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儿科医学生临床实习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探索
2022-12-09夏家敏温冬梅马娟萍张蓉于英
夏家敏 温冬梅 马娟萍 张蓉 于英
医患沟通(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是临床诊疗过程中一项较特殊的交流能力,是医护人员运用表情、语言、行为等多元化形式同病人进行交流的一种方式[1-2]。随着临床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服务质量越来越受重视,医患沟通教育逐渐被关注,各国医学教育也先后制定了关于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的要求与目标[3],尤其是在发达国家,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已初见成效,并形成了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课程内容较全面、完善[4]。我国医学在医患沟通方面能力的教学相对较晚,加之教学系统的发展速度较慢,因此我国在实习生临床医患沟通方面能力的培养仍有较长的道路需要探索[5]。文章主要研究加强儿科医学生临床实习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效果,2019 年8 月—2020 年8 月,在儿科进行实习的医学生40 名为研究对象,对照分析了常规实习与加强儿科医学生临床实习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对学生医患沟通技能评分与教学满意度的影响,旨在寻找一种有效、可写的培养模式,为提高培养效果提供参考依据,现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9 年8 月—2020 年8 月,在儿科进行实习的医学生40 名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分成两组,每组20 名;对照组:年龄23~26 岁,平均(24.11±0.28)岁;男生12 名,女生8 名;学历中,大专8 名,本科12 名。研究组:年龄23~25 岁,平均(24.08±0.35)岁;男生11 名,女生9 名;学历中,大专9 名,本科11 名。上述两组一般信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1)具有一定的儿科医学基础知识;(2)能接受问卷,了解问卷目的;(3)对研究内容知悉,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1)未完成全课程学习;(2)不能准确表达个人意愿;(3)配合度差。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实习,带教老师根据教学大纲制定带教计划,采取讲解、示范为主的教学方法,按照教学流程及规范进行临床实习的带教;并组织实习医生参与查房,查房过程中针对典型病例进行介绍。
研究组做好常规实习,并实施医患沟通能力培养,具体操作如下:加强相关知识的培训,医患沟通内容包含语言及非语言的沟通。语言沟通指采取交流的方式同患者进行沟通,对于儿科医生应该多用儿童的语气、语句等与患儿沟通,尽量安抚患儿。与家长积极沟通,安抚焦虑情绪,多站在家长的角度多考虑,理解家长的焦虑,告知积极配合也是非常重要等。非语言沟通的定义较抽象,包括静态与动态的非语言沟通,静态如穿着、仪态、容貌等;动态如手势、面部表情等。要给患者留下最好的第一印象,特别是儿科的患儿,可以通过较卡通的胸针、可爱卡通的摆件等,吸引患儿的注意力,也更利于交流的开展。病史采集过程是一个重要的过程,此阶段是医生与患者沟通交流的重要阶段,指导学生在与患儿沟通过程中,语气应亲切,及时询问家长的意见,并不断夸奖小朋友勇敢,给予鼓励,积极配合。
带教过程中,需要带教老师对典型的临床病案做好编写,并结合案例提出问题,使学生在课前可以做好预习,对提出的问题寻找答案,提出自己的想法等。然后上课过程中,做好小组讨论,带教老师进行指导,最后做好课后总结归纳。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提升学习效果,组员之间取长补短,共同讨论、总结,学会合作进步,友好沟通,使学习更为简易、高效率。带教过程中,对于加强医患沟通能力,可以进行情景模式,使学生可以感受到各角色的内心活动,能够有身临其境的体验,并能从患者的角度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能够大大提高医学生的应变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在潜移默化中让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得到锻炼。
儿科实习由于其特殊性,对学生的相关操作等方面有一定的限制,加之此阶段是将课本知识转换成实战的一个重要阶段,学生容易显得信心不足,畏手畏脚。因此加强学生与患者之间的接触,多参与查房工作。定期开展相关健康教育宣传,使学生作为主要培训人员,对患儿及家长进行讲解相关疾病;对于家属的个别问题予以一对一解疑,以锻炼医学生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同时也能加深医学生对疾病知识的认知,促使其自主查补知识的缺漏,提升自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1.3 观察指标
