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流行性腹泻疫病诊断及治疗研究
2022-12-09王丹
王 丹
(福建省连江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建福州 350500)
猪流行性腹泻为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为猪感染流行性腹泻病毒所导致,猪感染该病症后主要会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各年龄段的猪均可感染该病症,其中对仔猪所产生的危害最为严重,即便治愈存活,其肠道组织也可能被破坏,进而影响其生长速度,降低饲料转化率,进一步增加了养殖人员的饲养成本,减少经济效益,对猪养殖业造成不利影响。针对猪流行性腹泻疫病而言,以中药方式治疗,可对猪机体免疫情况进行调节,并不易产生耐药性,安全性较高[1]。在此背景下,本研究选取74 头感染猪流行性腹泻疫病的病猪进行研究,以中药方式治疗,并对疗效展开探讨,以期能够为猪病毒性腹泻的诊治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 年12 月—2022 年5 月期间某猪养殖场患流行性腹泻的74 头病猪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差异分为两组,对照组37 头,观察组37头。两组患有猪病毒性腹泻的猪日龄、体质量、病程以及症状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对比。
1.2 猪流行性腹泻疫病流行病学及症状
1.2.1 流行病学
猪流行性腹泻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以春季以及冬季为高发季节,且仔猪疫病发生率高于成年猪,具有较高的致死率,特别是不足10 日龄的仔猪最易感染,猪流行性腹泻疫病的感染对象仅为猪,针对其他牲畜及人类不会产生影响。此病症的主要传染源为携带病毒的猪以及患病猪,通过二氧化碳、母猪的乳汁以及病猪的粪便均可传播病毒,同一饲养环境中的饮用水、饲料、饲养物品等若被病毒感染,也会通过呼吸道及消化道使猪感染病毒,进而引发猪流行性腹泻疫病。
1.2.2 症状
猪在感染流行性腹泻疫病后,其会出现腹泻、呕吐以及脱水的症状,且同时可能伴有运动僵化的情况,体温变化不十分明显。若感染该病症的为仔猪,则其呕吐情况通常发生在吸吮母乳之后或进食饲料后,且其精神状态不佳,或出现呼吸衰竭情况,病猪临床症状与其年龄大小有一定关联,患病猪日龄越小,其症状表现的则愈加明显,若7 日龄内的仔猪患病,则可能在感染后3 d 左右因脱水而死亡。仔猪断奶后发病率最高,但症状并不明显,通常症状为轻微的腹泻以及精神状态不佳,在7 日左右其症状会有所改善。对感染猪流行性腹泻疫病病死猪进行剖检,可见其尸体因脱水而明显消瘦,皮肤干燥,胃黏膜充血且胃部有黄白色乳凝块,胃肠系统病变明显,病死猪小肠部位出现扩张膨胀情况,有黄色液体于小肠中。
除上述外,病死猪小肠壁呈透明颜色,且质地薄弱,肠系淋巴结水肿并伴有充血情况,于显微镜进行观察,可见小肠绒毛短于正常的小肠绒毛长度。
1.3 致病因素及诊断方法
1.3.1 致病因素
猪养殖场所内所发生的传染病,首先应考虑病原入侵因素,其次为猪自身机体素质,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属于肠道病毒,易出现大规模的传播扩散,对该病症的预防具有一定难度。
(1)引种不合理。若引种管理不当则会使外界的病原进入到猪养殖场所中,进而使该病症流行扩散;针对新引进的猪应该在隔离后才可混入原猪群中进行饲养,并做好相关检疫措施。
(2)猪机体免疫力较低。针对未接种过相关疫苗且未发生过猪流行性腹泻疫病的养殖场,猪机体对此病毒的免疫能力较低,因此在遭受该病毒侵害时发病率较大。
