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纳西族东巴舞非遗文化的数字化传承与应用研究

2022-12-08张虹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3期
关键词:东巴舞蹈文化

张虹

(丽江文化旅游学院,云南丽江 674199)

东巴舞是纳西族东巴教祭祀舞蹈,由东巴在祭祀仪式中按照仪式规程、舞谱内容来呈现。东巴教起源于原始巫教,崇尚自然崇拜、多神崇拜、祖先崇拜,不立寺庙,无明确教义、教规,无僧侣和职业教徒,作为纳西族主要的宗教信仰深入民心、群众基础广泛。在(光绪)《丽江府志稿》中有纳西民众“凡婚丧嫁娶,必请土巫刀巴祝厘”的记载。其中的“刀巴”即东巴,东巴源于藏族苯教,意为智者,集巫、医、学、艺、匠于一身。东巴在纳西族“社会上之地位,为老师、为先生、为参谋、为顾问、为军师、为相礼者、为招待员、为阴阳先生、为占卜者、为巫师,为宗教上之领袖”[1]。东巴皆为男性,不是一个职业,也未脱离生产,社会地位与普通人等同,不享受特权。但因上通天文,下知地理,中晓人和,明阴阳,懂八卦,晓奇门,知遁甲,融诵经、绘画、舞蹈、器乐、造纸、面偶、泥塑、雕刻等技能于一身,故享有极高的社会声望。

1 东巴舞

据东巴舞谱《舞蹈的来历》记载,创世之初,栖息在美利达吉海中赫依巴达树上的大鹏鸟、 狮子和青龙得知360 个东巴要跳舞,就向海中的金色神蛙学舞,金色神蛙又向18 层天上的盘祖萨美女神学舞。故东巴舞有人类受金色大蛙(传说是大地上最早出现的生物)跳跃的启示创立而成之说,其源头与印度古代舞蹈亦有文化因缘。

东巴舞作为东巴教祭祀舞蹈,存在于除祭天仪式之外的祭风、消灾、祭山神龙王、除秽、开丧、超荐、求寿七大类仪式中。如超度东巴什罗的仪式规程为:铺设神座,燃灯,烧天香,求福分,招魂,偿还毒鬼欠债,抛面偶,献牲,献饭;摧毁鬼寨,燃灯,献饭,给什罗招魂;诵经,献神灯,求福泽。次日晨,出殡,铺神路图,诵经,祈福;烧法轮纸,跳东巴舞,射鬼寨面偶,烧经书,送神。整个仪式中,东巴舞虽只居一隅,但却是高潮所在、点睛之笔。因为东巴舞不仅在仪式中起到了娱神、驱邪、除秽、禳鬼的作用,也展现了东巴“通神显灵”的能力,让参与者亲眼所见,认可仪式的效力。

东巴什罗据说是东巴教的创始者,被东巴们奉为始祖,什罗之舞逢场必跳。不同于东巴教神祇多由蛋中孵出,什罗是从母亲萨拉吉姆左腋降生人间,属猴,活了440 岁。常见的东巴什罗舞有什罗降生舞、学步舞、踏鬼舞、脚被刺戳舞。此外,在《普尺阿路哲作》 中记载: 术美那布趁普尺阿路坐骑受惊晕厥之际,拔下阿路三根头发,衔在口中离去。结果阿路的灵魂被术神摄走重病不起,于是请东巴神罗为其招魂治病。神罗叫一只蝙蝠背一篮彩羽,骑一只大雕,在术美那布面前跳舞。蝙蝠和大雕狂舞,彩羽漫天飞舞,引得术美那布张嘴大笑。这一笑笑掉了阿路的一根头发,他的灵魂便放脱了一层,病也好了一分。什罗又叫一只红猴,手抓一条青蛇,骑一只黑獐,照前例继续跳舞,术美那布再次大笑,阿路的头发又笑掉一根,灵魂又放脱一层,病又好了一分。第三次,什罗让一童奴,背一篮白灰,骑一头黄猪,再次在术美那布面前狂舞,引术美那布大笑后,头发都笑掉了,普尺阿路的灵魂被释放了,病也就好了。可见,东巴经书包含了许多神话传说,而神话故事又贯穿在由舞段连缀起来的组舞中。东巴舞“有情节、有人物、有悬念、有高潮、有对白歌舞、有打斗追杀,已具备戏剧歌舞的一切要素,是戏剧的初生形态”[2],也是研究人类戏剧史发展演变的活化石。

