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中国”背景下高校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难点与路径

2022-12-09廖琴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2年23期
关键词:课余时间体育竞赛健康中国

廖琴

(广州工商学院 广东 佛山 528138)

前言

大学生体质健康影响着国家未来的发展。2016年10月,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到在2030年以前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率25%以上的量化目标。大学生是祖国未来发展的根本保障,促进大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有助于培养 “健康意识、终身体育意识”,形成良好体育运动习惯。基于此,本研究通过对高校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探索影响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难点,提出影响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建议,为高校体育改革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广东省部分高校的在校大学生。

1.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本文通过检索中国期刊数据库(CNKI)、学校图书馆、百度等搜索引擎收集大量相关文献资料,查找与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相关文献,对收集的文献进行整理、分类,为本文提供理论基础。

(2)问卷调查法。

遵循问卷设计的要求,针对本文所要了解的问题编制《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情况调查》,该问卷主要内容有:性别、对体育运动态度、参与体育运动时间、频率、参与体育运动方式、参与动机等。本问卷共发放450份,回收450份,其中有效问卷429份,有效率达95.33%。

(3)数理统计法。

对回收问卷的各项数据进行数据处理。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高校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现状分析

(1)学生参与体育运动频率、时间。

大学生课外参与体育运动频率与时间是反映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重要指标,既能反映大学生体育意识与体育习惯的情况,又能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根据表1、表2显示,在运动频率上,学生参与体育运动一周一次的有96人,占总人数的23.78%;一周两次的有150人,占总人数的34.97%;一周三次及以上的有141人,占总人数的32.87%。在运动时间上,每次运动30min以内的有189人,占总人数的44.06%,30-60min的有141人,占总人数的32.87%,60min以上的有99人,占总人数的23.08%。国家体育人口标准为每周锻炼三次,每次30min以上,每次锻炼中等强度,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超过半数学生达不到体育人口标准,甚至8.39%的学生不参与体育运动。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不参与体育运动的学生集中在大三、大四,究其原因是大一、大二有体育课,而且也有校园跑要求,规定学生每学期跑到一定公里数,而大三、大四体育课学时少,甚至部分学校没有体育课安排,再加上学习、就业的压力,导致没有参与体育运动。

表1 学生参与体育运动频率调查表

表2 学生参与体育运动时间调查表

(2)学生对体育运动态度。

通过表3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对体育运动都是积极主动的,对体育运动也持肯定的态度。但也有5.6%的学生不喜欢参与体育运动,通过对这部分学生的访谈,造成学生不喜欢参与体育运动的最主要因素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体育设施不能满足需求;②学习紧张;③无人指导。以上数据说明学生对体育运动态度是积极的,但在实际情况中,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一部分学生对体育运动缺乏兴趣,进而不喜欢参与体育运动。

表3 学生对体育运动态度调查表

(3)体育活动在学生课余时间的地位。

学生课余生活丰富多样,经过调查显示,占据学生课余时间前三位的分别是上网、体育活动、看电影电视,分别占总人数的30.07%、20.28%、17.48%。其中上网、看电影电视等利用网络休闲方式的人数占到了47.55%,说明网络已成为大学生课余生活的一部分。排名第二的为参加体育活动,说明这部分学生认识到了体育运动对自身的益处,体育运动已成为学生课余时间的有机组成部分,但所占比例较小,涉及面还不够广。

表4 学生课余生活方式调查表

(4)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动机。

通过对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动机进行调查,能了解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真实看法,对促进学生进体育场馆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调查发现,有62.24%的学生选择了兴趣爱好,58.04%的学生选择了强身健体,表明大多数学生对体育运动的态度都是积极的,同时也明白参加体育运动对自己的身心健康有促进作用;其次有44.06%的学生选择了为了体测,说明这部分学生对体育运动的态度较为消极,认识不到体育运动对自己的益处,同时也说明部分同学对体育考试比较担忧,只能花费课余时间参加校园跑来应付考试;有34.27%的学生参加体育运动是为了交际,他们认为参与体育能增进与朋友之间的友谊,还能认识新朋友。

表5 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动机调查表

(5)学生参与体育竞赛情况。

体育竞赛是体育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参加体育竞赛可以增加学生对体育运动的了解,促进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体育运动。通过调查发现,多次参加过体育竞赛的有84人,占19.58%;参加过体育竞赛但次数很少的有162人,占37.76%,通过访谈得知,这些学生大多参加的是学校的运动会,很少有机会能参加校外的体育比赛;在所调查的学生中,没有参加过体育竞赛的占到了总人数的42.66%,通过访谈得知,这部分学生不参赛的原因主要有:①水平不够,选拔不上;②参加比赛太累;③没有兴趣。

