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当代中国写意性油画中的表现语言
2022-12-08解卓轩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解卓轩(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一、写意油画表现语言概述
传统意义上,油画其实可以分成两种大的表现语言,一种是写实油画,另一种则是非写实油画。写实油画在西方历经了7个世纪的发展,已经达到了顶峰,可突破的部分所剩无几,所以非写实油画得到了充分发展。
近两个世纪以来,非写实性的油画迅速发展,近年来,油画开始扎根于我们强大的千年文化并且逐渐枝繁叶茂。“写意”一词早在中国古代就兴起并发展至今,从国画的体系“平移”到油画的体系中,无非是材料和媒介的转变。时至今日,我国发展出了一种具有中国千年文化气派和中国文化特色的油画表现形式—中国写意油画。其具有中国千年文化气韵和中国文化特色,同时也是写意油画所追求的目标。
那究竟怎样的油画可以称为写意绘画呢?在写意绘画中,艺术家们常常通过自身把握事件的第一感觉,也常常通过捕捉事件中的某个一瞬间,或者仅仅只是参照客观物象,就能将物象解构在画布上重组,而最终呈现在画面上的是笔者强烈主观处理过的物象。其主体包含了情感的主体、审美的主体以及创作的主观性。“一千个观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对写意美术创作而言,当然也是这样。所谓写意就是书写胸中之臆,不同的艺术家在创作绘画、表现作品的活动时,呈现在画面上的表现语言是不同的。
归根结底,写意油画是对写实油画的有力补充,更是中国油画具有文化根基和力量的组成。
二、赏析当代写意油画代表画家作品及其表现语言
谈到中国写意性油画,最有代表性的画家不得不说王克举。近年来,画家王克举的创作思想及其研究美术的态度与方法,在美术界掀起了一股写意之风。我们研习体味他描绘大自然风光的写生绘画创作,通过观摩他以世间的山野作为主要描绘空间的创作方式,在他身上就能够体会到与现今盛行的绘画形式完全不同的另一种艺术心态,朴实而自然,执着而满怀的激情。当他经历时间的磨砺,逐渐发现这种问题,尤其是对艺术因素的某些认识与要求也出现了程度较大的改变后就开始探索全新的艺术风格,力求创新,也就是在这时将所学所感融入风景画。在风景题材创作初期他并未顾及太多的内容,只想在其中寻找一点和美术语言相关的内容,包括笔触、肌理,甚至是形体之间的关系和点、线、面、黑白关系的搭配以及外形和结构的配合、平面构成当中的疏密关系等。但是当以这种创作方式获得的画作越来越多时,他发觉其中有许多可以探讨的领域,也就是风景写生在脱离了简单的造型、写实的造型之后能够更多地思考美术本身的问题。没有像人物画一般的造型艺术那样受到约束,并且能够从造型艺术上更多地顾及画面的要素,例如气韵、疏密关系、情感的语言表达以及用笔的方法等,这也使得他的艺术风格更加质朴、单纯。同宋朝文人画一样,人们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笔墨的意趣、意味中,而非钻研技术和技法。在这种追逐的过程中,画家逐渐找到了属于他的独特的“意”,诞生了那种只属于他的浪漫。
王克举 《杏花开时雾遮山》 2013年
说回画作本身,观众欣赏到的并不是真实的。看似平时随处可见的江河湖川,画家的感受与以往中外风景画名家不同,只存在于他自己的视觉下。以《杏花开时雾遮山》为例,对那一瞬间捕捉到的物象进行的精准概括与总结,形成了他对这些物象外形的理解。看似对立的颜色经过大量的主观处理后,变得十分温和,即使是橙色系和蓝色系放在一起也不会感到冲突,反而相互衬托。
对景写生已经成了王克举惯用的创作手段,也成为他的作品标准。但是如果仔细比较他所写生的都市山野和他所完成的画作,人们就会发觉真实再现自然界景色并非王克举作画的真正目的。观摩他的作品可以发现,所有的物象并不是照搬照抄,有的物象甚至只抓住了基本的形态,就像《杏花开时雾遮山》中的杏花树,只是用线条表现树枝的走向和动势。这样做就代表抛弃了明暗关系。众所周知,线条在画面中可以“提气”,使画面看起来更为灵动与飘逸,这张画中的线条就完美地发挥了这样的作用,而且“树枝”说明线的方向与分布都不是随意布局的,所有的线都符合整张画面的疏密关系,有紧有松,并且每个枝丫都迸发出了强烈的生命力。看似画面紧密的地方,附近都是用极为概括的色块进行搭配和衬托的,这就是王克举先生对于画面处理的精妙之处。