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财务资金管理风险防范及对策
2022-12-10张文强
张文强
(河北建投智慧财务服务有限公司)
一、引言
国企是我国主要的市场主体,面对市场变革,国企的经营模式有待完善,企业经营者应从更高的战略视角出发,正视企业的财务管理问题。从而提高企业的风险控制能力,避免潜在风险。此外,加强对财务资金管理工作的重视度,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社会效益,优化财务资金管理流程,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尽可能降低公司的成本投入,为缓解企业经济压力提供参考意见。
二、我国国有企业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
1.投资风险
国企财务管理职责有明确界定,企业的发展策略应以公司实际状况与市场导向为主。考虑到企业的经济水平与人力资源认知,若企业本身没有足够强大的扩展能力,将工作重心盲目转移到陌生领域,非但不能提高公司的预期收益,还会使公司的运营风险和金融风险增大。投资风险主要包括以下三点:第一,决策风险,是指没有严谨的投资决策计划,对目标的估价不当引发风险。从主观原因方面来看,决策人专业能力有限,无法做出准确判断。客观角度来看,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信息不对称。第二,环境风险,投资环境变动所带来的风险,体现在经济市场、技术等方面。例如,受到宏观经济影响或某些新兴技术的开发应用都会带来负面作用。第三,政策风险,与货币政策、管理体系及税率变化等存在一定联系。
2.经营管理风险
当前,我大中型国有企业还没有全面实行现代化经营管理,多层管理模式,大大降低了经营效率,对企业的帮助微乎甚微,容易出现管理混乱等问题,削弱了国有企业的影响力。各分支机构和总公司目光短浅,只根据自身需要投资,财务管理混乱时有发生。一些子公司与下属公司的经营模式截然相反,缺乏统一的内部管理制度,甚至出现子公司与母公司间财务政策不同情况。由于缺乏有效的财务监督体系,企业财务部门在政策的制定上也会难上加难。此外,企业运营管理中缺少统一的管理质量标准;确定目标时把握不住重点,决策难以解决实际问题。只重视评价结果,忽略过程,仍沿用传统的承包经营制度。部分亏损企业为了挽回损失,有拖欠债务,故意使用质量较差的原材料等行为。未来,很有可能形成恶性循环。
3.激励风险
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的情况下,企业通常采用某种激励措施加强人与股东的关系,在企业中推广应用激励机制,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的道德风险,控制代理成本投入,扩大企业的利润空间。但大多数的激励措施仅仅是让管理者和股东享受到收益,无论哪一方都不愿意承担风险,无形间增大了道德风险。
4.信用风险
企业信用是一家公司实现其承诺的能力的具体表现,一般包括两点,第一,公司是否愿意主动地履行自己的承诺,从而始终保持好的信誉记录。二是公司是否有能力维持良好的信誉,主要由信用评估公司来决定。之所以出现信用风险,究其根本在于当前市场的变化,导致同质竞争者越来越多,国际贸易的发展,增加了竞争压力,企业的效益大不如前。部分国企管理者一味追求经济效益,不具备长远发展眼光,履约意识淡薄,信用体系缺失。
三、国有企业在财务资金管理中存在问题
1.外部客观环境影响
国有企业财务资金管理容易受到宏观经济影响,有市场经济、贸易摩擦、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等内容。宏观政策具有复杂性特点,对企业而言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契机,也加大了企业的经营压力。另外,宏观经济并不是某个企业或某个部门能控制的,特别是产业政策的变化,利率的变化,都会对公司的经营活动造成重大的影响。例如,当企业遇到全球性金融危机后,出口和对外贸易公司的金融风险急剧加大,不良贷款风险、现金流风险成为主要风险。
2.财务从业人员风险意识薄弱
财务风险的成因之一就是缺乏对风险的认识,在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下,很多财务人员依旧抱着墨守成规的态度,综合素质、专业能力与实际要求相差甚远,尤其是职业道德,判断能力远远无法满足市场经济发展需求。实际工作中,财务人员对风险的认识不足,简单地认为只要做好资金管理,就能避免财务风险。同时,一些管理者还将财务资金风险管理与其他概念混为一谈,没有必要在该方面大费周章,缺乏审时度势的远瞻性和大局意识,使得企业财务资金管理理念落后。
3.投资活动风险不断增加
