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长征文化”为支点打造粤北红色景点名片

2022-12-08吴伯奎

中国集体经济 2022年33期
关键词:粤北主题

吴伯奎

摘要:粤北地区“长征文化”景点众多,但各景点主题不鲜明,也缺乏红色景点的整体名片。在此背景下,力求挖掘“长征文化”以打造粤北红色景点名片,对挖掘“长征文化”的意义,目标设定和路径选择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长征文化;粤北;红色景点;主题

2019年7月,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了《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2019年12月该方案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旨在推进实施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这一重大文化工程。而粤北地区是红军万里长征经过的第一站,中央红军长征相继经过了广东北部的四个县市:南雄市(县级市)、仁化县、乐昌县、连州市(县级市),因而粤北地区有着众多长征文化遗址,也有着众多的红色文化旅游参观点,如粤北仁化县的长征纪念馆,乐昌县的长征教育基地等,特别如南雄市的广东红军入粤第一仗展示园,红军过粤北长征历史步道示范段(南雄段),红军长征水口战役遗址群保护利用均被纳入国家“十四五”时期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项目储备库,属于国家文化公园项目类型,这些项目的入选建设,对于相对欠发达的粤北地区,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价值,也更要求粤北地区在立足丰富红色资源的同时,深入挖掘其身后的长征文化底蕴,促进革命文化传承和旅游经济的双向发展。

一、粤北长征文化挖掘的意义探寻

广东省树立起“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珠三角核心区作为主引擎引领创新,粤东粤西打造沿海经济带,而粤北地区被定位于生态发展区。在这一格局之下,作为红色资源丰富的粤北地区,发展红色旅游成为一个必然的选择。红色旅游既是一种对物质产品或服务的消费,更是对一种特定文化及其产品的消费。挖掘和整理红军长征在粤北的史实,结合岭南和粤北地域文化特征,从史料中找到触发人们社会记忆的内容生长点,演绎长征文化, 丰富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并用多样化的史实内容和手段满足不同人群多方面的需求,从而避免红色景点内容和宣传的单一化同质化困境,在当下有着鲜明的意义和价值。

(一)发挥“旅游+”经济发展功能,提升粤北红色景点品牌实力

红色旅游要做好,归根结底是能给游客提供什么,其文化内涵至关重要。提到遵义,那里有生死攸关的转折;提到兴安湘江战,那里有惨痛的牺牲;提到井冈山,“革命摇篮,生态井冈,精神家园”更是其十多年来倾心打造的营销方向。而提到长征在粤北,我们难于找到给游客的核心词汇。具体到某个纪念场地,如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馆,以“信仰的力量”为主题,馆内所有史料均围绕此展开,当通读完馆内介绍,就已经被震撼到。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和粤北其他长征景点,除了历史史实的单纯陈述外,能否以各自的史料烘托一个方面,并统领于粤北长征系列红色景点的主题之下,从而形成有差异性的系列产品,以满足差异化的人群需求?这些问题的尝试解决,能提升粤北红色景点的产品力,有效发挥其经济功能。

(二)凸显理想信念教育功能,滋养人们的文化自信

2017年3月,党中央、国务院《2016~202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强调“十三五”期间全国红色旅游必须突出理想信念教育功能。红色旅游往往与革命历史有关,也有助于宣扬革命精神,但他往往容易塑造一种严肃的气氛,与部分旅游者放松身心的旅游目的相违,无形中减少了参观游览者;再加上红色景点除了介绍的人物不同,景点布置、宣传方式、景点介绍,多有雷同的场景,这就令游客产生疏离感,无法实现红色旅游景点的教育功能。深度挖掘红色资源,以跨学科的视野看待历史,始终强调当下的理解 , 关注现实中的人如何理解历史,增强红色景点的现实体验性,不仅可以促进人们认知革命历史,也可以促进人们今天的政党认同和国家认同。

(三)深化“长征文化”理论探讨,促进红色文化的区域研究

理论界对长征文化的探讨已经很多,然而,对于红军长征在经过广东段的史实挖掘和意义探寻还有空间。红军长征在广东突破“第一道封锁线”和“第二道封锁线”由于多种原因,显得相对容易,没有突破湘江时的惨烈,也没有遵义会议时那样意义明显的转折。但是,不是说“容易”就不重要,就没有研究的价值。相反,某种程度上,它更值得探究,从而去演绎长征精神,把握长征文化。当前粤北长征红色文化研究更多停留在对红军事迹介绍和精神体现上,还可以探讨区域文化对革命者的影响,挖掘红军在粤北时生活环境的感悟与追思,为区域文化景观和红色文化交织的理论研究增加岭南色彩。

二、长征文化挖掘的目标设定

长征文化体现了民族精神和革命精神,有着丰富的内涵,其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也涉及众多学科领域。如何既充分展现长征文化特质,又以更深的理论思考,助推粤北地区的红色旅游经济发展,以走好今日的“新长征路”。需要就粤北地区长征文化的挖掘进行目标设定。以粤北长征文化为支点,植根粤北长征的独特属性,深化长征文化线路建设,将粤北分散的长征文化景点连点成线,赋予其独特的人文景观魅力,以实现人文和旅游的深度融合,正是长征文化挖掘的整体目标。