表6 学生参与体育竞赛情况调查表

(6)影响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因素。

由表7可知,影响学生参加体育运动排名第一的是没时间,占到56.64%,通过访谈得知,大多数同学表示在课余时间学习任务重、没有精力参加,再加上目前就业形势较为严峻,不少同学都利用课余时间选修第二专业、考研、考公务员等,导致没有时间参与体育运动。排名后几位的是没人指导、缺乏兴趣、没有适宜场地,分别占到了 39.66%、37.06%、36.36%,通过调查发现,不少学生由于掌握的体育知识与技能有限,在运动的时候怕动作不到位被别人嘲笑,久而久之就会对体育运动不敢兴趣甚至产生排斥的想法,再加上学校体育场馆种类少,不能满足学生除跑步、球类项目之外的需求,从而影响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表7 影响学生参与体育竞赛情况调查表

2.2、影响高校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困境分析

(1)体育锻炼态度不积极。

态度是个体对某事物、个人所持有的心理趋势,它决定着一个人行为处事的风格。体育锻炼态度是人在体育运动过程中特有的情感活动,它是大脑中存在的一种意识状态。从表3的调查可知,对运动采取积极态度的占51%,持有中立和不积极态度的占49%,这说明仍然有将近一半的人是不会主动参与到体育锻炼当中。李淑娟(2013)提到在参加体育锻炼时男生体育态度比女生积极,高校体育锻炼项目的局限性和体育设施简单也影响了体育锻炼的态度。从访谈中也得出,多数同学是因为场地设施不足和无人教导等因素才出现体育锻炼态度不积极现象,该情况是现阶段中国各大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场地设施不足问题,这一直是学校体育面临的难题。现阶段场地设施不足的问题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第一学校占地面积不足,导致可用于体育锻炼的设施不够;第二体育运动设施建设比例失衡,运动参与度高,普及性广的项目设施比例太少,比如,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群众基础较好,不仅学生参与度高,教职工参加人数也不少。通过走访发现,高校中羽毛球是师生参与度比较高的项目,但通常学校只有3-5块场地,经常发生场地使用拥挤的现象。此外,无人教导的问题是比较棘手的难点,由于中国人口基数众多,出现学生多老师少的现象,这一点在非一、二线城市表现明显,而且在过去“快乐体育”的影响下,小初高的体育课主内容是集合整队、做徒手操、自由活动,这使得我们多数学生的体育学习途径是自学,最终恶果循环大部分学生上了12年体育课没有掌握一项运动技术,在进入大学生活后更是没有养成体育运动习惯。

(2)依赖电子设备的不良生活习惯。

目前大学生依赖手机等电子设备的现象较为普遍,不仅损害身体健康,也挤占了大量课余时间,不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从调查中得知选择上网、看电视等大学生业余活动的占总人数的一半左右,此外当前40%的大学生每天使用电子设备时间在4h以上,长期熬夜打游戏追剧等久坐行为也损害着大学生的骨骼健康,造成颈椎病、脊柱侧弯等现象也逐渐增多。由此也造成了每周参与运动一次或两次的学生占56%,这远远达不到国家对于体育人口的要求,而且多数学生运动时间在30min以内,究其原因是大学生必须参加校园跑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自主性不够。大学生课余锻炼主要依靠主观能动,有运动习惯的或掌握一项运动技能的学生除了完成规定的校园跑以外,通常还会参与体育运动,而没有运动习惯或没有掌握运动技能的学生除了完成基本跑步任务,几乎不会参与其他课外体育活动。

(3)竞赛参与率低。

在我国高校体育开展形式中,除体育课外学生参与最多的体育活动就是运动竞赛。董明源(2022)提到高校中体育行动方案的开展形式主要有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和体育赛事,体育赛事的开展比例占到63.6%,而目前各大高校开展运动竞赛的方式主要是春季体育比赛、秋季运动会、新生杯等系列活动。但从调查情况来看超过70%的学生很少或从未参加体育竞赛,这不免引起一个疑问,为什么赛事这么多但学生们依旧参与的次数少?其实在看似丰富的体育运动竞赛现状下隐藏着一个矛盾——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矛盾,现阶段学校体育赛事仍以竞技性比赛为主,普及性赛事较少,无论是个人项目还是团队项目,多数体育运动基础不好的同学参与机会较少。如,团体性项目中基础差的同学总是以替补身份出场,很少能有出场时间,个人项目多数在第一场或第二场淘汰出局,这样的现象导致运动基础好的同学越来越喜欢参与,基础差的同学逐渐淡出运动项目,如此恶性循环下去使得每次参加比赛的人几乎没有太大的改变。