现在,很多企业开始着手于投资,在选择过程中,经常出现各种问题,导致高风险投资行为产生。部分大型国企正朝着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智能化方向过渡,在资源利用等领域获得重大突破,业绩的提升直接促进了公司的经营效益。当企业获得高收益后,管理者产生懈怠心理,并没有注重资金管理与投资规划,为资金分配和风险评估埋下隐患。这是因为国企的经营资金来源于政府与财政部门,能防止资金流断裂等风险发生,对企业融资起到正面作用。
4.内部财务监管机制有待完善
国有企业的稳定发展离不开完善的内部财务资金管理机制,一直以来,财务管理作为国企的工作重心,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但是,许多国企却忽视了资金管理,如果不健全资金管理体系,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比如,有些资产总是在帐外流动,对国有资产的盘活和使用毫无帮助,严重时还会导致腐败问题。除此之外,国有企业财务资金管理失真现象较为突出,未依照财政部及相关财政系统的法规运用,财务核算准确性不高,故造成财务混乱。资产不实是指公司上报的资产无法真实地反映企业的实际资产数量,这就造成了一种资产被夸大或被低估的假象。
5.财务决策不科学,导致决策失误
财务风险的另一重要成因是财务决策的错误,财务决策科学化是避免财务决策错误的先决条件。当前,很多企业在进行财务决策时,往往会出现凭经验办事或主观臆断两种情况,因此,会经常出现决策错误,继而引发财务风险。比如,有些公司为了提高销售和市场份额,通过大量的赊销方式来扩大占有率。同时,在销售过程中,并未深入了解不同层次客户的信用等级,盲目赊账,很多应收款账面成为坏账,对公司的资金流动和资金安全带来风险。此外,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往往缺乏对投资项目的细致分析,致使决策出现失误。
四、国有企业财务资金管理风险防范重要性
1.企业发展以资金为基础
随着国有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资本经营是支撑国企发展壮大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国企的经营活动中,资本经营是最关键的一项经营活动,关系到国企的发展前景,也同样关系到国企所能得到的经济利益,企业在发展中需要通过不同渠道获取实时信息,持续削减现行财务费用,并适当地调整某些经济业务活动,避免不必要的资源与资金消耗。定期召开机构内部会议,全面深入地分析当前资金流通现状与分配情况,规划资金未来用途,把握好现金流向,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成本控制。
2.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水平
提升国有企业的资本经营水平,可以有效改善企业内部管理。国有企业在发展中不仅要面对市场,更要面对其他竞争者与大部分消费者的需求。对特定的管理模块进行划分,确保各个模块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同时,模块间的监督制约也是必不可少的,能够有效规避风险。一部分国有企业的经营范围较广,投资项目也比较多,很多项目时间跨度大,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专业人才的缺乏导致前期风险预防工作未落实,以至于影响到资金管理。为了尽量减少这些问题,急需加强对公司的财务管理。
3.减少财务风险,增加决策的精确度
在决策中,财政和资本管理是必要的,二者之间紧密相连。企业管理人员在制定公司发展规划时,会根据实际财务情况做出判断。由于外部因素的影响,导致实际的经费运用与前期的预算相差较大,因此,要从根本上降低国企的财务资金风险,就需要对国企的财务资金况做出相应调整。
五、国有企业财务资金管理风险防范路径探析
1.提高国企财务风险控制意识
国有企业管理者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和主导权,是企业的“领头羊”。故而,企业管理者应以身作则,转变传统思想,将财务资金风险控制意识贯穿到各级经营活动中。时刻保持忧患意识,以解决问题为主要导向,以重塑内部构架为主要方针,善于发现问题,运用合理手段处理好整体与局部间的关系。第一,管理者要加强学习意识,保持积极的斗志与廉洁工作作风,拓宽党建工作的覆盖面,从而形成自上而下的良好学习风气。党委书记与企业管理者应加强沟通,针对销售、运营、财务等环节制定方针策略。全面讲解企业可能会遇到的市场风险与金融风险。第二,建立系统化信息采集数据,重点剖析目前的发展难题,改变传统的宣传模式,如通过网站设计、问卷调查等环节加强人员重视度。从优秀的案例中汲取经验,为我所用,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2.加强财务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无论哪个行业的发展都要依靠人才的理论,倘若将国企发展比作一艘正在航行的大船,人才就是指挥船航行的水手,由此可见,人才的重要性。当然,高科技与先进技术确实能促进企业良性发展,可技术的应用与推广还需借助人才的力量。