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短视频对大学生思想的不良影响及对策研究

2022-12-10刘伟杰岳宗录

大连大学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内容思想大学生

刘伟杰,岳宗录

(东北林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短视频是一种以秒为单位计算时长,依托移动终端实现快速拍摄与美化剪辑,同时融合了文字、音乐和视频图片,并通过互联网等新媒体传播的一种新型的互动媒介。”[1]短视频为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提供极大的便利性,大学生群体随时随地加入短视频热聊话题、参与评论。这种“去时空间化”的虚拟交往,大学生可以任意筛选自己感兴趣或者能使自己产生共鸣的内容。但不容忽视的是,大学生群体在接受海量信息的同时,一些非主流意识形态借助短视频侵蚀他们的思想,弱化了大学生的价值观、独自思考能力、现实交往能力。习近平谈到:“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2]网络短视频思想政治教育阵地也要紧跟时代前沿,发挥最大实效性。面对短视频给大学生思想和行为带来的不利影响,高校教育工作者要重塑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规范大学生在短视频网络传播平台中的行为,强化大学生的自律精神,为营造风清正气的短视频网络环境和培养行为端正的新时代青年奠定基础。

一、短视频的多元表征

短视频以“生活化碎片+流行音乐+灵活的社交”模式,以新颖直观、开放多元、叙事简明特征满足了大学生群体的社交表达欲望。

(一)简洁凝练,开放多元

当代大学生学业就业压力较大,短视频以简洁凝练的思想表达和开放多元的视角使大学生用户入门快且体验感良好。“数据化”是当今时代尤为显著的特征,身处于时代中的人们成了“数字生存者”,人们在生活实践中生产出大量数据,这些数据又被应用于人自身,影响且塑造着人的生活[3]。一方面,简洁凝练的思想表达契合了用户碎片化的欣赏需求,短视频清晰的故事主线贯穿着耐人寻味的思想意涵,用简洁凝练的表意时空为大学生提供优质的生活体验,通俗易懂的故事情节和简洁纯粹的生活化动态展示使大学生产生共鸣和回归自然生活;另一方面,短视频以制作低门槛、场景多样、视角多元等特征活跃在大学生的视野中,多元化的拍摄手法和场景设计是吸引当代大学生快速被短视频的圈粉的亮点。“媒体每时每刻都在向大学生传递当下的前沿信息与时尚潮流,而短视频将这些信息更加直观地呈现给大学生,满足了其学习与获取信息的需要。”[4]多元化的场景模式满足了大学生短暂视觉屏幕文化需求,激起他们对精神自由的渴望,拓展了对新奇和未来世界的探索欲望。短视频的涌入不再使大学生群体受时空限制,多元化的场景社交和内容主题在无限拓展的空间里利用精准技术控制手段锁定大学生的眼球和内心需要,大学生的思想和兴趣爱好不再受自身约束。简洁凝练的内容会刺激大学生的求知欲,让“多元场景社交”成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阵地,大学生在简洁凝练、开放多元的网络短视频传播媒介中汲取心灵慰藉。

(二)叙事简明,题材丰富

“视频的高密度信息不仅能适应当前人们的快节奏生活,还能通过调动观众的多个感官,以增强对信息的有效解释。”[5]短视频在传统媒介信息生产的范围和传播形式下,围绕一个故事或论点进行叙事说明,以丰富充盈的资源和精准的个性推送增强了当代用户黏性。一方面,叙事简明的画面内容需要在短短的几分钟内吸引大众的眼球,所以在故事编排上不需要气氛、情绪渲染、直奔主题。短视频内容建构下,个性化的叙事结构通过短视频后台大数据分析大学生对某一视频内容的观看时间,根据观看时长以及虚拟互动,从而实现对大学生的感性心理精准定位。简明的故事情节编排营造出一部小型电影的感觉,编排内部渗透着强烈的爱国爱党情怀,是大学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在短视频聚类时空下,大学生成了短视频内容的生产着和传播者,成了最积极、最活跃的群体。短视频系统开发者通过数据分析以及对大学生的成长规律需要设计出形式各异、风格百态的视频软件。例如,明星综艺、军事播报、幽默搞笑、历史经典回顾、生活社交等视频类型,题材不拘一格,融社会百态,用最齐全、最丰富的视觉影像融入大学生群体。

