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蹄疾步稳创佳绩 踔厉奋发谋新篇
——2021年长三角城市群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2022-12-08李凌云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22年4期
关键词:增加值比重均值

□李凌云

2021年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第三年,长三角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7 万亿元,占全国比重提升至24.1%,多项指标保持全国领先优势;沪苏浙皖携手合作,在蹄疾步稳中推动经济总量再上台阶,在区域深度融合支撑中增强了全国示范引领效应。

|长三角中心区27 城贡献稳定、动能强劲

(一)地区生产总值在全国的占比保持20%以上,增速领跑全国0.7 个百分点

2021年,长三角中心区27 城地区生产总值(GDP)合计达到23.83 万亿元,贡献了全国20.8%、长三角地区86.3%的经济总量;增速均值为8.8%,比全国增速高0.7个百分点。四大板块中,江苏板块总量最高,安徽板块增速最快,8个城市超过万亿。上海、浙江、江苏、安徽板块GDP 分别为4.32万亿元、6.99万亿元、9.70万亿元、2.82万亿元,增速均值分别为8.1%、8.6 %、8.7%、9.2%,达到或超过全国增速水平。GDP 万亿元城市数量占全国的1/3,其中上海突破性迈上4 万亿元台阶,浙江2城、江苏4 城、安徽1 城达到万亿元。

(二)产业结构向制造业回归,第二产业占比出现回升

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2021年,长三角地区经济的增长底气来源于制造业,沪苏浙皖四个板块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均高于第三产业以及全国平均水平,分别达到9.4%、10.8%、9.5%、9.6%。27 城规模以上工业(下文简称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均值为13.1%,比全国高3.5 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调整 为2.7∶40.9∶56.4,在一产比重下降的基础上,二产比重出现提升(提升1.1 个百分点)、三产比重略有回落(回落0.9 个百分点)。27城中上海工业增加值突破1 万亿元,规模保持全国第一,拉动上海GDP 增长2.4 个百分点;苏州、无锡规上工业总产值分别突破4 万亿元和2 万亿元,带动江苏制造业增加值比重提升1 个百分点。

(三)内外需求双向发力,经济增长质量稳步向好

长三角中心区27 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值为9.8%,比全国增速高4.9 个百分点,领先优势比上年扩大3.2 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国的比重为20.9%,比上年提升0.2 个百分点,增速均值为14.3%,比全国增速高1.8 个百分点。外向型经济中,进出口总值达到13.64 万亿元,占全国的比重为34.9%,其中出口总值达到近8万亿元,占全国的比重为36.4%,增速均值为24.0%,比全国增速高2.8 个百分点。从反映经济增长质量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GDP 比重来看,11%的均值基本与上年持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均值为11.4%,比全国增速高0.7 个百分点。

(四)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升,收入差异进一步缩小

长三角中心区27 城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突破6 万元、3 万 元,达 到6.05 万 元、3.21 万元,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31万元以上,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1.89,远低于全国的2.50。四大板块中,上海收入相对较高,浙江收入差异最小。上海、浙江、江苏、安徽板块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8.24 万元、7.04 万元、6.05 万元、4.58 万元,增速均值分别为7.8%、9.2%、8.9%、9.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85 万 元、4.01 万 元、3.18 万 元、2.19 万元,增速均值分别为10.3%、10.2%、10.6%、10.4%,基本与经济增长同步。

|长三角四大构成板块融合支撑、更趋协调

(一)产业联盟,发展成效整体提升

长三角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四大产业链联盟揭牌成立,加强了产业链上下游的信息、技术、人才、资金等交流对接、联合攻关和推广应用,促进了产业链创新平台和科研资源共享。上海市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保持在4.1%左右,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产业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18.3%;浙江省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7.1%、17%,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江苏省软件、物联网等6 个产业集群入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提高到39.8%和47.5%;安徽省培育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53 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28.8%、15.5%。

(二)畅通循环,内外贸易共同繁荣

成立长三角内陆城市跨境电商产教联盟,内外结合双向促进经济运行良性循环。上海、浙江、江苏、安徽四大板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超万亿,分别达到1.81 万亿元、2.75 万亿元、3.42 万亿元、1.24 万亿元,增速均值分别为13.5%、9.1%、15.2%、18.9%,比上年提升幅度均超过12 个百分点;进出口总值除安徽外,均超4 万亿元,分别达 到40610 亿 元、40608 亿 元、49103 亿元、6070 亿元,增速均值分 别 为16.5%、24.0%、22.5%、28.4%,比上年提升幅度均超过11个百分点。27 城中有19 个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20年和2021年两年均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占比为70.4%;21 个城市进出口总值两年均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占比为77.8%。

(三)共保联治,绿色发展底色鲜明

作为长三角生态环境共同保护的责任主体,沪苏浙皖先后签署长三角区域碳普惠机制联动建设工作备忘录和长三角区域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联防联治合作协议等。上海市上线运行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成1042 家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单位生产总值能耗进一步下降;江苏省大力推动化工钢铁煤电行业转型升级优化布局,关闭退出低端落后和环境敏感区化工生产企业354 家,空气优良天数比率达82.4%,水环境国考断面优Ⅲ类比例达87.1%;浙江省启动建设首批11 个低碳试点县、10 个绿色低碳园区,省控断面Ⅰ—Ⅲ类水质占比提高1.3 个百分点,设区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提高0.8 个百分点;安徽省稳妥有序开展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容量448 万千瓦,优良天数比例达84.6%,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83.5%。

(四)结对帮扶,共同富裕步伐稳健

沪苏浙8 个市区结对合作帮扶皖北8 市,通过共建省际产业合作园区,探索创新飞地、园中园等模式和成本共担、利益共享等机制,搭建资本与项目对接平台,加强文化旅游产业合作,提升民生共享水平。2021年上海、浙江、江苏、安徽四大板块城乡居民收入比分别为2.14、1.75、1.90 和2.09,分别比上年缩小0.05、0.02、0.03和0.03,进一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7 城中有12 个城市城乡居民收入比低于1.89(27 城城乡收入比均值),16个城市与上年相比城乡居民收入比出现明显缩小态势。由江苏南京结对帮扶的安徽滁州,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提升至3.90 万元、1.74 万元,收入比比上年缩小0.05。

总的来看,长三角城市群依托人才集聚、科技水平高、制造业发达、产业链供应链相对完备、市场潜力大等诸多优势,以中心区27 城辐射带动三省一市41 城,一体化发展步伐稳健,始终走在全国前列。无锡作为中心区城市之一,更要校准定位、扛起担当,锻长板、补短板,在做强市域一体化、做优现代产业体系、做好科技创新共同体、做实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做大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等系列举措中以更高站位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升城市国际化功能品质,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中心城市。

猜你喜欢

增加值比重均值
一季度国民经济开局总体平稳
循环热处理对93W–5Ni–2Fe高比重钨合金冲击韧性的影响
均值—方差分析及CAPM模型的运用
均值—方差分析及CAPM模型的运用
浅谈均值不等式的应用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5%
均值不等式的小应用
国家统计局:上半年GDP同比增长7.0%
2015年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9%
应用均值定理“四”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