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儿童意外伤害的特征

2022-12-08徐晶许莉莉钱雯万思贝饶维暐朱晓东许雅雅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22年12期
关键词:疾病谱外伤病例

徐晶 许莉莉 钱雯 万思贝 饶维暐 朱晓东 许雅雅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小儿急危重症医学科,上海 200092)

儿童意外伤害问题日益突出,我国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意外伤害已成为我国1~14岁儿童死亡的首要因素,也是儿童致残的第一位原因[1-2]。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以下“疫情”均指COVID-19疫情)开始以来,随着疫情常态化防控和人们日常生活习惯的改变,至医院就诊儿童显著减少且疾病谱也发生了明显改变[3]。然而,聚焦于疫情冲击下儿童意外伤害的研究较少。有学者针对疫情期间意外伤害就诊的120例患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跌伤、挤压碰撞伤及锐器伤是疫情期儿童意外伤害的主要类型,但该研究仅分析2020年3月的数据[4]。另有研究比较疫情前后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疾病谱的改变,发现疫情期间因外伤及意外伤害就诊的病人比例有所增加(6.8% vs 8.2%),但该研究针对非疫区的患儿,且未对意外伤害进行分类[5]。目前关于疫情期间,特别是疫区的儿童意外伤害的疾病谱改变和危险因素仍尚不明确。本研究探究疫情不同阶段儿童意外伤害的特征,旨在为疫情背景下儿童意外伤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回顾性纳入2019年7月—2022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童急诊科收治的发生意外伤害的儿童2 52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 507例,女1 019例,年龄1~15岁,平均(5.9±4.2)岁。纳入标准:(1)年龄<16岁;(2)临床资料保存完整。排除标准:患有严重认知障碍和精神疾病无法配合完成调查者。上海每日新增COVID-19确诊病例数据来源于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开数据。本研究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XHEC-D-2022-086)。

1.2 方法

1.2.1 定义意外伤害是指生活中对人的健康和生命产生威胁的突然发生的危险事件[6]。本研究中2 526例儿童意外伤害疾病谱包括跌落、交通相关损伤、溺水、碰撞伤、中毒、气管/食管异物。其中将跌落、交通相关损伤、碰撞伤归类为外伤相关意外伤害,而溺水、中毒、气管/食管异物归类为非外伤相关意外伤害。根据疫情数据,将时间段分为5个阶段:疫情前(2019年7—12月)、武汉疫情期(2020年1—4月)、全国疫情平稳期(2020年5月—2022年2月)、上海疫情期(2022年3—5月)、上海疫情平稳期(2022年6月)。

1.2.2 资料收集收集患儿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意外伤害类型。通过自行设计的问卷以“问卷星”的形式对2022年上海疫情期(2022年3—5月)和2021年同期(2021年3—5月)107例患儿发放问卷进行调查,内容涉及学习成绩、家庭情况、父母文化程度等。收集2020年1月—2022年6月上海市疫情数据,包括每日新增病例和累计病例。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M(P25,P75)]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H检验,再以Bonferroni法进行2组间的比较。计数资料以例数和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月份儿童意外伤害发生情况

结合疫情数据分析2019年7月—2022年6月意外伤害儿童至我院就诊情况(图1)。按疫情不同发展阶段来看,2019年7—12月属于疫情前,儿童意外伤害就诊人数相对稳定;2020年1—4月属于武汉疫情阶段,上海市出现新增COVID-19确诊病例数,而因意外伤害就诊病例人数明显下降,其中就诊人数最少的是2月(29例);2020年5月—2022年2月为全国疫情平稳期,虽然上海市每月仍有一定的新增COVID-19确诊病例数,但涨幅无明显波动,意外伤害就诊儿童人数逐渐增多,其中2021年1月就诊人数约为2020年1月的1.5倍(79例vs 54例),2021年11月开始,儿童意外伤害就诊人数随新增COVID-19确诊病例情况再次发生改变;2022年3—5月属于上海疫情阶段,随着上海市新增COVID-19确诊病例数再次增加,意外伤害就诊人数明显减少,并且疾病谱发生明显改变;2022年6月属于上海疫情平稳期,6月意外伤害就诊人数较5月增加40%(10例vs 14例)。

