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施甸县畜牧技术推广机构改革与建设存在问题及建议
2022-12-08杨忠刚杨志忠杨玥李朝震毛玉严
杨忠刚,杨志忠,杨玥,李朝震,毛玉严
(1.施甸县畜牧兽医中心,云南 施甸 678200;2.施甸县何元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 施甸 678200)
为全面掌握施甸县畜牧技术推广机构改革与建设情况,认真落实全国畜牧总站《关于开展畜牧技术推广机构改革与建设情况调研的通知》,施甸县畜牧兽医中心安排专人对该项工作进行调查,分析现阶段的基本情况、查找存在问题并提出建议。
1 基本情况
1.1 县级推广机构情况
根据上级部门要求,2019年6月施甸县农业农村局进行机构改革,把施甸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施甸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施甸县水产工作站、施甸县畜牧工作站整合为施甸县畜牧兽医中心,属财政全额拨款的县级事业单位。下设4个组,职责分别为:畜禽疫病防控组,承担重大动物疫病监测、预防、控制、诊断、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报告等;动物卫生监督监管组,负责辖区内动物防疫监督、动物及动物产品的生产、经营、运输检疫、监督,对染疫动物及其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动物诊疗活动的监督,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的行为查处,协助主管部门对辖区内的兽药、饲料和畜产品安全等违法行为的查处;水产组,负责全县水产养殖技术推广、培训和新品种的试验、示范,水产苗种生产管理和水产品病害防治,渔业资源保护;饲草监测组,参与编制畜牧业发展、畜禽良繁体系建设及优势畜产品建设项目规划和年度计划,畜禽品种资源、饲草饲料资源的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畜牧科技试验示范推广、培训和畜禽商品基地建设,组织实施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村、养殖小区建设项目。每个组同时承担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安排的其他临时性工作。
1.2 乡(镇)推广机构情况
机构改革前,乡(镇)畜牧兽医站是独立的法人机构,改革后畜牧兽医站、农科站、水管站、农经站4家二级独立法人合并为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畜牧技术推广人员承担着辖区内的畜禽检疫、防疫、技术推广服务、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畜禽屠宰监管、水产养殖、农田水利建设等任务,同时参与乡(镇)党委、政府和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的其他工作。
2 队伍建设及畜牧业发展情况
2.1 县级畜牧技术推广机构队伍建设情况
综合设置农业技术推广机构1个,人员编制37人,实有人数37人(兼职畜牧技术推广人员9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5人,工勤2人,人员编制数较改革前49个减少12个。学历结构:国民教育本科3人,函授本科23人,函授专科11人。职称结构:取得高级职称18人,聘用在岗9人;取得中级职称13人,聘用在岗10人;初级岗位聘用7人。年龄结构:平均年龄48.27岁, 50岁以上18人,36~49岁16人,35岁以下3人。
2.2 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畜牧技术推广机构队伍建设情况
综合设置农业农村公共服务职能(含技术推广)机构13个,人员编制68人,实有人数58人。学历结构:函授研究生1人,国民教育本科11人,函授本科23人,专科以下23人。职称结构:高级职称19人,中级职称14人,初级25人,均聘用在岗。年龄结构:50岁以上14人,36~49岁23人,35岁以下21人。
2.3 畜牧业发展情况
2020年实现畜牧业产值(现价)257433万元,与2019年相比,增7.62%,占农业总产值53.75%。其中:生猪产值212887万元,增8.4%;牛产值23633万元,增6.1%;羊产值4201万元,增35.1%;禽产值14482万元,增3.92%。完成肉类总产8.99万t,同比增3.86%;其中:猪肉产量7.83万t,同比增3.13%;牛肉产量0.59万t,同比增12.78%;羊肉产量970 t,同比增8.76%;禽肉产量0.47万t,同比增4.92%。年末生猪存栏62.05万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7.28万头,出栏103.34万头,同比增1.47%、1.38%、1.77%;牛、羊、禽存栏分别为9.36万头、4.76万只、135.31万羽,出栏分别为4.86万头、4.71万只、221.75万羽。
3 存在问题
3.1 管理体制不畅,机制运行失灵
现行的县乡双重管理体制,大多数乡(镇)畜牧兽医技术人员被借调从事乡(镇)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专职从事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的人员少,工作量大,畜牧科技推广体系断层,体系运行不畅,严重偏离本职工作。
3.2 业务本末倒置,推广工作弱化
3.2.1基层专业技术力量薄弱
