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OPARC的居民休闲性身体活动研究

2022-12-09张培弘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2年23期
关键词:绿地观测居民

张培弘

(上海体育学院 上海 200438)

前言

休闲性身体活动 (leisure-time physical activities,LTPA))是指人们在闲暇的时间里为满足休闲需要而进行的体育活动。适量的休闲性身体活动不仅能使人身心愉悦和开心满足,更是减少慢性病,提高身体健康水平的重要方式。国外学者研究指出,身体活动水平受到公共政策、社会系统和运动环境等各种方面因素影响,其中运动环境因素对人们身体活动的影响最为显著。

公园绿地等开放空间是人们选择进行休闲活动的重要场所,而以上海为代表的高密度城市,近年来中心城区的绿地开放空间几乎没有增加。在这种情况下,社区绿地成为居民日常生活中进行休闲身体活动的重要载体,社区公共绿地同时也是居民最容易接触到的户外环境之一,承担了居民社交、休憩和娱乐等功能,所以社区绿地的环境品量和设计规划就变得非常重要。通过良好社区公共绿地环境的打造营造适宜的户外环境条件,为人们茶余饭后的休闲健身创造了机会,可以使社区居民参与户外体育锻炼的概率提高3倍,研究居民的身体活动特征有利于提升社区绿地环境的有效使用率和规划管理建设。

身体活动的研究方法已非常成熟,主要分为系统性观察法、客观测量法和主观测量法3种。心率监测、加速度计和双标水法等客观测量方法已在国外得到有效应用。我国关于居民户外身体活动研究普遍采用问卷调查、现场访谈等传统主观测量方法。系统性观察法被认为是公共开放环境中调查群体身体活动行为最有效的方法体系,其中SOPARC(System for Observing Play and Recreation in Communities,社区玩耍与游憩观察系统)是一种基于瞬时批量采样技术完成的户外运动信息采集工具,被广泛应用于公园绿地等户外开放空间的群体身体活动研究。本文以上海市永泰花苑社区为案例,利用SOPARC方法调查社区居民在社区绿地空间中的休闲性身体活动行为,并对提高居民户外休闲性身体活动水平和社区绿地的规划设计提出建议。

1、研究区概况

永泰花苑社区位属上海市浦东新区东明路街道三林城区,社区面积28万m2,常住人口7736人,社区内含有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功能以及含有丰富景观要素的社区绿地空间。东明路街道正在开展“宜居东明、人民社区”三年社区更新行动规划,并于2021年10月期间进行社区花园改造,本文以永泰花苑社区绿地改造项目为契机,对社区绿地内居民休闲性身体活动特征进行观察分析,为社区环境规划设计提出建议。

2、研究方法与数据收集

2.1、SOPARC 观察法

SOPARC(System for Observing Play and Recreation in C-ommunities),即社区休闲娱乐活动观察系统,是Mckenzie提出是一种基于瞬间批量抽样技术而完成的体育类批量信息收集的工具。区别于客观、主观测量法侧重个体身体活动的研究,这一方法的优点在于可用做公共开放空间群体的身体活动研究,且在不干扰观察对象的情况下收集居民的人口社会学特征、身体活动特征信息。SOPARC被提出以来,在公共开放空间研究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可以较为系统地获取开放空间居民的身体活动特征信息。

2.2、数据收集

2021年9月23-26日期间正式开始,研究区域为永泰花苑社区,研究日期共4天,包含2个工作日和2个休息日,于每个观测日当天8点,10点,15点,17点进行观测,分别代表居民早上、上午、下午和晚上锻炼时段。4个观测日都是晴天,日均气温35℃。基于SOPARC量表,利用直接观察、拍照等方式对永泰花苑社区绿地空间中的活动人群进行数据采集,观察记录内容包括再次锻炼居民的人次、性别、年龄、活动类型和活动强度。同时将观察对象分为5个年龄组,分别为儿童(0-6岁)、少年(7-17岁)、青年(18-40岁)、中年(41-59岁)和老年(60岁以上)。将观察到的身体活动强度分为S、W和V3个等级,分别表示轻度、中度和剧烈身体活动。对一天中在永泰花苑社区公共空间中活动居民的特征(年龄、性别)、人数以及其进行的休闲性体力活动情况进行实际观察和记录,4个观测日共观察获取466个样本数据。