(三)内容浅表,场景生动

由于短视频自身时长的限制,要求在极其短的时间内抓住受众的眼球,搞笑、新奇、刺激是短视频的隐性标准。短视频强调内容的精细化和原创性,人人都能成为美好生活的记录者。一方面,短视频正在用全新的话语体系解释传统文化、经典文艺作品、政治事件和时代精神等。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娱乐至上”的终端模式会使大学生习惯使用浅层思考方式去探求新的领域。所以,在短视频拍摄、制作的同时会使短视频内容更符合大多数受众的口味、内容简单易懂,在大量浏览内容时,既能在线解读短视频带来的有效价值,又能使自己精神上得到满足。简短精细的故事化情节要求清浅的故事内容,用细腻化的故事人物塑造和短暂优美的音乐激发大学生的感官味蕾;另一方面,在后疫情时代,大学生群体容易陷入焦虑和恐慌的状态,活动范围局限和情绪无法宣泄。碎片化的时间成为大学生消遣休闲和娱乐方式的主阵地,简短一分钟的视频既可使身心愉快,又能满足多元化社交心理,因而短视频成为大学生爱不释手的娱乐交往工具,在接受美好事物的同时畅想美好未来。

二、短视频对大学生思想的不良影响及成因分析

“短视频在追求个性、独立及渴望得到关注等方面可以有效满足大学生心理和情感上的需要。”[6]但是,目前短视频的运行机制和发展状况并不成熟,短视频极具吸引力的负面内容使大学生误入歧途,其短视频对大学生思想产生负面影响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防范的一个重点。

(一)影响大学生主流价值观形成

“互联网本身是一把双刃剑,短视频平台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机遇的同时,其平台之上不良信息也正在进一步侵蚀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影响着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7]在浓厚的娱乐氛围和“网红效应”下多数大学生的道德标尺和行为规范变得模糊不清,认为网红的思想和观点就是价值主流和社会热点。大学生如果长期沉浸于精神愉悦,会助长大学生情绪化的消费观、低俗化的审美观、功利化的职业观,减弱大学生对自身和现实社会状况的判断,从而丧失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当大学生陷入了某个短视频平台精准推送的个性内容,被大数据追踪,强行推送,形成信息茧房,大学生视野逐渐狭窄,这种文化屏障必然会导致大学生个体价值观扭曲,不利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从而增加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

从短视频输出的内容来看,短视频愈发垂直细化,主流价值观受到一些幽默搞怪舆论的冲击,从而毫无声息地深入大学生用户的枯燥的学习生活场景中。在市场趋利导向下,少数短视频平台不惜以浅薄空洞的内容和粗鄙搞怪的方式一味地迎合大众。大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接受大量的心理培训和综合素质能力考核,但是他们的社会实践经验、媒介传播规律、媒介综合素养和信息鉴别能力有限,加上对短视频信息的来源、传播途径、安全性无从把握,大学生很容易受“网红效应”和网络舆情的不良影响。在“个性推送”背景下,大学生群体并不能拥有自主话语权,但大数据人工智能的过滤技术导致大学生在推送浪潮中看到大量感兴趣的内容,潜移默化的屏蔽了自身不感兴趣的信息,涉猎的知识面逐渐变窄,淡漠民生议题和社会公共热点。对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大学生群体纷纷“列队”,自认为自己的关注列表涵盖了“世间万物”,实际上,主流价值观逐渐被侵蚀,逐渐与社会发展脱节。

(二)弱化大学生的深入思考能力

价值多元的短视频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不间断更新,层次分类精准细化到每个年龄段人群和每个职业的客观需求。群体喜爱的特点是短视频生产的源泉动力,凭借刺激性强、更新快、时长短等特点使大学上在短期养成了长时间刷屏的习惯,黏附于短视频而无法自拔。从而弱化了大学生对政治观点和政治意识的深入思考,使之容易受到西方国家谣言和错误思想的蛊惑。弱化了大学生对传统思想观念的思辨能力,对中华的传统美德存在错误理解。影响大学生对良好道德行为规范的认识,对短视频上的不道德行为缺乏理性思考。浅层淡薄的表象却成为大学生去解读的官方话语,对某一新事物的理解永远处于表面理解,长此以往大学生的深入思考能力大大地被削弱,大学生成为跨时空的附庸者。