(3)饲养管理不科学。在猪养殖过程中,饲养管理的科学性对猪的健康情况有着直接的影响,营养不足以及营养不均衡均会降低猪的机体免疫力,进而易感染病症。
(4)环境卫生较差及消毒不严格,若猪养殖环境卫生不达标,则养殖环境中易滋生细菌及病毒,降低猪机体的抗病能力;若消毒措施不严格,则会通过粪便、饲养工具等进行病毒传播,甚至使病毒蔓延至外界,进而造成大规模的疫病暴发。
1.3.2 诊断方法
猪流行性腹泻疫病的症状与猪肠胃炎的症状具有一些相似之处,进而难以通过症状进行明确诊断,还需与病理变化相结合。在以实验室诊断方式对猪流行性腹泻疫病进行诊断时,于病理角度而言,其病变部位主要为猪小肠,可见明显的黄色泡沫状炎症,呈扩散的趋势,并且病死猪的肠壁弹性明显下降,肠中内容物质地较为稀薄。其胃黏膜有充血情况及斑点,并且胃中含有凝乳,可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对病猪的小肠组织进行辨别,若检查结果为阳性则可确诊。
1.4 预防策略
1.4.1 养殖技术科学化
现今,经济与科技均属于飞速发展的阶段,猪养殖技术也随之发展革新,科学合理的养殖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较好的对疫病进行预防。
首先,应该对猪摄入的营养成分进行合理的搭配,除给予猪充足的营养,还应该保证营养成分的合理性,确保饲料利用率,进而使猪能够正常的生长发育,并提升自身的免疫能力,减少疫病的发生。
其次,在日常养殖过程中,还应该做好保健工作,适量的添加维生素等物质于饲料中,可提升猪的健康程度,利于疫病的预防,还应开展严格的驱虫保健工作,以保证养殖区域内整体猪的健康水平。
最后,应该对养殖环境予以控制,把控猪生长环境的温度与湿度,并保障空气质量,避免因环境因素使猪发生应激反应,进而有效预防疫病的发生。
1.4.2 生物安全措施
若保证生物安全措施执行的严格性与合理性则能够有效预防病原的感染,利于保证猪的整体健康水平。在猪养殖过程中,应该对饲养相关物品进行合理科学的分类,以相关政策以及时间的顺序为依据对物品予以管理,从而保证相关物品在进出养殖场所时不会对猪的健康产生威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切断疫病的传播,使疫病不会出现大规模的扩散情况。在养殖工作人员与物品接触时,需进行严格的消毒,以减少通过人员、物品等与病原接触的机会。除上述外,还应该对猪场通道、猪舍等空间定期消毒,以抑制环境中病原以及细菌的滋生,预防猪流行性腹泻的发生。
1.4.3 免疫接种
对于猪流行性腹泻疫病的预防方式中,免疫接种属于针对性较强并且效果较好的一种方式,在受到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侵袭时,机体可在短期内做出反应,消灭病原体,并且可对病原体在机体中的繁殖进行抑制,进而达到对猪机体健康情况的保护作用,降低疫病发生率。
在进行免疫接种时,应该与养殖地区实际疫病流行特点及养殖场实际情况对免疫程序进行合理的选择与制定,进而保证免疫效果,避免因为疫苗选择不合理对养殖人员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联苗、灭活苗以及弱毒苗均为当下用于预防猪流行性腹泻的疫苗,都能够起到较强的保护效果,在每年的10 月份可使猪接种传染性胃肠炎与流行性腹泻二联疫苗,若接种对象为仔猪,则其首次接种时间为体重范围在10~25kg 时,第二次接种时间为其体重在25~50kg 时,两次接种剂量分别为1 ml、3 ml,若接种对象为妊娠母猪,则在其产前30 d 为其接种,剂量为3 ml。疫苗接种后15 d 猪机体可出现免疫力。
1.4.4 规范引种
