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复方治疗牛病毒性腹泻的临床效果研究

2022-12-09赵庆奎

中兽医学杂志 2022年9期
关键词:牛群病牛犊牛

赵庆奎

(青海省门源县苏吉滩乡畜牧兽医站,青海门源 810300)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是牛病毒性腹泻病发的主要致病因素,这种病毒通常会在患病牛的分泌物、排泄物和血液中广泛分布[1]。病牛是牛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繁殖和传播媒介,主要的传播途径是病牛的口腔、消化道、生殖道。从当下畜牧业的研究调查结果显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不仅能够在各个年龄阶段的牛群进行直接传染,同时能够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不同类别的反刍动物,也就是人们最为熟知的跨物种传播。牛在感染因病毒性腹泻之后的发病率相对较低,基本维持在5%左右,但牛病毒感染之后的病死率却可以达到90%,甚至100%[2]。

牛病毒性腹泻的病发不存在任何时间限制,各个季节都能够进行病毒传染,通常在冬季和春季发病较为频繁。作为牛群饲养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牛病毒性腹泻的高发性和传染性变得越发明显。病发之后,病牛会出现较为明显的胃肠炎症状同时出现腹泻现象,在病情发展严重时,必然会带来病牛的死亡现象,从而产生较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在牛病毒性腹泻临床治疗和控制传播工作中,西药联合治疗方式应用频率相对较高,但治疗效果和预期差距较大。中兽医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牛病毒性腹泻的见解独特且较为深刻,可以借助多种中药综合使用的方法进行治疗。故此,本文研究了牛病毒性腹泻临床治疗中使用中医复方取得的治疗效果。

1 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分别选择本地养殖场(户)在2021 年1—2022 年3 月期间患有牛病毒性腹泻的60 例成年病牛和60 例犊牛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划分为普通组和复方组,每组30 头牛。入选本次实验研究对象的群体在病发期间均出现了较为明显的腹泻症状,粪便形状较为松散,出现粪便以水样为主,颜色以黄白色粘稠状为主。在病情发展严重的情况下出现了水样的血便。通过对本次研究的成年病牛和犊牛性别、体重、年龄方面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之后发现数据差异并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普通组成年病牛和犊牛依旧使用常规的西药治疗方法,联合使用庆大霉素以及病毒抑制剂,严格遵循牛的体重和年龄给予药物治疗。

复方组成年病牛和犊牛在治疗中需要使用中药复方方法。选取生地、大黄、栀子、丹皮各10 g,石榴皮、诃子各5 g,黄芩20 g,秦皮15 g,混合中草药之后加入适量清水煎药,给病牛灌服。成年病牛每次水煎后的药剂服用量在300~500 ml,每天需要服用1~2 次,连续治疗3~5 天,犊牛每次水煎后的药剂服用量维持在100~150 ml,每次同样服用1~2 天,药物连续服用3~5 天。在中药复方治疗方法临床使用的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对患病成年病牛和犊牛的恢复状况及时进行观察,如果发现病牛的体内热毒较为旺盛,在治疗的过程中可以将其中的石榴皮、诃子两位药材替换成连翘以及金银花,进一步提高本次实验复方药物的清热解毒的功效。在进入临床治疗的后期阶段后,因为患病牛群的肠胃中湿热已经基本完全清除,需要将治疗药方中原有的止泻功效进行削减。将药方中原有的大黄完全剔除,进一步增加石榴皮、诃子的用药量,真正做到结合病牛的病情变化进行辨证施治。

1.3 观察指标

治疗效果评判标准:病牛的临床腹泻症状表现完全消失,每日的进食量和饮水量恢复发病之前的状态,意味着疾病完全治愈。病牛腹泻症状比病发阶段有着明显好转,食欲逐渐恢复,精神状态也同样出现了明显好转现象,意味着本次治疗显效。病牛的临床腹泻症状表现有所改善,每日的进食量和进水量比病发阶段有所增加,则意味着中药复方治疗有效。第四,如果病牛的临床腹泻症状表现依旧存在,并且进食量和饮水量与病发阶段相对比没有明显的改变,甚至于出现了病情加重发展的现象,则意味着本次的中药复方治疗无效。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2.0 软件分析数据,进行χ2检验,P<0.05 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研究结果

