的方式,对鲁迅小说《阿Q正传》进行图像改编,对小说文本的细细研读,对浙东地域风情的熟稔于心,对人物性格的细细揣摩,使他们的描画有诸多相似之处。在人物造像方面,他们塑造的阿Q形象都突显出厚厚的嘴唇、深色的摞补丁的上衣,腰间都围着一根布腰带(图14)。“阿Q稀疏的头发、厚厚的嘴唇、斜视的眼神、倒挂的双眉,丰子恺绘的阿Q给人以怯懦猥琐的感觉,充满着受欺凌遭侮辱的弱者色彩。”[11]俞乃大画笔下的阿Q矮额头、小眼睛、塌鼻梁,尤其是两片厚厚大大的嘴唇,就像一张蛤蟆大嘴,突出阿Q性格的愚昧蠢笨与倔强执拗。丰子恺画笔下的阿Q更具有写实色彩,俞乃大画笔下的阿Q更呈现夸张意味。丰子恺与俞乃大描绘的赵太爷都穿长衫马褂,都是八字胡,都握着水烟壶,对阿Q凶神恶煞。丰子恺绘的赵太爷戴着小帽,俞乃大绘的赵太爷戴着眼镜。丰子恺绘的赵太爷左手扇阿Q耳光,显得乏力;俞乃大绘的赵太爷右手指向阿Q,咄咄逼人。丰子恺与俞乃大描绘的王胡都是络腮胡,孔武有力,与阿Q一样衣衫褴褛;不同在于丰子恺画笔下的王胡赤膊赤足,俞乃大画笔下的王胡披衣穿鞋。

图14 左为丰子恺《漫画阿Q正传》

在画幅构图方面,丰子恺与俞乃大有诸多相似处,但也有个人的独特处。在阿Q押牌宝的场景设计中,他们都将押牌宝的场景置于大树下,阿Q在人群的中间,四周围着赌徒和看客,一根根细长的辫子拖在脑后。丰子恺的描画以赌徒为主,俞乃大的描画有众多看客;丰子恺的描画有一件衣服挂在树杈上,俞乃大的描画旁边还有屋舍(图15)。在设计阿Q与王胡捉虱子的场景时,丰子恺与俞乃大都让阿Q与王胡比肩坐在墙根,都赤裸着上身在捉虱子。俞乃大绘阿Q坐王胡左边,以嫉妒的眼神望着王胡捉了一个又一个;丰子恺绘阿Q坐王胡右边,骂王胡“这毛虫”,丰子恺还绘了墙头的窗口一个孩子的脸和墙头飞动的两只燕子。丰子恺与俞乃大绘阿Q欺负小尼姑,都绘在咸亨酒店门口阿Q捏小尼姑的脸,都绘咸亨酒店三个看客,酒店柜台的格局、五个人物的布局都很近似。丰子恺绘阿Q以左手捏小尼姑的脸,三位看客是长衫客,都在柜台内;俞乃大绘阿Q以右手捏小尼姑的脸,两位看客为短衣帮,站在柜台外(图16)。丰子恺与俞乃大绘阿Q向吴妈求欢,都将下跪的阿Q画在右首,猝不及防的吴妈在左首,画幅中都有一条长凳和一个竹篮。丰子恺绘局促的吴妈站在灶台前,俞乃大绘惊讶的吴妈坐在条凳上,丰子恺还绘了灶台前一只被惊吓的猫,让画幅更为生动。

丰子恺与俞乃大对鲁迅小说《阿Q正传》的精心研读,对绍兴风土民俗的熟悉,以及他们对改编鲁迅小说的交流或互相影响,让他们在连环漫画的创作中有了诸多相似处。从总体上看,丰子恺的漫画更写实温婉,俞乃大的漫画更夸张讥刺。教育家章湘伯撰文说:“阿大的画很像丰子恺,但我觉得丰先生的题材有时不及阿大深刻,阿大是一个对乡村认识透顶的画家……”[3]245这大概是说丰子恺更多绘温情脉脉的家庭生活,俞乃大更多绘民不聊生的社会现状,当然俞乃大对乡村的认识比丰子恺更透彻,这在对鲁迅小说《阿Q正传》的图像改编中可见一斑。

俞乃大的《漫画阿Q正传》在画幅与脚本的对照中,诸多画幅常常出现文字与图像不般配的情况,这影响了连环画的图文互释,也影响了阅读效果。“自创作《漫画阿Q正传》后,他的漫画作品不但注重西洋画法的解剖、透视和比例,更在意以夸张、变形的手法刻画人物情态,且深刻而尖锐,容易为民众所接受,这也为他以后在抗战时期,反内战、反饥饿时期,创作民众的、战斗的优秀漫画作品奠定了基石。”[3]245在抗战期间,俞乃大还在《老百姓》上发表了“阿Q在抗战中”系列漫画,绘出抗战期间百姓遭受的苦难和支持抗日的热忱(图17)。

在鲁迅小说《阿Q正传》的经典化历程中,俞乃大的《漫画阿Q正传》是最早以连环画的方式阐释与传播《阿Q正传》的,虽然他的《漫画阿Q正传》因战火遗失了65幅,仅留下已在《朝报》刊载的43幅,但“看过这些精妙画作的人们不会忘记,研究中国近代美术史、漫画史、文化史的学者不该忽略”[4]1。俞乃大先生以图释文,用漫画阐释与传播《阿Q正传》,在《阿Q正传》的图像阐释史上留下了不能忘却的、生动的一笔。

猜你喜欢

阿Q丰子恺画幅
1000人数据大调查
1000 人数据大调查
小画幅已死?小画幅摄影器材的生存现状
丰子恺漫画里的童年
丰子恺漫画里的童年
阿Q和老A
丰子恺的“人”和“文”
沈鹏《读鲁迅〈阿Q正传〉(四首选二)》
阿Q故事新编
丰子恺漫画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