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终身教育的五个向度
2022-12-08邰鹏峰
邰鹏峰
(1.上海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1203;2.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北京 100732)
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推进终身教育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197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提出“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第180页。等理念,引起广泛关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紧跟国际发展趋势,站在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指出:“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一个关系到中华民族能否持续发展、能否实现民族复兴大业的战略问题。”②习近平:《之江新语》,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41页。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聚焦教育发展的基础性工程,立足实际,着眼长远,把构建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体系列为“十大战略任务”③《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2019年2月23日,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902/t20190223_370857.html,2022年4月24日。。马克思主义理论终身教育是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推进终身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理论终身教育的必要性成为当前重要研究议题。
一、马克思主义的品质决定了新时代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终身教育
马克思主义的品质主要包括理论品质与实践品质,其中理论品质的内核是与时俱进,实践品质的内核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与实践品质紧密结合,共同奏出了一系列精彩的时代乐章。
(一)与时俱进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终身教育的根本前提
马克思主义是经过亿万人民群众实践检验的、科学的世界观,是引领人民群众面向未来、走向辉煌的正确的历史观,是指导人民群众改造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及其内容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推陈出新、日趋丰富。因此,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当今时代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始终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保持其不朽的引领力。
马克思主义理论终身教育就是马克思主义不断实现中国化的过程,其植根于中国土壤、成长为时代引领者;就是马克思主义不断实现大众化的过程,内化于亿万人民群众的心中,发展为行动指南;就是马克思主义不断实现时代化的过程,外化于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实际行动中,表现为使命自觉。对于新时代党员干部来说,需要有终身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决心,需要有钻研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韧劲,要善于结合时代要求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社会问题,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进而实现新飞跃。马克思主义理论终身教育就是要确保党员领导干部带领亿万人民群众,围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经典作品,坚持不懈学,真正地做到活到老、学到老,真正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
(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终身教育的关键路径
一切从现实出发,根据事物发展的规律,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品质。列宁明确指出,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所在。如何做到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列宁认为,要结合事物发展的本质,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运用辩证方法,找出解决问题与矛盾的适当形式与科学方法①列宁:《列宁全集》(第3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128页。。通常所说的“对症下药”“量体裁衣”“因地制宜”等,就是其通俗说法,这意味着要办好一件事情,必须根据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根据事物自身的特点,用恰当的形式与方法分析和解决矛盾或问题。
在马克思主义的视域下,真理不可能是抽象的,真理所反映的客观对象是具体的。要完成对事物的正确地、科学地认识与客观把握,就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围绕具体事物进行具体分析。从客观实际的具体条件出发,通过实践,通过研究客观事物和现象,分析事物的内在矛盾与规律,充分研判具体矛盾、矛盾各方面的地位和作用,研究矛盾及其各种关系或联系,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片面性、表面性、主观性的倾向,从而做到全面地、深入地、客观地认识事物,才能真正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人的发展是社会生产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人的发展与社会生产发展相一致。社会的发展一日千里,作为社会重要力量的个体与组织,要跟上社会的进步,就需要不断地学习以获取知识、增长才干,尤其是持续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以不断增强驾驭社会发展的本领。只有在实践中持续贯彻马克思的实践哲学中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断解决在实践中遇到的各种具体问题与矛盾,才能不断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贡献智慧、贡献才华。
(三)人民群众的自觉要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终身教育的根本动力
人民群众要掌握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单纯靠实践是无法完成的,还需要有终身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意识与行动。一方面,现实生活的人要主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标现实世界的实际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着眼改造世界的目的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另一方面,仅仅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实践马克思主义,才能不断克服未来征程中的各种艰难险阻,开辟更加美好的未来。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终身教育的根本价值属性。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终身教育需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终身教育的奋斗目标。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终身教育学习体系,广大人民群众将会充分受益。从这一视角出发,聚焦亿万人民群众的主体性,通过各种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活动,形成亿万人民群众“主动学、我要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终身教育的氛围,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终身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二、党和国家的要求决定了新时代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终身教育
