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味食疗 菜谱三款
2022-12-08
老北京烧羊肉
羊肉是公认的冬季滋补佳品,很多人都喜爱在冬日里吃一顿涮羊肉或烤羊肉,以驱走寒冷。中医认为,羊肉性温、味甘,入脾、胃、肾经,能够很好地温补我们的脾肾,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寒所致的反胃、身体瘦弱、畏寒等;也用于治疗肾阳虚所致的腰膝酸软冷痛、阳痿等症。此外,羊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磷、铁、钙等营养成分,其肉质鲜嫩,脂肪含量比猪肉低许多,是一种适合一般人群食用的美味。但要注意的是,阴虚火旺者和高血压、发热患者,以及其他热性病症的患者,要慎吃或不吃羊肉。
【材料】羊腰窝肉、香菜、洋葱、白萝卜、黄酱、盐、胡椒粉、白胡椒、酱油、苹果、 桂皮、香叶、小茴香、草果、孜然粒、韭菜花酱。
【做法】
1.清水加一些香菜、洋葱、白萝卜块,把羊腰窝肉冷水下锅焯水。水开后撇去浮沫,捞出羊肉下炖锅。
2.放一些黄酱用水澥开,然后加点盐、胡椒粉、白胡椒、酱油拌匀,切点苹果和香菜放进去。
3.桂皮、香叶、小茴香、草果、孜然粒封入料包放进去小火炖40分钟。炖好后捞出,将汤汁控干,放入锅中蒸15分钟。
4.另起锅热油,将蒸好的羊肉放进去煎制(先煎肥肉部分),煎至两面稍带焦壳盛出, 切小块蘸韭菜花酱食用。
金汤疙瘩汤
“大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一个,也是每年冬季的第三个节气。大雪这天,民间有“碌碡顶了门,光喝红黏粥”的说法,意思是天太冷不再串门,只在家喝暖乎乎的甘薯(红薯)粥度日。红薯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红薯有“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阳”之功效,可润肠通便、补中和血、益气生津、滋养胃气。并且,红薯中的黏液蛋白能够清除血管壁的血栓,对降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均有帮助,对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率有一定的效果。
【材料】红薯、山药、南瓜、菠菜、面粉、鸡蛋、葱、姜。
【做法】
1.红薯、山药切丁后焯水,再放入保鲜袋中,加3勺面粉摇匀成疙瘩备用;南瓜上锅蒸熟后,压成泥备用。
2.葱姜切小块下锅,加生抽煸香,加入清水烧开后,再将葱姜捞出。
3.锅中下入南瓜泥,烧开后放入准备好的疙瘩,疙瘩下锅后不要立马搅拌,稍加定型后,用筷子轻轻推开。
4.待汤煮沸后,将鸡蛋打成蛋花撒入锅中,最后撒上菠菜碎调色,即可出锅。
龙腾豉香带鱼
心血管疾病一直是中老年人的一道“坎”,而秋冬季节燥邪肆虐,正是心血管疾病的高發季节。在我们的餐桌上有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发酵食品,不仅能够增加脾胃的消化吸收率,还有着“化血栓豆”的美誉,其中含有的溶栓酶有助于溶解血栓,对减少血液中的胆固醇、控制血压有一定帮助,它就是“豆豉”。陈皮健脾燥湿、润肺止咳,俗话说“一两陈皮一两金”,《神农本草经》将陈皮列为上品之药,具有理气和胃、醒脾祛湿的功效。这道菜不仅助消化、护血管,还能补充丰富的蛋白质,是一道适合所有人在秋冬季节品尝的佳肴。
【材料】带鱼、干豆豉、陈皮、花雕酒、豆瓣酱、葱、姜、蒜。
【做法】
1.将豆豉、陈皮碎、花雕酒混合,上锅蒸制15分钟备用。
2.用手扯下带鱼背鳍,不要去除带鱼表面银脂,鱼身切花刀,再切成菱形块,少油大火下锅煎制后取出备用。
3.锅中加入葱、姜、蒜、豆瓣酱炒香,烹入料酒、酱油,放入带鱼块,再加清水烧制。
4.待汤汁收浓,倒入蒸好的豆豉,烧至入味,即可出锅。
(编辑 姚宇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