2.1 两组成年病牛治疗效果比较

复方组成年病牛疾病治愈率达到96.7%,明显高于普通组病牛的76.7%(P<0.05)。见表1。

表1 两组腹泻仔猪治疗效果对比[n(%)]

2.2 两组幼年犊牛治疗效果比较

复方组患病犊牛治疗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普通组病牛的70.0%(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幼年犊牛治疗效果比较[n(%)]

3 结论

3.1 研究总结

NCPE(非致细胞病变)型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是导致急性牛病毒性腹泻病发、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病毒在进入牛体内之后,通常会寄存在消化道和呼吸道的上皮细胞中进行病毒繁衍、复制[3~4]。在病毒复制数量达到一定水平的情况下,则入病牛的血液系统中,最终引发病毒血症。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在进入病牛血液系统之后会借助心淋巴管和血液逐渐侵袭病牛的淋巴组织,淋巴和集合淋巴的小结、脾脏等部位持续进行复制,从而带来较为明显的牛综合性白细胞减少症状。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在传播的过程中,胎盘也可以成为重要的媒介,这也意味着妊娠期母牛以及子宫内的胎儿也存在着感染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可能性。故此,养殖场(户)的管理人员需要对妊娠期的母牛积极进行病毒感染的预防处理。

处于妊娠期的母牛在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感染的早期阶段,很有可能会出现腹中胎儿流产、死亡和胎儿持续性病毒感染的问题。处于妊娠后期阶段的母牛,在感染牛病毒性腹泻病毒之后,新生的犊牛通常不会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表现,其体内会逐渐产生病毒或者是水平相对较高的抗体。母牛在处于妊娠阶段时,如果感染了NCPE 型的牛病毒性病毒,将会导致新生犊牛出现病毒的持续性感染现象,如果这种病毒和CPE 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复合感染,很有可能会出现二次病变。

一般而言,牛在感染牛病毒性腹泻病毒之后,其临床症状通常会表现为急性慢性两种。青年牛群通常容易在病毒感染之后出现急性的临床症状表现,发病相对较为迅速,会在较短的时间内出现体温升高到40℃~42℃,发烧会持续2~3 天[5~6]。在病发期间患病牛群的精神状态明显下滑,进食和饮水的数量下降极为明显,并伴随有呼吸频促或者是剧烈咳嗽的症状表现。病牛的临床急性症状表现在粪便方面体现为水状腹泻,并且粪便通常会散发出恶臭味道,并伴随着一定数量的血液和粘液。急性临床症状表现的患病牛,其口腔黏膜将会出现大面积的坏死和糜烂现象,在病毒感染周期较长的情况下,甚至会出现灰白色坏死的上皮组织大面积覆盖的问题。

慢性的牛病毒性腹泻感染症状是在犊牛持续感染之后,由NCPE 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借助胎盘直接对胎儿所产生的影响。在临床症状表现中,通常是以疾病突发严重腹泻以及患病犊牛白细胞数量明显减少、脱水等为主。部分犊牛在感染牛病毒性腹泻病毒之后,通常会出现一种间歇性的腹泻现象,在疾病的发展后期阶段中,粪便中会掺杂一定数量的血液和粘液。慢性临床症状表现的患病犊牛会出现较为明显的脱水现象,身体重量在较短的时间内出现明显下降现象,并在病发几周或者是数月的时间内出现死亡现象。虽然这种慢性的症状发病率相对较低,但在并发症后的死亡率却能够达到90%以上。目前在牛病毒性腹泻临床治疗的过程中,西药的联合治疗是最为常用的方法,虽然有着一定的治疗效果,但与预期效果依旧存在较大的差距。

中兽医认为牛病毒性腹泻发病的主要原因是牛体内积攒了过多的热毒以及湿邪,病牛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心悸、高热以及走神。同时在热度和湿邪积攒过多的情况下将会带来血热妄行的现象,临床表现为皮肤和黏膜充血、出血的问题。牛的脾胃也会因为湿热和邪毒积攒过多受损,从而出现黄褐色粪便,且脾胃的水谷运化功能将会明显下降,从而出现皮肤松弛泄泻等多种症状表现。从中医学理论看来,有关牛病毒性腹泻的治疗需要凉血解毒、清热、泻火等为主。在本次针对牛病毒性腹泻的患病牛群进行中医复方治疗的过程中,药方中包括的黄芩、栀子和大黄是主要治疗药物,带有明显的泻火、解毒和清湿燥热的功效,生地和丹皮作为本次中药复方的副药,可以更好地发挥清热解毒的药物治疗功效,石榴皮、柯子作为处方中的佐食药,可以与其他药物共同发挥止泻的功效。

