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医学期刊媒体融合发展困境探讨及前景展望

2022-12-08

天津科技 2022年10期
关键词:医学期刊医学类科技期刊

姜 薇

(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信息研究所《广西医学》编辑部 广西南宁 530022)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高度发展,对大众阅读的方式和习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期刊发展也逐渐从传统的纸质出版物向互联网深入,媒体融合应运而生。“媒体融合(Media Convergence)”的概念是由美国马萨诸州理工大学首次提出的,其中既包括媒介形态的结合,也包括基于信息内容的媒介功能、服务方式、传播渠道、管理模式、组织结构等要素的融合[1-2]。早在2010 年,新闻出版总署就印发了《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制定了数字出版的总体目标和发展指标,要求到2020 年传统出版基本完成数字化转型,数字化产品和服务的运营份额在总份额中占有明显优势[3]。近10 年来,又陆续发布了关于传统媒体要与新兴媒体媒体融合发展的意见,包括学术期刊在内传统媒体的数字化出版转型和媒体融合发展越发受到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4-7]。

广西地处西南欠发达地区,其期刊发展落后于华中、华东等地区,科技类期刊的融合发展仍处于规划起步阶段,与国家规划的媒体融合发展要求尚有一段距离。本研究调查了广西医学科技期刊媒体融合情况,并对国内外医学类科技期刊发展情况以及期刊媒体融合现状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广西医学科技期刊媒体融合发展滞后的原因,提出了发展方向和展望,以期为广西医学科技期刊的媒体融合提供参考。

1 广西医学科技期刊发展现状

本课题组研究结果显示,目前广西共有180 余种期刊,其中医学科技期刊仅14 种,与邻省广东54 种和全国987 种医学科技期刊相比[8-9],不但规模过小,其媒体融合发展也处于初级探索阶段。由于医学类科技期刊专业性强、受众小,并具有其自身特殊的功能和使命,使得整体的媒体融合发展较为滞后,国内成功的医学类科技期刊媒体融合案例屈指可数,以中华医学会统领的系列期刊较为成熟[10],但广西的14 种医学期刊,如《广西医学》《广西医科大学学报》《结直肠肛门外科》《内科》《微创医学》《中国临床新医学》《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广西中医药》《右江医学》《应用预防医学》《华夏医学》《中国癌症防治杂志》《蛇志》均未加入其中,大部分仍依附于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行业协会(学会)等,媒体融合普遍未达到预期效果[11]。

目前广西的医学类科技期刊均建设有自己的采编系统,实现了“投稿—编辑—出版—发行”的数字化,除《华夏医学》外,其他期刊门户网站均免费提供在线阅读服务,但订阅服务方面仅《结直肠肛门外科》1 家设有免费Email-Alert 服务。而通过对手机终端的服务调查发现,14 种期刊均未发现期刊APP。建设微信公众号的有6 种期刊,多数在应用探索阶段,其中仅《结直肠肛门外科》《中国临床新医学》《广西医科大学学报》3 种期刊的公众号推送期刊最新目录和提供往期全文浏览、稿件查询、资讯信息等,但不能修改、上传稿件。微信平台等新媒体传播途径刚刚起步,但发展停滞,其多渠道传播主要体现在利用国内成熟的数据库平台,14 种期刊中除《应用预防医学》《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没有被超星数据库收录外,其他期刊均被知网、万方、维普、超星四大国内期刊数据库收录,且免费提供文章标题、作者名和摘要等信息,但欲阅读全文或下载需付费购买,且较少加入国外数据库,亦没有加入OA 互联等平台。广西医学类期刊尚未形成具有规模的出版集团,其期刊的集约化管理、集群化发展尚未起步。综上,广西医学类期刊的媒体融合发展整体相对滞后。