2018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新的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仍然要学习马克思主义,践行马克思主义,不断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汲取智慧,不断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获取理论创新的灵感,以更有智慧、更有定力、更有自信地投身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新征程①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8年5月4日,https://www.ccps.gov.cn/xxsxk/zyls/201812/t20181216_125693.shtml,2022年4月24日。。
(一)党和国家历来重视终身教育事业
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并印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的同时,指出成人教育是从传统学校教育进入终身教育的一种标志性制度②《中国法律年鉴》编辑部:《中国法律年鉴1994》,北京:法律年鉴出版社,1994年,第485。。这是首次对终身教育相关内容的表述。1995年,全国人大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提出终身教育是未来中国教育的重要方向,必须要积极加快相应体系的构建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2021年4月29日,http://www.moe.gov.cn/jyb_sjzl/sjzl_zcfg/zcfg_jyfl/202107/t20210730_547843.html,2022年4月24日。。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从招生政策、学生培养、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要逐渐完善终身学习体系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2013年8月28日,https://xsc.jhun.edu.cn/f1/7c/c1472a61820/page.htm,2022年4月24日。。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着眼全局,运筹帷幄,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两个维度全面推出一系列决策部署,对教育工作尤其是终身教育工作作出新要求,明确了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等方面的方向,构建了纵向衔接、横向贯通的终身学习体系,为实现教育对人的整个生命的全周期覆盖,发出了总动员令。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提出,构建完善的教育体系,以终身学习作为重要目标,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积极推动相应体系的完善,从全社会范围内营造良好的氛围,构建学习型社会。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终身教育体系、学习体系的关键内容
对终身教育的研究,思想流派较多,影响较大。除了以保罗·朗格朗和埃特里·捷尔比为代表的思想流派之外,还存在着一种“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终身教育论”。这一思想流派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强调终身教育理论是一种理念,其中每个个人的人格发展、道德品质的向上、社会主义社会共同体等内容要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⑤吴遵民:《关于现代国际终身教育理论发展现状的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第3期,第43页。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终身教育事业,始终把它作为头等大事,并从这一意义出发,适时提出要着力构建完善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终身教育体系,以终身学习作为重要目标,更好地服务于亿万人民群众。这需要各方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体系的完善,从系统的视角,结合实际的情况,制定出相应的措施,协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终身教育事业获得更好的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理论终身教育体系是全民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型组织理论在现代管理理论中居于重要地位,是当今时代最前沿的理论,是国际共创、共识的现代管理理论,备受世界各国关注与重视。世界银行发布的《知识与发展报告》指出,要解决发展中国家与国内欠发达地区在知识差距上的问题,就必须提高获取现代存量知识的能力,努力增强自主知识创新与创造的能力①世界银行:《1998/99世界发展报告:知识与发展》,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第2—3页。。由此可见,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学会学习,尤其是学会创造性地学习。
建构马克思主义理论终身教育体系,让广大人民群众都可以真正地接受终身学习,并把所学落实到实践中,这对于进一步完善学习体系具有关键性意义。树立终身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观念,在全社会形成高度的学习自觉,把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担当、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树立“梦想从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开始”的观念,让勤奋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成为青春成长成才的内在源泉,成为个体谋求进步的内在动力。现代社会是终身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社会,是学习型社会,是知识信息急剧增长的社会。我们只有勤于学习理论,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才能勇立时代潮头,做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
三、培养时代新人的紧迫性决定了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终身教育
党的十九大报告旗帜鲜明地提出要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一方向性的思想,突出体现了新的时代我们要围绕“人”,要聚焦“人”,要培养“人”。2018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指出,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从根本上决定了我们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与目标,决定了我们应该如何培养“人”②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2018年9月10日,http://jhsjk.people.cn/article/30283643,2022年4月24日。。因此,“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拥护社会主义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长期执政”等关键词成为培养社会主义的时代新人的应有之义。