(1)两组学生考核成绩比较:分析两组学生的理论知识、临床技能的考核成绩,都采用百分制的打分法,得分越高越好。
(2)两组学生医患沟通技能评分比较:分析两组学生医患沟通技能评分变化,采用 SEGUE 量表,量表内容共5 项,25 题,总分25 分,评分标准分为沟通内容、沟通技能两项,沟通内容为第1~4,6~11,16~18,20~21,24~25 项,如果出现1次就得1 分,沟通技巧项为量表的第 5,12~15,19,22~23 项,做到则计1 分,否则不计分。评分越高表示沟通能力越强。该量表信效度为α=0.893,信效度较好。
(3)两组学生核心能力比较:分析两组学生核心能力评分变化,采用CIRN 量表,内容包括临床护理、人际关系、领导能力、教学咨询、评判性思维,得分越高越好。
(4)两组教学满意度比较,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不计名,共20 项,评分5 个等级,记录1~5 分,满意(80分及以上),一般(60~79 分),不满意(60 分以下),总满意度=(满意人数+一般人数)/总人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24.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或Fisher 确切概率法;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学生考核成绩比较
研究组学生理论知识、临床技能的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考核成绩比较(分,)
表1 考核成绩比较(分,)
2.2 两组学生医患沟通技能评分比较
研究组学生医患沟通技能评分沟通启动、信息收集、信息给予、理解患者、沟通结束、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医患沟通技能评分比较(分,)
表2 医患沟通技能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学生核心能力比较
研究组学生核心能力评分中临床护理、人际关系、领导能力、教学咨询、评判性思维,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学生核心能力比较(分,)
表3 两组学生核心能力比较(分,)
2.4 两组学生教学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学生对教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教学满意度比较[名(%)]
3 讨论
近几年我国医患关系有着微妙的变化,人们对就医不仅需要疾病的治疗,同时在医患沟通等问题上也需要加强方式方法的处理。就目前我国近几年报道的伤医案等恶性事件的报道,可以反映出医患关系的紧张程度;对于医患纠纷事件的发生不但会影响医院各项诊疗工作的顺利开展,也会影响患者利益[6-7]。而从引发医患矛盾的根本原因进行分析,缺少积极、有效的交流的主要原因。所以,加强医患之间的交流非常有必要。
儿科作为特殊的科室,患儿年龄小,由于病情的影响,以及对医院、医生的恐惧感,就医诊疗过程中基本会不配合,哭闹严重等情况,对疾病的判断、诊疗、查体等都造成一定的阻碍[8]。而患儿的哭闹使得家长的神经也更加紧绷,对医疗知识的相对缺乏,容易在就医过程中与医生、护理人员等发生冲纠纷等情况。因此对于新时代儿科临床医生的培养,医患沟通技巧势在必行。
儿科是医院重要的科室,患儿由于疾病入院后接受相关检查,如抽血等,使得患儿对医生抵触情绪特别大,哭闹严重,对诊疗工作的顺利进行会产生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所以儿科医生必须同患儿建立友好的关系,加强与患儿的交流,使其更好的配合各项诊疗工作。方法如,拿小玩具逗患儿笑,以消除其紧张感。现下,医学生的培养注重科学及人文教育的同步,因此必须注重人文教育,并将作为临床医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之一。具备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是一名医学生的能力表现之一[9-10]。加强儿科医学生与患儿、家长多接触、交流,培养其交流能力。临床实习中加强儿科实习医生医患沟通技巧的培养是人文教育的主要内容。医患沟通技巧是医学生培训中的客观要求,应引起重视,认真执行。
带教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达成同一个教学目标、完成同一个教学任务,在教学期间采取的方法与手段的总称。带教方法是手段,教学内容是灵魂,只有将带教方法与教学内容有效的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展现出带学模式的应用优势。临床实践也证实,科学、有效的带教方法,能够显著提高带教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考核成绩。传统的实习带教模式存在一定的不足,如教学方法单一、课堂互动性差、忽视了医学生的主体地位等,导致其教学效果欠佳。