东巴舞种类繁多,可分为以下几种。

(1)神舞:如东巴什罗舞、刹依威德舞、恒迪窝盘舞、朗久敬久舞、优麻舞、拉姆女神舞(东巴舞中女神舞亦由男性东巴来跳)等。

(2)动物舞:金色神蛙舞、神的坐骑舞(大鹏鸟、狮子、青龙、赤虎等)、鸟兽虫舞等。

(3)器物舞:如板铃舞、板鼓舞、灯舞、花舞、火把舞、鹰爪舞等。

(4)战争舞:如刀舞、剑舞、降魔杵舞、弓矢舞、优麻杀鬼、擒敌舞等。

东巴舞中不乏一些高难度动作,“疾动中戛然而止,健舞中时现柔婉”[3]。动静结合,刚柔相济,如孔雀吸水时的后下腰,单腿独立上身前俯。优麻擒敌舞中“独脚旋转、空转、头顶刀把翻身,腾空跳下,顺势翻身跪地,旋即纵起猛踏一脚”[4]。故也有学者将东巴舞称为东巴跳,从武术的角度对其进行探究。

东巴们跳舞时戴五福冠,着长裳马褂,颈挂念珠,足蹬乌靴,左手持板铃、右手持板鼓(刀、剑等),依大鼓长短松紧相交替的节奏围圆而舞,律动和谐、呼吸得体,既可神色威严、粗犷豪放,又可敏捷劲疾、潇洒飘逸,亦可典雅大方、含蓄细腻。五福冠多绘东(格称称补)、南(胜忍米苟)、中(松余敬古)、西(纳生崇罗)、北(古生肯巴)五方大神,也有绘其他大神和优麻的。东巴们起舞时左右手所持舞具分别象征着东西方、日月和男女等,“每一步舞动都蕴涵着宇宙阴阳交替、循环往复的深刻内涵”[5]。

2 东巴舞谱

1980年,老东巴和云彩在清理书目时发现了东巴舞谱。目前已发现整理的东巴舞谱有6 本(有两本内容相同),其中《舞蹈的出处和来历》记载自金色神蛙舞到玛米巴罗舞共18 种舞蹈,《祭什罗法仪跳的规程》记载自大鹏鸟舞到茨里拉姆神女舞共62 种舞蹈,《跳神舞蹈规程》 记载自金色神蛙舞到茨里拉姆女神舞共31 种舞蹈,《舞蹈来历》记载自朗久敬久舞到神女拉姆舞共17 种舞蹈,《云南省图书馆藏本》记载刹依威德舞到降魔杵法器舞共24 种舞蹈。六个谱本中,共158 种谱文,除去重复的,能各自独立的舞名和谱文达52 种。

东巴舞和舞谱形成年代“上限不会早于中唐,下限可能是11 世纪中叶”[6]。东巴舞谱是用纳西象形文字记录东巴舞的经书,“对舞蹈的姿势、动律、场位、路线、技巧、特殊造型及乐舞器用法等都做了规律化的、比较科学的记录”[7]。可与拉班、贝耐什、艾什科瓦等世界性舞谱相提并论,相较晚唐“敦煌舞谱残卷”、宋代“德寿宫舞谱”、元代“韶舞舞谱”、明代“朱载堉舞谱”更科学、系统、易辨识,是一部罕见的、活着的舞谱。可谓是中华之瑰宝,舞蹈之经典,意义非凡。