(一)持续培养社会主义的时代新人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现实基础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不断保持党的战斗力、影响力、引领力,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百年大党的宝贵经验。围绕持续培养社会主义的时代新人,采取强有力的举措,做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终身教育,不断强化自身的执政能力与执政水平,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是党的建设的主线。由此可见,“如何持续培养社会主义的时代新人进而实现党的长期执政”问题之重要。
社会主义的时代新人是党长期执政的根本力量。国际国内环境瞬息万变,要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局面,就要高度重视对社会主义时代新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有效引导他们自觉拥护中国共产党,自觉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2013年8月19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指出:“我常想,中国共产党人如果遇到了战争,是否可以真正的做到:战必胜,攻必取,从历史角度来说,共产党人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最好的例证就是建立了新中国;中国共产党人是否可以让国家得到发展,从历史角度来说,共产党人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最好的例证就是改革开放;不过,现阶段,国际国内环境瞬息万变,党所面临的挑战是巨大的,那么共产党人是否依然可以坚持党的领导,让社会主义在中国进一步的扎根,对于这个问题,只有时间才可以回答。”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25页。一代一代共产党人的首要回答就是长期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终身教育,就是坚持以实际行动践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终身教育。只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长期领导、实现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执政。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终身教育是持续培养社会主义时代新人的内在要求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终身教育,从成立之日起,就把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教育群众作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环节和中心任务。1941年,在延安干部会议上,毛泽东作了题为《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拉开了在全党开展整风运动的序幕。通过整风运动,进一步纠正了教条主义、主观主义的错误,解决了无产阶级思想和小资产阶级思想、小农思想的矛盾,提高了全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水平。这是一次全党范围内普遍的马列主义教育运动。
我们不仅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党员、干部的头脑,还要让人民群众掌握并利用马克思主义这一思想武器的正确方法,而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在全社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在全社会倡导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终身教育。农民运动讲习所的举办堪称在全社会各年龄段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终身教育的典范。毛泽东、彭湃等人投身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积极参与举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向各年龄段广大农民讲授、普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常识和宣传革命道理,动员和组织农民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以来,党中央坚持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开展灵活多样的思想政治工作;利用现代科技,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对群众进行宣传,起到了教育群众、鼓舞群众的作用;面向未来,推进各级各类学校打造马克思主义理论终身教育的基地,加强大中小一体化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以扎实有效的行动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显著成效,使各年龄段不同层次的广大人民群众逐渐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一斗争武器。
(三)马克思主义理论终身教育的对象是全年龄段的时代新人
人的思想是如何发展变化的?人的思想如何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马克思主义认为,思想的发展变化是由复杂的主客观原因造成的。复杂性主要涉及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和各种社会关系、社会的精神条件等因素,其中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环境等对人的思想变化影响最大,国内外形势、政局、政策和路线的变化也对人的思想有重大影响,工作单位和家庭状况的好坏也不可忽视。人的思想常常难免同客观外界的实际不相符合或不完全符合,人们需要而且必须在实践中加深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证实思想中正确的东西,纠正错误的东西,并在实践中吸取养分,不断充实、丰富和发展自己的思想,以更好地适应客观实际的发展变化。作为个体的人,思想认识的发展,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和发展,都遵循“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这一规律。
新的时代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往开来,就必须坚持以发展的观点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努力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持续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终身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正确认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终身教育的应有之义。这不仅仅是因为客观形势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而且也因为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是一个在与教条主义、经验主义作斗争的实践中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克服和避免教条主义影响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苏联模式的形成和长期存在、中国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王明路线、“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两个凡是”,无不是教条主义的反映。不断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落脚点在于要不断打破教条主义的深刻影响,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局面,不断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新境界,不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有力指导与科学支撑。对此,经典作家早在1844年就说过:“历史将会带来这种共产主义行动,而我们在思想中已经认识到的那个正在进行自我扬弃的运动,实际上将经历一个极其艰难而漫长的过程”。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140页。