图1 上海市每月新增COVID-19确诊病例与我院意外伤害儿童就诊情况 横轴上的数字表示时间,前4位数字表示年份,后2位数字表示月份。

2.2 不同时间阶段发生意外伤害的特征

5个时间阶段患儿性别构成、年龄、年龄分布及多种类型意外伤害构成比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伤相关意外伤害患儿在各个阶段占比均超过50%,其中武汉疫情期外伤相关意外伤害患儿占63.9%,而上海疫情期外伤相关意外伤害患儿占82.0%,非外伤相关意外伤害中溺水比例最低,在上海疫情期及上海疫情平稳期无溺水病例。见表1。

表1 不同时间阶段发生意外伤害患儿基本情况比较[例(%)]或[M(P25,P75)]

2.3 不同年龄阶段发生意外伤害的特征

学龄期和学龄前期儿童与其他年龄段相比,发生意外伤害人数更多,二者占总数的72.17%(1 823/2 526),青春期发生意外伤害人数最少,占总数的5.58%(141/2 526),见表2。各年龄阶段意外伤害类型比例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龄前期因跌落相关意外伤害就诊的患儿人数最多(283例),其后随年龄增长,跌落相关意外伤害就诊人数减少。学龄期儿童因交通相关损伤、碰撞伤、中毒相关意外伤害的就诊人数较其他年龄段更多。在气管/食管异物相关意外伤害患儿中,婴幼儿期人数最多(147例),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少。在溺水相关意外伤害患儿中,青春期人数最多(7例)。

表2 不同年龄段患儿意外伤害发生情况比较[例(%)]

2.4 上海疫情期与2021年同期意外伤害患儿特征比较

上海疫情期(2022年3—5月)较2021年同期(2021年3—5月)外伤相关意外伤害患儿占比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2021年同期相比,上海疫情期发生意外伤害患儿年龄更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在家庭情况、父母文化程度、学习成绩及是否担任班干部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上海疫情期与2021年同期意外伤害患儿特征比较[例(%)]或[M(P25,P75)]

表3 (续)

3 讨论

意外伤害已成为一个严重威胁儿童健康的世界性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预防儿童伤害的发生是儿童保健的重要任务之一。本研究对2019年7月—2022年6月上海市疫情冲击下2 526例发生意外伤害的儿童进行分析,发现儿童意外伤害疾病谱有所改变。结合疫情数据,因儿童意外伤害就诊病例数随着上海市新增COVID-19确诊病例数改变而产生变化:疫情冲击下儿童意外伤害总病例数逐渐减少,而外伤相关意外伤害人数占比增加,在全国疫情平稳期意外伤害就诊人数有所增加。武汉疫情(2020年1—4月)及上海疫情(2022年3—5月)期间上海市COVID-19确诊人数增加,而因意外伤害至我院急诊就诊的人数逐渐减少,其中2022年5月仅10例,较2021年5月明显下降,下降原因可能与以下几方面有关:(1)外出管控严格,且部分家长担心疫情感染风险,轻症意外伤害的患儿居家自行处理[7];(2)家长多数居家办公,加强对儿童照看,减少发生意外伤害的风险;(3)线上诊疗逐渐完善,儿童意外伤害预防及治疗知识普及,外出就医需求减少[8-9]。在全国疫情平稳期(2020年5月—2022年2月)患者就诊情况则与节假日有密切相关性:2020年度就诊人数最多是8月(116例),占2020年度总数的13.7%(116/849);而2021年度就诊人数最多是7月(118例),占2021年度总数的10.9%(118/1 078)。每年7、8月为暑假阶段,是儿童意外伤害的高发期。荟萃分析显示,节假日留守儿童意外伤害的风险高于非流动父母的儿童[10]。同时,本研究还发现暑假因交通相关意外伤害、溺水而就诊的患儿较非假期明显增加。这个研究结果与其他研究[11-12]相符,这考虑与暑假中患儿在家而父母外出工作,缺乏监督有关[13]。本研究显示,疫情期间外伤相关意外伤害占比增加。因此,在疫情期间,家长要加强对儿童外伤相关意外伤害的预防。