传统带教方法一般采用的是以教师为主导的“填鸭式”带教方法,学生的主体作用很难充分被展现出来,导致学生的沟通、临床思维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而儿科的飞快发展,新理念、新方法逐渐涌现,更是对医学生的沟通能力与临床思维等产生了较大的冲击。此外,医学生的主体性行为特点一般表现为能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要求带教老师应充分调动医学生参与培训的主动性。但在传统带教方法中,带教老师通常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虽能解决儿科传统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但有时好比穿新鞋走老路,教学期间一般以教师授课、演示为主要方式展开,医学生被动地接收知识,未有充足的思考空间,导致其积极性、能动性难以得到培养、训练。尤其是在基础知识的教学中,带教老师和医学生交流较少,造成医学生的学习效率较低。另外,在带教过程中,教师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解说,而忽视了临床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造成医学生的实践能力难以得到提升,不助于对其自学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存在儿科教学内容同临床学科关联性不高的问题,不助于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患者的心理感受及维权意识慢慢提高[11]。因此医生不仅需要扎实的医学素质,同时沟通能力也需全面具备。为了顺应现代医学的发展需求,减少医疗纠纷是医务人员应不断努力的方向,因此强化医患沟通尤其重要。应重视对医学生沟通能力的培训,首先,应提高医学生的医患沟通意识。沟通能力不是天生具备,而是需要在长时间的学习、工作中慢慢形成的[12-13]。因为实习生接触临床工作的时间较短,专业知识不扎实,实践能力较一般,对各类病症的症状表现、病因病机、治疗等知识缺少全面的认识,所以对其进行培训时,还必须强化理论知识的教学,对课程内容进行复习,并实施考核,以巩固知识点,提高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水平。儿科实习医生通过切身的与临床患儿、家长接触,可以更好的了解患儿的需求,做好与家长的沟通[14]。面对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的患儿及家长可以更好的应对。在带教过程中,也需要多考虑实习生的感受,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面对社会的经验较少,部分自尊心较强,在带教过程中,应该多鼓励,多耐心指导,为实习生可以更好的走向以后的岗位做好铺垫[15-16]。另外,在带教过程中将案例教学法融入其中,达到了理论教学和临床案例教学的紧密结合,不仅提高了医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也提升了其临床操作技能。临床案例是沟通医学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载体,可以呈现出接近于真实场景的临床情境,可以将抽象的医学理论知识具象化,让医学生置身于特定的临床情境中,使其更好、更快地适应临床实践技能的挑战。案例的应用,还可以让医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医学理论知识,让其学会运用医学理论知识分析、解答临床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最后将理论知识简单化、内在化。案例的选择很重要。
根据儿科学各章节的教学内容,选出典型性的案例,在符合适用性、综合性的基础上,做到既可以和临床实践有效结合,又和教学内容相符,且难易程度适中,可以确保不同水平医学生都能够理解知识点的内容。课堂上每个案例设定3~5 个问题,可供医学生针对问题展开讨论,讨论结束后由各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解答,解答后教师进行适当的补充、完善、纠错,对答对的医学生予以表扬、鼓励,可激发其踊跃发言,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必要时提供反面(错误)案例,可以以让医学生从错误中汲取教训,避免错误再次发生。
本次研究中,研究组学生的考核成绩、医患沟通技能评分、核心能力评分均较高,且研究组学生对教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说明加强患沟通技能培训的重要性与应用效果。由此分析认为,相比于传统教学法,强化儿科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能够显著提高医学生的考试成绩、教学效果、学习效果以及教学满意度,有利于医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使其形成一个优秀的医学工作者。
如上分析,强化儿科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为日后临床医患沟通方面建立良好的基础,更符合新的医学模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