四、“学思结合”规律特征决定了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终身教育
2013年,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讲话时提出,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①习近平:《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求是》2021年第22期,第4页。。此后,习近平在多个重要讲话中强调,学习与思考、勤学与深思是相互联系的,是相辅相成的,要结合自己的工作,反复思考。
(一)坚持“学思结合”方法才能取得马克思主义理论终身教育显著成效
学思结合是教育的基本规律之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终身教育能否取得显著成效的重要因素。正如孔子提出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任何教育在任何时代都必定受这一规律制约。简单来讲,学思结合就是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首先是学,学是获取知识的源头,也就是通过博学、好学、多闻、多见获取大量感性知识,形成感性材料库,这是第一步。同时,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感性认识和对感性材料的简单堆砌上,还必须善于运用思维,开展思维活动,对通过博学、多闻、多见得来的感性材料做进一步的思考,进行分析、提炼、加工,并将其上升为理性认识,为指导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
那么,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终身教育应如何遵循学思结合的教育规律呢?首先要对标“学思结合”的典范孔子。“学”与“思”结合是一种重要方法。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学习时,不能教条,必须要坚持灵活与原则的统一,结合现实,进行深入的思考,才能学得明白,理解得深刻,有所收获,有所提升。如果仅开动脑筋进行思考而不去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就会陷入自以为是,那也很危险。所以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既要学,也要观察现实,更要深思,一边学,一边深思,既要听别人的,看别人的,也要听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终身教育不仅强调学,更强调学思结合,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做到不断地反思,强化对理论内容的感知与体悟。思考是认识过程中的理性活动,是重要环节。我们需要进行不断地思考,进行有深度地思考,这样才可以实现对学习效果的检验,从而深化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
(二)坚持教育对象层次化才能够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终身教育的针对性
学习者在完成了学习任务后,仅处于学习收获的第一层次,还必须进行不断地“思”。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理解所学到的东西,使得自己的学习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同时真正地做到学以致用。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针对性,就要充分考虑到学习者所处的年龄段差异。对于个体来讲,其所拥有的“思”的能力也会有一定的差异,在此基础之上来展开针对性的教育,使得“学”可以真正地协同于“思”,教育效果才可以得到显著的提升。马克思在《临时中央委员会就若干问题给代表的指示》的报告中指出,为了实现教育目标,对少年儿童进行类型的划分,在进行类型划分的过程中,主要遵循的分类依据为生理状况,对于第一种类型的儿童来讲,其所处的年龄段为9—12岁的儿童,对于第二种类型的儿童来讲,其所处的年龄段为13—15岁,对于第三种类型的儿童来讲,其所处的年龄段为16—17岁,并提出法律最好限制单日工作时长:第一种每天工作持续的时间为2小时,第二种每天工作持续的时间为4小时,第三种每天工作持续的时间为6小时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六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年,第216页。。在这里,马克思对现代工业吸收男女儿童和少年来参加伟大的社会生产事业进行了肯定的分析与论证,认为是一种进步的、健康的和合乎规律的趋势。以此为基础,欧文提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著名观点,这一观点得到很多人的认可,这也推动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这意味着要想更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工作,必须要将其全方位地结合于生产劳动,才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欧文进步思想有闪光的地方,同时也有糟粕,通过不断地接受批判以及优化,最终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这意味着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其源自欧文的成就。从这一角度来说,两者间存在着十分紧密的关联性①彭小奇:《毛泽东早期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研究》,湘潭:湘潭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58页。。
在切实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终身教育期间,必须始终遵循因人施教这一原则。从根本上来看,马克思主义理论终身教育其实就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去教育党员,教育我们的干部,教育我们的人民,在教育中统一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终身教育的对象是人,而且这个人不个别人,也不是一部分人,这个人就是全体社会成员。社会成员在年龄阶段、文化程度、生活环境、工作性质和思想状况等方面存在差异,针对这种差异,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内容、途径、方式、方法等也应该有所区别。由于接受教育的对象间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在对其进行层次划分也就不可能只有一种模式,可以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的文化程度所在行业和工作性质、思想状况等来划分,也可以综合来划分。这一区分,必定为我们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奠定坚实的基础②赵玉萍:《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发生: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为例》,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18年,第274页。。
(三)坚持对标年龄规律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终身教育的系统性