2 国内外医学期刊发展概况

医学类科技论文水平是医学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2019 中国临床医学研究发展报告》显示,中国的临床医学研究论文数量增长迅速,2018 年以44 279 篇位居全球第二[12]。与国际地位不匹配的是,国内医学类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和引用量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与国内的期刊质量、出版能力、经营模式水平较差有极大关系。当前国际学术期刊的发展趋势为数字化、网络化、集群化、泛在化、知识化、可视化、语义化,国内科技期刊则呈小、散、弱的特点,集约化、集群化、规模化融合发展仍显不足[13]。国外高影响力的科技期刊通常隶属于大型出版集团,其便于资源整合,可以同时开发不同的数字传播产品,包括公众开放学术资源、利用科学新闻宣传和社交媒体推广等途径,甚至在国内的数字传播市场也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媒体融合运营模式,如Nature 杂志运用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三者联动的跨媒体平台运营体系在国内产生了一定的传播影响力[14-15]。而一些大宗集团,如Springer Nature 集团在搭建学科领域信息交流与服务平台方面也为期刊提供了发展方向[16]。2020 年12 月,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同Wiley 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希望共同创建多本医学类开放获取期刊[17],为国内的医学期刊媒体融合拓宽了路径。

我国科技期刊对融合发展也较为重视,尽管积极尝试了各种融合方式,但成效仍落其他类型的传统媒体之后[18]。大多科技期刊建设了门户网站,多数期刊积极加盟了各大型数据库,如CNKI、万方、维普等拓宽传播渠道;部分期刊探索通过微信、微博、APP 进行了“两微一端”的媒体融合[19]。医学类科技期刊与其他学科期刊相比,在出版模式、发行方式、传播渠道、运行体制、受众范围等方面都比较单一[20],国内己经在探索并有所发展的方式包括内容生产的数字化改造,如建设投稿、审稿、编辑在线办公等软件和应用程序;期刊的集约化管理和集群化发展,如“中国光学期刊网”“材料期刊网”分别搭建了汇聚国内光学、材料学领域期刊的出版平台[21];传播途径的开发,如借助成熟的国内外数据库加入OA 互联平台(多属国际学术界)或利用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进行传播;延伸增值服务,包括个性化定制、互动交流、继续教育、文献管理、预出版等业务[22]。在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和北京、上海、江苏、辽宁、重庆市的大部分期刊中已初现成效。

3 融合发展困境之原因探析

医学科技期刊人才队伍中相关人才缺乏导致融合发展缓慢。首先,由于医学科技期刊专业性较强,编辑素质要求较高,需要具备医学背景和科研思维,如当前广西医学科技期刊的用人要求多为医学相关专业的研究生,而此类人才通常会选择医疗专业相关工作就业,其去向多为医院、学校、科研院所等,从职业发展和经济收入两方面来说从事医学编辑都不占优势,而其他专业编辑又无法应对医学方面的内容。因此,医学科技期刊编辑部一直以来都存在缺人问题,这使得编辑部的精力全部侧重于常规的纸质出版,无暇顾及媒体融合发展的内容,且医学编辑也不具有多媒体等数字出版的技能,亦无暇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其次,由于多数医学科技期刊隶属于公益或政府部门,由上级单位进行拨款运营,费用不足,使得编辑部不能额外成立有计算机背景的多媒体运营团队,对于信息系统的建设也只能满足于当前的采编发系统,由此阻碍了媒体融合发展。

医学科技期刊主体受众问题导致融合发展滞后,多数医学期刊主要以作者为主体市场,编辑部对扩大读者市场的媒体融合方式较为不重视。这是因为,其一,医学论文的作者多数有评职称、晋升的要求,其对医学杂志社的需求较高,而读者受专业限制导致大众阅读较少,关注医学期刊的读者也多为投稿作者。因此,编辑部更关切的一方为作者,对读者重视欠缺。其二,受大众阅读方式改变的影响,个人订阅纸质版医学期刊已较为少见,多数读者在需要时会到万方、知网等大型数据库进行针对性搜索,因此,编辑部从读者获得的效益较少,其主要经济来源除了上级拨款外,就是作者的版面费,这些费用维持了编辑部的日常运营。由此,侧重作者而轻视读者成为媒体融合发展滞后的另一原因。

