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贸易风险管理分析与防范
2022-12-08卢莹
卢莹
摘要:国有企业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企业是否拥有持续发展能力是影响国民经济稳定性的关键要素,因此国有企业近年来开始重视对企业管理机制进行优化,力求可以减少风险因素,提高企业内部管控效果。国有企业贸易行为频繁,特别是现阶段国内外经济社会形势复杂,贸易风险问题频发,给国有企业发展带来了隐患,因此需要尽快对贸易风险进行识别,选择合适的策略,做好风险控制,为国有企业的稳定发展提供重要的基础保障。基于此,文章对贸易概念进行了简单阐述,分析了国有企业贸易风险构成和产生原因,探讨了国有企业贸易风险防范措施,以期可以为国有企业风险管理提供有效参考意见。
关键词:国有企业;贸易风险;管理;防范
一、贸易概述
贸易是我国最为主要的行业之一,在市场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各类不同贸易活动可以充分激发市场的内在活力,避免价格出现波动幅度过大的现象,充分展现市场价值。贸易业务模式主要是利用地区之间同一产品在价格方面的差异获取利润,在恰当的时间点低价购买产品,在产品价格上升时将其销售出去。或通过给客户一定的账期,进而赚取差价。当前市场经济体制越发完善,贸易业务和外汇、期货等有了紧密的联系,也可以通过跨期、跨市等多种不同的方式获取利润。国有企业贸易业务将实体产业作为基础,以此为核心贸易活动,逐渐呈现出纵向深入发展的趋势。
二、国有企业贸易风险
(一)成本风险
成本风险是指在贸易业务开展过程中的成本支出过多,所获取的经济利润较低,给国有企业带来经济损失。成本主要涉及采购成本和贸易消耗成本,其中采购成本支出,是影响风险事件出现的关键。企业相对于供应商而言议价能力较弱,往往供应商掌握议价主动权,使得贸易商难以获取较高的经济利润。在预算管控工作中未形成科学化预算编制体系,预算制度无法落到实处,预算管理形式化问题严重,导致在实际的业务活动中经常会出现成本超支问题。
(二)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最为常见的风险要素之一,具体是指市场环境波动幅度较大,变化速度快,会给企业贸易活动的开展带来潜在损失,如果国有企业没有对市场风险进行及时识别会损害企业的经济利益。当前在信息化时代下,客户获取信息的方式逐渐增加,在产品购买过程中拥有了更多的选择。受到疫情、国际金融环境、地缘政治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波动较为剧烈,很有可能会给企业造成严重亏损,影响企业资金链的稳定运行。政府政策的不断变化和调整,政策以及市场环境的改变很有可能会出现贸易订单变动的现象,导致部分商品无法及时銷售。如果企业未对市场进行全面而深入地调查研究,对市场产品供求关系的变化情况了解不足,就会出现产品滞销、大量堆积的现象,浪费了企业资源,也增加了仓储成本。当前贸易企业数量持续增加,行业内竞争越发激烈,已经呈现出饱和的状态,这样就会出现恶性竞争的现象,增加企业风险事件发生几概率。
(三)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同时也被叫作违约风险,主要是指在企业合作过程中某一方不愿意履行合同要求或者缺少履行合同要求的能力时而出现的违约现象,从而导致国有企业贸易活动出现风险问题。若国有企业在贸易合作中未对自身能力进行评估和分析,也未综合考虑各类风险因素,则会使其在贸易活动中出现无法按合同相关约定履行的现象。客户也是引发信用风险的关键要素,如果客户经营不善不能及时履行合同中的条款要求,则会出现违约现象,给国有贸易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国有企业如果无法做到诚信交易则会影响其在市场上的影响力,损害其长此以往所建立的良好口碑。
(四)交易资金风险
国有企业在贸易活动开展期间,在货款回收方面存在明显的风险因素,如果企业不能及时将款项收回,轻则会使企业资金周转困难,严重则会导致流动资金链断裂,影响企业的日常贸易活动。在交易操作中未针对交易行为进行有效监管,如果资金需求方的资信水平较低或者缺乏较强的抗风险能力,一旦出现风险事件,无法及时偿还国有企业所垫付的资金。在大宗贸易活动中交易金额规模大,如果交易对象资金链不稳定或者断裂,会造成国有贸易企业出现资产损失,损害国有企业利益。国有企业在合作中如果不能针对下游企业的信用水平进行合理评估,或者在交易活动中未及时对资金结算环节进行有效管理,则会产生资金损失。
(五)合规风险
在贸易活动中为了追求指标和提高经济效益,经常会出现不符合国家法律要求和法律规定的行为,进而引发风险事件的产生。除此之外,集团内部也应制定相应的大宗贸易合规制度进行风险把控,以防个别人员为了提高业绩而违反相关制度,给贸易企业发展带来风险。因此国有企业需要重视对法律法规和企业制度的研究和分析,以法律为基础开展贸易活动。
(六)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具体是指在贸易活动中国有企业内部程序不完善所引起的风险事件。国有企业虽然已经对内控机制进行了改善,但是在内控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较多不合理之处,例如未对内控制度应用效果及时进行评价,无法对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优化,影响了内控制度的指导作用。人员也是引发操作风险的主要因素,由于贸易业务环节复杂,存在诸多利益关系链条,如果管理人员工作能力不足,缺少丰富的工作经验,就会出现操作不规范的现象。