3、结果分析

3.1、被观察者基本特征分析

依据在永泰花苑4个观测日的观察统计,共有466位居民在目标场地进行休闲性体力活动。

从被观察者性别结构分析来看(表1),男女比例相似,女性人数偏多,稍高于男性。

表1 居民特征及体力活动情况

从年龄结构分析来看,老年人占到总观测人数的61%,达到总观测人数的一半以上;其次是中年与儿童,青年与少年占比重较小,尤其是少年,占全部总人数2%,4个观测日只有13位少年被观测到。从体力活动强度分析来看,居民从事轻度体力活动强度(如,静坐、棋牌等)的人数最多,占据48%的比例;其次是中度身体活动强度(如,健身操、公共健身器健身等),占据34%的比例;从事剧烈身体活动强度(如,跑步、打球)的人数最少,只占到总观测人数的18%。从整体上看,公园内的植物景观、更多的娱乐场所将会大大增加人的体能输出,此外,健身器材、遮荫设备也会更多。而更多的座椅设施和更多的健身活动被选中的机会却很少。在6-17周岁的青少年中,使用更多的运动器材,建立以运动器材及大型玩具为主的游乐场,可大幅提高公园的整体服务;18-40岁人群对绿化和娱乐活动的需求最大。在这一年龄群体中,个体的不同需要程度最大,因此,在园区内进行合理而高效的功能区域是实现运动场所最优的重要因素;40岁以上的老年人最注重的是闲暇时间。广场舞、快走、太极拳等运动项目都是中老年人群的健身项目,但由于场地有限,或者缺乏足够的规划,导致了一个中央广场满足了大部分的需要:广场跳舞的人觉得场地太少,而太极拳爱好者则觉得周围的场地过于嘈杂。如果能按照周边住户的基本需要,放弃一些座位、走廊等设施,对园区的交通线进行调整,将吵闹区和幽静区分开;或增加了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在社区绿地空间中的活动人群在性别上差别不大,在各类群体均有分布,且3种强度的体力活动行为在社区绿地中均有出现,说明社区绿地对于不同性别及各类群体都具有吸引力,社区绿地的使用对象及用途非常广泛。

3.2、被观察者活动时间分析

从周末和工作日的分布情况来看(表1),周末和工作日的人数分别为211人和255人,社区绿地中周末的活动人数并没有增加,甚至低于工作日活动人数,且各时段人数工作日基本都要高于周末。

从各个时间段分析来看,工作日和周末的活动人数起伏在时间段上具有同样的特征(表2),无论是周末还是工作日,在社区绿地进行活动的人数都主要分布在早上(8点)和晚上(17点)时段,比例占到总观测人数的73%,明显高于其余时段,上午(10点)时活动人数最少,其次是下午(3点),而后人数逐步增加。据现场调查,由于9月份上海天气依旧炎热,4个观测日气温都在35℃,居民更喜欢在早上和晚上气温凉爽时出来活动。

表2 周末与工作日各时间段人数

3.3、被观察者活动强度分析

研究依据SOPARC观察量表,将观测到的居民身体活动强度分为轻度、中度、剧烈共3个等级,即轻度S、中度W和剧烈。居民在观测期间及观测区域内3种强度类型的活动均有出现。观测区域出现的轻度身体活动主要为静坐和棋牌;中度身体活动主要包括散步、健身操、遛狗和基于健身器械的健身活动;剧烈身体活动包括跑步和各球类运动。

从观察数据可以看出(表1),从事轻度身体活动人数最多,为224人;其次是中度身体活动162人;进行剧烈身体活动人数最少,观测期间仅有80人。女性进行中度身体活动的人数高于男性,其他强度身体活动人数低于男性;轻度身体活动老年人占年龄百分比最高为63.1%,中度身体活动儿童占年龄百分比最高为54.2%,剧烈身体活动少年占年龄百分比最高为69.2%;周末轻度身体活动人数减少,剧烈身体活动人数更加,中度身体活动人数变化不大;在晚上进行剧烈身体活动的人数最多,其次是早上,早晚时段各强度活动人数高于其余时段。