在本次研究中,分别针对30 例的患病成牛和犊牛进行了中药复方治疗,结合本次的研究数据显示,中药复方的治疗效果要明显好于西药的传统联合治疗方法(P<0.05),这也意味着中药复方在临床治疗牛病毒性腹泻的中,与庆大霉素和病毒抑制剂联合使用的方法相比,治疗效果相对较为明显,可以在今后临床治疗的过程中逐步推广和应用。

3.2 疾病的预防管理探讨

虽然牛病毒性腹泻的病发概率相对较低,但在病发之后的致死率较高。除了病发之后的有效治疗之外,养殖场(户)的管理人员也需要从预防和养殖两个方面入手,有效的控制养殖场内部牛病毒性腹泻疾病的发生概率。

因为牛病毒性腹泻对于牛养殖业带来的威胁相对较大,当地的畜牧和检疫部门需要对这种疾病的检验工作程序结合社会发展不断完善,尤其是需要对牛群饲养基地和运输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内容结合致病因素持续完善。牛群养殖规模较大的地区需要设立专门的检疫工作站,定期对养殖牛群进行检疫工作,避免其他地区的病毒跨区域传染,并且能够在对周边环境形成正确了解的情况下,保护饲养牛群饮水和环境方面的安全性。

检疫站需要定期对牛群进行抗体检测和血清检测,检测结果为阳性的病牛需要立刻进行隔离治疗。当地的检疫部门可以结合疫病发生的具体状况进行疫苗接种,一般使用的都是牛流行性腹泻病毒灭活疫苗和牛黏膜疫苗注射预防病发[5~6]。成年牛只需要每年进行一次接种即可,犊牛则需要在两个月左右进行一次疫苗接种,在成年之后需要再次进行疫苗注射。在接种疫苗之后的两周时间内,牛便能够针对牛病毒性腹泻病毒产生相应的抗体,并能维持约22 个月的免疫抵抗力。

为了保证牛群饲养、投喂中,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感染的概率明显降低,需要养殖场(户)相关人员对于农场附近的生物安全体系持续完善,选择远离主干道、工业区和生活区的地方建设饲养场地,并且饲养牛群的场地需要和其他物种的养殖场之间保持一定的间距,借此避免病毒交叉感染的现象。在牛群饲养的过程中,养殖场(户)管理人员需要选择在饲养抵抗力方面有着较强优势的牛品种,并且采用全进全出或者是自繁养的饲养方式。在牛群饲养前后需要对养殖场地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保障饲养环境的安全性。在必要的情况下,养殖场必须要到外界环境中进行引种,引进牛必须要具备检疫合格证,并在到达养殖场地之后需要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观察和隔离,直到确认状态健康之后,才能够混入到原有的牛群中进行饲养。养殖场(户)管理人员需要在牛场的进出口位置设置相应的消毒设施,并严格控制车辆和人员的进出,同时养殖场内部的车辆、人员和生产器具,在进出、使用之后进行全方位消毒。

养殖场(户)管理人员也可以从牛群饲喂方面入手,进一步强化牛群对于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抵抗力,每日为牛群提供营养含量相对较高的饲料和草料,保证各种营养物质的比例数值较为适中,确保牛群疾病抵抗力能够明显提高。养殖场(户)管理人员需要结合当地的环境状况,对于牛群养殖密度适当进行调整,并保持牛舍内部的每日通风和定期打扫,及时进行尿液和粪便的清理,定期使用消毒液对于周边的养殖环境进行消毒处理。

猜你喜欢

牛群病牛犊牛
犊牛腹泻病原因分析与防治措施
护理高烧病牛应做到“五多”
犊牛肺炎巧防治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犊牛疾病的预防保健措施
晚秋
牛病毒性腹泻治疗分析
与牛共眠
牛群成和牛的故事
论牛结核病的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