从构成的角度来看,笔者将景色主观地归纳成色块,用色块的分布来“拼接”成画面,每个色块的面积、形状又完美地出现在该出现的位置,每个色块的面积并不冲突,所以从平面构成的角度看画面的布局十分合理。就颜色而言,王老师的画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随类赋色,虽与写意国画一样都叫写意,可却大有不同。宣纸上的墨不会像油画颜料一样有这么多丰富的色彩变化,所以颜色是一幅画的灵魂所在。主观就是笔者对于画面颜色设计唯一遵循的原则,客观物象的颜色仅仅只是确定色相的差异,有时甚至没有。这张画不仅能完美呈现独属于创作者视角的绘画个性,还可以传递作者的艺术素养等画面之外的东西。画家将自己独特的笔触与纸张的肌理融入其中,使其作品超越了那种真实再现客观物体的表现语言的独特价值。画中所有的颜色都不是在现实中所能看见的颜色,而是经过了主观处理的颜色,打破了油画传统的写生模式,而是一种类似在写生的条线之下用所提取的物象再创作的一种模式。以更加独特的绘画形式,大胆、强烈的作品用色,传达出一个真实的情感世界,提高画面的视觉震撼力。就像这张画,王克举透过杏花之中的地面颜色、远处云的色彩,向人们诉说心中的热忱和真挚。富有书写感的黑色树枝、简单几何形状的黄色土地,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视觉冲击。王克举将画面中各类主观色彩的搭配与对比发挥到了极致,使读者对他的作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就像2012年王老师的作品—《桃花开》,画面中桃花的颜色是高亮的粉红色,纯度高,亮度也高。可是不难发现,这种高亮的色彩并不是孤立于整个画面的,完全可以在画面中找到呼应,比如天空使用了这种粉色加蓝色作为呼应,而且地面也有这种星星点点的粉色花瓣作为呼应,左下角的那一抹绿色也是粉绿调制的。放眼整张画面,我们依然可以感觉到粉红所带来的视觉冲击,却又没有违和感,这就是他对于主观颜色上处理的精妙所在,也是其将平常的景色画得如此浪漫的原因。
至于王克举画面的表现语言,可以明显感受到画面的表现语言炙热而外向。早期绘画语言更多是对客观景物的描摹,兼备点、线、面、黑白灰和体积。早期的表现语言是把握了所有这些绘画要素的,所以看起来是偏向写实的,但后期写意语言的确立,并没有兼顾所有的绘画要素,就像这两张画中的树枝,完全是单色,摒弃了树枝的体积,只追求外形和动势,所以看起来十分生动。这也是他独有的表现语言,甚至感觉他作画并不是用“画”的,而是类似像写字一样无比流畅,表现语言中透露着一种书写感,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描摹感。
虽然说画面中的语言表达往往只是表面性、形象上的东西,但是归根结底绘画语言是要“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尤其是要“中得心源”的借景抒情。就如这幅《桃花开》,通常我们置身于室外环境时,看到的是通过眼球压缩式的透视视角。在王克举作品的画面里,视角没有压缩,画面的主题十分突出,或者说全都是主体。这也是他对画面中景物的认识与感受,经过这种工序处理的画面才会感觉耐人寻味与充实。如果仅仅按照自己观察看到的物象来进行单纯的描摹,完全呈现照片似的、机械的画面,表现力就不够了。说到底,写意画的风景也只是表达绘画语言方式的一种,它的实质是表达一种情绪,而不是像实地考察一般记录数据,所以绘画语言表达的最大问题就是怎么使绘画语言最贴切或者最强烈地表达作者的情绪和情怀。归根结底,他的绘画表现语言其实就是在表达情感。
王克举 《桃花开》 2012年
三、结语
王克举是一位勇于探索的画家,他对中国美术史的发展脉络有细致的认识,对中国当代美术的处境有清晰的定位,对他本人的美学选择也有很明确的理解。王克举是一个勇敢的践行者,他的动力不但源于他的激情和毅力,还源于他的学习与思考。弘扬发展中国文化与优秀艺术传统,增强文化自信,为的就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我们写意油画学派要打开艺术面,坚持实践,在艺术的本土高原上建筑高峰,攀登高峰。我们也寄希望于全国的油画家,在不远的将来,成为中国油画、中国艺术的中流砥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