完善的内控环境是企业稳步发展的必要前提,更是提高财务管理人员能力的有力保障。增强人员财务风险管控意识主要有四点,其一,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以高收入、高回报吸引人才注意。另外,有条件的国企还可以与当地高校进行合作,通过校企合作为企业培育人才。适当提高就业门槛,构建专业人才队伍。其二,建立健全奖惩制度,将员工的工作质量与薪酬相挂钩,对于工作质量较好的员工予以嘉奖,完成质量较差的员工提出批评。一来能保护员工的积极性,二来激发其他员工的参与意识与竞争意识,营造良好竞争环境。其三,加强对现有队伍的培训,开展有利于提高内部员工财务风险管理意识的培训会议,将财务风险管理化为动力,体现在日常的工作中,落实落细。企业还可以邀请领域专家举办讲座,普及相关知识。其四,岗位变动虽能锤炼工作人员的能力,但处理不当往往会适得其反。频繁的岗位变动不仅会磨灭人员积极性,在工作交接过程中,容易脱节。新员工对岗位职责认识不清,旧员工无暇顾及,导致工作瘫痪无法正常进行。一旦确定好财务岗位人员后,除特殊紧急情况不可变动外,保证岗位工作有效衔接。成立专门的考核小组,定期派小组成员参加国内外的交流或论坛活动,学习他人的先进管理和风险防范经验,确保决策的合理性与规范性。
3.健全监督管理体系加强部门间的沟通
为了保证财务资金风险管控落实,国企应制定内控管理机制,针对一些容易发生风险的业务和部门加强管控力度。首先,建立会计监督管理内控制度,积极探索信息化管理渠道,连接各部门与会计管理部门,让信息平台作为沟通桥梁,在强化监管能力的同时大幅度降低了出错率。其次,财务部门要始终围绕公平、公正原则开展工作。简化审批流程,突出财务部门的独立性。企业是由多个部门,多个岗位构成的,不同部门负责的业务有一定差异。可在发展中也出现弊端,部门人员责任意识不强,存在“各扫门前雪”的问题,明显阻碍了国企进步。当务之急要做的是加强在该方面的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在重大政策的订立上考虑员工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提高人员工作水平与工作质量。坚持以财务资金风险控制为主,各级部门为辅,量化管理成本控制。
4.降低投资活动风险
伴随国企内部控制的日渐完善,国企财务资金风险控住也发生了巨大改革。投资活动风险与企业的经营效益密不可分,尤其在市场环境复杂的当今社会。对于投资活动风险可以从三个维度入手,第一维度,确定好风险管理目标,找出需要应对的风险,包括合规、报告目标等。第二维度,作为基础性环节,是信息共享与风险管理的关键。第三维度,整改企业内部构架,创建“风控+法审”、“风控+内控”体系,不断弥补制度中的缺失和纰漏。建立风险内控手册,梳理岗位职责,持续性监督指导重点业务开展,筑牢财务人员风控意识。要求各岗位人员按照风险内控手册对照检查工作。受到经济条件约束还未建立独立审计部门的国企,可以引入第三方预算审计。将准确、清晰、真实的经营数据和资金流向及财务表等文件提供给第三方机构。对外公示审核结果,对于有疑问有顾虑的人员进行统一讲解,防止舞弊事件发生。最后,企业务必要提高信用度,在懂法、知法的基础上构建多层次、多方面的法律体系。定期审查人员的信用状况,杜绝因个人信用不过关损害企业形象问题发生。关于产品设计与营销方案制定,应提前安排专业人员深入市场调研,了解消费者喜好,提高产品质量,增加消费黏性。
5.定期编制财务报告
国企财务报告的编制应采用对比分析法,系统评价公司近些年的经营状况与营收利润及亏损情况,遵循“差异——原因分析——建议措施”原则。完整的财务报告能为管理人员决策提供有力数据支持,财务人员在具体的编制过程中,重点编制利润表、负债表等,部门主管审核完成后再交给上级领导,层层递进。财务报表作为财务报告的核心内容,也是国企会计核算体系的最终表现,更是财务资金风险控制的重要载体。全面准确披露企业的财务活动流程,资金去向,明细表,不能虚报或瞒报谎报。按照月度财务报、季度财务报表、年度财务报表的具体要求详细编制[7]。
六、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在当代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中控制好国企财务资金风险,需要企业各个部门重视其发展。管理部门要发挥自身职能,建立健全与之相关的管理制度,对于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要进行定期的审查。在传统的基础上构建数字化空间,拓展财务管理时间维度,将原本单一的财务信息变得更加集中,朝着信息化方向发展。财务信息部门的工作人员也要各司其职,强化自身责任意识与安全意识,定期对市场信息进行收集整合。不遗漏任何一个小细节,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通过主动获取,与管理部门共同探讨风险控制途径与新方法,为促进我国国企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