医学科技期刊出版速度缓慢使得媒体融合发展受到限制。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以来的信息传播为例,广播、报纸、电视等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媒体,其高效性均远远高于期刊。医学期刊出版周期多为半月刊、月刊、双月刊甚至季刊,如广西14 种医学科技期刊一半以上刊期为双月(8 种),且发表周期多在半年以上,导致期刊即使采用了微信公众号等数字媒体形式进行发布,其关注量也很少,期刊不愿意额外花费精力在数字媒体上,出版的速度和时效性变相导致了媒体融合发展的滞后。为解决这个问题,知网开发了“网络首发”功能,但由于医学期刊具有科学、严谨、严肃的特点,编辑部为了对出版物负责,仍然要经过三审及同行评议等步骤再进行编辑校对,其速度没有预期快,且对编辑的日常工作又提出了额外的要求。因此,广西14 种医学期刊仅《广西医学》《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 种曾经尝试过网络首发,后均因各种原因停发。

4 未来医学科技期刊发展方向和展望

2014 年开始,国家将媒体融合从行业认识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2016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座谈会上也提出现代媒体需要主动与新媒体进行融合发展。在此背景下,科技期刊融合发展的国家战略要求早已具备。医学科技期刊是医学发展的交流平台,从非典到新冠肺炎疫情,我国的应对及医疗水平世界瞩目。但遗憾的是优质的医学论文外流严重,医学杂志机构及从业人员正在努力发展和探索,但从根源上来说,机制体制的鸿沟无法逾越。希望政府和主管部门更加重视传统医学期刊的发展问题,在整体规划发展、人才待遇和技术支持方面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以尽快完善并探索媒体融合的发展思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媒体融合发展进行全盘谋划、全程推动[23]。多媒介、跨媒体、跨终端的多元化特征是期刊发展的必然趋势。采用“优质内容+一切端口”的模式[24],期刊利用社交媒体平台、自媒体平台、移动终端客户端等形成高效的传播阵列,实现各媒体的深度融合,从而提高传播效率[25]。广西医学科技期刊可从“两微一端”着手,逐步在自治区内建设医学科技期刊集群平台和打造集约化的采编发全流程数字出版平台;通过采编系统及新媒体技术(如DOI 号和ORCID 码等)规范作者的学术不端行为,并在平台内进行学科领域学术交流;逐步加大微信公众号、微博、APP、抖音等平台的传播力度;采用大数据算法,根据读者兴趣精准推送个性化内容,开展知识服务的项目开发;期刊网站建设和功能要进行升级,以适应新媒体和移动端的阅读使用需求,使得网站具体内容可在社交媒体分享,并提供分享按钮[26];同时探索纯数字化出版模式,开拓知识服务市场,如向读者提供专业领域最新动态、知识检索、专家分享、技术培训等内容;数字时代的到来,培养具有计算机技能的新一代医学编辑也成为不得不着力发展的重点之一。

综上,新媒体网络时代已不可逆转[27],医学学术期刊随着“不以论文论英雄”政策的改变,更要加快转型发展以适应社会市场的需求。鉴于广西医学科技期刊尚处在较为落后的状态,其发展需要政策的支持和改革创新思维的融入,任重而道远,探索如何突破媒体融合发展瓶颈是该领域从业人员需要深度思考的问题。

猜你喜欢

医学期刊医学类科技期刊
第五届世界科技期刊论坛在长沙举办
数字出版环境下医学期刊编辑职能转变的探讨
《计算机应用》获评“川渝一流科技期刊”
基于大数据医学类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建设探析
——以莆田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为例
《雷达学报》入选“第5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医学类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论新媒体时代科技期刊复合型编辑人才的培养
“微传播”时代微信平台在医学期刊中的实际应用
医学期刊编辑需具备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