(4)社团组织作用不明显。

体育社团组织是高校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形式,也是高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调查情况来看,各大高校均设立了各式各样的体育社团组织,但社团组织的管理与运行很少有老师专门负责,多是由学生代表进行组织,这就容易出现体育活动开展的随意性、不专业性,社团活动的开展时间也很难做到规律性。此外高校社团也容易出现了一种奇怪现象,社团组织有很多,但社团活跃度不高,有很多学生交了会费只去过一两次,通过调查发现导致这种现象主要原因是多数同学在一开始会有很高的兴趣,但进入社团后发现并没有专人进行帮带,导致会玩的同学在一起玩,不会玩的还是不会,很难融入社团的圈子,慢慢就是失去兴趣。

3、研究结论与建议

3.1、研究结论

(1)过度依赖于电子产品,多数同学每天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占据了业余生活的主要板块,特别是手游、追剧成为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遣方式,而且熬夜打游戏、追剧等行为不仅会损伤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更会对意志进行极大的消耗,变得不想拼搏、不想奋斗;

(2)无人指导,虽然学生经过小学、中学的系统体育学习,大多数学生已掌握了基本的运动知识与技能,但是仍有部分学生没有形成自我锻炼的习惯和能力,特别是在接触新的体育运动时,因为缺乏相关知识与技能,造成学生在运动时怕嘲笑、不自信、受伤等情况,严重影响了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与积极性;

(3)体育竞赛是学校体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比赛,不仅可以锻炼其意志品质,提高身体素质,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通过调查得知,超过半数的学生没有参加过体育竞赛,究其原因是学校每年会举行校运会、春秋季体育节,参加比赛要经过层层选拔,这是导致大部分学生不能参赛的主要原因,再加上不少学生觉得参加比赛很累,又占用了周末时间,导致参赛人数大大减少。

3.2、研究建议

(1)学生对体育运动认识越全面,就越有可能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并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因此学校应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如,举办体育知识竞赛、组织大、中、小型体育比赛、组织体育健康知识宣讲等,让学生了解体育,加深对体育的兴趣;通过各种形式的讲解,宣传体育运动的方式方法,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意识,增加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地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去;

(2)通过体育课改变学生体质健康显然是不现实了,如何激发学生在课余参加体育活动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在现阶段市面上的运动APP多以跑步类为主,缺乏不同运动项目的协同发展,学校和软件开发商可以建立合作意向,学校负责提供场地,软件开发商进行运动项目的线上打卡,学生们可以通过选择喜欢的体育老师或运动项目,选择线上教学服务。此外,校方也可以通过与学分、毕业等条件挂钩,进行体育锻炼的强制性要求,督促学生每周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体育锻炼;

(3)体育是一项需要进行实践的项目,对于初学者来说前期需要有老师指导,尽快地从“不会”转变为“会”,而完成这一步仅仅依靠体育课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发挥社团力量,除了在课上进行专业技术上的学习,社团组织利用课余时间组织会员进行课外体育指导、比赛等活动,充分将课上与课下进行有机结合,发挥社团的积极作用,让每一位社团成员在活动中都能参与进去,做到人人参与、快乐体育;

(4)现阶段高校的体育竞赛多以竞技类为主,而且竞赛周期较短,人群参与面较窄,较少有针对性的普及赛事或者竞赛周期较长的比赛,所以应该设置类似于周末联赛那种长期赛制,比赛性质以普及性为主,减少人数、组数等限制,竞赛规则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适应参赛选手的实际情况。这样既可以大范围地吸引学生参与体育运动,也可以为学校竞技体育培养更多的体育人口、竞赛组织者、裁判员等相关人才,促进学生身、脑、心的协调发展,培养学生的健康观念,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猜你喜欢

课余时间体育竞赛健康中国
保研学霸兼职送外卖逾万单
浅谈大学生如何充分利用好课余时间
Mobile Phone Using Among Youngsters
“健康中国”是对人民福祉的庄严承诺
我国学校体育竞赛活动开展管理现状研究
高中生利用课余时间炒股成亿万富翁
北京市高校校内体育竞赛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
体育竞赛规则的本质主义症候
“阳光体育运动”视角下天津市高校校内体育竞赛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