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反刍性沉思联合个性化健康管理对高龄直肠癌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2022-12-09李艳丽牛小雪

哈尔滨医药 2022年5期
关键词:高龄直肠癌个性化

李艳丽 赵 艳 牛小雪

(安阳市人民医院消化系统疾病病区,河南 安阳 455000)

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因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其发病率近年来逐渐增长[1]。临床中常采用手术治疗,然而高龄患者因各器官功能衰退,术后强烈的炎症应激反应导致其产生不良心理、治疗依从性差[2],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研究表明,癌症患者对负面事件进行积极、建设性反刍性沉思,有利于其接受患病事实、积极配合治疗;个性化健康管理也能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应用于各种临床疾病护理。本研究对高龄直肠癌术后患者行反刍性沉思联合个性化健康管理,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月至2021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高龄直肠癌术后患者92 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7 例男性患者,20 例女性患者;年龄60~78(69.64±6.81)岁;病程0.4~7.0(4.08±1.10)年;肿瘤TNM 分期:Ⅰ期患者10 例、Ⅱ期患者15 例、Ⅲ期患者20 例、Ⅳ期患者2 例;肿瘤直径1.0~6.5(4.50±1.11)cm 。对照组24 例男性患者,21 例女性患者;年龄61~79(68.00±7.00)岁;病程0.5~6.9(4.00±1.00)年;肿瘤TNM 分期:Ⅰ期患者9 例、Ⅱ期患者13 例、Ⅲ期患者20 例、Ⅳ期患者3 例;肿瘤直径0.5~6.7(4.61±1.07)cm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肿瘤TNM分期、肿瘤直径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允许。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经检查,患者属于直肠癌患者,且行直肠癌手术治疗;②患者的意识清醒,能和研究人员进行正常无障碍的沟通;③患者在此研究前并未接受其他的管理干预;④患者及其家属自愿参与此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患者以往存在直肠癌根治术史或存在其他;②患者合并有其他恶性肿瘤;③癌细胞转移者;④患者合并有重要器官衰竭症;③患者存在免疫系统、凝血系统疾病。

1.3 管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干预。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放松患者的心情,指导患者进行健康饮食,保持卫生的生活习惯。两组的管理干预周期均为8 周。观察组采用反刍性沉思联合个性化健康管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①组建健康管理小组。从科室中选取专业能力强、富有耐心的护理人员5名,对参与此次研究的护理人员进行反刍性沉思、直肠癌相关知识以及术后护理要点普及;②个性化知识普及。护理人员提前对每位患者的基本信息进行调查,并为患者制定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③个性化健康管理。向患者推荐健康、多样化的食谱和肢体活动方式,帮助患者保持健康、规律的生活习惯;④个性化心理干预,引导其反刍性沉思。护理人员主动跟患者进行单独交流,关注其心理变化,鼓励其主动表达自己的诉求以及对未来的期望,拉近彼此间的距离;在此过程中推测影响其生存质量的根本原因,并引导患者进行积极、建设性反思,帮助患者正确认识、接受疾病、提高治疗依从性。⑤向其列举成功案例,提高其修复自信心。

1.4 观察指标:管理前后,抽取患者晨起空腹血液10mL,并行离心取清液,采用全自动生化检测仪测定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癌胚抗原(CEA)浓度;管理前后,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74)[9]调查患者管理前后生活质量,该量表主要从社会社交情况、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生活质量状况4 个方面展开调查,共20 个问题,总分为74~370 分,分数与受检者的生活质量呈正相关;管理前后,采用医学应对问卷(中文版)(MCMQ)[10]对两组患者的应对方式进行评测。该量表主要从面对、回避、屈服3 个维度展开调查,共20 个条目,每项条目1~4 分,且均为正向得分,分数越高表明受测者的应对能力越强。

1.5 统计学分析:运用SPSS20.0 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清因子浓度对比:管理前,两组患者的IL-6、VEGF、CEA 浓度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两组上述参数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管理后的上述参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血清因子浓度对比 (±s)

表1 血清因子浓度对比 (±s)

?

2.2 生活质量对比:管理前,两组患者的社会社交情况、心理状态、躯体功能、生活质量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两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上升(P<0.05);且观察组管理后的上述参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生活质量对比 (±s)

表2 生活质量对比 (±s)

注:与同组管理前比较,*P<0.05;与管理后的对照组比较,#P<0.05

?

2.3 两组患者应对方式:管理前,两组患者的面对、回避、屈服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两组患者的面对评分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管理后的面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管理后,两组回避、屈服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管理后的上述参数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应对方式 (±s)

表3 两组患者应对方式 (±s)

注:与同组管理前比较,*P<0.05;与管理后的对照组比较,#P<0.05

?

3 讨论

本研究对高龄直肠癌术后患者行反刍性沉思联合个性化健康管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社会社交情况、心理状态等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升高,说明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显著改善。这可能是在反刍性沉思联合个性化健康管理中,对患者反刍性沉思的指引可以显著提高其自信心以及对该疾病的接受度,正确认识疾病和自身情况,可以提高其治疗配合度、从而显著提高生活质量。同时,对在提高患者对直肠癌认识前,先对其进行了文化、知识背景调查,结合其疾病因素、教育水平、心理状态,采用患者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向其普及疾病知识,能够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提高其对患病的接受度;为患者提供多样化食谱,可有效提高其饮食依从性;正确体位的指导可以降低患者术后疼痛,四肢活动以及下床走动等行为均有利于患者身体机能的恢复。两组患者IL-6、VEGF、CEA 浓度的显著降低,也可说明患者术后身体机能的显著改善,这可能与患者心态的转变、治疗配合度的提高有关[3-4]。

综上所述,反刍性沉思联合个性化健康管理可有效提高高龄直肠癌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对其应对能力和恶性肿瘤表达也有积极的影响,可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高龄直肠癌个性化
一种融合PageRank和PersonalRank的多层个性化推荐算法
MRI在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及预后的应用研究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早期结直肠癌患者凝血指标异常及其临床意义
高龄孕妇妊娠中期产前诊断中唐氏筛查的应用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基于U-net的直肠癌肿瘤的智能分割
石台行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同桌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