泛娱乐化的短视频文化形态下,短视频的模板效应和简易内容迎合了大学生获得快感的阈值,使大学生逐渐习惯了“不请自来”的满足感,迎合了大学生群体填补闲暇时光的需求和获取感官刺激的心理。短视频博客从某些视频中片面截取部分视频,抹黑我国政党,制造谣言,进行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等活动,使大学生在政治观点和政治意识受到错误信息的侵扰,不独立思考,却跟风点赞和评论。各大短视频平台对题材内容的无限扩张,逐步改变着大学生的心理认知,速食化的“短视频文化快餐”弱化了大学生积极向上的进取心态,对成名短视频UP的仰慕之情,总是想着通过捷径使自己暴富,导致职业规划偏离正确方向,忘却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短视频像一张隐形的大网将大学生卷入一个认知不清的世界中,在解读某一真相时,其后的跟风潮片面地去对待,对短视频中的不道德行为认知不清,走马观花的浏览方式弱化了大学生的理性思考能力。

(三)弱化大学生的现实交往能力

短视频强大的磁场能量,让生活苦闷无趣、性格内向、独来独往、沉浸在个人世界的一些大学生畅游在虚拟的精神娱乐时空,有时吐槽或赞美某一视频内容来发泄自己的压力或分享自己的快乐,有时沉浸在短视频舆论的悲欢中,见悲则悲,见喜则喜。在现实中他们是独来独往,上课低头族下课孤苦伶仃,在自己的娱乐世界中无风无雨、我行我素,在现实学习生活中不懂得用什么方式方法和同学朋友相处、处理和老师的关系,总想用“视频情节”和“视频模板”去处理一些重要关系和事情,使得现实关系和虚拟关系模糊不清。短视频交流互动下大量虚假恭维,简陋画面配上激情音乐,随意的情绪感化和表达使大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很快融入此类短视频圈内,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发生转向,使得处在青春发展期的大学生现实压力和问题无法解决。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大学生的现实交往能力和话语权,使之“躺平”在自己的舒适圈。

短视频着力打造“跨时空”和“聚类链”系统,满足大学生虚拟时空的社交渴望,在短视频中描述崎岖坎坷的经历是大学生收获情感认同的重要途径。同时大学生也在短视频平台分享自己的快乐与悲伤,与陌生人进行交流互动,沉迷于视频大数据建构的虚妄世界,虚拟世界所体现出来的共性思维解决不了大学生现实学习生活所要处理的人际关系和学习困惑。短视频的高频快感和负面情绪容易使大学生的产生失落和空虚感,导致情绪低迷。在监管方面,短视频相关监管部门对没有现实价值的短视频以及创作方法和创作内容上存在随意性的短视频监管方面存在漏洞,大量用爱国或激情音乐来衬托故事情节和画面的短视频存在虚假信息,使大学生容易受到感情欺骗。大学生享受“有限短视频圈内”带给他们的激情与洒脱,使其一步步脱离现实。使得个体的社会参与“朋友圈子”缩小,现实交往能力逐步被弱化。

三、遏制短视频对大学生思想不良影响的对策

净化短视频所形成的“舒适圈”,营造风清正气的网络生态环境。既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积极寻找相应对策,又要遏制新时代大学生在媒介传播下形成的“固化思维”,必须在教育端、学生端、技术端进行优化。

(一)教育优化:注重大学生的价值引领

“要想实现短视频作为育人媒介的使用价值和传播效果,还需要在内容层面生产短视频媒介特质如可视化、简短化、互动性的文化价值产品,在平台和内容层面精准对接大学生的使用需求,让优质化、精品化的短视频成为高校育人价值实现的重要推手。”[8]短视频中教育元素要注重培育大学生的价值观。大学生是短视频用户自觉能动的主体,利用短视频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要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想站稳课堂讲台,就要挖掘短视频的育人功能,搭建优质微课堂、打通线上线下,以健康积极向上的教育内容和价值导向筑牢大学生的思想根基。一方面,要坚持“内容为王”。短视频内容体现人文情怀,实现短视频教学和课堂教学的互利互通,有效地推动课堂和短视频教学的协同效应。在供给侧推进短视频内容不断优化,设防恶意评论和解构历史人物和真理知识,提高大学生意识形态建设的敏感度,让大学生在理性思维和情感共鸣中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巨大力量。另一方面,加强短视频软件和平台的品牌塑造,研究并开发符合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APP软件和平台,从大学生思维视角出发,精心设计符合大学生特点的、大学生生活的和体现大学生价值和人文关怀的短视频,打造“新时代强国梦”“正能量社会价值引流”。同时还要注重社会榜样人物的引领作用,榜样是用其感动事迹感化学生内心,形象而生动,可以形成强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把短视频中所蕴含抽象的教育内容形象化、现实化,可以启示大学生主动按网络行为规则和道德行为准则办事,形成网络自律精神,提升大学生的短视频媒介素养,增强大学生主体社会责任的使命担当。