疫情冲击下,除了意外伤害患儿就诊人数减少,其疾病谱也发生相应改变。本研究中武汉疫情及上海疫情期间非外伤相关意外伤害的患儿占比减少,其中上海疫情期非外伤相关意外伤害患儿仅占18.0%(非外伤相关的意外伤害主要包括溺水、中毒和气管/食管异物)。这可能与家长加强照看相关。研究表明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为儿童提供身体和情感支持,可以减少疾病发生[14]。父母通过加强管理儿童行为,支持社会情感发展,减少虐待和忽视儿童,能够明显减少意外伤害发生[15]。因此,疫情背景下预防儿童意外伤害发生可以从提高家长安全素养水平[9,15]、提高儿童安全意识[9]、关注儿童心理健康[16]等方面入手。

本研究中发生意外伤害的儿童主要为学龄期及学龄前期儿童(1 823例,72.17%),这与既往多项研究结果[17-18]相符。学龄前期儿童活动能力和活动范围明显增加,而学龄期儿童的活动范围更加广泛,并开始脱离家长的照看独立活动。然而这两个时期儿童心理和生理并不成熟,无法准确判断危险事件,特殊心理和运动发展特点导致较高的意外伤害发生率[19]。多项研究表明随着儿童心理和生理发展逐渐成熟,具有理性思考和控制情绪的能力,能够识别可能导致意外伤害的事件,避免伤害发生[20-21]。本研究中青春期发生意外伤害儿童最少(141例,5.58%),且主要为外伤相关意外伤害(61.0%)。但值得注意的是,在非外伤相关意外伤害中,中毒相关意外伤害占比最高(45例),发生时间集中在上海疫情平稳期及全国疫情平稳期。青少年意外伤害的发生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显示,意外伤害不仅会受到来自家庭、社会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同时也与个人的心理状态密切相关[22]。疫情期间与家长相处时间增加,可能会降低一部分中毒意外伤害发生机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青春期儿童中毒可能并非偶然事件。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引导孩子的行为,才能更好地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本研究存在如下局限性,(1)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证据强度低于前瞻性研究;(2)样本数偏少,未能进行意外伤害严重程度分级,需要后续进一步讨论;(3)病种相对单一,未能收集到动物伤害、烧烫伤等疾病,后续研究需要进一步延长分析时间及增加研究人群样本数。

综上所述,本研究显示COVID-19疫情背景下儿童意外伤害病例数减少,而外伤相关意外伤害占比增加;学龄前期及学龄儿童是意外伤害的好发年龄段。临床应进一步加强避免儿童发生意外伤害的宣传力度,提高家长的防范意识,同时,应在政府部门的领导下,倡导全社会共同参与防治儿童发生意外伤害,进而提升儿童健康水平。

猜你喜欢

疾病谱外伤病例
昆明市2012~2020年HIV/AIDS住院患者的疾病谱
羊常见外伤、创伤的治疗方法
急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闭合性十二指肠胰头外伤中的应用
“病例”和“病历”
2016—2018年上海市奉贤区院前急救疾病谱特征及动态变化
也门霍乱疫情更新
我国院前急救中有关外伤若干问题商榷
120急救中心院前急救患者的疾病谱探析
胸壁外伤合并胸壁疝1例
基层社区院前急救疾病谱7814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