三、国有企业贸易风险产生原因
(一)宏观经济形势复杂
目前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处于复杂严峻的阶段,整体而言处于低迷状态,经济发展存在下行压力。除此之外,我国各个行业均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市场上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现象,商品价格无法提高,国有企业也面临着亏损的现象,应收账款规模增加。企业在合作过程中如果其中一家企业资金链出现问题则会影响整个贸易活动的开展,流通资金量减少,贸易活动效益下降。在如今企业合作深度不断增加的社会阶段,贸易合作风险持续增加,这需要国有企业能够挑选更加稳健的合作对象。
(二)贸易企业经营管理体系有待完善
在国有企业以往经营管理过程中通常会沿用传统的管理理念,管理意识落后,管理体制僵化,这给国有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企业内缺少充足的流动资金,国有企业也会因此出现信用损失,从而产生信用风险,无法及时偿还贷款或者其他债务,债务偿还能力下降,对于后续和其他企业开展合作有着不利影响。部分企业为了缓解资金周转压力而拖欠货款,使得企业和企业之间的债务关系愈发复杂,三角债问题突出。国企如果未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有效完善,会给整体经济发展造成制约,不利于國民经济水平的稳步提升。
(三)国有企业资金压力大
国有企业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发展时会受到来自经营指标以及考核业绩的压力,相关部门会定期对其经营效益进行考核,为了可以发挥自身的职能和作用,其承担了较大的资金压力。为了能够提高经济效益而忽略风险防控,导致在发展过程中存在风险因素。例如,企业因资金缺乏,为了获取经营发展所需资金,在业务开展前期并未针对相关政策、模式进行调查研究,通过贸易的形式违规融资时有发生,增加了贸易风险发生概率。
(四)国有企业风险防控意识缺失
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在经营管理工作中仍然是将经济效益作为主要的发展重点,管理理念落后,缺少风险防控意识,没有认识到风险管控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负责贸易业务的工作人员对风险管控的工作职责认知不到位,在工作过程中不能主动对风险因素进行识别,个别情况下即使已经发现风险问题,也缺少主动报告的意识,例如在贸易业务期间缺少单证是最为常见的风险问题,如果未及时报告,则难以对风险隐患因素进行处理和干预,给国有企业未来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四、国有企业贸易风险防范措施
国有企业应当正确认识贸易活动开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风险因素,制定适当的防范措施,以此来提高防控效果,为国有企业稳定发展提供有效基础保障。
(一)加强内部风险管理
加强内部风险管理对于国有企业贸易活动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可以进一步优化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国有企业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水平。首先,企业需要做好成本管控工作,尽可能规避成本风险的出现,保证成本支出和预算要求相一致。在购买产品之前对所需要的原材料价格进行市场调查,形成集中采购模式,通过大量采购大宗贸易产品可以为采购人员留下讲价空间。其次,做好交易资金管控。针对贸易活动中的各类资金需要进行定期跟踪监控,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对预付、赊销与开具汇票、信用证、保函等方式开展的业务资金进行全流程管控,监督资金的使用去向,同时针对大额资金的拨付进行严格审批,完善审批授权制度,提高资金管理效果。
(二)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
国有企业需要对现有的风险管控制度进行完善,进一步深化风险管理理念的应用,充分发挥风险管理的功能和作用,提高风险防控效果。首先,持续完善制度体系,夯实管理基础。结合业务管理实际,梳理管理制度建设工作思路,对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客户资信管理制度、业务流程操作规范等贸易管理制度进行梳理和进一步修订,确保制度执行监督到位,使集团现有制度能够发挥应有的实效。不断完善风险防控机制,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抓牢抓实业务规范化操作,形成自我约束、自我规范、自我促进的格局,不断提升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为加快推进各项贸易工作提供坚强的保证。其次,制定风险防控体制机制。构建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风险防控环节,形成全过程风险防控体系。