(二)能力优化:强化大学生的自律精神

从思想政治教育视角看,短视频制作者和观看者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培养学生的自律精神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大学生是独立能动的个体,只有正确引导大学生自律参与短视频的播放与创作、欣赏与表达,才能使短视频成为大学生思想的创新载体,释放出短视频巨大的育人能量。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所谓自律就是用内省的方式,去审视和判断一个人的某一行为方式是否违背了自身的原则和道德标准,自律是大学生的成长的基石,可以为大学生提供思想保障。大学生须明确自己的大学生涯规划,制定合理的日常安排。在疲惫需要放松时刻,短视频的介入能舒缓学业压力和消除学业焦虑,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方面,要提高大学生群体的审美,加强自身思想教育理论学习和实践。大学生首先要注重思想教育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的学习,在被教育过程中形成正确政治观点和政治意识,不去触碰法律和道德底线。只要自身素质够硬,在面对短视频的不良内容时就会形成正确的判断标准,另一方面去克服错误思想和行为,从而切断短视频中错误的思想观念,形成自律审美,从而提高深入思考能力。疏通大学生内心焦虑,使做好学业规划和职业规划,净化自身内心,对自己未来充满希望,从而形成短视频与大学生生活的良性互动。

(三)技术优化:研发短视频防沉迷智能系统

短视频技术指令的开发和应用,容易导致大学生的学习集中力转移。大学时代正是学生价值观形成、自我控制能力、自我意志发展成熟的关键阶段,但是技术诱因增加了大学生用户对短视频的依赖。短视频往往会根据不同年龄段、不同需求层次的用户心理和喜好设计分类,并运用专业算法,通过用户观看过的视频测算出其喜好,把类似的短视频源源不断地推送给个性用户,使其沉迷其中。“短视频设计的初衷可能是为了满足用户的多元化需求,但对短视频片面和极端化的内容的精准推送则会导致对大学生思想意识和价值观的误导。”[9]技术可以不偏不倚,我们应该合理利用短视频所具有的专业技术,作出更符合大学生用户使用习性、合乎大学生行为方式方法和学习生活习惯的短视频系统设计。要在技术手段上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和个性化需求,在APP软件和短视频运营平台上进行技术革新。例如在登陆短视频软件时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设计不同的登录时间,超时被迫下线,设计短视频技术自由敏感度,在技术中择优选择有利于自己发展的内容。还应通过技术开发防沉迷系统,在最短的时间内限制不良内容的传播和优化大学生“聚类”内容。防沉迷系统的优化升级会大大提高大学生的现实交往能力,摆脱社交恐惧症,愿意与社会和解,形成虚拟世界与现实交往的良性发展,助力大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形成。

(四)环境优化:营造优质的网络生态

大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们的幸福指数和生活质量,在网络虚拟交往快节奏的生活背景下,营造优质的网络生态环境刻不容缓。在思政课“一体化”发展格局下,树立大学生的融媒体意识,构建网络思想工作体系越发成熟。一方面,建立健全短视频监管机制,国内外短视频网站、APP平台实行实名认证制和朋辈舆论压力预警制以及非主流意识形态侵蚀危机预案制等工作机制。自动检测违规账号及负面内容,对打擦边球的不良内容及时拦截,对恶意解构主流文化、侮辱历史人物内容和评论的给予红牌警示和封号处理,加大对于短视频平台的监管和监督力度,提高防范风险能力。另一方面,要优化整合短视频资源。各大高校应大力搭建校园官方微博、官方QQ、官方网站等短视频不良行为检测和考核平台,打造融媒体教育理念,着力打造育人、育新、可复制、可推广的校园融媒体协同育人的短视频生态环境,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借助短视频平台释放活力、展现智慧,规范大学生的行为方式方法,打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生态环境。激发大学生创作优秀短视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打造优质的网络生态和优美的校园文化魅力,激发大学生对网络思想教育的教育敏感度和认同度。

随着第五代通信技术的革新与应用,短视频势必会被更多大学生广泛使用。面对短视频给大学生思想带来的困扰,教育者要善于寻找大学生思想与短视频传播规律的契合点,积极引导和鼓励大学生追求真善美,传播正能量,为大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内容思想大学生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主要内容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