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媒时代传媒人才培养的新挑战与再定位

2022-12-10胡流冰川贵阳市花溪区融媒体中心

环球首映 2022年9期
关键词:智媒教学内容人才

胡流冰川 贵阳市花溪区融媒体中心

面对着时代的变革传媒工作者只有自身做出改变,学习新技术,接触新事物才能更好地推动传媒事业的发展。伴随着互联网、信息化技术高速发展,未来的传媒产业发展即将转型为传媒人才与技术相结合的新模式。在这种情况下,传媒人才的培养将会成为传媒行业的探究热点,如何培养出适应新时代传媒行业的新型人才会成为当下传媒人才培养工作的重点方向。

一、智媒时代传媒人才培养的挑战

在技术领域下,智媒时代的出现与发展冲击了媒体行业原有的发展道路,转变了传统媒体发展的路径,AI算法和智能化技术对媒体行业的工作方式有了不同的转变。这种情况的出现毫无疑问的加速了媒体行业的重新构成,从高纬度之下推动着传媒事业的发展。伴随着传媒行业的剧变,智媒时代对于传媒人才有了新的要求,传统媒体人才的新闻素养已经没有办法满足智媒时代对于新闻生产的新需求,传统媒体人才在信息采集、信息加工和信息传播上的能力都需要继续培养,这些能力的培养也都面临着新挑战。

(一)信息采集能力培养的挑战

在智媒时代到来之前,传统媒体行业消息的采集渠道主要来源于实地探究,这种渠道主要是记者到事件发生地点进行实地探查,对事件的整个过程和涉及人员进行走访询问。这也造就了传统媒体出现了不可避免的弊端,比如消息采集速度慢、消息获取渠道少等。但是如今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各种即时通信、虚拟技术也随之被研究使用,这使得信息获取的手段越来越多样,信息的采集也越来越偏向通过技术手段获取,传统的方式已经不再是主流。大数据可以全方位的收集信息,增加获取信息的渠道;即时通信可以加快信息收集的速度,在快节奏的时代更快地把消息传达到人们面前;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模拟人类采访的形式,加快信息获取的效率。传统形式下的人才培养手段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的需要,培养出的人才的能力也比较单一,不能适应智媒时代传媒市场信息采集的需求。

(二)信息加工能力培养的挑战

传统的信息加工方式是通过工作人员一步一步从剪辑到字幕再到文案撰写完成的,这种方式耗费了传媒从业人员大量的精力,也非常考验工作者的经验、知识素养和剪辑功底,这些被考验的内容也是传媒行业人才重点培养的内容。伴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智媒时代的到来,对于信息的处理和加工有了更便捷的方式,应用技术得到全面升级。目前信息加工技术多领域齐发展,有智能封面处理系统、语音识别技术、智能剪辑技术等,这些技术大大减轻了工作者的工作负担。智能封面技术和语音识别技术可以帮助工作者很快完成封面和字幕的处理工作,可以自动生成封面和字幕,智能化的发展和剪辑软件的革新诞生了智能剪辑技术,可以检测最近热点事件,减少视频素材的检索时间,对于一些精彩瞬间和视频摘要都可以轻松自动剪辑,完全符合现在自媒体时代短视频流行的情况,对于一些时事热点可以轻松应对,快速出片。智媒时代下的传媒人才不仅要具有知识素养和编撰剪辑的能力,也要对信息化技术深入了解,也要知晓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三)信息传播能力培养的挑战