为有效预防传染性疫病的发生,还需重视引种环节,保证规范引种,对此项工作制定严格程序,并依据要求规范执行,在对猪引种之前应对猪场有全面的了解,保证种猪的安全性,还需对猪场的疫苗使用情况与免疫程序进行调查掌握,对上述因素进行综合考量后进行引种。除此之外,引种后还需对猪进行隔离观察,在此期间对猪的体表健康状况进行密切观察,保证其适应新环境且无任何疫病的情况下在进行混合饲养,以减少猪流行性腹泻发生率。
1.5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止痢诺金治疗,肌肉注射,0.05 ml/kg,每日1 次,连续注射3 d。
观察组:给予中药进行治疗,组方为黄芩及藿香各30 g,车前子、肉豆蔻、泽泻、煨诃子各25 g,茯苓、姜黄及乌梅各15 g,代赭石12 g。腹痛明显加白芍,脱水加芦根,呕吐加生姜。
1.6 观察指标
对两组病猪治疗后第2 天、第3 天、第4 天腹泻率及临床疗效进行对比。
1.7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 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病猪治疗后各日腹泻率对比
观察组病猪治疗第2 天、第3 天腹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各日腹泻率(P<0.05)。见表1。
表1 两组病猪治疗后各日腹泻率对比(,%)
表1 两组病猪治疗后各日腹泻率对比(,%)
2.2 两组病猪临床疗效对比
对照组病猪治疗总有效率为83.78%,观察组病猪治疗总有效率为97.30%,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病猪临床疗效对比[n(%)]
3 讨论
猪流行性腹泻为猪养殖过程中常见病症,中兽医将其称为泄泻。该病症在任何季节均可发生,寒冷季节发病率较高,中兽医学中认为该病症属于猪脾胃遭受外邪侵犯,使机体之中蕴积毒邪湿气,运化传导明显失调,进而导致水谷走于大肠,出现泻下之症,以中药对猪流行性腹泻疫病进行治疗,可辨证施治,从根本上对症治疗。
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病猪治疗治疗第2天腹泻率为(0.51±0.07)%、治疗第3天腹泻率为(0.33±0.03)%、治疗第4天腹泻率为(0.09±0.0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各日腹泻率(P<0.05);采用止痢诺金治疗的对照组病猪治疗总有效率为83.78%,以中药治疗的观察组病猪治疗总有效率为97.30%,对比差异显著(P<0.05),由此提示,针对猪流行性腹泻疫病而言,以中药方式对其进行治疗利于有效缓解猪腹泻情况,提升疗效。
观察组所采用的中药组方中黄芩可除湿热、泻实火,可有效治疗肠胃不利之症,此外黄芩还具有一定的抗病毒与抗菌功效;藿香杀菌作用显著,对腹胀、脾胃湿阻及恶心呕吐可有效治疗;车前子具有清热利水的功效,能够有效治疗泻痢之症;肉豆蔻是常用于治疗呕吐、泻痢病症的药物;泽泻可治疗肠炎泄泻之症;煨诃子可涩肠止泻,对便血脱肛及久泻久痢疗效明显;茯苓具有渗湿利水的功效,可治疗便溏泄泻之症,且具有一定的宁心功效;姜黄具有止痛通经及破瘀行气之功效;乌梅可涩肠敛肺,对泻痢、腹痛疗效显著;代赭石具有重镇降逆的功效,可治疗呕吐呃逆之症;若病猪腹痛明显,则加白芍,其具有解毒镇痉之功效,可有效止痛;若病猪脱水严重,则加芦根,其归胃经与肺经,能够生津清热、利尿止呕;若病猪呕吐明显,则加生姜,其归于胃、脾、肺经,性温,具有温中止呕的功效,对于脾寒呕吐之症可有效改善。因此,将上述中药合用于猪流行性腹泻的治疗中,可从根本上对病猪病情进行治疗,并强化猪机体胃肠功能及免疫能力,疗效显著[2]。
综上所述,在猪养殖过程中,养殖人员需重视猪流行性腹泻疫病的预防,从根本上减少该病症的发生率,在猪流行性腹泻发生之后,可采用中药方式对其进行治疗,以提升疗效,尽快促进病猪康愈,保障养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