3 东巴舞传承现状

2006年5月,纳西族东巴舞入选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舞蹈项目名录。“作为一个整体存在的文化,东巴舞必须有其生存的生态条件、生计方式、婚姻家庭和亲属制度、 政治组织、 法律等方面的配合。”[8]但如今受现代文明的冲击,东巴文化在生产、生活、祭祀中的功能日渐式微,东巴舞所赖以依存的某些条件已荡然无存,在某种程度上,东巴舞成了“无土栽培”,呈现出传承人断代、舞种趋少、舞仪简化、内涵单一、动作随意等问题。

以“东巴文化原生态保护区”丽江市玉龙县塔城乡为例,塔城与香格里拉相邻,有纳西、藏、傈僳、白、普米等族,多民族和谐共处,多宗教汇聚并存,多文化交融发展。在丽江寥若晨星的老东巴中,塔城乡依陇村署明等地至今还有在诵经、造纸、面偶、东巴画、东巴舞方面造诣颇深且能主持各种重大仪式的大东巴,如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和世先东巴,此外还有多位东巴舞省、市、县级非遗传承人。

塔城除东巴文化外还有勒巴和朵翀文化,后两者皆具纳藏融合的特点。勒巴文化集舞蹈、音乐、诗歌于一体,兼具宗教祭祀舞蹈和民间歌舞属性,春节期间为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男女老少均通宵而舞。目前,勒巴舞蹈已成为丽江市、区、县幼儿园小朋友的舞蹈和中小学生的课间操,传承前景广阔。反观东巴舞属于宗教祭祀舞蹈,多用于迎神、禳鬼、丧葬仪式中,在非仪式的其他场合跳了反而会给东巴带来灾祸。故而群众基础薄弱,传承场景受限。受丽江旅游经济影响,在舞台展演上看到的东巴舞多已丧失其宗教内涵和精髓,只是空有其表。

朵翀是自隋代就流传于塔城的藏族歌舞,是模式完整严谨,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集体歌舞,有祝愿平安长寿、风调雨顺和六畜兴旺之义。因传承地经济、交通相较发达,乡、村两级政府力推,民众参与热情高涨,对外宣传力度大,发展态势良好,成功申报省级非遗后正筹措申报国家级非遗文化。反观东巴舞,署明一带的经济、交通相较落后,加之新冠肺炎疫情对丽江旅游经济的冲击,从事东巴文化活动的收入有限,所以当地年轻人学习传承东巴舞的积极性不高,有后续乏力之感。

4 东巴舞的数字化传承与应用

目前,年轻一代的东巴,不仅能系统掌握东巴的各项技能,还拥有较高的文字书法造诣、东巴舞蹈技艺、东巴面偶木偶纸扎等手工技艺,熟悉几十种东巴仪式相关的经籍并能以多种唱腔吟诵,能独立主持几十种仪式。也曾受邀参加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李霖灿教授学术座谈会”、美国惠特曼学院纳西族文化与艺术活动、美国史密森学会国际文化节“湄公河:文化的联系和纽带”、德国柏林艺术联展等国际文化交流活动。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虽然改革开放以后,在国家、社会和各级政府、组织机构、文化名人等的重视下,东巴文化有了一定程度的恢复,但“东巴文化还没有恢复到能够自我健康发展的水平,还没有找到能与社会主义新农村新文化和谐发展的转型之路,也还没有彻底扭转衰微的颓势”[9]。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许多珍贵的非遗文化因失去其传承与发展的土壤而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故而传承和保护非遗文化刻不容缓。

4.1 技术层面的传承与应用

随着图形图像、 视频处理和三维建模等技术的快速发展,高精度、高逼真的数字化技术成为非遗文化保护的新方法和新路径。

为此,我们特意深入塔城,在省级非遗传承人和秀东巴家中,使用单反相机、4K 高清摄像机、GoPro、无人机等拍摄设备,对和秀东及其徒弟们所掌握的东巴舞进行了录制,并做了分类整理,形成了宝贵的数字影像资料,做到了既记录东巴舞的展现形式,又在原生环境下记录最真实、最自然的东巴舞展现状态。