3.4、被观察者特征和运动强度的关联

通过交叉列联表分析基于不同活动强度的被观察者特征的差异,使用卡方检验并计算数据间的关联统计量,分析结果见表3。

表3 运动强度与被观察者性别、年龄段、活动时间段特征的关联

根据统计结果分析,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不同时间段的被观察者在身体活动强度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女性进行剧烈身体活动的人数要低于男性活动者,更喜欢从事轻中度身体活动。居民在不同年龄段的身体活动强度也有较大差异(Cramer’s V=0.298),儿童、少年、青年和中年的活动强度明显高于老年,特别是少年,虽然在观测期间被观测到的活动人数明显少于其他年龄段,但活动强度占年龄比例最高,有69.2%的少年进行了剧烈强度的身体活动。在社区绿地环境中,青少年的体能活动总体状态较差,主要表现为体能活动频率低、活动时间短。体育活动强度较低,活动方式较差,场地设施要求较低。比如,散步、打羽毛球、跑步等。对场地设备和设备的需求也相对较低。同时表现出强烈的时断性特征,以周六、周日为主要活动时段,其余时段的活动相对较少。居民在不同时间段的身体活动强度也存在较大差异(Cramer’s V=0.136),观测期间居民更喜欢在早晚进行剧烈活动,在此时间段进行的身体活动强度明显要高于其余时段,如,在上午和下午时间段进行活动的人数和强度都有明显的下降。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通过游憩行为观察法(SOPARC)与数理统计,分析在社区公共绿地进行活动居民的基本属性和身体活动特征得出以下结论:(1)从年龄结构分析来看,在社区绿地内进行身体活动的老年人所占的比重最高,远超其他年龄段,其次是中年人,住区附近的社区绿地因为其可达性优势,是中老年人就近首选的户外休闲性运动场所;儿童少年青年观测期间被观测到的人数较少,这主要是因为这一部分群体大都忙于学业和事业,儿童青少年在周末时活动人数相对平日增加;(2)从性别结构分析来看,女性活动者所占的比重较大,社区内的绿地空间成为家庭主妇日常进行户外休闲活动的场所。国外的相关领域调查研究也有相似发现,女性参与户外运动的人数多于男性,女性参与户外体育休闲活动具有普遍性,且形成一种休闲文化;(3)从活动时间特征分析来看,工作日的活动人数要高于周末。许多家庭会选择周末到公园等大型绿地空间进行体育休闲活动,而社区绿地位于社区内部或临近社区,成为社区居民平日进行休闲性身体活动的场所;同时受到受天气气温影响,观测期间早晚时段活动人数高于其余时段;(4)从身体活动强度分析来看,大部分社区居民喜欢棋牌、遛狗、公共健身器等轻中度强度的身体活动。这是由于在社区内绿地空间进行活动的多为老年人,棋牌静坐是日常生活中中老年人的主要休闲方式,而被观测到人数偏少的儿童青少年,大都从事球类跑步等中高度身体活动;女性的身体活动强度低于男性,以静坐、散步等轻度身体活动为主;(5)都市人群越来越接受多体育锻炼的居住模式,其身体活动偏好与其年龄之间存在较低的负相关性,而男女间则无明显的相关性。但是,由于文化和专业的差别,他们在体育方面的偏好也会有很大的差别。公众首先会选择运动场地,体育馆等新的运动场地还没有完全推广。在公园里,跑步和步行比跳广场舞更流行,因此,正确的路径规划是非常关键的。

不同年龄组对环境问题的关切程度不同,但对健康问题的重视程度最高,景观营造问题次之。在这些因素当中,青少年较多地关心道路的问题,而对于中老年人来说,他们更关心的是环境的营造和功能的划分,希望能够得到一个更好的运动环境。在社区环境中,以丰富的植被和较多的休闲场所作为主要的需求,然后是运动设备和遮阴设备。

4.2、建议

依据结论为社区绿地环境设计规划和居民身体活动水平的提高提出建议。

(1)依据各年龄段人群休闲活动偏好,完善社区设施配置。社区绿地的使用者以老年人为主,所以满足老年人活动时的习惯偏好就显得非常重要。观察发现老年人以静坐棋牌等轻度活动为主要休闲方式,其中适宜老年人锻炼的健身器材设施(如,公共健身器)供应不足,也导致了老年人更多选择以静坐、棋牌和散步的形式在社区进行休闲活动。社区规划管理部门要根据居民的需求偏好来改良体育休闲环境,持续改善和健全社区各项设施,满足老年活动者需求,设置多种形式的健身器材和设备,促进居民参加丰富多元的体育休闲活动,从而带动居民增加参与身体活动类型的强度,以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2)儿童青少年是在社区户外绿地休闲活动中的弱势群体,观测期间在案例地区观察记录到的儿童青少年活动者人数远远少于其他年龄段,儿童青少年虽以中高强度身体活动为主,但活动类型单一,缺乏针对儿童青少年玩耍的游乐场所及配套设施是重要原因。儿童青少年运动爱好广泛,追求新颖潮流的体育运动,对于休闲性活动有较大需求,合理的户外体育活动对于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体力活动是促进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有效方式。社区规划管理部门应在社区绿地空间建设中增加儿童友好型设施,增添儿童友好型设计,丰富儿童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参与体验,激发儿童青少年参与户外体育活动的兴趣;

(3)适应各类人群运动的环境需求,提升社区绿地环境安全。早晚时段是居民进行体力活动的主要时间段。这就需要注意社区绿地夜间环境的安全性,加强社区绿地夜间照明条件,满足居民早晚锻炼需求,增设遮阳设备或场所满足居民上午下午时段的锻炼需求。同时,大量活动者聚集在一个时间段,也会对社区绿地的环境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比如,跑道拥挤、健身设施供给不足、绿地资源环境遭到破坏等。社区规划管理部门应根据居民进行户外休闲活动的时空特征进而合理引导居民户外活动,以满足不同时段的活动人群,提高社区绿地活动安全性,保持社区绿地的环境质量;

(4)重视各要素之间的结合作用,加强小区绿化的规划。通过公园选址、种植公园植物等措施,可以通过设置公园来增强公园的空气新鲜,通过设置大型的喷水池来消除噪音,改善公园的卫生清洁和卫生,使公园的参观次数得到有效的提升。过去的园林设计多侧重于绿地、水体和设施设计,而忽视了建筑物的形态设计,但是,良好的形态对人们的体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绿地观测居民
石器时代的居民
浅谈林地绿地养护精细化管理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天文动手做——观测活动(21) 软件模拟观测星空
走进绿地
2018年18个值得观测的营销趋势
可观测宇宙
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
高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