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陶器文物修复技术要点分析

2022-12-08卢秀善武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肃武威733000

收藏与投资 2022年11期
关键词:腻子陶器颜料

卢秀善(武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肃 武威 733000)

为保证陶器文物修复的质量,工作人员在开展修复工作时,必须针对陶器文物的特点,采取针对性修复技术,最大限度地复原陶器文物,展现陶器文物的历史价值与文化价值。

一、陶器文物修复原则

(一)兼容性

陶器文物修复工作开展时,工作人员应当秉持兼容性原则,选择与原陶器相兼容的补配材料,保证陶器文物修复的质量与效果。

(二)最小干预

鉴于陶器的易碎性特点,在陶器修复时,应当遵循最小干预原则,对陶器修复的面积进行合理控制,避免出现修复面积扩大、修复难度增加、修复效果降低等问题。

(三)不改变原状

陶器文物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与文化鉴赏价值,为此在陶器修复时,应当秉持不改变原状的核心原则,根据陶器的纹理、造型、色彩、结构,制定科学的修复技术方案,使得陶器得到最大程度复原。

二、陶器文物修复技术要点分析

(一)准备工作

陶器文物修复时,工作人员必须落实准备工作,如了解陶器的历史背景,并及时开展修复检测工作,为后续陶器文物的修复保护提供有力支持。如图1所示,我国广东茶岭遗址出土的M29圈足陶豆,为泥质灰陶文物,该批文物属于广东省考古发掘面积最大的先秦遗址。为最大限度复原陶器文物,了解先秦文化,工作人员针对出土现场的陶器,迅速组织人员开展历史背景调查、摄影拍照、专业保护,保证后续陶器文物修复工作开展的有效性[1]。

图1 茶岭M29 圈足陶豆

(二)清洗处理

在进行陶器文物修复时,工作人员首先需要对出土的陶器进行专业的清洗处理,使得文物表面的污垢杂质得到有效清除,尽可能地展现出陶器文物的原貌。鉴于陶器制作材料的特殊性,工作人员可利用清水进行清洁。如陶器文物的表面存在难以去除的污垢时,则可以采用物理方法进行清除,如软硬适中的毛刷与竹片。

为避免陶器文物受损,工作人员进行清洗处理时,应当保证手法轻柔、动作轻快,细致严谨地开展清洗工作。如部分特殊的陶器文物质地较差,在对文物进行清洗处理时,可利用专业的手术刀与毛刷进行清洗。在陶器文物的表面泥土得到有效清除后,则可以利用水与乙醇进行1∶1配比,制成清洗剂,选用专用的细毛刷,对陶器文物的表面进行轻柔刷洗。

(三)拼对修复

陶器文物出土时,文物存在一定程度的破损,但多数陶器的破碎片存在于局部区域,工作人员需要发掘出全部陶器碎片,并在专业清洗后,对陶器碎片进行拼对修复处理。该项修复工序类似于拼图,工作人员需要找到陶器碎片,并基于陶器主体结构的色彩、纹理、形状、薄厚,对相关碎片进行分类,以保证后续拼对修复工作开展的有效性与可行性[2]。

部分陶器文物的碎片非常多,且碎片形状不规则,给陶器文物修复工作造成一定影响。鉴于此,在陶器拼对修复工作开展时,应当优先对具有显著特征的陶器碎片进行拼对,如陶器的口沿、底部、圆足、图案等。工作人员在进行软陶文物修复时,需要根据该类陶器文物的材质特点,采取针对性拼对处理方案。该类陶器的质地较差,在土壤掩埋的过程中,受到了土壤中不同成分的侵蚀,进而导致陶器的原有面貌不复存在,增加了陶器修复的工作难度。在实际拼对修复工作开展阶段,需要对出土陶器进行原始资料获取,并基于陶器的原始照片,有序开展陶器的拼对工作。在积少成多的拼对中,逐渐形成陶器的基本器形。碎陶片的具体拼对工作如图2所示。

图2 碎陶片的拼对工作

(四)黏结修复

黏结修复工艺开展时,要求修复人员具有一定的耐心,细致严谨地开展陶器文物黏结修复工作。为保证黏结修复工作开展的质量,应当基于陶器文物的特征,选取最佳的黏结剂。一般情况,在陶器文物修复工作开展时,主要采用树脂型黏结剂、混合溶液型黏结剂、橡胶型黏结剂,灵活选择热塑方案或热固方案,使得黏结材料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在进行黏结处理时,工作人员需要基于陶器的纹路、色彩,进而对陶器破损位置进行基本判断,明确各个陶器碎片的黏结处理关系。在实际开展黏结工作时,为避免陶器碎片直接对接对陶器碎片产生二次破坏,修复工作人员会根据黏结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直接黏结方案或灌注黏结方案。

在采用直接黏结方案时,需要将黏结剂涂抹于断面位置,并对两块碎片进行压合。压合过程中会有部分黏结剂溢出,为避免对后续的黏结工作产生负面影响,需要利用专用棉签蘸取一定量的溶解剂,对碎陶片表面残留的黏结剂进行处理,具体修复作业效果如图3所示。