通常,人在逐步成长的过程中,在“思”这一方面具备的能力也会持续加强。对于完全一致的学习内容,在年龄更大的时候来“学”可能会取得更良好的效果。相对于年龄较小的时期,在年龄更大的情况下,人的阅历会更加丰富,对知识的整体积累情况及运用能力也相对更强,所以在“学”内容保持统一的前提下,年长者在“思”这一方面会具备更强的能力。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中,这一情况得到了较为鲜明的体现。如在学习“公有制经济”时,在校生尚未真正进入到社会中,也没有亲身开展过实际的经济活动,因此虽能基于理论层面形成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但无法结合实际完成“思”及体会的过程。参加工作的人员则能对“公有制经济”所带来的有利影响形成更深刻的体会,这是因为他们能结合自身实际在更深层次上完成“思”的过程。所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终身教育必须要面向各个年龄段的人群,这样才可以跟学思过程本身存在的规律保持一致,继而达成更好的成效。
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层次性,对具体的教育对象,我们可以提出恰当的教育要求,避免“一刀切”现象;对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层次性,我们可以引导、激励各个层面的人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已有实践证实,那些本身品德十分优良的人员,在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共产主义教育后,其具备的道德水平会得到极为明显的提升。相反,部分在道德方面未能达到较高水平的人,从根本上来看大多是由于其未能遵循社会公德。以社会公德为基础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也符合青年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成长需要③曲华君、罗顺绸、钟晴伟:《德育教育与创新能力发展》,北京:中国财富出版社,2019年,第29页,。
五、传承革命年代成效决定了新时代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终身教育
随着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马列主义进入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到底是什么样的学说和思想,为什么它可以作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在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最早接触马克思主义的一大批先进知识分子和共产党人作出了艰辛的探索和努力。他们一是积极创办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报刊,如陈独秀主办的《新青年》杂志等,以通俗易懂的白话文尽量全面地翻译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著述;二是积极创办进步社团和学习机构,建立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三是勇敢参与论战,在思维碰撞和思想争辩中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彰显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和批判性。
在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陆续设立各种不同类型的组织来开展宣传工作,如工农俱乐部、列宁室等,以此来展开积极的宣传教育工作,通过会议、戏剧等不同的传播方式,让马克思主义逐步融入工农群众中,并充分发挥教育及动员这两项重要的功能,让民众接触并学习到这一科学理论,进而具备更高的思想政治水平。同时,马克思主义也因此在中央苏区立足,并被更多群众了解、掌握,当地群众的精神面貌实现了质变,革命事业得到了巩固和发展。
在延安时期,党的指导思想创新获得了重大突破,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并成为指引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旗帜。同时,马克思主义理论普及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在这一时期推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终身教育,学习的最主要理论便是具有更强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基于内在层面提出的要求为“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善于使用一切宣传手段”,是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终身教育的有效路径。①马福运:《延安13年: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经验探索》,《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3月2日,第B02版。这一时期,党报成为党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最有力的喉舌。毛泽东特别强调报纸在宣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要求“中央同志要善于利用报纸,要有一半的时间用在报纸上”②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11页。。他亲自对《解放日报》的整改做出指导,并在撰稿方面担任了重要工作。另外,当时还特别注重运用标语、口号等更容易为群众所接收的方式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曾总结说,第一口头讲话,第二在合适的场所通过合适的方式来贴布告,第三在合适的场所通过合适的方式来写标语,第四在更大范围内来发送传单,第五在合适的时机去演新剧,第六需要做好墙报③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271页。。由于宣传过程中采用了更加多样的方式,且大多较为通俗,党员群众更容易接收,因此马克思主义逐步为更多人所理解并真正成为大家的行动指南,从理论层面为革命运动的开展锻造了强大的武器④袁秉达:《超越乌托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210页。。
“主义臂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⑤毛泽东:《毛泽东早期文稿》,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年,第554页。毛泽东指出,在一些人的眼中存在误区,认为没有必要关心政治、祖国的前途、人类的理想,甚至错误地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一时行,不是时时行。这种不正确的趋势,需要通过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予以解决。无论是知识分子,还是青年学生,只要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各个方面均能得到进步。⑥龙剑宇:《毛泽东青春启示录》,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第271页。
在革命年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所面向的对象,是年龄处于不同阶段的所有群众。也正是因为当时采用了这种全年龄段覆盖的方式,才让更多的群众理解了与革命相关的各种知识,并能对历史、现实及自己需要肩负的使命形成正确的认知,进而形成更加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并在建设革命根据地方面投入更多的热情,革命区所有的群众也因此而形成极为强大的凝聚力,成为党、政、军开展各项活动所具有的坚不可摧的基石。
唯有不断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才能实现认识的进步、事业的传承。中国共产党依靠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终身教育走到今天,也必然依靠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终身教育走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