伴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信息的传播速度迅速加快,传播范围越来越广。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电脑和手机基本得到了普及,短视频和直播逐渐成为传媒的新发展方向。短视频和直播伴随着智能化设备迅速崛起,由于它们可以填补人们碎片化时间的空闲,受众人群不断增加,同时人们也可以更直观地获取信息,并且随时发表自己的观点,互动性极强。并且随着大数据算法的日益精进,短视频和直播也迎来了发展机会,这两种信息传播形式可以利用大数据算法了解用户想要了解的内容,可以精准推送相关信息。目前传统媒体的传播力已经远远落后于新兴媒体,随着新媒体平台越来越多,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差距将会越来越大。在传统的框架模式中,对于传媒人才传播媒介选择、传播路径预估、传播范围的把控等方面的培养已经形成了一套稳定的模板,经过传媒行业多年的实践运转,这套体系模板是极为有效的,能够满足传媒产业的需求。但是,这些年通信技术的升级、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传媒行业传统的人才培养框架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传统的传媒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现有的传媒人才培养模式框架已经慢慢破碎,在之后的传媒人才培养中,需要对新兴媒介进一步增加了解,了解其传播路径和传播特性,增强传媒人才信息传播的能力。

二、智媒时代传媒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力量不足

传媒专业的教育工作在如今的高校教育中依然存在问题,师资问题是其中的重要问题,由于目前新媒体的发展,对于新媒体的运用得到了更多关注,传媒专业自然也得到了兴起,同时近些年来大部分高校一直在扩招,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越来越多,师资力量不足这个问题也暴露了出来。高校教师一般情况下的年龄相对偏大,而有些教师则是刚刚毕业没有进入社会便进入了高校从事教育工作,对于传媒行业缺乏经验和认知,所以从目前来看高校师资力量不足不仅仅是由于人员缺少导致的,还有一部分原因是教师的整体素养质量不高。像一些年龄相对较大的教师经验丰富,对于行业信息也有所了解,但是随着信息化技术和新媒体的发展,他们对于新时代新技术的掌握程度并不高,这也导致在新媒体不断迭代的今天,他们的一些经验和行业知识对于人才的培养的作用大大降低,教学工作也脱离了实际需要,无法发挥课程作用。

(二)人才培养同质化严重

目前对于传媒人才的培养具有同质化现象,就目前来看,高校之中传媒相关专业的教学差异不明显,本身不同专业的侧重点不同,但是现实情况是很多高校不同专业的教材和教学内容大同小异,比如,新闻学、广播电视学、传播学、播等传媒专业的教学内容极为相似。不同的专业学习同样的内容这就导致了不同专业的学生掌握的知识相差不大,日后就业竞争压力大,对于传媒产业的发展不利。与此同时,各个高校之间的差异化也不大,教学内容大多雷同,没有自身的创新,而且很多高校历史比较悠久,教学内容偏于传统,对于如今新时代发展出来的新技术相关的教学内容并不多,大多还是主要讲解传统媒体知识,这也造成了学生对新知识的了解不够深入。

(三)人才培养方案落后

如今很多高校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与之前相差不大,保留着传统的观念,像传媒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还是倾向于电视台这类的传统媒体部门,但是这类的传媒机构一直以来招聘的人员较少,相对比较稳定,这就导致了很多高校出来的传媒人才才能无法施展,这类的传统型的传媒人才在市场上比较多见。但是与之相反的是新型的传媒人才严重缺乏,如今新媒体兴盛,对于新型传媒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可是高校的培养策略与市场严重不符,故步自封,这种人才培养方案严重落后,影响了传媒行业的发展。

(四)理论与实践结合程度低

实践是检验一切认知的标准,高校开展专业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给社会输送人才,学生在学校进行学习也是为了拥有更多的知识和能力,在进入社会后能够满足社会的需要,找到一份好工作,得到经济收益和自我价值的提升,所以高校教授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要相互结合,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的动力,传媒行业恰好就是非常注重实践能力的行业,对于人才要求比较高,需要有一定的实践经历。但是大部分高校缺乏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安排中缺少一些实践课程,这就导致了一部分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缺少了一定的实践能力,这就影响了之后传媒专业学生毕业之后无法直接适应工作,缺少实践锻炼机会,对于理论知识和实践不能很好地融合。