根据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客户资信管理制度、业务流程操作规范等管理制度,对应收账款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等全过程风险监控,事前对客户资信进行审查,事中对应收账款产生过程进行监控审核,每周、每月核对应收账款数据,按季度开展业务核查工作,并根据应收账款欠款情况,及时采取发函、诉讼等催收措施。再次,细化风险管理职责。国有企业应明确在风险管控工作中职工、管理人员以及合作企业所需要承担的具体职责,根据所出现的风险问题及时进行责任追究,强化各个主体的责任意识。最后,优化评价体系。在风险管控制度中应当重视市场评价的意义,针对当前市场环境进行分析和评估,把握市场发展趋势以及未来走向。
(三)构建信息化风险管理模式
在信息化技术的影响下,国有企业开始建设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提高风险管控的有效性,将风险管控工作和信息化技术进行融合。在信息化管理系统中相关人员可以对和风险相关的数据进行整合,利用大数据技术构建风险评价模型,及时识别出贸易活动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并分析每一项风险因素所能引起的风险事件,对其实施权重排列,根据风险事件严重程度差异制定相应的应急策略,可以在出现风险事件后第一时间进行处理。针对风险管控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类数据进行整合,形成风险报告,将其上传到风险报告模块上,可以构建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数据库,从而为后续风险管控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参考。通过该种方式能够将线下管控活动转移到线上,及时对各类数据进行统计,形成信息共享模式,提高风险管控效率。
(四)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在贸易风险管控工作中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影响管控效果的关键,企业应当重视建设高素质管理队伍。第一,在企业日常工作中,组织各部门人员学习,增强风险防控意识,提高业务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中的运用。通过业务考试,帮助业务员对平时业务操作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查缺补漏,进一步加深了业务员对集团管理制度、业务操作规范的理解,增强了业务员的合规管理意识,达到了“以考促学,以学促干”的目的。对相关制度进行宣贯,确保能够严格按照相关管理办法执行,并在业务开展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定执行,有效规避可能存在的风险,从而进一步规范业务开展;第二,重视引进新型人才。可以和高校进行合作,利用实习的方式将高校学生引入企业内部,为国有企业提供挖掘新型人才的渠道。通过该种方式可以优化管理队伍结构,进一步强化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以及创新能力。通过市场化选聘的方式引入职业经理人,由其和企业签订合同以及责任书,制定在聘任过程中所需要达到的业绩目标,通过业绩考核激励的方式提高其工作积极性。
五、结语
随着经济的不断加速发展,国有企业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在贸易活动中所产生的风险事件类型也愈发复杂,包括成本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交易资金风险、合规风险、操作风险,贸易风险管控难度越来越大。国有企业应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加强内部风险管理,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构建信息化风险管理模式,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全面强化风险防控力度,为企业贸易活动的开展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展新.新形势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中国市场,2022(27):143-145.
[2]罗导明.新常态下国企财务风险防控与财务管理转型的思考[J].全国流通经济,2022(23):76-78.
[3]吴晓婕.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下企业内控管理和风险防范措施[J].全国流通经济,2022(22):79-81.
[4]詹晓霞.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及财务风险存在的问题与防范[J].财经界,2022(21):107-109.
(作者单位:福建漳州城投建材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