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优化

2022-12-09王琳琳

人才资源开发 2022年5期
关键词:胜任人事人事管理

□王琳琳

(作者单位:山东省蒙阴县国有天麻林场。)

人事管理作为事业单位增强职工积极性、向心力,提高日常工作效率和公共服务质量的有效手段,在事业单位改革逐渐向纵深推进的背景下,其重要性也得到了进一步突显。纵向对比来看,近几年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水平有明显提升,但是还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例如人才引进机制缺少创新、人才激励机制不够完善等。在客观看待这些问题的基础上,尝试从创新人才选拔机制、优化人才配置方式、引进奖惩激励机制等方面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更好地发挥人事管理在推动事业单位改革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一、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引进机制缺乏创新

现阶段,事业单位的人才引进还是以考试选拔为主,虽然也有退役军人安置转业等渠道,但是占比较低,总体上还是存在人才引进途径单一化的问题。在公开招聘中,报名条件相对宽松,并且无论是笔试还是面试,均侧重于理论,用人单位对于应聘者的综合素质了解不够深入。这种情况下,很有可能导致录取人员在正式入职以后,出现无法胜任岗位的情况,将会直接影响事业单位工作的开展。在事业单位改革中,人才引进机制并没有与时俱进地创新,已经无法适应当下事业单位的人才需求,改革人才引进机制势在必行。

(二)用人机制灵活性不足

对于顺利录取的人员,事业单位除了进行简单的岗前培训外,通常不再进行其他考查,而是直接安排到相应的岗位上。这种情况下,职工的个人能力和岗位的基本要求无法保证一致性,不利于人才价值的最大化。另外,在现有的用人机制下,事业单位新招聘的职工,也呈现出高学历的发展趋势。如果不能实现人才的合理配置,容易引起较为严重的人力资源浪费问题,既不利于员工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同时也会影响事业单位的业务办理效率和公共服务质量。在个别事业单位,人才冗余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相互推诿责任,严重影响工作效率。

(三)缺乏完善的激励机制

一直以来,事业单位在人事管理上存在“平均分配”的思想,导致大多数职工缺乏竞争力,久而久之会逐渐失去动力。现阶段,职务激励、评优激励是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中比较常见的两种激励措施,但是由于名额有限,加上受论资排辈等因素的影响,也难以起到调动广大职工积极性的效果。有些事业单位尝试创新激励机制,而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考核过程不透明,考核结果的可信度存疑,这种情况下基于考核结果实行的激励措施,也难以得到广大职工的信服,无法发挥出激励机制在奖优罚劣方面的实际功能。

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的优化对策

(一)转变人事管理理念,创新人才选拔机制

1.强化人事战略管理思维。人事战略管理是现代企业制度下,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旨在围绕企业顶层设计,制定包含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力资源挖掘等在内的一系列人事战略,依托人才价值最大化,谋求企业经营效益最大化的一种管理思维。对于事业单位来说,也可以借鉴人事战略管理思维,实现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提升。在事业单位内部,要自上而下转变人事管理理念:对于领导层来说,要基于本单位的长远发展规划,确定人事战略,做好顶层设计,统筹指导今后人才招聘、职工培养等工作的开展;对于管理层来说,要编制详细的人才培训方案,为事业单位在职职工提供多样化的进修机会,在提高职工业务能力的基础上,也有助于事业单位工作效率的提升。

2.尝试拓展人才招聘渠道。当前事业单位的人才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这也决定了原来单一化的人才招聘渠道,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的用人需要,必须尝试多种措施来引进高素质人才。在继续保留公开招聘这一渠道的前提下,适当增加事业单位的自主招聘权,让事业单位能够根据本单位的业务开展情况,自主拟定招聘条件,从人才市场上择优选择具有胜任力的人才。对于一些特殊的技术性岗位,还可以设置硬性标准,提高准入门槛。例如要求参与竞聘的人员必须持有相应的资格证书,或者必须满足一定年限的从业经历等,这样才能保证在入职以后,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确保事业单位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需要注意的是,无论尝试何种人才招聘渠道,均要保证招聘范围明确、招聘过程透明、招聘结果公开,最大限度消除违规操作的空间。

(二)优化人才配置方式,力求做到人尽其才

1.以岗定人,保证人员配置合理。在人事管理创新中,坚持“以岗定人”的原则,其目的有二:其一是帮助职工找到最适合的岗位,真正做到人尽其才。对于职工来说,能够使所学技能得到充分应用,实现自我价值,增强职业获得感、荣誉感,这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其二是让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实现人才利用价值的最大化。在人事管理中落实好“以岗定人”,有助于实现职工和单位的“共赢”。在人员分配过程中,也要注意开展岗位胜任力评估,确保职工各项能力、素质均达到岗位基本要求后再将其安排到相应的工位上,使工作质量得到基本的保证。

2.适度流动,提高职工岗位胜任力。在合理进行人员分配的基础上,还要定期开展人事考查,一来是了解每一名职工的工作情况,起到监督作用;二来也能够随时掌握职工的岗位胜任力,判断人岗匹配情况。对于不能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达不到岗位要求的,可提供必要的培训,帮助其适应工作环境、提升工作技能;若连续数次考查并且经过培训后,仍然不能胜任的,应重新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将其调至其他合适岗位。通过人才的适度流动,保证每一名职工都能分配至符合自身条件的岗位上。

(三)引进奖惩激励机制,增强职工获得感

1.创新激励形式。在事业单位中推行多样化的激励机制,将会在职工队伍中产生竞争效应,对激发工作热情、增强创新动力有关键作用。在人事管理中设计激励形式时,要基于职工的个性诉求,尝试制定与之契合的激励方式。除了现有的职务激励、精神激励外,还要引入培训激励、目标激励、情感激励等若干种形式,使职工的工作付出能够得到相应的回报,从而在岗位工作中始终保持热情和动力,这对于人事管理中挖掘和开发人力资源价值也创造了有利条件。

2.确保考核公平。考核结果不仅能够作为实行激励的重要依据,而且直接反映出职工的工作表现和优缺点。考核成绩较好的,可以从他们身上发现闪光点,并在事业单位内进行宣传、推广,号召全员学习;考核成绩较差的,要根据扣分项,明确自身存在的不足,进而通过思想教育、业务培训,达到补短板、强弱项的效果,实现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在考核期间,要努力做到公平、公正,鼓励事业单位的广大职工积极参与考核监督,通过维持考核公平,提高人事管理的权威性。

三、结语

事业单位的深化改革和自身发展,迫切需要人事管理进行适应性的创新。在正视当下人事工作存在各种不足的基础上,应自上而下地树立人事战略管理思维,尝试多种人才引进渠道和提供多种培训机会、激励措施。通过激发职工斗志与潜力,在进一步提高人事管理水平的基础上,实现人力资源价值的最大化,确保事业单位各项工作高质量开展,履行好公共服务职能。

猜你喜欢

胜任人事人事管理
以人为本理念在医院人事管理工作中的落实研究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浅析高职院校人事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的途径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基于胜任力理论模型的冰雪人才培养新策略
医院人事管理效率的提升建议探寻
稻草人
人事
政坛人事变动
花时人事梦魂中,怕无芳意与人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