改革后县畜牧兽医中心人员编制数较改革前减少12人,人员缩减比例达24.49%。乡(镇)畜牧兽医站改革前人员编制68人,实有人员58人,改革后成立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实有人员58人,缺编人员10人,占14.71%。县级实行人员定编定岗、自行消化、一出一进的原则,招聘困难;乡(镇)改革后,缺编现象比较突出,部分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畜牧兽医人员甚至只有1~2人,且大多人员年龄大、专业水平低、知识陈旧、综合素质不高,一岗多责现象突出,畜牧兽医人员在技术方面出现断层,这些因素极大地限制了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
3.2.2管理错位,政事不分
乡(镇)畜牧技术推广人员属于双重领导,业务上受县级畜牧兽医部门领导,完成行业内的所有业务;行政上受地方乡(镇)党委、政府管理,从事政府政务工作。据调查了解,极个别乡(镇)特别突出,畜牧技术推广人员开展技术服务时间少,养殖场(户)满意度不高。
3.3 工作条件艰苦,经费严重不足
3.3.1工作经费严重不足
一是县级财政困难,财政核拨的工作经费少且不到位,上级部门拨付的经费到了地方,资金落实费时费力,影响工作的开展;二是部分乡(镇)畜牧技术推广办公条件差,缺乏工作经费及必需的检测设备、计算机和交通工具等;三是乡(镇)畜牧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开展工作,普遍为私车公用,费用自理,当发生意外时,工伤定性困难。
3.3.2技术推广人员工资待遇低
一是上级的政策到基层无法落实,根据施甸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于2017年11月27日关于召开机关事业单位完善规范改革性补贴和奖励政策工作的会议通知,2018年11月后,结合地方财政增加2500元改革性补贴和奖励性工资的政策均未执行。二是县级岗位受限,职称评聘工作遇到瓶颈,县级畜牧技术推广机构在岗37人中,因无空闲岗位,取得高级职称18人,还有6人未聘用,中级职称13人,还有3人未聘用。三是按照《保山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和保山市财政局转发关于调整农业有毒有害保健津贴和畜牧兽医医疗卫生津贴的通知》要求,畜牧兽医医疗卫生津贴每月一类450元、二类350元、三类260元。目前按照最低标准每人每月260元执行,在相应岗位的兽医工作人员未能享受相应的卫生津贴。根据2020年畜禽存栏、出栏情况,畜牧兽医科技人员承担的任务非常繁重,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畜牧业发展需求。
3.4 培训工作滞后,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乡(镇)畜牧兽医站整合到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划归乡(镇)政府管理后,普遍反映外出参加业务培训的机会减少,直接影响业务素质的提高。
3.5 畜牧技术推广职能职责弱化
新一轮的机构改革后,从事畜牧技术推广的人员严重不足,工作越来越多,职能职责被弱化。
4 加强畜牧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建议
4.1 理顺管理体制,激发制度活力
通过上级部门的协调,尽量使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人员从县局借调、乡(镇)党委、政府和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其他工作中脱离出来,专心从事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工作。建立岗位责任制,实施聘用的科技指导员均签订责任书,明确推广内容和责任,基层科技人员到位,挂钩到乡(镇)。
4.2 破除县级部门职称评聘分开
建议职称评聘方面,县级同于乡(镇),履职年限到则参与职称评审,不受岗位限制,聘任到同级岗位,调动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便于人才流通,稳定畜牧兽医技术推广队伍。
4.3 完善考评机制
完善考评机制,给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人员提供机会,获取报酬、评奖评优、晋职晋级,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促使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人员扎实高效工作。
4.4 加大投入,落实工作经费
一是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畜牧科技推广经费,确保拨付到位,开展新技术、新成果试验示范推广;二是整合资金,改善办公条件及设施设备等;三是乡(镇)畜牧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开展工作,争取乡(镇)党委、政府的支持,尽可能配置公车,减少私车公用带来的弊端。
4.5 解决畜牧科技推广人员的待遇
一是在财政富裕的条件下,积极争取政府性补贴;二是争取2019年、2020年绩效考核款,2011—2020年13个月基本工资的足额到位;三是争取畜牧兽医医疗卫生津贴一类或二类。
4.6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积极向县委、县政府汇报工作,反映工作实情,增编增员,择优招聘专业技术人才,加强队伍建设;二是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每年派遣相关人员外出进修学习;利用县、乡培训机会,邀请省、市的相关专家授课,拓宽其知识面,使之成为一名合格的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人员;三是加强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培训,更好地为行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