与云南艺术学院合作,利用可穿戴设备对东巴舞舞蹈动作进行了完整的动态捕捉,并制作成三维动画,用于东巴舞的传承。既新颖独特、形象逼真、准确到位,也减省了学习者来往奔波的舟车劳顿,省时高效,还为东巴舞在新媒体端的传承奠定了基础。并且,目前丽江在舞蹈传承方面,还没有使用动态捕捉、三维动画的先例,可以说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后续,将结合当下新媒体受众的需求喜好和使用习惯,使用VR 全景摄像机、专业音频设备,制作以东巴舞传承人为核心的Vlog(视频博客)和Podcasting(音频播客)作品,在自媒体端投放,让东巴舞的传承、教学、应用得到更有效的传播与交流[10]。也会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制作出东巴舞相关的短视频、动画、H5、VR、移动直播和游戏作品,让东巴舞能进入今天的全场景时代,通过跨媒介叙事,能够被更多的年轻受众认识、接受和喜爱。

4.2 媒体层面的传承与应用

目前,我院通过与丽江玉龙县融媒体中心合作,采访了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和世先东巴,省级东巴舞传承人和秀东巴,东巴文化研究院、丽江市博物院、丽江市、区、县非遗中心、玉龙县融媒体中心、玉龙县塔城乡等负责人。从顶层设计、学术研究、传承现状、制度保障等各个层面录制完成了“东巴舞”系列专题片。在玉龙县电视台和融媒体平台播放后,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馈和媒体评价。通过整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力量,让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轻受众在了解东巴舞的基础上共同致力于东巴舞的传承与保护。

后续,将借助融媒体平台的影响力,推出“跟非遗传承人学跳东巴舞”的栏目或小程序,重点推广东巴舞中动物舞的部分,这样既有趣味性、体验感,也能获得新媒体用户的关注、参与;也可延续当今国产动画和电影引发的收视热潮,将东巴教的神话故事制作成动画或影片搬上银幕,从而依托媒体平台更加有效地传播、推广东巴文化。

4.3 社会层面的传承与应用

要进一步加强丽江高校东巴文化艺术方面的教学和传习力度,打造非遗文化传承地、 高校科研院所、非遗中心、媒体四位一体的传承机制,让东巴舞以更加自信的文化姿态进入高校的科研场域和普通大众的视野。目前,东巴文化元素已成为高校大学生课程教学、动画制作、视频拍摄、创新创业实践、“互联网+”比赛和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等的重要方向和内容,借助大学生的创新实践来焕发传统文化的青春活力是一条值得不断探索的道路。

另外,借助媒体的推广和舆论影响,将媒体传播效力与社会影响力相结合,利用媒体来展示东巴舞的文化艺术价值,进而助推丽江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也是值得深耕的领域。今天的旅游者更看重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底蕴和内涵,而东巴舞正是一种形象化的、可视化的展现东巴文化的方式,可以将经过科学提炼和艺术加工后的东巴舞引入各类舞台化的展演当中,实现传统文化的艺术呈现和现代表达。

总之,东巴舞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既要与特定的生态环境相依存,又要与不同类型的文化习俗相共生,需要建立活态传承机制。要引入更加先进的技术与手段,搭建更加多元的渠道与平台,营造更加积极的氛围与基础,探索更加有效的路径和方法,要从全方位、多层次来实现东巴舞的传承与应用。

猜你喜欢

东巴舞蹈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云南省档案馆馆藏《东巴经》
学舞蹈的男孩子
舞蹈课
谁远谁近?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东巴造纸工艺与东巴文化的现代“发明”
纳西族东巴舞谱探究
和云章东巴所写经书研究