三、智媒时代传媒人才培养的策略

(一)丰富教材,强化师资力量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壮大,高校的教材要根据行业现状和市场环境重新编订,要不断进行迭代升级,结合当下最先进的理论和技术知识,认真负责的对教材进行更新,为传媒人才培养提供理论支持。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学生数量对教师数量的需要,必须根据学校的状况招收专业性的人才填补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选取教师时要考虑人员的从业经验和技术储备,不可以随意选取,丰富教师团队,提升学校教学水平。另一方面要对现存教师进行专业性的培训,提升专业素养,转变教学思路,创新教学内容,全方位的提升学校的师资力量。

(二)进行差异化教学

传媒专业教学同质化的问题要及时解决,对于不同的传媒相关专业教学内容和教材大同小异的问题应该要进行差异化分割,根据不同专业的侧重点区别,分别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教材引用升级改进,课程重新制动,保证每个专业的差异化教学,培养出不同类型的人才来满足社会上不同的人才要求。对于高校之间教学内容的雷同要重视,每个学校的教师、设备不同,对于学生的要求和学生的学习目标也应该有所差别,各个高校要根据自身的情况保证自身的差异性,与其他高校要有所区分,对学生要进行差异化教学,根据学习情况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降低学校之间的同质化,打造出属于自己的优势。而且针对同质化问题,也要考虑学生本身的差异性,每个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教学方式的接受程度都不一样,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实行差异化的教学方式,针对不同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保证教学方式的多样性,积极创新教学方式,因材施教,提升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学习效率。

(三)优化创新培养方案

传统的教学内容和行业思维限制了学生接受新兴事物的能力,对于传媒行业而言,本身的实时性就很强,这也促使人们要不断地进行新事物的探索,也促使相关人员要与时俱进,对于新技术和新平台要勇于尝试,这就要求高校在进行人才培养时要积极跟随时代发展,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要勇于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包含人才培养的指导方向和培养计划,是培养工作实施的重要基础,能够决定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所以在培养方案的制定中,必须根据当前的技术理论和市场环境进行制定,而且在教学过程中还要不断对培养方案进行优化,保证培养出的人才具有先进性,能够满足当今时代新兴传媒市场的需要。培养方案的制定一定要根据行业情况和学生自身情况,找到二者之间的平衡,保证学生能够掌握新知识的同时也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之后不断优化创新,形成一个科学的传媒人才培养方案。

(四)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在智媒时代,各大媒体平台的更新迭代速度非常快,大多数企业在面试时更考验从业人员的实践能力,能够熟知对各个新媒体平台的运用。为了保证学生拥有实践机会,学校可以建设学研一体化实习基地,这样不仅可以在教授学生理论课程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实习基地也可以通过学生的实践水平考查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不仅如此,建立学研一体化实习基地也可以请一些传媒行业的专业人员或者传媒专业的专家给学生们进行专题讲座,给学生传授一些行业前沿信息和技术,还可以传授一些就业行情,让学生了解这门专业之后的发展方向,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认同感。同样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可以进行校企合作。企业反馈给学校自己需要的人才信息,学校可以根据企业发展的人才需要,进行对口培养。学校可以通过与企业的交流了解目前的行业状况,了解行业相关企业的人才缺口,之后在教学安排上进行定向培养。而且校企合作还可以为学生争取实习机会,让学生有更多实践空间,培养出实践能力强的新型传媒人才,更好地促进我国传媒行业在智媒时代下蓬勃发展。

四、总结

在如今的智媒时代,传媒行业发生剧变,传媒人才培养产生了新的挑战和问题,传媒人才培养应该结合现有的培养体系进行变化,要直面当前日益激烈的媒体行业市场竞争,在市场环境和技术体系中转变,人才培养框架要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创新发展,实现传媒人才对市场、技术和理论的有机统一。

猜你喜欢

智媒教学内容人才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人才云
智媒时代广播电视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智媒”时代下的播音主持艺术“新观”
智媒趋势下新闻编辑视觉素养培育的文化维度
深度化、智能化、互动化:智媒语境下的融合发展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