图3 清理残留黏结剂

若陶器碎片的断裂位置较长,为保证黏结修复处理的有效性,则可以采用灌注黏结处理方案,完成对断裂陶片的有效固定。为此,修复工作人员应当合理利用石膏等材料,对修复的碎陶片进行固定处理,而后则利用黏结剂,对碎陶片进行灌注黏结。在黏结剂完全硬化后,则可以有序拆除石膏等固定材料。鉴于陶器文物修复工作开展的特殊性,在黏结修复处理时,应当遵循先主件后附件、由下至上、从底面到口沿的顺序,确保一次性完成黏结工作,避免二次黏结处理对陶器造成二次伤害[3]。

(五)配补修复

一般情况下,陶器文物的质地主要分为粗松型与紧密型。为此,修复人员进行配补处理时,则需要选择合适的配补腻子。如对紧密型质地的陶器进行配补处理时,主要选择石膏粉、硝基清漆、稀释剂等材料进行混合配置;修复粗松质地的文物时,则应当选择酒精、虫胶、石膏粉配制腻子。

在完成腻子配制后,需要在腻子未硬化之前,将腻子填充涂抹到陶器裂缝的表面。在腻子达到一定的硬度后,可利用专业工具对陶器修补的表面进行处理,待腻子完全硬化后,工作人员可利用细砂纸进行打磨处理,为后续陶器的上色仿釉、做旧处理提供有力保障。在打磨处理时,必须由专业的修复人员进行处理,严格控制打磨的力度与面积,避免在腻子打磨处理阶段对陶器的表面产生一定的损害。

(六)加固修复

加固修复工艺是陶器文物修复的重要环节。为保证后续陶器文物展示的安全与温度,必须做好陶器文物加固处理工作。为此,在开展陶器文物修复工作时,工作人员可采取滴注加固技术方案。在配补阶段,可在石膏材料中合理加入黏结胶水,使得石膏的牢固性得到有效提升[4]。

在对部分特殊的陶器文物进行加固修复处理时,可采用喷涂技术法或拓槽灌注法。在工作人员应当根据加固修复技术的特点,以及陶器文物的修复需求,合理选择加固修复技术方案。如陶器文物的修复体积较大,且部分区域未完全破碎,则可以采取拓槽灌注技术方案;如陶器需要重点开展彩绘修复和上色仿釉处理,鉴于相关陶器的风化侵蚀问题较轻,工作人员可以采取喷涂技术方案,完成对陶器的加固修复处理。

为确保加固修复工作开展的有效性与可行性,必须对加固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控制。在对质地较差的陶器文物进行加固修复时,可以选择三甲树脂高分子材料,并在材料制备时,合理加入一定量的Parliod B-72分子,保证加固溶液的性能与质量。在加固修复工作开展时,应当秉持量少多次的原则,反复涂刷加固剂,以保证文物修复的整体质量,达到陶器文物加固修复的预期成效。

(七)上色仿釉

上色仿釉工序的技术要求非常高。修复人员上色仿釉的完成质量,将直接决定最终陶器文物的修复成效。因为陶器经受多年的环境侵蚀,掉色问题非常严重。修复人员对陶器的原有色彩没有全面的了解,为此,在上色仿釉阶段,修复人员需要深入了解陶器文物的历史背景、整体艺术设计、色彩结构、遮蔽程度、纹饰风格等,进而客观全面地分析评估,确定陶器文物的色彩结构与纹饰特点。

修复人员进行上色仿釉时,需要利用矿物颜料、植物颜料,避免直接使用化学颜料。因为矿物颜料、植物颜料的稳定性较强,受到空气、光照、湿度的影响较小,而化学颜料的稳定性较差,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进而给上色仿釉工作造成直接的负面影响。由此可见,在对陶器文物进行上色仿釉时,工作人员应当坚持选择矿物颜料、植物颜料,以保证后续陶器文物上色仿釉修复工作开展的有效性与可行性[5]。

在进行上色修复时,手法应当轻柔,这样可以保证陶器文物上色的整体效果。在上色工作基本完成后,工作人员还需要根据上色部位的实际情况,合理设定仿釉的修复技术方案。为有效减少修复痕迹,应当保证仿釉的光亮度与陶器釉面保持一致。在仿釉工作开展阶段,应当灵活调整仿釉的手法,将原陶器釉质最薄、颜色最显眼的区域作为基点,从而科学有序地开展仿釉工作,达到上色仿釉修复的预期效果。

(八)做旧修复

为使得陶器文物具备一定的历史鉴赏性,工作人员应当对陶器文物进行做旧处理,使得陶器的修复部位更加接近陶器的原本样貌,展现出陶器文物的历史底蕴与艺术精髓。在开展文物做旧工作时,可合理运用丙烯酸颜料,进而保证陶器文物做旧处理的整体效果,避免残留较多的做旧痕迹影响到陶器文物的观赏效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笔者阐述了陶器文物修复技术要点,旨在说明陶器文物修复工作开展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今后,工作人员在修复陶器文物时,应当细化修复技术规程与质量要求,助力我国陶器文物修复工艺水平的不断提升。

猜你喜欢

腻子陶器颜料
打翻了颜料瓶
粉末涂料用不饱和聚酯树脂腻子的性能研究
在颜料中乘风破浪
胶合板侧面腻子修补机设计与应用∗
不同粘度纤维素醚及其掺量对腻子性能的影响
黄河流域灿烂的齐家文化——陶器
淅川县双河镇遗址M19及出土陶器组合
新砦期 猪首形陶器盖
新砦期 陶器盖
浅谈建筑外墙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