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下潜行联合控制引流在腰大池置管引流术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2022-12-10王志威韩杰林胡建忠
王志威,韩杰林,胡建忠
(太原市人民医院,山西 太原 030001)
腰大池置管引流术是临床常用的操作之一,一方面是通过腰大池对脑脊液进行选择性引流,将颅内压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1]。另一方面可以促进脑脊液的循环与吸收,恢复正常脑脊液的生理功能,保障脑组织的有效灌注压,促进整体脑功能的恢复[2]。该操作多运用在各种原因导致的颅内感染、蛛网膜下隙出血和(或)脑室出血、颅内高压及脑积水等疾病的治疗中,其操作相对简单快捷,安全有效[3]。但同时其作为一项侵入性操作,存在一定的手术风险和并发症,如穿刺点脑脊液漏、导管移位、置管术后逆行感染、引流过度低颅压、脑出血和脑疝形成等[4],因此,如何有效规避手术风险,一直以来是临床医生研究的热点[5]。我院近年来尝试将皮下潜行联合控制引流方法运用到腰大池置管引流术中,发现该方法可有效降低穿刺点脑脊液漏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延长置管引流时间,保证了脑灌注压的稳定,提高了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9月-2021年9月收治的需行腰大池置管引流术的62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 例。观察组男19 例,女12 例,年龄(52.2±11.7) 岁。对照组男22 例,女9 例,年龄(56.9±13.7) 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各种原因导致的颅内感染患者;自发性或外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和(或)脑室出血的患者;需要辅助降低颅内压力的患者;治疗脑脊液漏的患者。排除标准:病情危重、生命体征不平稳、不能耐受手术;高度怀疑颅内动脉瘤出血;严重的颅高压伴脑疝;严重血液系统疾病;脑脊液循环通路梗阻等。
1.3 手术方法
引流装置均选用山东大正医疗的腰大池持续外引流系统。所有患者均选择去枕侧卧位,头部与躯干呈一直线,躯干背部与床面垂直,头部及双下肢尽量向胸腹部屈曲,使脊柱尽量后凸以增宽椎体间隙,选择L3~4或L4~5椎体间隙处为穿刺点,局部常规使用0.5%碘伏消毒、铺无菌手术巾、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
1.3.1 对照组
使用腰大池穿刺针,垂直穿刺点部位逐层穿刺进入腰大池蛛网膜下隙,见脑脊液流出后,调整穿刺针的针尾斜面朝向患者头部或尾侧,拔出针芯,沿穿刺套管针置入引流导管于蛛网膜下隙内5~7 cm,预留穿刺部位缝合线后,缓慢拔除穿刺套管针,防止套管针内引流管脱出。引流管外接一次性无菌封闭引流装置,再次检查引流管脑脊液引流通畅后,关闭引流管三通阀门,缝扎预留穿刺口缝合线及固定引流管,沿患者后背正中向头侧用透明敷贴叠瓦式固定引流管于颈背部。悬吊引流封闭装置于床旁,引流口距患者外耳道的高度为10~15 cm,打开引流阀门,记录24 h脑脊液引流量。
1.3.2 观察组
先用腰大池穿刺针经穿刺点向头侧形成长约5 cm皮下潜行隧道,预置皮下引流管导引线,再行腰大池穿刺置管术。成功留置引流管后,借预留导引线将引流管引出皮下隧道,连接无菌封闭引流装置,缝合穿刺点皮肤,透明敷贴叠瓦式固定引流管于患者颈背部。引流管外接静脉输液泵,精准控制每小时脑脊液引流量(5~15 mL)。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穿刺点脑脊液漏、导管移位、导管引流时间、置管术后逆行感染等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置管引流时间
观察组的置管引流时间为(10.42±1.67) d,长于对照组的(7.90±1.51) 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18,P<0.001)。
2.2 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42,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3 讨 论
腰大池置管引流术作为神经科常用手术方法,在神经系统疾病的综合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很多患者获益,至今仍普遍应用于临床。但同样,腰大池置管引流术带来的风险也不能轻视,如逆行感染,引流不足导致的持续高颅压,引流过度导致硬膜下积液、出血,反常性脑疝等[6]。随着现代治疗理念和技术的革新,以往传统的以引流为目的的手术理念已不能符合现在的脑灌注核心理念,医生希望寻求新的方法,既可以达到引流目的,又可以维持稳定的脑灌注压,保证有效的脑血流灌注。这就需要尽可能达到精准控制脑脊液的引流量和速度,维持有效的脑血流灌注,同时避免传统引流手术造成的医源性损害,从而促进整体脑功能的恢复。皮下潜行引流管的优点在于:穿刺点被完整皮肤覆盖包裹,避免了体液渗漏,可有效防止逆行感染的发生;潜行的引流管被皮肤结缔组织包裹,不容易移位脱出;皮肤组织的自身抗感染能力增加了引流管留置时间。引流管外接静脉输液泵控制引流的优点:可有效控制每小时的引流量,达到精准引流目的,维持脑的灌注压持续稳定;引流管引流不畅时输液泵会报警,可及时提示医护人员发现并处理;引流管内发生引流液逆流的可能性较小,进一步避免了逆行感染的发生。此外,因引流管口低于患者外耳道口,便于患者的翻身拍背护理,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基于以上优点,我院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创新改进置管技术,利用皮下潜行联合控制引流技术,有效地降低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延长了置管引流时间,保证了脑灌注压的稳定,提高了临床疗效。目前,我院也将此技术运用到侧脑室的穿刺外引流术中,同样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皮下潜行联合控制引流腰大池置管引流术有效降低了逆行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延长了置管引流时间,维持了稳定的脑灌注压,保护了脑组织灌注质量,提高了患者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