(一)多重视角下探寻历史“隐码”,塑造粤北各长征景点分主题

粤北非物化的红色文化资源很多还处于零散的状态,不仅仅需要收集整理,也需要进一步系统化,其所包含的红色文化精神内涵有待进一步凝练,其外延也有待进一步拓展。用扩大的历史视野,对传统史学文本、底层社会记忆,如乡村故事、民间传说、族群历史、行为仪式、形象化物体等粤北区域性历史记忆载体进行全面深入探讨,在宏大和微观多重视角下探寻历史“隐码”所包含的信息,使景点主题的塑造不是教科书式的概括,而是水到渠成托出,具备足够的柔性。

(二)有效塑造韶關长征景点总主题,以文化为定位凝铸景点灵魂

景点主题是景观、产品设计的方向和依托;主题经过日积月累的沉淀,就会产生底蕴,凝铸为景区的灵魂,并彰显出个性和气质;景区也就有了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这就是景区特色,这样的景区才有垄断性或唯一性。红色景点虽然允许市场逻辑参与其中,但文化本位是其根本。充分挖掘红军长征文化,从中找到红色人文景观和绿色自然景观的结合点,先进文化与优良传统的结合点,使每一个粤北长征红色文化景点各有细化的主题,具备自身特色;同时,又通盘考虑各景点内在的文化联系,使整个粤北长征红色景点有着统一的宣传名片。

三、长征文化挖掘的路径选择

红色景点的旅游消费不是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物质产品的消费,而是以物品消费为载体的文化和心理的消费。对粤北长征红色景点进行细致的走访调研和既有资料的文本审阅,对存在问题进行探寻,更准确地找到韶关各红色长征景点的可提升之处,为景点主题研究找到突破口,并为下一步史料寻找确定方向。

(一)开放挖掘粤北红军长征史料,在历史语境中彼此参证对话

对蕴含长征精神的区域性史料,按科学性、多样性、典型性、系统性等原则进行史料挖掘,掌握史料可供进一步探究的丰富性。如果史料探求目光局限于长征本身,以此来框定史料的范围与有效性,这样的观念和方法无法升级长征史研究的学术水准和学术格局,也难于提升红色景点的文化内涵。因而除了既有资料再考究之外,还要把长征视为中国近现代社会历史进程的一部分,扩大史料研究范围,摆脱只注目于长征史本身构成的封闭的畛域,将长征史纳入政治史、经济史、外交、军事史、地方史的研究范畴中来,在立体的、复杂的历史语境之中对长征深入的考察和探问,从而抵近长征作为远征的“昔日典范”与未来的“光辉彼岸”的历史理解,使史料内容既能回顾过去,又能指向当下,并关照未来。并初步整合史实,演绎其中所包含的长征精神,梳理出长征红色景点的主题。

(二)双重框架下解读史料,序列化重整点状分布景点

运用跨学科、多理论对史料进行史实再现和重建。红色文化的打造需要历史学的奠基,也需要政治学的理论引领,还包括社会学、文化学、教育学、传播学、社会心理学等多学科领域的理论和方法参与。要加强人们获取历史记忆的理论和机制研究,并充分考虑到,人们对历史的理解,受到对“当代理解”的影响,力求在历史和现实的双重框架下,多模态呈现和构建起人们的历史想象空间。使粤北呈点状分布的各长征红色景点,具有各自鲜明特征,又能构成序列化,具备集聚效应的红色旅游品牌。

(三)从受众的角度进行长征历史的重构和有效呈现,构建历史体验空间

保护红色文化资源是发展红色旅游经济的应有之义,保护的目的是有效展现其多方面的价值,红色文化资源如果没有受众,就背离了保护的最大意义。因而需要对受众进行研究,基于受众研究做好长征文化差异化推送。如家庭亲子游可以采取寓教于乐的形式,可能红军训练用的独木桥就能让孩子乐半天,军营传统和革命文化能无形渗透。而企业人员一般更喜欢进行参与式的活动,可以采用沉浸体验式;党政机关人员、学校群体等可依据其特点分别采取不同方式(见图1)。

参考文献:

[1]习近平.紧密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动改革补短板强弱项激活力抓落实[N].人民日报,2019-12-06(001).

[2]王熙蘭.长征文化的深度挖掘与理论思考[J].世纪桥,2010(07):9-11.

*本文系广东韶关市2020年市级课题“以‘长征文化’为支点,打造粤北红色景点名片”(编号G202004)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广东韶关学院)

猜你喜欢

粤北主题
粤北龙船歌研究
谢稚柳《粤北锦江山色》
粤北地区花岗岩型铀矿勘查模式分析
浅谈中国侠文化背景下的武侠电影
《风雨哈佛路》的主题评析与文化解读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岩井俊二的青春片摭谈
近十年武侠电影主题的新探索
粤北采茶戏的保护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